快點來登入喔~!!
《港島家族的誕生》第175章 【門當戶對】
  第175章 【門當戶對】

  8月初旬,林志超從日本回到香港。此次日本之行,他和三光航運簽署了六艘‘油貨混裝船’、總計7.2萬噸載重量的合同,可謂收獲不菲。

  雖然目前的價格已經回落,一艘萬噸二手貨輪的年租金大概為50萬美金,年盈利在30~35萬美金(僅限香港的運營水平,盈利波動主要是輪船的保養和維修情況),差不多是24~28個月回本(也好考慮購船撿漏的可能性)。

  不過此次環球航運的六艘萬噸貨輪斥資改成了油貨混裝,所以六艘打包租賃的年租金為350萬美金,重要的是——三光航運非常樂意租下這種型號的貨船,價格對他們來說也非常低廉。

  對於價格什麽的,林志超也沒有看太重,兩年出頭回本也算不上什麽;他目光看得長遠,這批船隻到1956年8月到期,屆時正是收割的時候。

  環球航運的會議室,林志超正在和高層開會。

  公司擁有50艘船,50萬噸載重量,雙五十的漂亮數據。

  “上月底停戰協議一簽,香港至美洲方向的航線勢必會繁忙,所以公司需要購買一批船,主要走美洲的航線。加上公司的流動資金充足(600萬美金左右),我們要繼續擴大船隊,爭取今年擴充至60萬噸的載重量。”

  60萬噸的載重量,不算誇張,但也是遠東航運的大型船隊之一,只有日本少數幾家航運公司可以媲美。而就算今年擴張至60萬噸,環球航運依舊還能獲得淨現金流600~700萬美金左右。

  明年,就該進入油船領域了。

  高啟強隨即說道:“價格雖然跌了,但業務卻沒有跌,相反很多日本航運公司也越來越願意長期租賃。去造新船,回本遙遙無期;去訂購二手船,短時間外匯需求高;再加上運營成本的增加,導致我們的船在日本很受歡迎。”

  信譽也是一個很好的條件,環球航運在日本擁有很好的信譽;三年的時間,大事故沒有出現,而中小事故也不影響很大,都是第一時間及時處理,態度無可挑剔。

  林志超信心十足的說道:“那馮副總經理就帶人去歐洲選船吧,這一次爭取購買五艘1.2萬噸以上的大型獲利。資金不足,就準備點分期,相信問題不大。”

  馮永發立馬說道:“好,我們一定滿載而歸。”

  他已經是第二次帶團隊購船了,老板這種放權讓他感覺到責任重大,好在公司有一個購船團隊,是從各部門臨時組建,有技術部、財務部、運營部多部門的人聯合。

  林志超點點頭,隨即他又說道:“我想組建一個航運智囊團,你們都可以推薦集團的內部人才,然後專門從事航運分析,隸屬集團直屬部門。”

  環球航運的海員就已經達到1700多人,行政部門268人,還有環球海事學院的學員們,可是十足的一家現代化大型企業。

  管理這樣的一家大型企業,林志超已經在逐漸放權,交給屬下去做,他只要掌舵就行。他最近在物色一位副總理,但他希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洋人航運頂級人才。

  他希望有一些‘不同’是聲音,來達到企業更健康的成長。雖然他旗下依舊還有不少洋高級海員,但那些只是海員,而不是行政人員。當然,和船長溝通,也是環球航運必做的工作之一。

  馮永發問道:“老板打算這個智囊團有多大的規模?”

  林志超說道:“不一定,重要的是適合,根據我們無線電波室的信息匯總、出國考察等,智謀團做出一些建議,我們再進行討論可行性方案。所以,先試著來吧!”

  “好的”

  智囊團的作用不是那麽的大,因為林志超自帶BUG,但組建這個智囊團肯定是有作用的。

  一場會議也就一小時,但討論的事情卻很多;林志超喜歡手下提前準備充分,所以效率是很高的。

  “裝卸貨的成本最近有沒有變化,一頓貨物平均成本需要多少?”林志超隨即問道。

  都是屬於散裝貨船,裝卸貨成本也是不少,當然只是對於香港來說。

  一名高級職員馬上說道:“我們的裝卸貨成本是1.2美金每噸左右,只有美國的四分之一,成本沒有什麽變化,不過我們應該是香港航運公司裝卸貨成本較高的,主要是海員工資整體較高。”

  環球航運的正式海員薪水為150港幣每月,年底雙薪,節日享受福利,每年有兩個假期,每個假期12天。假期若是加班,則享受雙倍薪水,一些單身會選擇不休假。

  優越的福利,是環球航運海員素質高的重要原因。而且首次三年合約期限滿之後,福利又可以提升,僅年假就可以放兩次,每次15天。

  林志超又問:“美國的海員平均薪水是多少?”

  “500美金一月”

  相差很大,足足二十倍。但這還不是極限,美國在五十年代的薪水上漲很快,海員的薪水可以在1960年達到近2000美金每月,漲幅還有四倍。

  而香港的海員到了1960年,薪水最多也就300港幣每月,兩者的差距已經達到40倍。

  這是因為,香港有內地這個便宜的人工職員,只要缺人,就稍微放開一下,立馬如同洪流般進入。前世1956年內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香港也開放了邊界一陣,立馬增加了六七萬人口,嚇得港府連忙再次關上。這波人就緩解了用工不足的問題,因為那個時候建築工地多,工廠用工也多。

  “薪酬委員會記得拿出一個海員加薪方案,今年加多少比較合適,晚點提交給我。”

  “好的”

  眾人不由得佩服老板的大方。

  而對於林志超來說,既然戰爭停止了,自然也會考慮加薪,提高海員的積極性。而且,環球航運每年都加工資,一般是10~30元一次。
    裝卸貨費用成本高,確實有辦法解決,那就是‘集裝箱’可以大大降低裝卸貨費用。但是,林志超並沒有那個能力和精力,去開發集裝箱。更何況就算開發出集裝箱貨運系統,也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去流行。

  不過有一點,若是他能成為開發集裝箱的先創者,可以為他的航運事業帶來很大的影響力。做航運是需要影響力的,好比希臘的奧拉西斯高調的生活方式,同樣是一種宣傳。

  不知名的小船東,顧客也很難選擇你合作,因為不放心。

  所以林志超就準備出版一期關於‘集裝箱航運’的雜志或書籍,刷刷知名度;據他所知,董浩雲就是在這幾年還出了書籍和雜志,這也是一種宣傳自己。

  “對了,金山航運的董浩雲,目前大概擁有多少噸位的船隻?”林志超在會議室提出這樣一個問題。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高啟強隨即說道:“據我的了解,這幾個月金山航運的船只在增加很快,都是萬噸級別的貨輪,聽說突破了十萬噸,預估10~15萬噸左右。”

  林志超點點頭,說道:“應該差不多這個數據。他的兩艘萬噸船隻被征用三年時間,也為他賺了六七艘萬噸貨輪的錢。再加上台島的扶持,這一下增加至十萬噸以上合情合理。”

  隨後,便不再討論這個話題。

  雖然只剩下最後一個強力對手,但林志超並沒有惡意競爭的習慣。

  現在的趙從衍和曹文錦,在六十年代之前是出不了頭,不足為慮;包宇剛少了兩隻手臂——匯豐全力扶持和日本航運界信譽,也已經不足為慮。

  剩一個董浩雲就算按照前世的規模發展,也不會影響林志超。

  吃完晚飯後,林志超帶著唐彩芸、許彩英來到三樓。因為三人實在太吵,再加上二樓有孩子需要照看,所以吳文英一開始就沒有住過三樓,和林馨兒一直住在二樓。

  就算是如此,這個時代的樓房隔音效果,可謂一言難盡,幸好家裡都是女人,除了林志超,也只有三個小孩。

  唐彩芸對著坐在沙發的林志超,嬌嗔的說道:“你就不知道晚點再上來,這樣起碼沒有那麽明顯,飯菜剛剛吃完,就急匆匆的拉著我們兩姐妹上來。”

  許彩英也抗議道:“就是,伱這個一家之主,越來越沒有正形了。馨兒都在背後說你,是個荒誕的昏君。”

  林志超老臉一紅,說道:“這丫頭,白養那麽多年了,等大學畢業早點嫁出去,省得在家晃蕩。”

  許彩英馬上說道:“你可拉到吧,別看她這麽講你,但你卻是她的偶像,她都二十歲了,還沒有對一個男生鍾意過,這輩子都不見得找到她哥哥一半優秀的男人;而你又那麽寵她,壓根不會在乎她嫁不嫁人。我看啦,怕是要養成老姑娘了。”

  林志超立馬說道:“別亂說,我肯定是希望她嫁個好人家,門當戶對、學識人品總得配得上吧?”

  唐彩芸立馬驚聲說道:“門當戶對?還要學識人品配得上?我看你還不如明著讓她不要找了。”

  林志超一想,還真是困難,門當戶對,有幾個華人家族以後可以和林家門當戶對。

  學識和人品,林馨兒明年就要啟動美國留學,肯定是名校,預計畢業都25歲;
  人品方面,林馨兒可是乖乖女。

  當然,乖乖女也不一定是好事,明年希望她出國獨自生活,可以更加獨立、主見。

  林志超希望林馨兒回港後,加入自己旗下的酒店產業。

  “這個東西就是緣分,你們兩個嫂子不要瞎操心,嫁得不好,還不如不要嫁,我這個當哥哥養得起。記得,以後也不準你們亂干涉。”

  “知道啦!”

  許彩英嘀咕道:“幸好你們是親兄妹。”

  林志超頓時呵斥道:“瞎說什麽呢,關系好一點而已,畢竟長兄如父。就是堂兄妹,那也是違反人倫的。”

  像何東的孫子何鴻章,就和其堂妹何婉琪就有一段布倫戀,還有子孫誕下,兩人是同一個曾祖父,爺爺是親兄弟。重要的是,何婉琪還有丈夫。僅憑這些,何婉琪就被九哥拿捏幾十年,直到後來因為財產的事情,才鬧了出來。

  當然,從後世的法律來說,同一個曾祖父是可以合法結婚的,因為不在三代內;但何婉琪畢竟是有夫之婦,和何鴻章是婚外情,且產子。

  這個時代沒有電視,更沒有電腦,夜間的生活比較乏味。當然,如果有一個強壯的身體,又有兩個美嬌娘,自然又很有樂趣。

  客廳裡,兩位睡美人側臥在沙發上,玉腿橫列,側成陡峰,讓人一飽眼福。

  “爭取兩個小時結束啊,我還想去看兒子一眼呢!”許彩英故意說道。

  林志超一巴掌排在她的大腿上,Q彈的感覺襲來,然後說道:“兒子明早上看,再說兩小時時間怎麽夠。”

  這不是還有準備活動嘛!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