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港島家族的誕生》第334章 【傳媒集團】
  12月中旬。

  香港風暴終於平息,是高層下達的命令,停止破壞。

  香港的左冷禪,已經被拋棄!

  帶給香港的創傷,卻要一點點的開始修複。

  當然有一點林志超可以肯定的是,香港的進出口貿易、工業產值不跌反增。

  紡織、成衣、塑膠及玩具、塑膠花、電子產業、假發、手電筒等產業,共同組成了香港的工業。其中塑膠花、假發雖然已經衰落,但受影響的依舊是大型工廠,缺乏價格上的競爭力;香港還有大量的塑膠花、假發工廠,多以家庭式作坊存在,成本極低,將產品繼續供應全球。

  如果林志超是位銀行家,就會用數據來說明,香港的經濟依舊保持著高增長(9~10%),產值增長多少、貿易增長多少;以此可以推斷,香港的地產業前景依舊遠大,置業商正是抄底的好時機。

  所以接下來,鄭裕桐、郭德勝、李兆基、王德輝、陳廷驊、陳德泰、陳曾熙等將閃亮登場,香港地產迎來新的財閥。

  至於林志超所領導的長江實業集團,大肆抄底對他們有沒有影響?

  通過林志超的分析,影響其實不大,甚至可以說較小。

  首先,香港有兩三千家‘地產商’或‘兼營商號’,較大的都有二三百家,這還是1962年的數據。林志超在這個時間吃的份額,都是那些意志不堅定,眼光不獨到的置業商手中的資產;只會造成兩極更加分化,但不會造成有眼光的人抄底。

  其次,林志超這一次抄底後,由於旗下商業項目過多,對發展地產可能不會突飛猛進。後續長江實業集團在發展地產的規模(住宅),可能也就是前世新鴻基規模,並不會一枝獨秀;加強商業項目的投資,就意味著佔用更大的資金、佔用時間更久,正好克制一下在發展地產商的發展規模。

  最後,受最大影響的當然還是李家成,前世他可是幾千萬的抄底資金,再1967~1968年正式抄底,真正進入地產僅四五年時間,就位列‘地產五虎’,可見他在地產抄底獲利甚多。這一世,他能上市已經很不錯了,二十大地產商都未必在1972年進入得了。

  “老板,我給您匯報一下財務情況!”周福照走進辦公室,恭敬的說道。

  在他看來,老板的眼光太好,香港事件果然平息。

  雖然地產恐慌情緒依舊在、出售物業的富豪依舊有很多(移民、驚弓之鳥),但至少較穩定下來;而且地產已經沒有那麽便宜,價格至少恢復10%。

  “嗯,你說!”

  周福照隨後說道:“目前我們抄底地產已經支出1.52億港幣,共計獲得中環商廈一幢(12層)、港九地皮和地盤108萬平方尺、新界荃灣、葵湧等的地皮和地盤162萬平方尺、司徒拔道獨幢洋房一幢.抄底股市3000萬港幣,已經全部買進帳上流動現金為8600萬港幣.”

  林志超點點頭,說道:“還能繼續購買地皮和地盤、物業等,以後開發地盤可以采取貸款模式!”

  周福照說道:“不過新加坡的購物中心、海軍船塢項目,都在您1968年計劃之中,也需要預留一些現金流,作為啟動資金。”

  言下之意,還是得留點現金流比較好,或者老板要準備注入現金流。

  林志超思考一番後,說道:“你說的對,這兩個項目要投資不少錢,那就再撥出3600萬用於抄底地產,其余留著明年開年的資金,畢竟我們要做的項目很多,包括發展地產樓盤。”

  “好的!”

  整個抄底的計劃中,現在隻準備花1.88億,但也是非常利害的,差不多是地產六虎的總和了。但接下來幾年,長江實業集團在住宅地皮上的投入會減少,資金要流入商業地盤和地皮。

  周福照離開後。

  林志超整理了一下關於長江實業集團的資產:

  450~470萬平方尺的住宅地皮,港九地區佔據60%以上;

  117萬平方尺的海軍船塢舊址,全部為商業地皮;

  盈置大廈、環球大廈、美的大廈、保利大廈、國際大廈、太平行,全部為中環商業大廈。

  美麗華購物中心、美麗華酒店,是九龍的商業項目;
  華登大廈(大丸百貨)、新天地大廈(購物中心)、傳媒大廈(使館大廈重建後),是銅鑼灣商業大廈;
  香格裡拉酒店(在建)、來福士購物中心(籌備)、大丸百貨,是新加坡的商業項目。

  保利建築、安達臣大亞、長江財務公司、公仔面、紅牛.
  資產實在太龐大,只能用恐怖來形容。

  林志超來到銅鑼灣的‘傳媒大廈’,這幢大廈原本是使館大廈,是從希慎置業手中購買;在1965年的銀行擠提危機時,進行了重建22層的商業大廈。

  大廈命名為‘傳媒大廈’自然是打算作為‘傳媒集團’的總部大廈。目前尚未進行招租但其實已經竣工,和投入使用。

  唯一的客戶就是林志超在去年初成立的‘東方出版社’,大兵小將一共三十多個人。之所以不招租,第一是今年的媒體都是‘惹事精’,現在還是不要招惹的好;第二是林志超也不缺錢,打算等過段時間再招租。

  就連‘傳媒大廈’的招牌,都是這幾天掛上去,以免引起左冷禪的關注;如今,港府正在清算左冷禪,自然無需緊張了。

  林志超來到‘傳媒大廈’的頂層辦公室,整個這一層都是冷冷清清,僅他一間辦公室有人。

  “老板”

  不一會,東方出版社的總經理李子多來到他的辦公室,他們並不在這一層辦公。

  “嗯,給我講講東方出版社的情況!”

  李子多知道,這位老板兩年投資四五十萬港幣,但卻絲毫不關心公司的回報和情況,這其中的原因絕對不是這家公司不受重視,而是老板‘所謀甚大’。他畢竟在長江工業集團待了四五年,是明白自家老板的傳奇,絕不會是庸碌之輩。

  “好的。目前,我們擁有15名漫畫主筆級人才,同時他們也是不錯的編輯人才,經過兩年的學習和轉變,他們已經吸取了日本漫畫的優點——高品質畫質、故事勵志向上、感情細膩、想象力等,並自成一派的風格我們擁有學習一年半的實習畫師18名.最近一年來,主筆漫畫師都以個人名義發表了作品,初步試探了市場的反饋等,比原香港漫畫的反饋更好.至於財務方面,已經淨花掉公司51.8萬港幣,還不包括房租(不用付).”

  林志超聽在耳裡並沒有什麽想法,51.8萬港幣算什麽代價,不過是零花錢、灑灑水而已。他投資漫畫產業,已經想好長期投資的準備,用錢砸出來的思想準備。

  “好。從現在開始,給你們3~5個月的時間,籌備一本《漫客世界》的周刊,正式面向港澳發行。”

  李子多臉上頓時興奮起來,今年東方出版社雖然出刊了很多,但其實就是一些個人署名的‘連環畫’;因為老板不允許‘玷汙’《漫客世界》和‘東方出版社’的名聲,所以大家出刊些連環畫,價格非常便宜,主要是去試探市場的。

  “老板,要不了那麽長的時間,大家已經學習了快兩年時間,一個月就可以籌備出來,正式發刊。而且在內容和畫質上,絕對是市面所有漫畫不能相提並論的。”

  聽到李子多的信心十足,林志超笑著說道:“和香港市面上的漫畫比較的話,我壓根不需要投資那麽多錢,你說是嗎?”

  李子多一愣,隨即說道:“只是香港的市場不大,刊物打入海外也比較困難!”

  林志超擺擺手說道:“不管它市場大不大,只要作品優秀,那麽這個IP它是一直屬於我們的;將來,世界越來越聯系緊密,只要產品好,一樣被日本、美國、歐洲引進。就拿最近的來說,港澳台總能是我們的市場吧!”

  李子多不知道老板哪裡來的自信,但他就覺得相信老板,因為長江工業集團很多產品都是創新。

  “好的,我們就要不斷突破自我,讓別人注意到我們的優秀!”
    林志超笑著點點頭,說道:“更何況,是我在投資,又不要你們投資;我開的薪水,也不低於整個行業的水平,甚至還要高不少,大家難道不該努力學習本領嘛!”

  李子多連忙說道:“是的!”

  隨後,林志超將兩份資料遞給李子多,並說道:“這裡有兩份素材,是別人的創意投稿,我買下來了。我之所以給你3~5個月時間,是希望你們根據這2個創意,創造2個長篇連載的漫畫故事;與此同時,這2份素材也好比是一個教材,大家都可以學習學習。”

  李子多一愣,隨即不受控制的向前拿起兩幅素材,隨即看起來。

  《北鬥神拳》:世界現有的文明成果由於大規模的核戰爭而遭到毀滅性打擊後,進入了使用暴力和武器就能統治一切的黑暗時代,北鬥神拳的第60代繼承人李小龍,運用自己掌握的北鬥神拳武功,加上團結許多反抗厄運和壓迫並心存正義的人,他們一起與這黑暗時代中的各種各樣的邪惡首腦以及其附屬的邪惡勢力進行鬥爭,最終使人民的生活從災厄轉化為幸福的故事。

  《足球小將》:以戴志偉為中心的一群年輕有為的足球小將們的成長的故事,從小學、中學,再到他們最終在世界賽場上嶄露頭角的過程。

  這些資料上,林志超都有各種備注,因為他不是專業的編輯,所以他各種備注,顯得有些雜亂;比如,他要求漫畫要突出核心是什麽——不是單打獨鬥的匹夫,而是團結一致;不宣傳暴力和犯罪,而是追求正義和理想。

  《北鬥神拳》這種素材,說實話就是後世小說裡的‘末世小說’,但卻更正面;
  《足球小將》就更簡單了,是體育題材的,一定是突出奮鬥、努力,有挫折又有爆發,創新一些足球招式——倒掛金鉤、猛虎鏟球、雷獸降世、凌空雷獸射球、雷獸傳球.
  “這些只是主題、素材,細節部分要團隊拓展,但我相信是吃這碗飯的,沒道理學不來。”

  李子多手都有些顫抖,隨後說道:“這些故事都和香港漫畫內容差異巨大,但卻非常吸引人.”

  林志超笑著說道:“你首先要明白,如果我們不能自成一派,並帶領香港漫畫走向世界。你覺得,我一個億萬富翁,會看中這樣一個產業?隨著人類經濟的發展,文化產業將成為最重要的產業之一,為什麽無限電視台一播出,就影響力那麽大?好好想想吧,希望你不要讓我失望!”

  李子多一震,老板的意思是,他的眼光還不夠遠,理想還不夠高。

  “老板放心,我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老板有信心投資,他沒有道理不努力去做!

  林志超最後說道:“好好做!知道這幢大廈為什麽叫傳媒大廈嘛?是因為我很快要進入報紙行業、電影行業,你管理的出版社只是傳媒集團的一環而已,希望你不要落後。”

  “好的,我一定不會辜負老板的信任。”

  經過兩年的學習,李子多現在也熟悉出版行業的方方面面,重要的是他肯學。

  林志超接著說道:“正好,你在這個行業也鍛煉兩年時間!你最近替我介紹和招募一批報業人才,並替我注冊《東方日報》的報紙名字,社長和總編輯、主編的人才,你替我去《明報》、《星島日報》等非政Z傾向一邊的報社去挖。告訴他們,《東方日報》是一份大眾報紙,貼近普通市民的報紙,講究的是新聞時效性,會招募大量的記者來采集更多的第一手消息.興趣不同,也就不必來——社長、主編的人選,你替我物色最好的,我來談可以。”

  李子多一聽,知道這是老板對自己的信任,自然連忙說道:“沒問題,我一定乾好這件事。”

  林志超點點頭,他時間寶貴,最多就是投資、出主意。事情交給屬下去幹,做不好就換人。

  一般來講,在他的創意之下,暢銷是必然的。

  如今已經是六十年代後期,香港人的識字水平大大提升,經濟情況也較好轉;在這種情況下,一份大眾報出世,那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中午,林志超來到福臨飯店,發現這裡的客人少了不少;很顯然,是受到衝擊,生意受到影響。

  不過,這一次雖然造成不少富豪移民,但接下來他們又會回流香港,因為海外不一定適應,也有不想做二等公民;香港雖然是港英政府統治,但社會主體是華人,絕對算不上二等公民,更重要這些年華人逐漸崛起。

  與此同時,東南亞的政Z事件也導致華人紛紛回流香港,他們帶著的財富也非常巨大。

  而實際上,香港銀行的存款已經達到一個非常恐怖的天文數字,畢竟工業那麽發達,不可能香港人沒有錢。

  “志超哥,你來了,這邊雅間請!”林志浩早已經等候多時。

  本來兩人說好做生意的,但最近一年香港風雲突變,此時也不了了之。如今事件平息,他其實反而擔心投資起來,畢竟福臨飯店一時半會都發展不起來。

  來到雅間後,林志超說道:“隨便上點菜,吃個便飯就行!”

  林志浩點點頭,隨後點了幾個菜,依舊為堂哥點上他比較喜好的食物,並不隨便。

  林志超並沒有理會這些,見點完菜,他就說道:“你拿個本子記一下,我們要合作生意的方向!”

  “好!”

  隨後,林志超講道:“我們要做的生意便是做中式快餐,和香港的西式快餐競爭不過我們的快餐要兼做西式快餐午餐一般講究圖快圖飽,晚餐一般講究口福,這個道理你要明白顧客進門先買票,再憑票吃飯.中式快餐可以搞個幾十種,西式快餐搞個飲料、漢堡、熱狗、薯條等這種經營方式,最受白領、學生的歡迎要做連鎖形勢,統一的招牌、統一的工服.”

  林志浩一邊記,一邊想,待林志超休息時,他便提出問題:“要不要保險一點,在樓上供應粵式面鋪,供應雲吞面、牛腩粉等老派餐飲。”

  林志超說道:“沒有必要!既然是快餐,就要專一做快餐。雖然我們是中西式合璧,但至少在快餐的范疇。”

  林志浩點點頭,他只是問一下,卻不會懷疑堂哥的眼光。

  “中西合璧挺好的,將各種顧客口味一網打盡。”

  林志超接著說道:“你接著記.我講幾個特點:第一,就是你說的中西合璧很重要,顧客選擇性多,不漏掉一人.第二,就是我們是開連鎖快餐店,以後肯定分店很多,所以各分店的食物大部分由中央食品加工廠供應;集中采購,然後送加工廠先期加工,並嚴格檢查,再由車送到各分店,原料、配料全搭配好,分店隻負責最後的烹飪第三,重視門店位置的選擇,商業區、購物區、寫字樓、住宅區附近行人較多的交通要衝.第四,創業之初,要做好一個完整的計劃方案,重視整體形象和事務的宣傳;初具規模後,要開展一些列宣傳攻勢,頻頻在電視、報紙、電台曝光。這叫快速擁有一群忠實的固定消費群體,倘若又模仿者,他們只能望其項背第五,吸取西式快餐的優點,采用現代化企業經營和規劃和管理。我們不是開飯店,而是在做一個大企業,甚至是做上市企業。各連鎖店的裝修和設計、招牌都有統一的標準,菜譜價格表、收銀台、餐桌座位的擺放、廚房衛生條件及員工服飾服務等,都要引進西式快餐的做法,甚至要做得更好。”

  林志浩頓時感覺,堂哥的一些列方案,簡直是完美!他也考察過肯德基、麥當勞,學習了一兩年,但根本沒有堂哥懂得更多,大概這就是企業管理的高深。

  “我都記下來了,晚點我好好的研究!”林志浩認真的說道。

  林志超說道:“不是一個人研究,你要先組建公司,招募管理人才,大家是一個團隊,共同來制定一個完美的計劃,將方案拿給我,哪怕是裝修圖紙、營銷方案等。時間上,不是很急,哪怕是籌備一年時間都可以,先在中環開設一家旗艦店,再輻射至周邊和九龍。”

  林志浩點點頭,說道:“嗯,我把這家店交給副手管理,然後專門負責這個快餐項目!”

  林志超這才滿意的說道:“我相信你可以的,好歹也歷年那麽多年了!”

  林志浩頓時大受鼓舞,說道:“一定不會讓志超哥失望的!”

  這個企業按照堂哥的規劃,那就是全港幾十萬的潛在顧客;看似做的是快餐,其實就是在做連鎖集團公司。

  這是他的事業最大一個機會!
  三十歲出頭的他,從未覺得有現在如此強大的動力!

  最後,林志超在吃飯的時候,還說道:“名字就叫大家樂吧!簡單,易懂,不要搞花裡胡哨的。”

  “大家樂好聽,而且也應景!”

  林志超做‘大家樂’快餐,不僅僅是看中香港的市場,以後大陸的市場都可以做;更重要的是,大家樂可是在1972年或者1980年上市,之後利用籌集的資金快速發展快餐事業,又可以拓展至其它餐飲領域,打造一個餐飲集團。(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