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港島家族的誕生》第361章 【被大佬盯上】
  第361章 【被大佬盯上】

  春節過後。

  黃有才在凌晨五點便開始工作,他是傳媒集團的區域發行商,需要將《東方日報》、《漫客世界》等刊物,再分發給報攤、書店等直接銷售點。

  像他這樣的區域發行商,傳媒集團有不少,大幾乎都是集中在偏僻地區,港九市區一般都是自家的發行部負責。但黃有才是個特例,他相當於在傳媒集團做一份‘兼職’,負責西環的發行工作,每月薪水可得800左右。

  兒子黃大有,每天也跟著老豆一起工作,他們需要盡快完成分發工作;晚一點,還得去報攤和妻子一起守‘新星書報攤’。

  “記好了沒有,現在每一份《東方日報》給報攤的價格是1毫(0.1元),並和他們講——希望多多推銷我們的《東方日報》.這些工作要做好,晚點有發行部的人會檢查。”分開前,黃有才千叮嚀萬囑咐的說道。

  黃大有今年不過十七歲,隻讀過小學,十四歲便去工廠打工,十五歲便跟著父親學習賣報。

  他不解的問道:“老豆,那報攤豈不是賺1毫,我記得一般我們報攤隻賺四五仙的,突然這麽多利潤啦?”

  黃有才說道:“《東方日報》讓利給大家一陣時間,就是讓大家主要推銷自家的報紙,懂嗎?這叫手段!”

  黃大有懵懂的搖搖頭!
  黃有才打算好好培養這個大兒子,繼承自己的‘報業天分’和‘新星書報攤’,於是再次解釋道:“很簡單的道理,你怎不明白呢!現在賣一份《東方日報》,報攤可以獲得1毫的利潤,賣其它報紙僅能獲得0.3~0.5毫的利潤,那報攤還不得賣力推銷《東方日報》。這樣一來,《東方日報》銷量直線上升了,他們的目的也達到了。”

  黃大有反問道:“那他們賣得越多,虧得就越多,難道他們要做虧本生意?”

  黃有才頓時感覺兒子可能和自己差不多,沒有太大的天分,只能靠長時間去鍛煉,所以他只能繼續解釋道:“傳媒集團財大氣粗,先把市場佔有後,再恢復正常。屆時市民都習慣看《東方日報》,自然就減少了其它報紙的購買。明白了嘛?”

  黃大有驚喜的說道:“我明白了,這招好厲害呢!”

  黃有才頓時有種與有榮焉的說道:“林爵士的企業,豈有不厲害的。我當年和他共事的時候,就知道他非常聰明”

  黃大有及時打斷道:“老豆,你和林爵士的故事,這兩年我都聽了八百遍了.快出發吧,不然來不及了!”

  說完,率先瞪著三輪車出發。

  “臭小子!沒有林爵士,你今天能住上新房嘛!”

  黃有才嘀咕一句,隨後也瞪著三輪車出發,一路上,哼著歌曲,心裡美滋滋的。

  去年花6萬購買的房子,才半年時間,外面已經漲到了八九萬。一時間,他再次成為親朋好友當中的能人。

  而他們現在一家三口的年收入,已經高達兩萬多,僅需兩年時間就全部賺回來了。更重要的是,新星書報攤的生意是直線上升,每個月他算帳,心裡都樂開了花。

  當年金牙炳轉讓的時候,正是香港經濟的低谷,他現在恐怕都完全沒有想到,新星書報攤有如此賺錢,每月收益已經高達1200港幣左右。

  另外一邊。

  陸大謙是中環某報攤的老板,守著一個報攤一年下來也有上萬港幣的收益,算得上香港的高收入群體。

  最近他碰到一件好事,那就是賣一份《東方日報》,他可以賺到1毫。

  本來《東方日報》就是香港最暢銷的報紙,所以這是相當大的一筆收益。

  目前香港每天銷售的報紙是120萬左右,而《東方日報》則每天銷量是12萬份,佔比10%,而香港大概有四十多種類的報紙。

  陸大謙的報攤本來一天要賣掉《東方日報》100多份,如今每份報紙可以多賺5仙,相當於就是多賺5元,一個月下來就是近150。

  想到這些,陸大謙頓時火熱起來!

  “老板,今天來份《東方日報》怎麽樣,有勁爆新聞喔!”

  “真的?那我今天就看《東方日報》了!”

  “當然是真的,《東方日報》全港銷量第一,時效新聞面廣。”

  “拿吧,換個口味也好!”

  來一個人,陸大謙總是不厭其煩的介紹《東方日報》,因為積少成多嘛!
  他只是簡單的介紹一番,不會過分推銷,因為很多人還是習慣看一些針對特定人群的報紙。

  與此同時,他又將《東方日報》擺在最顯眼的地方。

  “票房神話,《大軍閥》香港上映40天,狂攬310萬港幣票房。”

  這是《東方日報》在二月下旬刊登的頭版新聞。

  而之前的香港本土電影票房最高也才140萬港幣,這次足足漲了一倍多。這裡面固然有香港經濟爆發的原因,更多的當然還是《大軍閥》口碑非常好。

  風月笑片,《大軍閥》是首部風月笑片,主要是裡面有一些‘露’的場景,讓這個時代的人血脈膨脹。

  除了嘉禾電影傳出喜訊外,傳媒集團的《東方日報》社也傳來佳績,報紙的銷量已經增長至15萬份,在短短的二十天時間不到,銷量增加了兩萬多。

  當然,這裡面的貓膩,只有東方報社明白,尚未被其它報社反應過來。

  但受影響的報紙,卻有很多。

  在《亞洲日報》的寫字樓,馬氏兄弟正在灰頭土臉的商議。

  “大哥,這不正常啊!我們斥巨資打造一支新聞采編隊伍,模仿《東方日報》做大眾報,這報紙的銷量不增反減,本來每期還能有個近四萬份的,現在倒好,連三萬份都沒有了,少了一萬多份的銷量。”性格急躁的馬珍惜,站起來惱怒的說道。

  馬惜如翻閱著自家的《亞洲日報》,又看了看《東方日報》,比較來比較去,也不知道為什麽差別那麽大。

  “是不是那些記者和編輯的質素太差導致的?”

  馬珍惜說道:“肯定是的!這些人都是衝著高薪來的,實際上個個都是些沒有真本事的人。MD,我們要狠狠的訓斥他們一下,不然真以為我們的錢是那麽好賺的!”

  馬惜如立馬阻止道:“不要衝動,可以稍微講講大家,不要生事,造成嚴重後果。”

  馬珍惜這才冷靜下來!
  社團其實也是尊重文化人的,馬氏兄弟對於那些編輯和記者,一直還是禮遇相待的。

  “還是不對?”

  “哪裡不對,大哥?”

  馬惜如說道:“銷量就算不漲,也不可能下跌,畢竟一樣的水平,怎麽突然就跌了呢?”

  馬珍惜恍然大悟,說道:“是啊!我讓人去好好考察下市場,是怎麽回事!”

  “嗯,抓緊時間去,多去報攤上詢問下,最好伱親自去。”

  “好吧,報紙雖然沒有賣粉賺錢,但卻有種讓人高興的感覺。”

  馬惜如頓時笑著說道:“我們這是在正當生意!生意,你懂嗎?”

  “懂懂,我這就去做!”

  與此同時。
    《星島日報》、《明報》都發現自家的報紙在短短時間內,銷量銳減不少,也開始追查原因起來。

  這一查,很快就從報攤老板那裡獲得有用的信息,原來一切都是《東方日報》搞的鬼。

  一時間,眾人紛紛有些目瞪口呆,原來事情還可以這樣做。

  《東方日報》將自己的利潤讓給發行商和報攤,在市場價不變的情況下,銷量突飛猛進,更是宣布銷量已經突破15萬份。

  15萬份是個什麽概念,《星島日報》、《明報》努力那麽多年,銷量也才十萬份而已。整個香港的每天報紙銷量也才120萬份不到,現在《東方日報》就佔據著13%的市場。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報業大戰’,最難受的不是《星島日報》和《明報》,而是一些小報。因為他們本來就沒有什麽忠實的顧客群,現在的銷量就更是受到影響了。

  例如《亞洲日報》、《天天日報》在最近的銷量,便下跌得很厲害。特別是馬氏兄弟的《亞洲日報》,更是早已經入不敷出的程度。

  《亞洲日報》擁有近200名員工,每年薪水都需要好幾百萬港幣,再加上其它方面的支出,他們就是賣粉,也有些吃不消。

  後世總是說‘五億探長’,實際上這是講呂樂這些人在八十年代以後的身家財富。實際上,這個時代他們的身家也就千萬級別而已。

  比方說,現在一套房的價值是10萬,但在八十年代時,價格已經是100萬,增長的何止十倍。

  所以馬氏兄弟雖然賣粉賺了數千萬的身家,但實際上算不上什麽‘巨富’,面對著東方報社的咄咄逼人,他們也是感覺得大財閥的‘以勢欺人’。

  “大哥,現在怎麽辦?這東方報社實在是犯了眾怒,簡直是欺人太甚!”馬珍惜得知消息後,頓時就憤怒和傻眼了。

  東方報社這是做什麽,一點錢不賺,讓發行商和報攤去賺。

  雖然大家的報紙價格是一樣,但報攤那邊操作一下,立馬就讓《東方日報》銷量大漲。

  馬惜如說道:“犯了眾怒又如何,大家最多在媒體上抨擊一下。香港是自由經濟,只要不違法,想怎麽玩,就怎麽玩。”

  他這話說得不錯,從一開始,林志超就想好了,東方報社就算引起所有報業的人不滿,也要做這一次營銷。商戰沒有什麽道德可講,更何況這不是正常的手段嘛,只是大家玩不起,或者想不到而已。

  馬珍惜說道:“那我們要不要也這樣玩?”

  馬惜如說道:“又不是第一個這樣玩,再說我們的錢經不起這樣搞。”

  “那就這樣等下去?我們可是招募了大量的采編人員,準備大乾一場的。而且我總感覺,這是東方報社在針對我們!”馬珍惜憤憤不平的說道。

  馬惜如認真的思考起來,仔細想想,東方報社還真是在針對他們亞洲報社。那麽,原因是什麽呢?

  是林志超嫉惡如仇,認為他們馬氏兄弟不配進入傳媒行業?
  還是《亞洲日報》的行為,引起了《東方日報》的警惕,所以決定先下手為強?

  想來想去,他都覺得,自己兄弟被盯上了!

  “不要憤憤不平,這樣對我們沒有好處,我們也得罪不起大財團。”冷靜下來的馬惜如,認真的對弟弟說道。

  他們確實惹不起林志超,畢竟他們不是亡命徒,身無牽掛。他們賣粉,就算被抓,不會禍及家人;若是得罪了大人物,很容易冚家鏟。

  馬珍惜頓時也冷汗冒出來,隨即連忙說道:“我只是想說,《亞洲日報》該怎麽辦?”

  馬惜如說道:“沒關系,他們不可能一直這樣做,可能一兩個月就得結束,畢竟報紙也是來賺錢的。”

  馬珍惜點點頭,說道:“這香港,真成了林志超的香港,什麽產業都插一手,而且行事如此霸道。”

  “林志超有家電影公司,叫做嘉禾電影,而且聽說投資很大,準備和邵氏扳手腕。所以,只要他想在電影裡賺錢,就不可能對付我們兄弟倆。”

  “對!香港的電影要在台島發行,他就不可能對付青苔的我們,而且我們《亞洲日報》也是青苔的。”

  一開始,兩人還擔心是林志超看他們不順眼,現在想想,可能只是別人正常的商業手段。

  所以,他們頓時松了一口氣,畢竟被大佬盯上,日子可不好受。

  ‘香港傳媒界再起波瀾,《東方日報》虧本促銷量’

  ‘《東方日報》為增加銷量,不惜得罪所有同行’

  ‘《東方日報》成本價賣給報攤,市民並無得到便宜’

  一時間,某些報紙開始為《東方日報》免費宣傳。反倒是一些大報,並不直接點名,只是發表一些‘不平’的言論。

  對此,《東方日報》在自家報紙上給予說明:香港是自由經濟港,本報一切活動都屬於正常商業行為。

  很簡單,很粗暴!
  很快,一些知情的市民也討論起來。

  “《東方日報》的新聞報道面確實廣泛,內容精而短。努力推銷自己家的產品,當然沒有錯!”

  “實際上,我們顧客好像沒有得到便宜,反倒是那些報攤得到了便宜。”

  “如果《東方日報》在報紙零售價‘減價’,那才是真正的‘報業大戰’,一下子不得搞垮很多人,直接影響整個報界,小報幾乎都沒有生存空間了。”

  “有道理!現在讓利給報攤,僅僅是讓報攤老板給予推銷和優先展示權。若是降低零售價,怕是全港的報社都要遭殃。畢竟,沒有哪家報社的背景,有《東方日報》背後的財團有錢!”

  “講到財團,你發現沒有,林志超每做一個產業,都能做到行業最好,甚至能走出香港!”

  “咦,好像是的。林志超是‘世界船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船隊;林志超是‘工業大王’.林志超還是地產大亨.現在林志超又坐上了‘傳媒大亨’.”

  “偶像啊,不愧是全港年輕人的偶像!”

  此時香港的風氣,自然是將富豪們視為偶像,而林志超更是全港人的偶像。

  人人都想做大亨的年代!

  外面的風風雨雨,並沒有影響到林志超的決定。

  他不覺得自己的商業決定,有什麽問題。好比前世李家成和李兆基掀起的‘地價降價’大戰一樣,硬是將房價從5000多降到3300,讓整個地產行業跟著受難。

  那又如何?

  這是商業行為,而香港是自由港。

  任何降價行為,都不會受到政府的乾預,哪怕是前世香港掀起免費報紙大戰,倒下很多小報,甚至是百年老報。

  這就是商業行為!
  林志超這次還算溫和,只是讓利給報攤老板,讓他們推銷一下《東方日報》而已。

  若真是動真資格,直接將報紙降價,大家還不得倒下一片。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