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港島家族的誕生》第182章 【家族教科書】
  第182章 【家族教科書】

  春節前夕,林志超在辦公室裡,接待了自己的親叔叔林雲初,也是長江拉鏈的一名中層管理。從普通職員到低層管理,再到如今的中層管理,林志超一直有關注、評估。

  如今,他決定再扶持自己的親叔叔,成為一名工廠老板。

  林志超陪著林雲初坐在沙發上,笑著說道:“二叔,乾得怎麽樣,順不順心?”

  林雲初並沒有因為林志超的熱情,而得意忘形,所以認真的說道:“很順心呢!越做越有勁,同事們都比較團結,不搞小動作。”

  他是長江貿易部的管理層,這個部門一直負責整個長江工業的原材料、機械進口等事務,非常重要的一個子公司。

  林志超點點頭,說道:“二叔,堂弟他們也大了,你也不能總是替我打工,該考慮一下創業了!”

  林雲初一愣,他的房子、子女的學費等都是林志超送的,而他薪水一年在六七千左右,這幾年攢下的也有一萬的存款;但對於創業,還真沒有想過。

  “子女大了,也該他們自己去努力創造,不然他們豈不是白讀那麽貴的學校!”

  林志超笑道:“話不能這麽講,畢竟隨著時間的推移,機遇只會越來越少。你給他們創造一個好的平台,他們的起步就越高,將來的成就也會越高。就拿我來說吧,若不是我當年有個奇遇,否則老老實實的積攢第一桶金,恐怕我現在成就不及一半。”

  香港已經有一些傳言,林志超是靠撿黃金發達的,當然林志超一向是守口如瓶。

  林雲初說道:“志超你說的有道理,只是我一直沒有準備這方面,貿然投資失敗的幾率很大。今天伱點撥我一番,我也只能積攢經驗、知識、實力,以後有機會再行動。”

  畢竟是舉人的兒子,再不濟知識和見識不差。

  林志超說道:“也不用麻煩,長江貿易還有一套做假發的機器,我支持你開家假發工廠.機器、技術、銷售都是現成的,你就用心管理就行。資金算是我借你的,賺到錢就還給我。”

  林雲初心中大喜,因為他知道這是穩賺錢的生意,沒想到自己也有當老板的一天。

  穩定心神後,林雲初說道:“這會不會太佔便宜了,我幾乎什麽都不用付出,這和你送我錢有什麽區別。”

  林志超說道:“有區別的,我扶持肯定是初始,以後這門產業需要你慢慢的琢磨,行業的興衰、工人的管理這些都是需要你慢慢學習的。”隨後他拿出一個信封,說道:“這裡是15萬港幣的資金,算我私人借你的。”

  林雲初見侄子早有準備,便感動的說道:“真是麻煩你了,照顧我們這麽多年!”

  林志超說道:“那你說錯了,我就是一直將你視為我手下的一員,至於堂弟堂妹那些,總歸是我們林家的人。而這次假發產業,便宜那麽多外人,自然也會順手照顧你一下。這次做生意只是一個開始,您可以慢慢學習,爭取做好一個商人。”

  林雲初點點頭,口中的感謝話也說不出來。

  隨後,林志超安排了春節家族的聚會時間,林雲初便邁著激動的步伐離開。

  傍晚。

  林雲初回到家裡,妻子沈雲蓮連忙接過衣服和包,她是全職主婦,照顧兩子一女、老公的生活起居,自踏入香港的那一天起,便是如此,無需為生活發愁。雖然那個時候丈夫薪水只有150,但侄子也是一切安排妥當,租房和孩子的學業都不用發愁。

  “什麽高興的事情,還特意買一瓶好酒!”沈雲蓮笑著說道。

  林雲初得意的說道:“自然是很好的事情!”

  “又加工資啦?”

  沈雲蓮已經控制不住喜悅之情,丈夫每月薪水500港幣,再加上各種福利,他們家就是請個保姆也很正常。不過孩子們都大了,再加上她不用上班,就節省下。

  “吃飯的時候說!”

  林雲初得意的去洗手,經過家裡也感覺非常舒心,這套房子可是自有的。

  一家五口幸福的圍在一起,享用著美食。林雲初的薪水可以存很多,因為林志超每年會給予一筆堂弟妹的學費、生活費、服裝費,足夠三個孩子上名校的費用。

  “這下總可以說了吧!薪水是不是加到六百了!”沈雲蓮心癢癢的問道。

  她的父母弟妹還在內地,所以她有時候會寄錢回內地,但這些顯然都不是問題,50港幣可以換取RMB22萬左右(舊幣,1:4500),十分的經花。

  林雲初說道:“志超借給我15萬港幣,讓我開一家假發工廠,我也是要當老板的人了!”說完,忍不住小酌一口,頗有些感歎。

  沈雲蓮頓時手中的筷子掉落,慌張的說道:“借那麽多?會不會有風險。”

  雖然侄子有錢,但她經常被老公說教,不允許惦記別人的,特別是三個孩子還是別人在‘養’。所以時間久了,她也沒有幻想過了,習以為常。

  而現在一聽借款15萬,便知道借錢就是借錢,虧了就是要還的。

  林雲初說道:“機器、技術、銷售,都替我找好了,我只要把東西生產出來,就可以賺錢,風險沒有的。不過都說創業要勤勉,你也來幫我,先去長江假發廠做一名女工,好好學習裡面的技術,以後也在工廠裡幫忙。”

  創業艱辛,夫妻應該齊上陣。

  沈雲蓮一聽,立馬說道:“行行,我一定好好學!”

  投資那麽大,能不好好學嘛!

  這時候,大兒子林志浩馬上說道:“那我們放學後,自己做飯,不要媽媽幫我們了,我們也長大了。”

  他今年已經18歲,多少也懂事了,知道這個工廠對這個家庭意味著什麽。

  沈雲蓮馬上說道:“我肯定早上會給你們準備好一切,回來稍微動動手就行。還有志浩你要專心讀書,再過一年多就出國留學,你堂哥都安排了,可要爭氣。你堂姐的成績可比你好,她還後學好幾年。”

  林馨兒壓根沒有讀過幾年書,以前是靠林雲傑教,老豆死之後,就不讀書了,中斷幾年。這些年,是被林志超逼著、鼓勵著學習的。

  林志浩只能低頭答應!
  他最怕的就是堂哥,每次見面老爸都得耳提面命,出國留學是堂哥的意思,父母立馬奉為聖旨一般,他不好好學,就會被父親揍、母親罵。

  林雲初知道大兒子羨慕他堂哥的社會財富和地位,立馬教育道:“你老豆這點才學,一輩子也就是當個小老板,還得靠你堂哥提攜。你堂哥要你努力讀書是很有道理的,要想人上人,就得有文化。你堂哥當年是很能讀書,但沒有條件,雖然他以前中斷學業,但全廠上下,誰不知道你堂哥學什麽都快,不然你以為他為什麽能管理五六千人的多個大企業,聽說現在每天都在學習各種知識,會英語、德語、日語等多國語言。”

  林志超的父親林雲傑那是教書匠,比弟弟林雲初的功課好多了;而林志超以前確實讀了很多書,他穿越後吸收了不少古學,打了個好底子,包括現在他也在堅持學習傳統文化。

  林志浩點點頭,說道:“我知道了,一定好好學。”

  林雲初沒有表示滿意,而是馬上轉過去對另外兩個孩子說道:“你們也是一樣,只有讀書才能有出息,不讀書就只能去工廠打工。”

  林志毅、林彩兒連忙點點頭,生怕老豆趁機揍人。

  越來越又盼頭了!林雲初如是的想到。

  春節來臨,香港華人喜氣洋洋。

  那怕是那些住著木屋的人,也是一年最開心的時候,畢竟這是華人的節日。在香港,東西方文化匯聚,身在其中也是一個非常幸福的事情。
    很多華夏的傳統,香港可以說保護得最好,畢竟內地有那麽一段時間在‘不流行’。

  所以,不管美食也好、傳統文化也好,香港都保存得很好。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香港有不少儒商,而內地的那些後來的商人,都是非常浮躁,壓根沒有幾點墨水。

  談到傳統,林志超就發現一個有趣的事情,香港已經成為華夏古董的交匯地,就連內地都成立一個國寶買回的組織,前幾年買回過‘三希’中的二希——《中秋帖》和《伯遠帖》,以及《瀟湘圖》《五牛圖》《韓熙載夜宴圖》。

  不過受限於資金,所以這個組織的購買力不強。

  林志超打算有時間也來收藏一些古董,這個時代的古董都非常便宜,比如國寶級別的《中秋帖》和《伯遠帖》,加起來只需要48萬港幣。論升值的空間,和物業差不多,增幅空間都在千倍。

  《中秋帖》和《伯遠帖》之所以如此貴,也是因為其太出名了——在紫禁城內廷、養心殿西暖閣中,清乾隆帝有一處書房,名叫三希堂。三希堂中,供著三件晉代書法聖品,分別是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和王珣《伯遠帖》。

  所以,一般古董也就幾千幾萬而已,沒有太貴。

  若是內地來的來路不明之物,怕是幾百港幣幾千港幣已經是不得了。

  “志超,給祖宗上香了!”

  “來了,媽!”

  林志超帶著一家老小,走進一層的一間房間裡,裡面是幾個祖宗牌位,也就是林志超的舉人爺爺,以及父親等人的牌位;上面還有爺爺和父親的照片,爺爺的照片是叔叔帶給來的,父親的照片則是母親帶過來的。

  說實話,他看到舉人爺爺的照片,聯想起後世的一些電影,總會讓林志超有些不適;他畢竟是一個現代人,可能會聯想。所以實際上這個祖堂,是吳文英在打理,而林志超只是逢年過節來上香,走走程序。

  一家人都拜了之後,便走出祖堂。

  “爸爸,下午帶我出門吧?外面好熱鬧!”大兒子林瑞寰提了一個要求。

  林志超摸摸已經快五歲的大兒子,說道:“好,那我們今天下午一家人就出門逛街!”

  “好耶!”

  隨即,吳文英表示不去,留下照顧1歲多的林瑞海;唐彩芸也宣布退出,因為孕肚七個多月不方便。

  這樣一來,下午出行的便只有林志超、許彩英、林馨兒、林瑞寰、林瑞江。

  五十年代的香港是什麽樣子?
  如果以電影的手法去拍攝,參考這個時期要出的一部好萊塢電影《江湖客》的超長取景,發現香港很美!
  在中環的馬路上,好萊塢女星蘇珊·海沃德坐著黃包車,棕色的秀發、紅潤細膩的肌膚,以及憂鬱傷心的神情,時而打量著德輔道兩邊的騎樓建築物,每一根圓柱子上面都是中文廣告,還有放鞭炮慶祝開業。行人、黃包車、汽車、雙層巴士、屈臣氏送貨車,形成了和諧的一幕幕畫面。

  你會發現三輪送貨車,是反方向設計的,裝貨的在汽車正前面;你會發現,電車是不關門的,年輕人可以在汽車行駛時,一個縱躍就跳了上去,非常的瀟灑;你會發現,馬路上沒有多少汽車,而且福特車佔據很大的比例。

  林志超就比較喜歡偶爾拿著相機,在香港到處拍啊拍,景賢裡、山頂白加道纜車站、新世界戲院、皇后戲院、金龍酒家、乾諾道中的黃金海岸(後來被填海)等等。

  “老公,你天天見到這些場景,為什麽還喜歡拍下來呢?”走在德輔道上,許彩英好奇的問道。

  兩個孩子都是保鏢、保姆照看,林志超拿著相機一路拍攝,許彩英和林馨兒兩位美女也可以盡情購物。當然,和孩子還是有很多互動的。

  林志超說道:“正因為天天見到這些,我擔心香港以後日新月異,變成高樓大廈一片,這些場景可就沒有了。這就是歷史!”

  許彩英似懂非懂,她很難理解這種歷史感,因為她又沒有穿越。不過她喜歡接受拍照,特別是林志超為她拍攝。

  將相機丟給保鏢,林志超陪大家逛街起來,若是想拍照的時候,就拿過來拍;一家人出行,隨從都是三人,還有三輛汽車在附近待命,派頭十足。

  一家人很快大包小包的購物完成,心滿意足的回家。

  大年初二,林志超攜家人到嶽父嶽母家做客,雖然說他的社會地位更高,還是唐仲源的‘財神爺’;但林志超畢竟是雙重女婿,所以每年初二都會上門拜年。

  兩家人社會地位、財富相近,所以理所當然是互相的第一親戚。

  像是林志超的二叔林雲初,都是每年初三或初四來給長嫂吳文英拜年。而今年,林志超更是邀請了李高福一家、林雲初一家,到香港大酒店一同聚一聚,畢竟他時間寶貴,初三實際已經在上班了。

  林唐兩家熱鬧一番後,坐在客廳熱聊,林志超和唐仲源幾乎都是聊生意,畢竟這是他們的職業,女人們才會聊家庭生活。

  “嶽父有沒有打算在紡織和成衣,進行側重發展?還是打算齊頭並進?”閑聊中,林志超問道。

  唐仲源說道:“齊頭並進確實不現實,現在我有點側重附加值更高的成衣產業,當然紡織上也盡量發展。”

  東方紡織主要是做棉紡,不做毛紡,香港幾乎沒有人會兼做兩種,當然是棉紡更普及。前幾年受到棉花這個原材料的限制,香港紡織業比較艱難,被日本紡織業吊打,好在如今一切恢復正常,香港紡織要搬回一些優勢來。

  包括玩具、塑膠,目前其實都是日本佔據絕對優勢,歐美的很多玩具商都是選擇日本代工。好比前世的‘芭比娃娃’,便是日本代工的。

  林志超說道:“有側重確實比較重要,又不放棄任何一項,多元化發展,突出重點。成衣產業確實附加值高,而且香港目前成衣產業遠不及紡織產業,預計六十年代成衣產業便會後來居上。東方製衣廠有優勢,那就是在這幾年憑借先進的機器,網絡了不少優質客戶,特別是南非的;如今,我們的娃娃服裝,也會逐漸增加。”

  碧兒莉莉的服裝面料都是進口的,東方製衣廠來加工,一套也能賺上三四毛,十萬套服裝可以淨賺三四萬。

  唐仲源點點頭,女婿的‘說教’他一向重視,畢竟別人的成績擺在哪裡,他不服不行。

  “我那個家族侄子,聽說去年也賺了一二十萬,這下唐家有三個做紡織的了。”唐仲源閑聊道。

  他說的是唐翔千,其在1951年結婚時,林志超夫婦也去參加了婚禮。

  林志超說道:“以您堂兄唐增源(唐君遠)以前的布局,唐翔千是不會缺資源的,恐怕要人才有人才,要資金有資金!”

  唐仲源說道:“去年盤的那個小廠,好像是幾個合夥人做的,倒沒有用到什麽資源。不過也不一定,那小子突然開發出一種印尼非常受歡迎的布匹,把一個瀕臨破產的小廠給盤活了,確實應該得到了我那堂兄在印尼人脈的幫助。”

  林志超笑道:“堂伯他自然是一步步給兒子資源,說不定一兩年後,就是一家上百萬投資的紡織廠呢!”

  唐增源的實力,比起唐炳源也不差,海外和香港都有很多朋友和手下,否則唐翔千怎麽會如此順利的成功呢!所以看似唐增源留在內地,實際上也不過是做兩手準備而已,早在二戰後,他就已經布局海外。

  有些老家臣,哪怕現在是給別人打工,只要唐增源一封書信,便會重新投入少東家麾下,這就是這個時代的‘忠、信’。

  而且,唐增源應該還有香港某某公司的股權,一旦兒子在創業時需要,立馬就可以變現。

  大家族誰不懂狡兔三窟的道理!
  地球洗幾遍,也是這種家族生存的可能性更大得多。

  所以,這些都是活脫脫的教科書,林志超自然會學的。

  唐仲源笑著說道:“你這樣一說,我還真覺得是非常困難的,我那個堂兄很早就派人在香港考察,以前業務也做到了東南亞。”

  他倒沒有什麽感覺,東方集團目前資產值已經是七八百萬港幣,去年他第一時間大量更換老式機器,大舉投資紡織染成,所以信心十足。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