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港島家族的誕生》第200章 【行業領導者】
  “當家的,我們把農場賣掉,去炒房吧!”待林志超等人離開後,吳冰立馬向余程萬說道。

  她受夠了這個窮鄉僻壤,如今總算有人替她來解脫,她怎麽能不抓住機會呢!一個漂亮的女人,誰願意待在鄉間,憑什麽正室就可以待在鬧市區?
  余程萬表情有些猶豫,擔憂的說道:“我和林生只有兩面之緣,再加上炒房這種事肯定風險很大,我有些擔心啊!”

  因為有些不相信林志超這種大商人,居然會願意和他做朋友,所以他心底還是有狐疑的。

  吳冰立馬說道:“你都說了,別人是大商人,難道還能看上你這個農場不成!我認為是他欣賞你,欣賞你為國征戰的經歷,所以提拔你。俗話說機會難得,你不是一直想在商業上有所發展嘛,現在別人送上門的路子,你都不好好把握,那真是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

  她好歹也是富小姐,看得非常明白,林志超壓根不可能去坑兩人。

  事實上,林志超確實打算帶余程萬發財,而且就是沒有什麽目的,僅僅是為了結交。在林志超的做人處事中,他樂意帶人發財,從不辜負朋友。

  余程萬頓時心動,若真是擠進林志超、李高福那個圈子,那他真就發達了。

  “只是這個農場,怕是短時間出不了手啊!”

  “你表弟呀,他就住在這邊,對這個生意一直眼熱呢!農場一年可以賺個兩萬多港幣,連同住宅和地皮,就以六萬港幣出售給他。”

  余程萬這時候也想通了,果斷的說道:“沒問題!我最近就去九龍給你們找房子,然後接你們過去。”

  吳冰馬上說道:“那動作要快點!還得注冊一家地產代理公司呢,沒聽林先生說嘛,購買他們5個單元的住宅,大概只需要暫時付20%的錢,也就是3萬港幣左右,而房子還會大漲;屆時一個房子賺一萬,就能賺五萬。”

  別人說這話,她還會懷疑,但林志超說這話,她絲毫不懷疑,因為雙方的身份在那裡!

  實際上,這只是低級指導一下,林志超若是欣賞一個人,提攜不止如此。

  余程萬興奮的點點頭,說道:“我知道了!”

  此時的他,也憧憬到跟著林志超、李高福賺大錢的願望。

  林志超出席了香港假發商會的座談會,出席會議的會員竟然已經多達52家。而香港目前假發工廠應該是有上百家,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進入商會。

  目前進入商會的條件是要從業滿兩年時間,且規模在50名雇傭工人以上。實際上,已經暫時停止擴張了,但申請的還是很多的。

  香港假發產業已經成為世界級絕對霸主,打得法國、美國假發產業滿地找牙。不過這是小產業,無需擔憂被西方國家設置貿易堡壘,包括塑膠花也是如此。

  對香港是大產業,但對全球經濟來說只能是小產業。

  會議開始,林志超作為商會會長發表了講話,稿子其實是陳麟元寫的,但他完全是脫稿講話:“目前,香港從事假發生產的雇工達到4500人左右,而香港假發佔據著全球90%的份額,發展非常的好連我都沒有想到,兩年時間發展到如此地步,可喜可賀。”

  眾人掌聲雷動,無疑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

  解決4500個工作崗位,這是多麽偉岸的業績。

  而目前的長江假發,工人只有500人,更多的精力是將業務放在代理上,差不多代理證香港25~30%的假發產品。不過為了考慮自身的利益,長江假發和大家簽約的是每月供貨,即隨時可以停止代理,以免貨物壓在自己的手裡。

  假發原材料方面,依舊壟斷著香港60%的原材料市場。

  秘書長陳麟元隨後補充道:“香港假發工廠已經飽和,不過這不算太差的結果,因為我去歐美考察發現,全球對假發的需求在與日俱增,特別是美國的‘跨掉一代’風氣越來越有影響,我看好未來五年的假發發展。不過大家都不要盲目的擴大生產,以免給自己帶來損失。與此同時,大家在出廠價上面,不要惡意降價,一旦形成惡性競爭,好好的市場也會被做砸的。”

  目前,香港一頂假發出廠價依舊在460~500港幣,個別特製的假發可以達到上千元。

  陳麟元作為林志超的代言人,也是整個行業最精通的人材,自然擁有很大的決策權。在這一點上,大家非常的認可。

  當然,52家假發商會會員中有足足25位順德籍商人,而這25位順德籍商人佔據著60%左右的市場份額,可謂是核心。香港假發商會,就差沒有叫‘順德僑胞假發商會’了。

  劉青山附和道:“確實!盲目的擴張,不僅僅是損害長久的利益,更容易讓自己陷入虧損的狀態。目前假發產業還算健康,能加入商會的大家,基本也不缺訂單。希望大家維護香港假發產業的健康發展,把好質量關,否則商會會考慮摘除多次發生質量故障的假發生產單位。”

  會議開得很順利,但也有一個不和諧的插曲。

  一個假發商人提出:“林會長,現在生產一頂假發成本上升了些,而且你們對質量要求高,就是不知道,代理價格能不能再漲點!”

  眾人有心裡竊喜,也有暗罵他不知道好歹。

  不過林志超很坦然的說道:“不能漲!我的理由有三:第一,為了代理大家的產品,我們放棄了擴張的機會;第二,我們鼓勵大家自尋銷售渠道,特別是開辟新的銷售渠道;第三,假發成本並沒漲多少,也就多幾塊錢的原材料費,你們比我們賺得多。”

  一頂假發的成本在150港幣上下(不含機器、廠房的成本),代理價格在350港幣上下,但目前銷售給歐美進貨商已經有460的低價了。

  看似長江假發廠接接單就可以賺30%多,實際上和批發商的人情處理、對合作公司的技術指導等等,都是精力和金錢。

  三個理由一出,大家無話可說,最根本的一條,別人是鼓勵你自尋銷路的。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鼓勵大家自尋銷路,在歐美的大型批發商,比較認可長江假發廠的信譽,不會輕易和別人合作的。

  接下來,林志超也趁機建議道:“鑒於假發產業的優質發展,我提議給行業工人一個薪酬標準,這樣有利於行業工人的質素、有利於行業的發展。大家可以舉手來表決,是否覺得香港假發商會需要一個行業工資的指導水平,一旦通過,希望大家遵守商會的制度!”

  眾人表情不一,但整體似乎比較支持!

  假發產業確實賺錢,重要的是,長江塑膠廠的影響力太大。坐在會議室的,至少有一大半是考察過長江假發廠。

  陳麟元馬上補充道:“假發產業工人質素很關鍵,不少次有公司的假發產品不合格,造成了一定的損失,我相信大家也不想那種事再發生。而且,歐美批發商在進口產品的時候,非常關心工人的處境,一旦有不良的影響,可能會影響整個香港假發產業。”

  這說的是事實,由於歐美人有錢,因而總是以上位者的心態去看待事情,他們也喜歡為工人爭取各種福利。倘若被冠上血汗工廠,會在歐美受到抵製。

  “那好,舉手表態吧!同意的舉手!”

  話都說到這份了,大家豈有不舉手的道理,一些人有些猶豫,眼神一直觀察著,但最後也只能被逼著舉起手。

  林志超心裡冷笑,他就是要‘偽善’。他不是沒良心的資B家,一直都有在為工人考慮、香港發展考慮。

  當然,這一切肯定是建立在他能賺到大頭。

  52人全票通過,這才是真實有效的!
  隨後,大家熱烈的討論起平均工資來。由於都是女工居多,所以假發產業的薪水在整個工業不算高,2~2.5元一天的比較普遍。

  香港在1967年以前的薪水都非常低,漲得很慢,之後鬧起來後,港府也開始非常重視工人的薪資起來,然後漲得很快。而在六十年代中期時(1966年),在紡織行業的熟練工人的薪水才9港幣一天起,普通工人只有4~5港幣一天,百多元薪水比比皆是,這點錢只夠溫飽問題而已。

  一些工廠只是在生產旺季時,去九龍城寨、調景嶺等招募人手,用完再辭退,給的錢就只夠吃飯錢。

  而到了七十年代中期,平均薪水已經漲到1300港幣一個月,十年漲幅300%以上。

  所以說,凡事有利有弊!
  果不其然,各大假發企業主對於員工工資是非常‘吝嗇’的,對於指導工資的標準,是寸土必爭。
    但好歹是在認真討論,最終大家決定以2.5港幣一天為最低標準,試用期一個月除外,並且每天給予生活補助0.2港幣每天、十個小時以上要給加班費,加班費每小時是正常的1.5倍;與此同時,鼓勵大家實行年底雙薪制度,但不強製執行。

  這樣算下來,一名女工的月薪可以達到80港幣。

  這個薪水水平,和長江假發廠還差上一些——長江假發的女工薪水是80港幣每月,年底雙薪、節日有福利、十小時工作制度、每周輪休一天、加班每小時0.4港幣、每天補貼餐費0.2港幣。

  一場長達1個半小時的會議下來,52個會員單位第一次感受到‘香港假發商會’是真正存在的,有福利,也有約束。

  福利自然不用說——很多非會員工廠,經常發生停工呢!

  約束自然就是很多了,包括產品質量、工人福利待遇等。

  會議結束後,陳麟元作為秘書長,會記錄和監督今天的會議精神,甚至還會登報宣傳。

  翌日。

  ‘香港假發商會’召開第一屆全體大會的消息,便登上《星島日報》。

  一時間影響非常巨大,也引起城中的熱議。

  “不得了的啊!發展才兩年時間,就已經4500多假發工人,佔據全球90%的市場份額。”

  “52家會員工廠簽署行業薪資指導水平,正式工人日薪不低於2.5港幣每天、生活補足0.2港幣每天、加班費不低於1.5倍。厲害啊,這個薪資水平比紡織、成衣都還高了呀!”

  與此同時,商人們也第一次感受到一個小小的‘香港假發商會’的團結一致,居然通過這些‘有損’企業主的協議,不得不說會長林志超的領導能力。

  香港潮汕商會的中環總部,一群潮汕籍商人正在聚會,主持聚會的正是陳威南,但出席聚會的基本都是一些塑膠商人。

  原來,有感於順德人在塑膠領域的突飛猛進,這讓潮汕商會坐不住了,大家決定聯合起來,在塑膠產業展開和順德商人的競爭。

  這就是潮汕人——團結,他們只要是一家會做一種產品,很快就會有第二家、第三家潮汕人做這個產品,有錢一起搵。

  潮汕商會的總部是中環唐樓的兩層樓,樓面面積近兩千多平方尺,整個三層唐樓都屬於自置物業,樓下出租賺取會費。

  此時大家坐在一起,討論的很激烈,包括李家成也在其中,雖然他只是一個小企業主。

  領導層方面,除了陳威南這個會長外,還有銀行的代表陳弼臣、廖寶珊等。陳弼臣雖然在泰國開銀行,但去年也在香港成立了支行,成為潮商的又一個在港銀行。

  陳威南講道:“我們潮商已經在假發領域,落後一籌,我研究過假發產業,發現這個產業一開始就被長江假發掌控了原料、銷售渠道,所以就算我們商會鼓勵大家進入,也難取得成就。但如今塑膠花產業不一樣,它的銷售渠道更廣,長江塑膠廠也掌控不了原材料和銷售渠道。所以,你們一些塑膠商人就提議召開這個會議,那麽大家今天就正好商量商量,我們潮商該如何在塑膠花產業做得更大,我們先有請從事塑膠的會員發言!”

  廖寶珊心中不屑,他最近聽說林志超在準備建高層建築,所以心思都在地產上面,打算看看林志超是如何玩,他好作為參考。至於今天這種會議,他作為銀行代表自然跑不了,不過他開銀行,可不指望貸款賺錢,他寧願貸款給自己。

  李家成之後也發言:“塑膠花前景遠大,目前市場尚且是萌芽階段,不過長江塑膠廠規模龐大、資金充足,非我們一家可以競爭。與此同時,長江塑膠廠在歐美接到訂單若是來不及,也會分給那些順德人開的工廠代加工。所以,我們只有團結起來,才能競爭得過,定期展開技術交流,分享銷售渠道.”

  他是最積極了,因為他的塑膠廠規模小,最想搭乘便利。長和塑膠廠在五月份正式生產塑膠花,以廉價的價格打入原來的銷售渠道(東南亞和本港),雖然廉價,但卻比以前的日用品賺得多。

  不過李家成無時無刻不想打入歐美的市場,但現實很殘酷,面對長江塑膠廠的競爭力,很少有歐美客戶願意采購小工廠的塑膠花。

  陳威南看著這個小老弟,很是欣賞的說道:“加成說的很有道理!我們潮商向來團結,大家這次應該做到資源互通。”

  這次香港假發商會大顯身手,讓他這個潮汕商會會長坐不住了,要知道林志超還是三家順德商會的名譽會長。他必須做點事情,否則就是不乾事情的商會會長了。

  隨後,一種潮汕塑膠商人紛紛展開了交流,決定團結展開競爭。

  林志超來到長江塑膠廠,此時的塑膠花生產車間,已經是擁有兩層樓的生產區域,而工人也足足擁有800多人;要知道,塑膠花還沒有發展滿一年時間呢!

  “陶總經理,安排家庭作坊的外加工事宜,進展如何了?”林志超關切的問道。

  長江塑膠廠定點扶持居住在荃灣的順德老鄉,凡是被選中的家庭單元,家裡只要有老人、婦女、兒童,是順德同鄉,都可以從長江塑膠廠接一些穿線的活計。

  這樣一來,原本再加無所事事的人,就可以獲得一筆收入。而長江塑膠廠也可以把塑膠花的一個程序外包出去。

  一舉三得的好事情:
  第一,省卻一個穿線環節,可以節省一些成本;
  第二,照顧了順德僑鄉,更何況林志超還是荃灣的非官守太平紳士、發展委員會成員等;
  第三,一些外國批發商來港考察,可以說明這種情況,並帶去考察家庭作坊,更容易得到訂單。

  陶德榮說道:“目前已經有50個家庭單元獲得我們的訂單,他們每天早晨來拿貨,傍晚來交貨,大家都做得非常開心。與此同時,省卻這一步後,我們的效率也大增。後續方面,我們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加大這一工序的外包。”

  林志超滿意的點點頭,雖然外包出去,但質量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因為塑膠花其實已經成型,家庭作坊只需要進行組合即可。重要的是,當然也有責任制度,再加上這個時代的人都比較老實本分。

  隨後,他又問道:“塑膠花訂單情況如何?”

  除了一開始他參與比較高,後續都是交給這些子公司總經理帶領的管理團隊,當然集團管理層也在監督和指導。

  陶德榮說道:“經常會來不及,不過我都會交給順德籍商人工廠代加工,並嚴格要求質量。當訂單來不及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工廠又擴大了幾分。”

  穩健的擴大工廠,而不是盲目的擴大工廠,分給大家一點訂單沒有什麽問題。

  林志超說道:“你做得對!工廠要擴大,但一步步的來,能生產總訂單的七八成,也算不錯了。還有,塑膠花商會明年也會正式成立,屆時你要好好的發揮,熟悉全球塑膠花產業的發展規劃、前景、工藝等,做行業的頂尖人才,也為香港塑膠花產業發展提供自己的貢獻。”

  陶德榮頓時很激動,那是多麽榮耀的一件事!

  他也偶爾和老板一起,組織塑膠花企業主進行一個行業交流,但沒想到明年將發展香港塑膠花商會。以老板的精力,肯定是不會有多少時間發揮的,所以他這個長江塑膠廠總經理就得代替老板,領導行業發展。

  “好的!”

  林志超點點頭,又補充說道:“塑膠花比假發產業大得多,也許一兩年後,我們能擁有三千工人的塑膠花工廠。而全港的塑膠花更是可以養活上萬人以上,如此龐大的一個產業,領導人一定要有超強的眼光!”

  “嗯,我會好好學習和分析的!”陶德榮認真的說道。

  其實,林志超還是保守了一點,以長江塑膠花的實力,估計在五十年代後期,會發展到一個四五千工人的工廠。畢竟前世李家成的塑膠花工廠都已經發展至近三千人,在巔峰的時候是那樣規模。

  不過長江塑膠花真發展3000人規模的時候,可能外發訂單也不少,後續也有可能采取委托順德同行代加工。

  畢竟,林志超的想法一向很大方。如果真能發展至5000人生產的規模,那2000人的生產力會交給順德同鄉。

  畢竟碩大無朋,恐龍是如何滅絕的道理,他是明白的!
  所以假發產業4500人的規模,他只有500人的生產規模,更多的是代理產品,一舉兩得——不擔風險、照顧同業。(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