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港島家族的誕生》第302章 【得了便宜還賣乖】
  第302章 【得了便宜還賣乖】

  又是一年的春天(1963)。

  長江實業迎來兩件喜事,第一件喜事是‘美的大廈’開業,這幢大廈每年可以為長江實業獲得500多萬港幣的純租金收益;第二件喜事是‘國際大廈’開工,預計1966年竣工,這幢大廈和美的大廈的樓層一樣,建築樓面面積差不多(32萬平方尺)。

  香港地產越加旺盛,年初政府進行了公示,港府在去年官地拍賣的收益是2.56億港幣,創造出歷史記錄。而今年,港府繼續熱衷拍賣官地,獲得政府高收入。

  辦公室裡,林志超靠在沙發上,心裡在盤算著——政府熱衷拍賣官地,但長江實業今年僅拿下一幅半山豪宅地皮,便停止了采購;每場拍賣會雖然也會派人去,但更多的是掩人耳目的。

  按照林志超的規劃,發展地產至1965年,長江實業手中預計有120多萬平方尺。在1965年~1967年的這三年時間,最多開發一處半山豪宅地皮,用作出租用途;其它地皮,都不做開發。

  長江實業目前擁有三幢高級住宅大廈,都是在用作出租,而且都位於銅鑼灣;分別是銅鑼灣的華登大廈(大丸百貨)、新天地大廈、銅鑼灣半山大廈。

  這些高級大廈若是出售,一個單元就需要10~20萬港幣,銅鑼灣半山大廈最貴,每一個單元差不多都是20萬港幣。

  長江實業擁有大量的收租物業,小到一幢臨街住宅大廈的一層鋪面,大到高級寫字樓、購物中心;龐雜的收租物業,也讓長江實業擁有一個部門——商業地產部。

  仿佛是一種執念,林志超對地產有種特殊的愛好,對收租物業更是興致很大。

  “老板,參加新鴻基開業的時間要到了!”助理敲門提醒道。

  “好,我知道了!”林志超隨即起身,朝著門外走去。

  當初的永業八人,如今其中三人看不慣另外五人總是搞自己的生意,將公司事務丟給三人,而‘不勞而獲’;於是乎,這三個勤奮的人決定單乾,畢竟羽翼漸豐,不再需要人多壯膽。

  和前世一樣,新鴻基依舊成立了!

  林志超並沒有改變李兆基的想法,獨立自主去成立一個地產公司。

  不一會,林志超帶著人步行來到德輔道71號的美的大廈十二層,新鴻基選擇租賃其中一個千尺寫字樓單元,作為辦公的地方。

  “恭喜恭喜,你們三人獨立出來,看來是打算大乾一場!”林志超笑著對門口迎接的新鴻基三劍客,講道。

  “林生,歡迎光臨,我們榮幸之極!”郭德勝連忙上前尊敬的說道。

  當年,可是他求著讓長江拉鏈給他代理位置,這些年他將拉鏈銷往東南亞等地,也算年賺幾十萬港幣,是一個重要的資金來源。

  事實上,林志超能來,是因為當年和李兆基共事過,大家是明白的。

  否則,一個小小的十人公司,開業豈能來這樣一尊大神。

  李兆基也上前說道:“林生,歡迎歡迎!大乾一場算不上了,我們三人都是小打小鬧,哪有你的風范!”

  新鴻基注冊資金500萬港幣,每人投資100萬港幣,但郭德勝佔股40%,另外兩人各佔30%;為什麽出資一樣的錢,佔股卻不一樣呢?

  原來,新鴻基公司更像是‘統籌公司’,旗下開發的樓盤,三人可以商量每人佔股多少,出資多少,自行商量。比如這個樓盤需要投資300萬,有人願意多投,股份就佔越多。

  至少目前是這樣的合作模式,也許後面會更像一家合資公司,而不是像一家‘統籌公司’。

  新鴻基之所以能快速發展起來,在於三個創始人都是拚命三郎,講究貨如輪轉,把蓋房子當成開工廠;比如在前世的1965~1967年,新鴻基依舊修建了20多幢大廈,然後低價賣出去,因為地皮是一點買下的,買下就立馬開發,然後進行銷售;所以就算地產低谷,賺不到大錢,也有一些小錢可以賺。

  不一會又來十幾位賓客,總體來講人不多,畢竟新鴻基只能算一家中小型地產公司。

  期間,李兆基詢問林志超道:“林生,聽說你們在投資紅磡海底隧道,這個工程什麽開工?”

  不少人都在打聽,因為這個隧道對香港經濟影響很大,特別一旦開通,銅鑼灣和灣仔的地皮將大幅上漲。

  見大家都很關心,林志超笑著說道:“明年應該要開工,估計四年時間竣工!”

  胡兆熾好奇的問道:“總投資不菲吧?”

  他是順德的老前輩,和林志超關系不錯,大兒子胡寶星還是林志超‘養’的顧問律師。

  林志超說道:“總投資大概是三億,港府給的40年收費權。當然了,包括希慎、匯豐足足有五六個股東,而且70%的投資采用銀行貸款,否則我那裡投資得起。”

  不用林志超解釋,大家也知道,畢竟三億的資金,林志超未必真能拿出來。首先,雖然他是船王,但做航運貸款是最多了,只有借錢的份;其次,長江實業雖然每年銷售不少住宅,但錢都拿去砸商業項目了;最後,長江工業集團賺不賺錢,大家也沒有數。

  所以,林志超的財富是真的隱藏得好!
  “匯豐一家貸款?”

  “那怎麽可能!包括萬國寶通、渣打銀行一共是五家銀行貸款!”

  眾人真的很關心這個項目,這個項目很多人都在關心。而林志超牽頭組建財團來投資紅磡海底隧道,也大漲華人士氣。

  殊不知,提前四年時間完成這個項目,差點導致沒有銀行敢貸款。直到林志超簽署擔保書,這些銀行才覺得這筆貸款沒有問題,包括匯豐銀行都要求林志超做擔保。

  道理再簡單不過,三億的投資,但香港的汽車才多少,收費多少年回本,這裡面的風險非常大!
  聊了一陣,吉時已到,剪彩後,大家喝杯紅酒,便各自離開。

  回去的路上,林志超對於自己的裝‘窮人’很是怡然自得,他既和大亨、洋行大佬相處交流,也和華人小老板交往,在香港絕對算得上人脈通天的存在。

  他沒有什麽仇人,大概僅張玉良家族一個,當然也不算大仇,只是林志超喜歡搞搞張玉良而已,但也足以分寸。

  林志超信奉的是,將朋友搞得多多的,仇人搞得少少的,這樣更有利於自己家族在香港地位。

  由於他先人一步的本領,所以雖然在搶別人機緣,但卻不會結仇。

  美麗華酒店和購物中心,是搶的金店老板楊志雲的產業,目前這位依舊在做金店,聽說也投資一家酒店,但規模很小,怕是楊志雲家族成就有限了。

  中環的美的、國際、盈置三座大廈,是搶的張玉良家族的機緣,失去這三幢大廈,張玉良雖然投資了兩幢大廈,但地段和大小,都不可同日而語。

  環球大廈,本是恆生銀行的總部大廈,林志超很早就從何東手裡買下,自然也談不上得罪人。

  保利大廈,本是許愛周家族的核心資產,少了這一個產業,許愛周雖然盡心盡力投資收租物業,但因為地段不一樣,將來的升值水平自然有限。

  鱷魚恤大廈、新天地大廈、華登大廈.
  每個人份給林志超一點蛋糕,最後林志超吃的最多!
  回到長江實業的辦公室,林志超從抽屜拿出一個請帖。

  頓時覺得有些好笑!

  看似林志超把李家成的羊毛薅得最狠,包宇剛也是如此,但實際上這兩位都對林志超心存感激;這不,李家成昨天還親自來送自己的結婚請帖,並表達對林志超當年的提攜之恩。

  包括包宇剛也是如此,兩人一直有交際,包宇剛對於當年林志超出售給他一艘船,並送上一份兩年合約,表示非常感激。

  很快,林志超便想通了,這兩位又不是重生者,豈有知道自己被薅羊毛的事實。

  而這一世,林志超卻是實實在在提拔給他們!

  比如包宇剛,當初到處沒有買到合適的船,林志超不僅賣給他一艘,還給他一份兩年的租約。這對於他當時一個門外漢來說,簡直就是天賜機緣。

  故,包宇剛還曾經特意送給林志超一幅古董中堂卷軸畫。

  李家成感謝自己的地方,無外乎就是塑膠花是長江塑膠發明的,而他是靠塑膠花真正發家的;再加上當年的官地拍賣會上,他知道是林志超放他一馬,又讓保利家族替他修建工業大廈,收費還打了折扣的。

  如今看來,林志超簡直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中午,林志超特意來到灣仔一家‘福臨飯店’,他的二叔已經在門口迎接他。

  “二叔,你這不是折煞我這個做晚輩的嘛,中午吃個便飯你還這樣客氣!”林志超連忙笑著上前招呼道。
    林雲初再怎麽也是他親二叔,若是被人知道他在親叔叔面前耍大牌,那是要被人背後議論的。

  “瞧你說的,我是擔心你找不到那個雅間,特意來門口等你的。”

  隨後,兩人走進這家飯店,林志超還看見自己的堂弟林志浩,以及當初見過一面的大堂經理沈騰飛。

  “超哥”

  “林生”

  林志超笑著點點頭,算是回應。

  這家‘福臨飯店’是林雲初的產業,剛開一年時間。至於林志浩,依舊是跟著他老子做事的人而已,畢竟不是人人都是林志超,可以在一二十歲可以獨擋一面。

  當初進入餐飲業倒是林志浩提出來的,但林雲初怎麽放心將50萬巨款交給二十五六歲的兒子呢!

  於是,便親自參與了‘福臨飯店’的籌備和管理,讓兒子當然副總理。

  來到一雅間。

  “二叔,生意怎麽樣?我看著還不錯的樣子!”林志超隨口問道。

  想當初,林志超也給予了一些建議,畢竟他經歷的高檔飯店多,有一定的見識。

  林雲初講道:“生意是還不錯,但和預計的有些偏差,當初你說餐飲不好做,我是認可的。事實就是如此,志浩見別人生意好,便想著學習別人,豈知別人是這個行業的老行尊,哪是他一個新人可以學得來的。”

  “爸,做生意不能輕易放棄的,我們目前生意雖然不能大賺,但也算有利潤。這對於一個剛入行的生意來講,是個很好的開頭。”恰逢林志浩進來,隨即反駁道。

  林志超指著空位,說道:“中午要不要忙,不忙就坐下來吃飯!”

  林志浩隨即坐下來,說道:“超哥,我現在都有努力在做的,老爸以前有你照顧,覺得賺錢很容易。現在開餐飲,沒有那麽理想,他就有些埋怨我了!”

  林雲初一時間竟然無法反駁兒子,反而面子掛不住。

  還是林志超講道:“怎麽給二叔說話呢!當年二叔也幫我幹了那麽多年,沒有付出,哪裡來的回報。”

  林志浩頓時不敢吭聲!
  堂哥就是絕對的‘封建家長’,小時候問他們三兄妹學業時,他們比對老爸還怕。

  “先嘗嘗再說!志浩說得也對,剛開業一年,有的賺就可以了!”林志超平靜的說道。

  隨後,開始端上很多菜品,倒不像林志超是來吃飯的,而是來評判的。

  其實他也來過幾次,並沒有感覺有什麽不妥。

  畢竟投資50萬港幣,相當於投資十套房子,好廚師肯定是可以請到的;而且另外一個佔股10%的股東沈騰飛,當大堂經理也有五六年的時間,屬於有經驗的人。

  吃飯的時候,林志超講道:“現在這個飯店誰負責的多一點?”

  林雲初講道:“我要看管工廠,所以還是志浩負責多一點,他現在專門經營這個生意。這小子還算不錯,總算知道勤力,各環節都有努力在學習。”

  林志浩今年才二十七歲,讀的不是什麽好大學,而是倫敦的一般大學,是拿錢上的;大學畢業後,跟著他父親做了兩年工廠管理,也算是兢兢業業的一個人。

  當年林志超堅決送三的堂弟堂妹讀書,就是不希望他們成為二世祖,事實上,接受好的教育,還是很管用的。

  林志超聽聞林志浩做一行還算勤力,也就比較欣慰了。

  “你們這個菜品它沒有自己的特色,或者說招牌菜,就是跟沈騰飛前面那家飯店學的。那別人肯定是優先考慮正宗的店,所以你們生意只能說馬馬虎虎!”

  他一語言中,林雲初、林志浩完全反駁不了。

  沈騰飛是前面那家店的大堂經理,還懂一些廚藝,正是因為如此,這個家高檔餐廳就是個‘山寨’;絕大多數的菜品,和別人重合,沈騰飛連別人的廚子都挖了幾個。

  說實話,若不是林雲初頂著林志超二叔的頭銜,搞不好都要被別人針對。

  林雲初講道:“志超你說的很有道理,這個沈騰飛當初吹得很厲害,實際上水平也不怎的。他現在倒好,擔心把錢虧掉,居然嚷嚷要全額退股。”

  林志超笑著說道:“強扭的瓜不甜,好聚好散,就把別人的錢退了,別人攢兩個錢不容易。”

  沈騰飛這種人倒也精明,當初挖老東家的廚師,現在見生意不對,要走下坡路,又嚷嚷著全額退股。合著沒有什麽損失,還拿了一年的高薪。

  林雲初說道:“我也是這樣想的,不得罪人最好,再怎麽說,這個飯店能開起來,他有很大的功勞。”

  林志浩只能說道:“他要走就走,反正現在我各方面都熟悉了,看得過來!”

  林雲初講道:“你看得過來有什麽辦法,就怕生意越做越差,到最後歇業。”

  林志浩不服氣的說道:“我會想到好辦法的!肯定要想辦法高出一兩個招牌菜,老豆、超哥,你們相信我,反正現在飯店還有盈利,給我個機會!”

  林雲初沒有說話,兒子說得也有道理,現在都已經上了賊船,那裡還逃得過。大不了,就硬虧幾十萬,他們這一房好歹也是年入一百多萬的,幾十萬還是虧得起。

  林志超吃著口中的鮑魚,說不上非常美味,就是覺得特色一般。

  “香港人現在富有了,講究吃得好!這個鮑魚若是燒得好,就可以成為招牌菜。志浩,你可以專門進口鮑魚,來研究燒法,做出創新來,做出招牌來。不要怕浪費,大錢都出去了,就算花個10萬港幣來研究,也無妨!特別是乾鮑,一定是將來香港人最喜歡吃的。”

  林志浩眼前一亮,他自然是深信堂哥的水準的,立馬說道:“感謝超哥指點,我們一定燒好鮑魚!”

  林志超點點頭,說道:“若是你把這家飯店盤活了,生意搞起來了,我就和你合夥,搞個餐飲集團出來.將來有我們長江實業做後盾,好的店鋪都會照顧這個餐飲集團的,我也會指點你做生意。”

  林志浩大喜過望,他堂哥是什麽人,那是經商的天才、經商的神,如果能和堂哥合夥做生意,那就是實力的象征,更不要說還是靠山。

  “堂哥放心,我一定做好福臨飯店!”

  林志超點點頭,長江實業投資餐飲集團,就好比前世的怡和洋行投資‘美心集團’,是在為多元化考慮。

  前世的香港有幾大餐飲集團——大家樂、大快活、美心集團,每一個都是幾十億規模;林志超既然知道一些決策,自然不會浪費。管理權可以給二叔這一房,但股份一定要個50%。

  什麽叫做‘林家的誠’,衣食住行樣樣都得投資。

  最後,林志超講道:“高檔餐飲不是那麽好做的,今年中環的文華酒店、希爾頓酒店都要開業,他們會對港島這邊的高檔餐廳,進行一個打擊。”

  前世的美心餐飲,便是在今年倒閉的,也是因為這兩個酒店的打擊。直到1966年,美心在海運大廈開設咖啡廳加西餅(麵包)的模式,生意一舉而紅,兩年之內開設20家咖啡廳。憑借這個坐起來的品牌,再加上在七十年代初引入怡和作為股東50%,以後憑借怡和的資金支持、置地公司的地產便利,七十年代迅速的發展壯大。

  林志浩心一涼,隨即又說道:“我們是高檔中餐,應該影響不會特別大!”

  林志超並沒有多講,林志浩說得也有一定的道理,因為美心餐廳現在屬於高檔西餐。

  “那就好好乾!”

  他在九龍的美麗華酒店,不管是西餐還是中餐,都非常受歡迎,那是因為拿錢砸的。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