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港島家族的誕生》第410章 【林家城】
  時間來到1975年。

  維多利亞港的兩岸,又繁華許多。

  香港去年也遭受石油危機的影響,但各項經濟數據依舊在增長。進出口貿易突破700億大關,達到712億,其中進口370億,出口270億,轉口72億港幣;本地生產總值搞到550億港幣,人均12500港幣,繼續暴增。

  工人工資受石油危機的影響,再次加薪,因為生活成本增加。目前一名小學生畢業的製衣工人,已經可以拿到1000港幣每月,而一名中學畢業的製衣工則可以拿到1200港幣每月,皆以熟練工為例。

  “媽媽,海裡面有一個好大的漢堡!真的是超級大!”天星小輪上的一名孩子,興奮的指著不遠處。

  “咦,真的好大的漢堡,不過那應該是假的啦!”孩子媽媽笑著解釋道。

  這時候,不少人乘客都發現海面上的‘大型漢堡’,由一艘小船拉著。小船的前後兩端,各有身著一樣服裝的男人,正在揮手致意。

  “我知道啦!今天是伍日照先生在香港引入麥當勞餐廳,於香港島銅鑼灣百德新街新天地購物中心開設首家門店。所以,那個超級漢堡是一個宣傳方式。”一名乘客講道。

  “麥當勞在香港開設首家門店?我記得肯德基的家鄉雞登陸香港已經兩年,但門店差不多已經關閉差不多了吧!這肯德基剛走,麥當勞又來,看來這些西式快餐不死心啊!”

  “是的喔!不過香港快餐業,‘大家樂快餐’一家獨家,門店多、品種全,更何況都是華人,誰吃得慣西式快餐呢!”

  乘客們討論著熱烈,看似出自市井之言,實則映照香港快餐業的現狀。

  大家樂快餐是香港第一家快餐品牌,發展七年時間,已經擁有三十家門店,連荃灣工業區都有數家門店。在1972年又成為上市企業,更是上了一個台階,廣告宣傳多處可見。

  至於羅氏家族在後來跟風,誕生兩個快餐品牌,只能靠著摹仿分一杯羹,發展並不順利。這是因為大家樂快餐的實力太強,不管是資金實力,還是經營理念,總是強太多。

  還有就是在1973年,赫赫有名的肯德基公司躊躇滿志,大搖大擺地踏上了香港這個彈丸小島。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肯德基公司主席誇下海口:要在香港開設50至60家分店。

  這並非是信口雌黃。這種由賀蘭迪斯上校在1939年以含有11種草本植物和香料的秘方首次製成的肯德基家鄉雞,由於工藝獨特,香酥爽口,備受世界各地消費者的喜愛。到70年代,肯德基在世界各地區有快餐店數千家,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快餐店連鎖網。於是,它又把目光瞄準了香港這顆“東方之珠”。

  1973年6月,第一家家鄉雞在美孚新村開業,其它分後亦很快接連開業。到1974年,數目已達到11家。在肯德基家鄉雞店中,除了炸雞之外,還供應其它雜類食品,包括菜絲沙拉、馬鈴薯條、麵包,以及各種飲料。雞分5件裝、10件裝、15件裝和20件裝出售。此外還有套餐,例如售價6.5元的套餐,包括2件雞、馬鈴薯條和麵包。

  肯德基家鄉雞首次在香港推出時,配合了聲勢浩大的宣傳攻勢。電視廣告迅速引起了消費者的注意。電視和報刊、印刷品的主題,都采用了家鄉雞世界性的宣傳口號:“好味到舔手指”。聲勢浩大的宣傳攻勢,加上獨特的烹調方法和配方,使得顧客們都樂於一嘗。

  肯德基在香港並沒有風光多久。

  去年9月,肯德基公司突然宣布多家餐店停業,只剩4家堅持營業,剩下的門店也即將撤出。

  雖然家鄉雞公司的董事宣稱,這是由於租金上困難而歇業的,但其失敗已成定局。失敗原因也明顯,它不僅是租金問題,而且主要是沒吸引住顧客。

  香港評論家曾大肆討論此事,最後認為導致肯德基全盤停業原因,是雞的味道和宣傳服務上出了問題。

  為了適應香港人的口味,家鄉快餐店采用了本地產的土雞品種,但卻仍采用以前的喂養方式,即用魚肉飼養。這樣,便破壞了中國雞特有的口味,甚是令香港人失望。

  在廣告上,家鄉雞采用了“好味到舔手指”的廣告詞,這在觀念上也很難被香港居民所接受。而且,當時的香港人認為家鄉雞價格太昂貴,因而抑製了需求量。

  在服務上,家鄉雞采用了美國式服務,在歐美的快餐店一般是外店,駕車到快餐店,買了食物回家吃。因此,店內通常不設座位。而香港的情況則不同,人們在買的地方進餐,通常是一群人或三三兩兩買了食品後坐在店內邊吃邊聊。家鄉雞不設座位的做法,等於是趕走了一批有機會成為顧客的人。因此,家鄉雞雖然廣告規模較大,吸引了許多人前往嘗試,但是回頭客就不多了。

  後世,‘肯德基二進香港’,甚至成為一個經濟術語,為工商界分析的經典案例。

  林志浩心情頗為激動的來到維港中心,如今他也成為上市公司的董事局主席,故進入堂哥的辦公室不算是‘奢侈’。至少堂哥若是有時間,願意和他一起聊聊。

  來到堂哥的辦公室,林志浩還是感覺到一種‘相形見絀’的感覺,畢竟這間辦公室不僅寬闊,而且還象征著權利和影響力。

  他主導的大家樂餐飲集團,市值不過三千萬港幣(低於資產淨值),巔峰時也才1億港幣的市值。在長實集團面前,猶如大象和螞蟻的區別。

  “超哥”

  “嗯,坐吧!”

  林志超笑著招呼自己的堂弟,整體還是很滿意他所取得的成績。如今的大家樂餐飲集團,不僅擁有三十二家快餐店,還擁有五家高級餐廳/飯店,一艘在經營的食坊(太白海鮮坊),一艘在建的食坊(珍寶海鮮坊),整體淨資產值在5000萬港幣以上。

  “聽說麥當勞進駐銅鑼灣,取得了很大的轟動和成功?”林志超在辦公室裡隨意的走著,算是活動下筋骨。

  林志浩笑道:“說成功言之過早,肯德基當年不也是如此大張旗鼓麽,就是不知道麥當勞有沒有吸取教訓。”

  林志超笑罵道:“你倒是膨脹得厲害,擔心那些競爭對手拉你下水。”

  林志浩頓時收起傲氣,認真的說道:“不可能的事情,畢竟我們已經成為了體系和規模,擁有大量忠實的顧客,很難有品牌在快餐上超過我們。最近我們還在策劃一個‘新年攻勢’,打算利用媒體再次加強品牌效應。”

  林志超點點頭,說道:“有信心是好事,不過大家樂快餐還是要不停下創新的步伐,比如後期在裝修上,看看能不能融入新風格,借鑒一下海外快餐企業也行,總之不能一成不變,不然很容易產生審美疲勞。還有,隨著香港的節奏越來越開,我們快餐是不是也要有這方面的改變,比如售賣一些固定的套餐,像豬扒飯什麽的,這樣可能某一個套餐就會吸引一個忠實客戶,而且更能節省時間和精力.這些方面,你們管理層好好討論一下。”

  林志浩頓時佩服不已,堂哥如此高位,卻能輕松給出非常好的建議,‘商業之神’絕對實至名歸。

  “我記住了,超哥。”

  林志超點點頭,說道:“記住就好,謙虛一點,眼界寬闊一點。”

  林志浩慚愧的說道:“嗯”

  大家樂餐飲集團確實取得了矚目的成績,但實際上都是林志超策劃得好,林志浩算不上商業奇才,只能算是個人才。

  此次麥當勞崛起,其實受影響的不是大家樂快餐,畢竟一個西式,一個中式;受到最大影響的,反而是林志超旗下的企業——7-11便利店,因為這幾年來,7-11便利店在西式快餐上發展非常好,大亨堡、雙層牛肉堡,都成為人人愛吃的食物。

  實際上,7-11便利店很早也放棄賣盒飯(快餐),該售賣自家中央食堂做的便當。

  如今漢堡有麥當勞這個專業級選手競爭,想必7-11便利店可能受到一些影響,當然隨著經濟增長,肯定是共同增長。

  “麥當勞價位怎麽樣?”林志超好奇的問道。

  “普通漢堡1.6港幣,巨無霸3.5港幣!”林志浩老實答道。

  額,還挺貴的!

  茶樓叫個點心一籠8毫左右!
  聊了一會,林志浩便收獲滿滿的離開,此次兩兄弟的交談,主要是圍繞大家樂快餐上面交談。

  大家樂餐飲集團雖然已經上市,擁有其它餐飲集團沒有的優勢——資金充裕,但這幾年主要還是發展‘大家樂快餐’,其次是‘珍寶坊海鮮坊(在建)’。

  待再過幾年,再考慮全面發展餐飲行業。

  不一會,負責零售業務的林紹東,來到辦公室。

  目前長江實業集團的零售業務,重心依舊在7-11便利店上,總計擁有45家門店,大大超過怡和系的OK便利店16家。

  “老板”

  “嗯,7-11便利店應對麥當勞開業的工作,進展如何?”

  7-11便利店的西式快餐業務,可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前世,7-11便利店是八十年代登陸香港的,所以對麥當勞登陸香港印象不大。

  而這一世,自然是非常有影響的。而且早在麥當勞登陸香港前,7-11便利店便制定了‘打招呼’計劃。

  林紹東說道:“效果非常不錯!我們舉辦的急口令比賽,在香港掀起了一定的影響力,配合電視廣告宣傳,我們的漢堡銷量大增.”

  但門店多了以後,在宣傳規模上可以‘很大’,但在宣傳成本上可以‘平均成本低’,這就是實打實的好處。

  而7-11便利店的‘巨無霸漢堡’,早已經成為香港家喻戶曉的存在。

  特別是小學生,一直將7-11便利店‘巨無霸漢堡’的繞口令——‘雙層牛肉巨無霸,醬汁牛肉夾青瓜,芝士生菜加芝麻,人人食過笑哈哈’,背得滾瓜爛熟。

  “嗯,這可是香港人的‘味蕾’大戰,得給麥當勞點顏色瞧瞧!”

  “肯德基失敗,也有我們7-11便利店的一個功勞,麥當勞也該嘗嘗了。”

  這話倒沒有錯!

  接著,林志超講道:“我想讓一些門店試著實行24小時營業,你們管理層拿出具體方案可行性來,然後自行考慮。”

  林紹東點點頭,回道:“嗯,香港的經濟日益發達,中環夜晚的燈光徹夜不息,香港有不夜城的美譽,倒也可以考慮實行部分門店24小時製了。”

  除了便利店,長實集團還有10家超級市場,而整個零售業務,已經歸納與‘大潤發零售企業’當中,當然超級市場也叫大潤發超市。

  香港肯德基聯營公司。

  伍日照對合夥人馮床挫(馮秉芬之子)說道:“7-11便利店這一波廣告,是在針對我們啊!”

  馮床挫點點頭,說道:“7-11便利店的巨無霸漢堡、思樂冰,一直是香港知名飲食,我們開麥當勞,無疑是在動這一份蛋糕。雖然麥當勞是世界知名品牌,但7-11便利店在香港勝在門店眾多,所以雙方在西餐領域後續要持續競爭。”

  伍日照說道:“確實是一個值得尊重的對手,他們漢堡的繞口令,這幾年在香港已經深入人心。當然,我非常看好麥當勞的發展,我們不是肯德基,絕不會敗走香港,反而會徹底站穩腳步。”

  他堂堂一個博士,又在麥當勞學習很久,我相信一定可以站穩腳步,讓香港徹底愛上西式快餐。

  馮床挫問道:“門店生意怎麽樣?”

  伍日照回道:“還算不錯,開業這幾天算是爆滿。”

  實際上,麥當勞畢竟是大品牌,又是專業的西式快餐,可以坐下來堂食,所以生意不會差到哪裡去,而且還吸取家鄉雞的教訓。

  不過呢,比起前世肯定差一些,7-11便利店在銅鑼灣足足有五家便利店,每天要賣出上百個巨無霸漢堡。

  一場香港人的味蕾之戰,就此開始。

  7-11便利店、大家樂快餐,同時在香港大作廣告宣傳,品牌更加深入人心,大企業的優勢一覽無遺。包括大家樂餐飲集團也是上市企業,比起香港其它快餐,簡直猶如拿著機關槍對陣拿著大刀的對手。

  伍日照感歎道:“在香港,統治的不再是英資洋行,而是我們華人林志超先生啊!衣食住行,他都有涉獵,鱷魚恤、優衣庫、7-11便利店、大家樂餐飲集團(大股東)、遍布港九的長江樓、香港航空.”

  第一次有人總結出,林志超的產業已經涉及衣食住行。

  當然,這只不過是初級班的‘衣食住行’,再等十年,香港就是‘林家城’了。

  馮床挫點點頭,說道:“最厲害的是,林志超先生還是世界船王,擁有僅次於美國、日本的第三大世界船隊;還是香港最大的工業大亨,旗下雇傭著兩萬多工人.”

  不可思議!

  這就是香港很多市民談及林志超時,只能用狂熱的崇拜來表達心情。

  此時的林志超,是香港市民的絕對‘偶像’,沒有什麽壞名聲,各種好評如潮。

  林志浩回到大家樂餐飲集團後,召開了一個集團管理層會議,他的弟弟林志毅、妹妹林采兒皆在高管之列。當年,在林志超的培養下,三兄妹都讀過大學,林志毅更是讀過美國名校。

  他將堂哥的一些建議提出來,立馬得到了高層們一直讚同,大家樂快餐可以走出一些創新措施。

  接下來,林志毅說道:“我覺得我們是上市企業,又和銀行關系匪淺,應該充分利用這種優勢,再次加快開店的速度,爭取在80年代前,我們要開到80家門店,對競爭對手形成圍堵之勢,也加強我們自身的實力”

  他的建議,很快讓大家討論起來。

  大家樂上市後,本來有機會大舉擴張,不過造一條珍寶坊食坊消耗了一半的財力和精力(總投資約2500萬港幣)。

  而如今,珍寶坊海鮮坊即將在今年投入運營,大家樂餐飲集團也該加快速度發展快餐品牌了。

  最終,林志浩說道:“好,加快快餐門店的開業,晚點志毅你拿個方案給我。”

  “好的,董事長”

  兄妹三人還是非常團結的,特別是在父親建在的情況下,更何況還有堂哥看著兄妹三人。

  如果要在八十年代開100家門店,相當於接下來每年要開8~10家門店,這對上市企業來說,都是個大挑戰。若是沒有上市,每年開四家門店已經是極限,還不是每年都可以做到。

  另外一邊。

  面對大家樂快餐的‘新年攻勢’——大肆廣告宣傳,羅家的大快活快餐的客流量再次減少,另外一家快餐品牌則瀕臨倒閉,畢竟香港的房租是很貴的。

  前世,羅家的兩個快餐品牌競爭,屬於勢均力敵,你開一家,我開一家。

  而這一世,羅家的兩個快餐品牌在成立時間上就晚了一年多,再加上資金實力相差巨大;特別是在大家樂快餐上市後,雙方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如今,大家樂快餐32家,羅家的大快活才十幾家,另外一個才幾家。

  重要的是,大家樂快餐一直強調品牌,大作廣告宣傳,擁有很大一部分人群作為忠實客戶。

  “如果我們也能上市,那麽差距就有可能縮小!”羅開睦講道。

  “幸好這兩年股市行情不好,再加上大家樂投資了海鮮坊,若是全力發展快餐,我們很難招架。”羅勝祥回道。

  “但,股市今年1月在反彈,以後大家樂快餐怕是會充分利用股市.”

  “這”

  大家不得不佩服大家樂餐飲集團,居然能在1972年上市,並且集資千萬港幣,這是一步多麽英明的決定。

  仔細想想,大家樂快餐的背後是長實集團這個巨無霸,就不難理解了。(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