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港島家族的誕生》第260章 【第三代航運明星】
  時間匆匆,轉眼來到七月。

  林志超朝著‘長江實業’的會議室走去,經過辦公大廳,職員們紛紛矚目,眼神或崇拜、或恭敬、或微笑。

  長江實業作為最有前途的置業公司,公司福利也是行業頂尖,可以說幾乎每一個職員都有很強的歸屬感,絕大部分做到退休都沒有問題。

  林志超並沒有停頓和致意,畢竟平常和大家都很熟悉,沒有必要多此一舉;他徑直走向會議室大門,辦公室的文員站在門口等候,見林志超走進會議室,便從外面將門關上。

  新進女職員低聲和同事說道:“老板好帥氣!”

  隔壁的男同事連忙做出‘噓’的動作,並警告有些漂亮的、不知天高地厚的新員工兼‘徒弟’:“小點聲!要是讓唐助理知道了,小心給你小鞋穿。”

  女職員立馬不在意的說道:“師父!唐助理的人可好了,才不會小心眼呢!”

  男同事頓時無語,果然初生牛犢不怕虎,說話也口無遮攔,關鍵是他還不能反駁。如果反駁,豈不是說‘老板夫人’小氣,那就更得罪人了。

  而且,作為老員工也發現,長江實業的女員工佔比不少(20%),這是其它公司沒有的事情。

  大家都明白,這就是老板的開明之處。

  林志超之所以按照20%的比例招募女職員,是因為唐彩芸、林馨兒在公司任職,然後就順勢也培養一些女職員。當然,這種男女搭配乾活的公司,作用也是很好的,至少氣氛好些。

  當然,公司雖然沒有明令‘內部戀愛’,但很顯然是不允許的;若是發現,肯定有一個人要調離崗位,安排至下屬企業。

  林志超走進會議室,十幾個高層已經全部到齊,包括唐彩芸亦出席了會議。

  “百德新街的項目,什麽時候可以動工?”

  聽到林志超的詢問,黃昌宏立馬匯報導:“九月初旬動工”

  林志超點點頭,這個項目一共是‘九幢樓’,每一幢樓都是商住項目,而且樓面面積較大,可提供2120個住宅單元及大量的商業樓面。

  其中七幢樓高17層兩幢樓高22層;之所以七幢樓只是17層,這是因為建築成本低的原因,樓面面積並沒有降低,因為體型更大。而兩幢高的大廈是位於交叉路口的位置,兩幢大廈又位列劍得佐治街兩邊。一邊是百貨大樓、一邊是購物中心,一舉帶動這個區域的零售商業。

  “星島的大丸百貨情況如何?”

  零售商業地產的負責人林紹東,匯報道:“大丸百貨那邊已經派人進駐,我們的項目部在協調.大丸百貨講,準備在‘聖誕節’開業!”

  進度不快不慢,把握恰到好處,正好今年星島自治,又是從五十年代跨越六十年代。

  而‘美麗華酒店’項目,預計1961年開張,整個工程的從立項至開業,需要四年時間。

  會議室裡,大家討論著旗下項目的進度情況、運營情況,因為長江實業的商業地產項目比重大,所以內容自然也更複雜。

  “美麗華酒店,要尋找一個美國的知名連鎖酒店進行合作,提高我們在香港同業的知名度,包括推廣和管理都是合作內容。這個事情你們要去做,一個月後,我希望看到你們的大概選擇方案!”

  大概是營業額5%以內的管理費,就可以獲得一個大型酒店連鎖的訂房系統、推廣系統,以及派人來港管理。

  這些對於一個酒店新手來說,是非常合算的。雖然長江實業一直在招募酒店專才,但畢竟沒有系統化的成功案例。

  “好的”

  一眾高層聽到老板的霸氣發言,連忙應答。

  老板讓大家去做這件事,大家一定是要盡快安排好;重要的是,他們知道老板的眼睛揉不下沙子,對事情要求很高。想到的事情長遠,也比大家想得多。

  比如美麗華酒店這個管理問題,大家可能的想法是,自己先經營一段時間,根據情況再引入外面的管理;但老板直接現在就要引入外面的管理,開業時更加的保險。

  開完會,林志超回到自己的辦公室,他突然發現,長江實業已經龐大無比。就是以目前的資產,在1972年上市,都能超過‘地產五虎’的總和,資產怕是不輸給置地多少,甚至可能還會超出。

  當然,林志超才不會如此高調,將來(1972年)上市的資產僅僅是少部分。但是,會有多個公司上市,比如:長江實業集團(地產+公仔面)、美麗華酒店(五星級酒店+購物中心)、優衣庫服裝公司(鱷魚恤+旅行者行李箱)。

  北角,英皇道661號。

  唐仲源的‘東方大廈’在今天正式開業,他邀請了不少人前來參加,而林志超自然也是給嶽父的面子,前來參加剪彩儀式、

  東方大廈一共十二層,每層樓面面積1.7萬平方尺,有近20萬平方尺的樓面面積,是一幢工業大廈。

  由於正值香港工業發展的好時機,所以很快便出租完畢;唐仲源也是將部分成衣生產業務,搬進了其中三層樓。

  剪彩儀式中,林志超居於中間,唐仲源和宋巧玲則在兩側,並拿著彩帶。

  林志超拿著剪刀,卻是他在剪彩,唐仲源夫婦只是副手。很簡單的道理一般剪彩儀式要麽是邀請最重要的嘉賓來剪彩,要麽主人公剪彩,林志超當然算得上唐仲源的‘貴人’了,在這一點上,唐仲源夫婦不否認,香港商界的人也不會否認。

  在剪彩人的身後,還有上百嘉賓,正望著前面。眾人都是前來祝賀的,海派的商人居多,也有不少是租戶。

  隨著林志超的剪刀合攏,彩帶一分為二,眾人鼓掌祝賀,前來參加的人有唐炳源、安子介、唐翔千等一眾紡織大亨,也有榮氏後人。

  隨後的酒會上,唐炳源笑著說道:“東方集團這是打算橫跨紡織、成衣、地產全面發展,仲源魄力不小啊!”

  眾人紛紛奉承兩句!其實大家都明白,唐仲源最大的優勢,就是將兩個女兒嫁給了林志超。如果說多有能力,大家自然是不以為然。因為紡織也是最考驗人的本領,產品更新換代厲害、競爭激烈,誰能成為這個行業的前三,或許算得上本領大。

  而唐仲源有那麽好的條件,規模從前三已經掉落至現在的前五;雖然東方集團是因為側重‘成衣產業’,但依舊被視為唐仲源的一個敗點。

  當然,東方集團在紡織成衣領域,還是整個業界的老大,因為東方成衣是香港的最大成衣廠。

  唐仲源謙虛的說道:“哪裡哪裡,東方集團不是要進入地產,只是打算投資兩個工廠大廈,既作為自用,也可以作為出租。”

  還有一座大廈在柴灣,預計年底竣工。

  酒會上,唐炳源、唐仲源、唐翔千,這唐氏家族三個紡織人,頓時也讓榮氏家族幾兄弟黯然失色。

  榮氏家族在香港最早開設紡織工廠,但因為經營不善,將幾家工廠都被合並至別人的企業了。

  而唐氏家族的三脈,卻在香港很好的發展起來,唐炳源的南海紡織是香港最大的紡織廠,唐仲源的紡織廠排第五、成衣廠排第一,唐翔千也在紡織廠展露頭角。

  開幕儀式結束後,林志超和唐仲源、唐顯千父子,來到北角一家餐廳吃飯。

  唐顯千是林志超最大的妻弟,還有一個妻弟叫做唐友千,兄弟倆都在國外留學,但唐顯千今年正好大學畢業,拿到了英國名牌大學的學士學位,回來幫助唐仲源。

  “過幾天,我打算帶著顯千去尼日利亞,開第一家紡織廠。”
    林志超看向唐顯千,笑著說道:“顯千這是打算長期在非洲工作?”

  唐顯千露出笑容,然後說道:“爸讓我在那邊多學習一段時間,等走上正軌才回港!”

  唐仲源補充說道:“尼日利亞那邊的事業若是全部展開,怕是規模龐大。而香港這邊的成衣產業也在高速發展中,我現在是忙得很。顯千若是有你姐夫的幾成本領,我就輕松多了。”

  林志超謙虛的說道:“嶽父多慮了,顯千是名片大學畢業的,做事沉穩,絕對比我當年厲害。”

  唐顯千馬上說道:“姐夫,你真是高看我了,和你比,我可不敢想!”

  林志超隨即笑道:“哈哈,一定要敢想,做生意怎麽能不敢想!尼日利亞那邊那麽大的市場,你要是能做出來,我這個姐夫也會對你刮目相看。”

  唐顯千頓時乾勁十足,並說道:“姐夫放心,我一定去那邊認真的做!”

  一通勉勵,比唐仲源這個父親的話都管用,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唐仲源自然樂意兒子聽林志超的話,學習林志超的商業本領。

  他有兩個兒子,小兒子還有三年也大學畢業,而大兒子今年畢業可謂正是時候。東方集團在香港的業務那麽大,他不可能在尼日利亞待太久,所以只能帶著幾個得力乾將,再加上自己的大兒子,他以後則兩頭跑。

  若是將來能把尼日利亞的紡織和成衣產業拿下,那麽他的家族就相當於有兩個‘事業中心’——香港的紡織成衣,尼日利亞的紡織成衣。

  至於地產事業,唐仲源依舊沒有放在心上。

  環球航運。

  “老板,華星航運的船隊已經增加至七艘,總噸位5.8萬噸。目前主要的業務是租給本地航運公司,也就是有內地背景的航運公司。”馮永發匯報道。

  林志超看著手中的資料,數據是非常喜人的,詢問道:“兩艘自由輪的原來業主,是希臘船東的?”

  馮永發點點頭,說道:“好像是的!現在歐美航運進入寒冬季,希臘船東也不好過,所以甩賣了不少自由輪。去年初一艘還高達30萬英鎊(84萬美金),如今只需要7萬英鎊(20萬美金),正好碰見,就一並買下來了。”

  自由輪是四十年代造的,運營至七十年代末是沒有問題的,內地更是運營至八十年代。

  林志超接著說道:“租給內地背景的航運公司,有沒有風險?”

  馮永發說道:“掛的是英國旗,而且租的是香港公司,沒有風險。而且,內地每年需要的遠洋運輸力量是1000萬噸,沿海運輸力量是600萬噸,他們又沒有幾隻商船,所以被國際航運界戲稱為‘國際航運最大的租戶’,每年需要支付的租金都是8000萬美金。”

  林志超皺皺眉頭,說道:“這得損失多少外匯啊!”

  他也是華夏人,豈有不為國家心疼的道理。

  馮永發說道:“思想轉變不過來,在計劃J濟下,很多人認為貸款買船,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情”

  “哎”林志超歎了一口氣,隨即又說道:“希望有人可以改變這種情況,要知道,這幾年貸款買船,僅需18個月就能回本,兩年營運下來,還能賺錢。”

  二手船價太低了,但是內地又不缺業務,甚至亞洲的航運情況也比歐美好一些。

  馮永發有些奇怪,自己這位老板最怕麻煩,卻偏偏憂國憂民起來,不過他自然不會詢問這些!
  其實林志超不知道的是,已經有一位華僑程文鑄準備在十月上京城,再次提議‘貸款買船’的事情,並最終得到了首肯。

  接下來的日子,便是華夏遠洋發展的‘高速期’,在六七十年代,華夏在世界二手船市場上,利用香港這個‘寶地’,大量購買二手船,二十年間,購買了大概上千萬噸的二手船和新船。

  當然,對於一個大國來說,千萬噸載重量算不上什麽,但在八十年代開發時,總不至於還是大量靠租船遠洋貿易。

  此時的國內,工業底子薄,造一條5000噸級的蒸汽船需要3-5年的時間,耗資超100萬英鎊;而華夏又只能在同陣營的國家購買少量的商船,所以海運發展特別慢。

  但是幸好有香港這個橋梁,利用僑商、掛方便旗、低調購買二手船等多種手段,最終方能衝破障礙。

  否則到了八十年代,如果還沒有一定的噸位,到時候國家航運公司一購買二手船,立馬會引起市場轟動,船價暴漲。

  好比前世國家委托郭火年購買三十萬噸糖一樣,倘若國際市場得知是華夏要購買三十萬噸白糖,那麽對於一個只有1000萬噸的市場來說(年),白糖價格至少要漲一倍。所以被迫無奈,只能委托曾經的競爭對手郭火年去國際市場購買,郭火年不負眾望——一邊去開國際糖業會議,一邊安排心腹在巴西市場購買白糖,躲過了國家糖業巨頭的視線;與此同時,在為國家購買三十萬噸白糖後,郭火年又在倫敦市場購買了一些白糖期貨,再將消息放出,果不其然,國際白糖期貨市場一聽華夏入市,立馬應聲暴漲,這樣一來,郭火年即完成了國家交給的任務,自己又能大賺一筆。

  一周後。

  林志超來到日本,一口氣打造了六艘10萬噸級別的油船,還訂購了兩艘1.2萬噸的‘卡保奇’客貨船。

  1.2萬噸的‘卡保奇式’客貨船,可裝貨、載人,比正常的船能提前3~4天抵達美國西海岸。在這個年代,坐船去美國的人,可是不少,第一價格便宜,第二有人害怕坐飛機;所以二十天上下的航運時間,很多人都可以接受。

  與此同時,林志超還和三家日本大型航運公司,續簽了幾十艘的二手船合約。這些船本來到六十年代中期,也差不多可以淘汰了,所以這次林志超非常好說話,價格非常有誘惑力。

  在三光航運裡,河本敏夫談起一件事情:“林先生,香港有位叫做包宇剛的船東,前段時間也來到我們公司推銷船隻,他給的條件比你還優越一點點呢!”

  林志超聞言,立馬知道包宇剛也在世界各大港口挑選二手船,擴大自己的船隊規模。

  像包宇剛和趙從衍這樣的船東,完全可以利用兩三年的機會,將船隊擴充至20艘上下。

  但林志超卻不急,目前環球航運、日本造船廠、日本航運公司達成了一個默契,所以不可能被包宇剛取代,最多是分出一點小業務而已。

  “河本社長這樣講,不是已經選擇了我們嘛,畢竟租船不能只看價格的!”

  環球航運的信譽、海員的質素,目前都不是包宇剛可以比擬的;而且,林志超在日本打造那麽多船,是有‘默契’的。

  果不其然,河本敏夫並沒有繼續砍價,而是說道:“確實如此,我們信任環球航運,依舊把你們視為主要的合作夥伴。”

  林志超表示了感謝!

  順利的簽完三家的合同,林志超心情還是很不錯的。雖然目前七十萬噸載重量的二手貨船,年利潤銳減至1000~1200萬美金,但依舊算是非常的賺錢。

  因為這些船如果去出售,連20萬美金一艘都不值了。

  所以行情雖然是跌了,但是香港船東依舊非常賺,購買船價暴跌,海員工資依舊不高,優勢太大了。

  實際上,這是香港船東的機會!
  希臘和日本的航運,已經是徹底不行了,也該香港船東正式登上國際舞台了。

  這就是第三代航運明星!(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