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港島家族的誕生》第106章 【逼上梁山】
  第106章 【逼上梁山】

  中環的一間狹小辦公室,這裡是‘萬和航運’的寫字間,而萬和航運旗下的船隻,正是‘東方交易者’號。

  此時,林志超、李高福、黃廷貴三人,正在進行審查帳目。‘Eastern Traders’已經運營兩個月,是時候檢驗成果了。

  實際上,從Eastern Traders購買,再到運營,林志超都是親力親為,佔據著主導地位。不管怎麽說,他現在還是最大的個人股東。

  “各位老板,除去人工、燃料、損耗等費用,Eastern Traders號兩個月的利潤大概為7.2萬港幣。”財務認真的說道,便將財務資料遞給林志超。

  林志超隨即認真的看了起來,說實話,這個利潤有點低於預期。按照這個利潤,兩年才賺回一條舊船,而且期間還可能增加新的支出和風險。

  不過他又很快釋然,航運不就是‘周期性事業’嘛,航運爆發期,利潤成倍的增加是常態。

  黃廷貴笑著說道:“其實這個利潤很不錯了!畢竟Eastern Traders號沒有跑威海衛這條線,不然可以賺得更多。當然,林生有自己的想法,穩定更重要。”

  他對林志超也非常尊重,是來源於夥伴李高福的影響。

  跑威海衛—日本—香港的貿易路線,一條船一次就可以賺七八萬,是正常航運費用的1.5~2倍,幾乎是一年一條舊船,當然也得視船價而定。

  對於很多船東來說,他們寧願冒險;當然,船東冒險沒有用,畢竟他們又不會做貿易,所以跑這條線的就那麽幾家。

  林志超將財報遞給李高福,隨口說道:“跑也只能跑一兩趟,所以還不如不跑!假設風險性是10%,你們前面六次平安歸來,第七次豈不是風險增加,這是概率學,所以這個風險我才不想冒。”

  黃廷貴頓時豎起大拇指,說道:“林生不愧是大商人,連這個都想到了!”

  他見林志超說得坦蕩,相反更加佩服林志超的人格。

  事實也是如此,在商言商,林志超的說法無可是非;萬一最後一兩次船毀人亡,他就虧大了。

  幾人又在萬和航運待了一會,便各自分開。萬和航運目前一共就三位辦公室職員,但老板卻有五位,不過為了防止人多口雜,一般是由林志超主導,李高福和黃廷貴參與,至於福和行另外兩名合夥人,則沒有管理權。

  福和行。

  李高福、黃廷貴、李福炳、楊志強四個合夥人正在開會,會議是李福炳、楊志強提出來的,這讓李高福、黃廷貴隱隱約約感覺不妙。

  只見李福炳開口說道:“威海衛那邊已經傳來消息,停止貿易,想必是勝利在望,無需再購買那些物品。所以,我和志強商量了一下,想退股!”

  李高福、黃廷貴頓時不解,李高福作為舵爺,馬上說道:“這是為什麽?我們四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做到今天,有貿易業務、有自己的船,福和行可謂才剛剛起步。”

  沒想到,聽到‘有船’,李福炳立馬反擊道:“那條船根本不屬於福和行,林生才是大股東,他有絕對的權利,福和行攬貨要照顧Eastern Traders號.總之,這個生意做得有些不清不楚的。當然,我們很感激高福兄帶我們發財,福和行在威海衛—日本—香港的貿易中,可謂是最好最賺錢的生意。但如今,這門生意沒有了,大家可以考慮各自分赴前程,以後還是朋友。”

  只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大概說的就是這個事情。

  這時候,黃廷貴馬上出來說道:“福炳、志強,你們有沒有想過,這個貿易是誰指點我們的,又有沒有想過80萬真的可以購買到如此好的船?有沒有想過,認識林生這樣的人脈,對我們以後有多大的好處?Eastern Traders號,說白了就是林生實踐一年,就退出,屆時就是我們福和行全部擁有。說實話,沒有林生,這條船根本買不到。”

  李高福臉上已經繃得緊了,他沒想到李福炳、楊志強是這種人,本以為大家志同道合,沒想到如此短視。他一聲不吭,但李福炳和楊志強提出來時,他幾乎已經確定分開。

  道不同,則不相為謀!
  聽到黃廷貴的說法,李福炳、楊志強臉上紅潤起來,再看看李高福臉色鐵青,便知道已經得罪福和行的舵爺了。

  不過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楊志強隨即聲援李福炳,說道:“既然已經講出來了,大家和平分手挺好的。”

  黃廷貴還想再勸,李高福爽快的說道:“好,沒問題!這次船上的貨物到港出售後,大家就結清。就由我和廷貴兄,以資產價格,各自買下你們手中的股份。怎麽樣?”

  李福炳和楊志強有些心虛的點點頭,黃廷貴只能歎了一聲,沒想到四人合作一年時間不到,就已經走了兩個。

  不過他肯定是和李高福走到底的,錢分出去,還能做什麽?
  而李福炳、楊志強卻在心裡盤算,該分多少錢,差不多可以分到10萬港幣出頭:此次貿易結束,福和行帳上差不多是52萬,再加船隻50%股份價值40萬,再加萬和航運現金50%市值3.6萬,總計95萬左右,按照12.5%股份一個人,兩人就是可以各分11.5萬。

  他們一年前才投資2.5萬港幣,期間分過一次3.75萬,就已經收回成本,如今還能分到11.5萬港幣,顯然是最賺錢的生意。

  黃廷貴則堅信自己是對的,他的家庭環境,已經決定他的眼光看得長遠。福和行接下來專門做貿易,主要是和內地的貿易,還有一條船,簡直就是發展遠大;他實在想不明白,李福炳、楊志超為什麽這個時候退出。

  好在,兩人的股份加起來只有25%,他和李高福僅分紅就足以買下他們的股份。這樣一來,支付兩人之後,福和行還有萬和航運50%持股,以及約30萬港幣的現金;新的持股比例便是李高福持股62.5%,他持股37.5%。

  是好事!
  如今的福和行,擁有不少‘老夥計’,能抵得上失去的兩個合夥人。

  荃灣青山道,長江實業。

  林志超坐在寬敞的辦公室裡,接待了來考察的簡東浦。

  這間辦公室還是挺大的,有差不多300多平方尺,當然了,這裡是荃灣,還是一片荒灘,僅幾座工廠和大量的木屋。

  “伱們把帳上的資金取出,又換回美金存入東亞銀行,這是在準備進口機器,還是?”簡東浦很快詢問到正題。

  長江實業的帳上有40萬美金的存款,僅少量港幣的存款。

  林志超坦白的說道:“今年要訂造機器,我有擔心英鎊貶值,所以先兌換成美元為好!”

  這個告訴簡東浦,也無妨,畢竟他不一定相信英鎊即將貶值,更不可能去將東亞銀行的存款換成美金。

  簡東浦笑著說道:“英鎊那裡有那麽容易貶值,要知道自二戰後,一直有人在賭英鎊貶值,這不都已經過去四年時間了。不過你需要海外訂購機器,美元交付也是正常,有備無患總是對的。”

  確實,英鎊已經堅挺了四年了。而且任誰也不會想到,強大的英帝國很快就會殖民地紛紛獨立,昔日輝煌不再呢!
  林志超突然有提出一個要求:“簡老,你對長江實業財務如何評價?”

  簡東浦笑了一下,說道:“很好!你們有技術、廉價的勞動力,競爭力十足,今年怕是利潤400萬都有可能。”

  林志超立馬順著竿子上爬,說道:“既然如此,我想再貸款150萬港幣的1年期債務。”

  長江實業陸續還清了40萬、50萬的債務,目前還欠東亞銀行150萬(不含利息);而以長江實業的資產值、利潤等綜合實力,再貸款150萬是合情合理的。

  簡東浦皺眉,因為他知道長江實業已經不缺錢了,那麽這筆貸款的目的是?
  “用途呢?”

  “兌換美金”

  簡東浦覺得林志超魔怔了,借這麽一大筆錢,去賭英鎊貶值,1年的利息都是21萬港幣。

  不過呢,這個買賣可以做。

  “美金要存在我們銀行!”

  這樣一來,東亞銀行至少減輕了風險。
    “沒問題,要盡快放款!”

  “好,這兩天就放款!”

  在這個買賣中,虧損的是對話美金的金融機構。當然,誰也不知道英鎊會跌,這種事情幾乎只有倫敦幾個人知道。

  很快,林志超為自己的賭博性感到有些臉紅,這萬一英鎊不貶值,他可就會損失一來一去的手續費3%以上,還得加上利息。

  不過他確實記得,英鎊在港幣和美元掛鉤前,經歷兩次大貶值,一次30%,一次14%左右。一次二戰後的四十年代,一次六七年。

  搞定這筆貸款後,林志超肯定是立馬安排兌換美金,香港流通的美金不少,很多都是從滬市帶過來的。比如想杜月笙這些人,帶過來的都是幾十萬美金,而香港也是有大量美金流通。

  福和行結束香港—威海衛—日本的貿易,結算完畢之後,李高福攜家人隆重宴請林志超的家人,兩家人在香港大酒店(中環畢打街)會餐。

  九龍的大酒店叫‘半島酒店’,香港島的大酒店叫‘香港大酒店’。

  而‘香港大酒店’第一個老板是華人趙玖湮,原址臨海,於1868年啟用,樓高六層,一直是當時最高的建築。又陸續經歷過多任業主,比如民國總督趙連璧、滬市大亨杜月笙、洪興幫洪福,最後的業權,回到了管理權人——嘉道理家族手中。

  ‘香港大酒店’在二十年代發生一場大火,所以九龍的半島酒店取代其地位,而‘香港大酒店’原址被一分為二。一半賣給置地,興建了告羅士大廈;另外一半,興建了一幢五層高的唐樓‘香港大酒店’。

  至於目前古色古香的香港大酒店,前世有在五十年代後期賣給許愛周家族,新建成‘中建大廈’,即有名的‘醫生大廈’。

  雅間裡,兩家人坐在一起歡聲笑語,如今的李高福才勉勉強強可以和林志超平起平坐;如果李高福一輩子只是個打工的,那麽林志超也會和他疏遠,因為身份地位不匹配。

  圈子就是這樣,就好比前世的飛艇泰在三年裡運輸貨物,結識一幫兄弟,當時可謂性命之交;但後來飛艇泰去做房地產,做得大火大熱,麻煩就隨之而來,這些兄弟紛紛要求‘求帶’(求帶的人很多,不僅僅是這般兄弟);飛艇泰明白,一旦合夥做生意,將麻煩不斷,故寧願給點錢打發;再後來,那幫兄弟自然就背後罵人了,感情也就淡了。

  社會地位不一樣,是不可能交際得起來的。

  比如林志超現在的親叔叔,他只能安排其一家在長江實業工作,每月薪水150元(有一定文化),再給予管理層待遇——住鐵皮房。

  不是林志超不肯扶持他,而是他還沒有讓林志超看到價值,比如他那天對林志超說‘我想做點生意,你能不能借一點錢?’

  可以,當然可以,但該立字據的還是得立。若是虧了,我只能保證你一家餓不死。

  不過,再窮不能窮教育、孩子,堂弟堂妹的學費,都是林志超給的;而能讀書的孩子能有多少,就這個時代。

  這就是很現實的問題!
  他不可能讓叔叔一家花著他的錢去享受,只能適可而止的給予扶持。

  李高福不一樣,雖然親戚不是很親,但當初有收留之恩。之後,李高福又在日本推銷拉鏈立下大功,讓林志超看到閃光點。又恰逢有個生意賺錢,林志超又不方便和想冒險,便借給他十萬,並指點一下。

  如果虧了,李高福至少要給他打20年的工。

  “李福炳、楊志強從福和行退股了,我和黃廷貴各買下他們手中的12.5%股份。”李高福講道。

  林志超隨即說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很多人可以共患難,卻不能共富貴。”

  他明白一些原因,但並不放在心上。

  李高福點點頭,說道:“走了也好,兩人總是拖後腿,膽量不足。最近我們打算進入新的貿易,和內地做生意!我想,新華夏重工業有蘇聯,輕工業一定會從香港獲得,比如食品、機器、輪胎、化學品和原材料,而內地也有鴨毛、乾貨、豆餅、牲畜飼料等,若是打通這些貿易,不說賺多少,但想必也會小有盈利。”

  他一副胸有成竹的講起規劃,實則想從林志超這裡征詢一下意見。

  林志超哪裡清楚那麽多,但也指點了一下:“你說的貿易有個前提,那就是建G後,重建國家經濟的時候,才有這些貿易。就目前來說,粵省還沒有JF,所以一切都是未知。就是以後做這些貿易時,也要注意一下環境的改變;又千萬不要賣假貨,抓住可連累家鄉人。”

  李高福認真的點點頭,他一時間消化不了所有的,但他每一句都記在心上。

  席間,林志超聽到陳淑芳又懷孕了,也表示了祝賀:“發財發人,不錯!當年住上環的時候,你就想著高福哥發財,現在美夢成真,不知道還有什麽夢想沒有?”

  陳淑芳在林志超面前,是抬不起頭的,心虛當年差點錯失這個財神爺。現在想想,要是當時林志超臉皮薄,自己丈夫一輩子也怕是個小職員吧,所以陳淑芳經常懷疑現在一切都是夢,會被噩夢驚醒,然後就是起來找地契,才安穩下來。

  “現在哪裡還有夢,很滿足現在的生活了,若說有,就是希望高福平安。”

  林志超‘哈哈’笑了一聲,說道:“他現在是老板,又不要親自去跑船,也不會親自去內地貿易,何來的危險?”

  李高福也沒好氣的說道:“瞎操心!”

  家庭地位一覽無遺!看這個樣子,李高福怕是納妾也是有可能的。

  畢竟這個年代的香港,娶幾個老婆太多了,有的開TMD個小飯店、小工廠,都娶好幾個。

  最後,李高福又拿出黃金禮品,頓時被林志超堅決拒絕了。

  “你能送我,心意已經收到;我幫助你時,就沒有想過要你回報。收回去!”

  李高福見林志超態度堅決,只能拿出其中一樣禮品,說道:“這個是送給瑞寰的,也是黃金做的一對。”

  林志超便收下一樣,反正這個禮,以後會還回去。

  其實,李高福也算是被林志超‘坑’了。明年中,他們若是想買下船的50%股份,需要支付林志超10萬美金。

  而那個時候的10萬美金,差不多是52萬港幣。

  可以說,幾乎是‘東方交易者’一年利潤的分成,再加上福和行現在的資金,才能湊出來。

  林志超並不打算同情他們!
  這也算是一個鍛煉吧!

  當然了,在他們心中,不可能認為是林志超在坑他們,畢竟林志超又不是神仙,算得上英鎊要貶值。

  而因為林志超出的是美金,所以自然要拿回美金,否則就是他虧錢了。

  如果福和行在接下來的貿易中,再賺點錢,也不算窮。

  到了半島戰役時,他們手中僅有一隻船,以及又打通了和內地的貿易渠道,這就方便走私了。要知道在哪個年代,香港人人幾乎都是在走私。

  林志超也算是在‘逼’他們去走那條路。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