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港島家族的誕生》第277章 【自由市場】
  第277章 【自由市場】

  進入一年的秋高氣爽的季節,但香港卻散發出蓬勃的生機,不管是地產也好,還是股市也好,都呈現出一片旺盛的場景。香港的工業繼續成為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而旅遊亦有持續增長的表現。

  可以說,沒有五六十年的打基礎,何來七十年代以後的香港繁華。無疑50~60年代的這二十年時間,香港已經算得上經濟騰飛,而亞洲其它三小龍,卻是七十年代騰飛。

  香港,比台島、韓國、新加坡早發達15年的時間。

  這天,林志超在陸羽茶室邀請周錫年飲茶。

  “恭喜周爵士,被女王陛下封為爵士銜!”見面,林志超便發出恭喜。

  比起商人的身份,從事政治的人更容易獲得‘爵士’頭銜,當然也得具體看情況。

  周錫年在三十年代從政,擔任市政衛生局醫院,戰後開始擔任立法局、行政局的兩局議員,至1953年接替其堂哥,擔任‘首席立法局非官守議員’,按照道理,將在1963年卸任兩局首席非官守議員。如今在這個時候才封為爵士頭銜,已經是比較慢的了。

  林志超雖然是商人,但擁有龐大的船隊和世界影響力,最遲三年,英王室就得奉上‘爵士’頭銜。

  至於那個KBE勳銜(第二等),怕是很遙遠的事情,想獲得這個頭銜,估計要給英國實實在在做貢獻——在英國投資,而不是香港的貢獻。

  再上面的GBE勳銜(第一等),這個就是完全的‘孤臣孽子’作為,才能獲得;林志超作為一介商人,心中更不可能向著英國,所以死了這條心。

  KBE、GBE都是直接冠上‘爵士銜’,而單獨的封賞‘爵士銜’的分量稍微低一些,比如前世的包宇剛、邵逸夫在七十年代初,就已經獲得。

  周錫年笑著說道:“林生客氣了!”

  話裡話外,透露著自豪。

  周錫年在立法局、行政局,先後在1953年、1959年成為首席非官守議員,這個已經是華人能做到的最高位置,在港英時代。

  但是,在這個時代香港的地位,在倫敦政府並不高,所以周錫年連個KBE勳銜都沒有,和林志超一樣是CBE勳銜(第三等),不過是多個剛封的‘爵士銜’。

  到了七八十年代,英國發現香港的重要性後,立即大方起來,七十年代的簡悅強、八十年代的鍾士元,都直接封到了‘GBE’勳銜,簡稱大SIR。

  到了九十年代,英國為了掙扎和埋地雷,直接封鄧蓮如為‘男爵’;當然,鄧蓮如不僅是做過兩局首席議員,更是嫁了一個英國人,所以才能有如此‘榮耀’。

  整體說來,在港華人在政治上最高的人士,先後順序是周錫年、簡悅強、鍾士元、鄧蓮如。

  聊了一陣閑話後,林志超再次舊話重提:“周爵士,成立理工學院一事,不知道有什麽進展?”

  就在去年,周錫年還是在立法局提出‘成立理工學院’一事,但這種事不可能很快有眉目;倒是林志超非常積極,到處串聯議員們。

  周錫年說道:“這事急不得,港府需要邀請倫敦的學者,進行調研報告,最終才會決定是否成立‘理工學院籌劃委員會’。我知道林生熱衷這件事,可惜我後年就將卸任.所以很多事辦得也不順手”

  很快,林志超聽出了弦外之音,周錫年的立法局議員任期,今年就已經結束,目前只是還擔任行政局的首席議員。不過作為華人最高的政治代表,影響力還是在的。

  他此時如此說,其實還是在貪戀權勢,想繼續在行政局擔當議員。

  但林志超明白,倫敦殖民部是不可能同意的,不過他為了多一個盟友,還是說道:“周爵士在兩局的任期裡,為香港工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屆時我願意連同工商界朋友,一起想倫敦請願,希望你繼續留任。”

  周錫年心中大喜,他知道林志超在香港工商界的能量,這事還有希望。

  當然,他還是謙虛的說道:“也沒有做很大的貢獻,都是我的本質工作。既然林生如此熱衷教育,我也不能袖手旁觀,這個事情我再在港府多提提。”

  林志超馬上說道:“這是有利於香港的大事,長遠發展的大事,那就麻煩周爵士了。”

  周錫年隨即說道:“林生和港府關系深厚,和柏立基港督也是熟識,為什麽不直接找上門,闡述你的觀點。我相信,這樣沒有私心的公益行為,柏立基港督沒有道理不重視。”

  林志超擔憂的說道:“我是擔心這事是立法局的意見更重要,所以未和柏立基港督商量過!”

  立法局決定的事情,港督一般不會否決,這是公認的。

  周錫年笑著說道:“未必,港督的權利是很大的,立法局也會按照港督的意思參考.林生不問政治,所以可能理解有些偏差。”

  林志超點點頭,隨即說道:“是的。那天還是拜訪一下柏立基港督,希望他能重視這個問題。”

  周錫年說道:“你林先生的資助,又不是成立大學,我覺得的問題不是很大。”

  林志超說道:“我也知道問題不大,但不希望時間拖得太久。”

  聊了一會,林志超也決定主動一些,爭取三年時間之內,港府能批準成立‘籌備委員會’,屆時只需要再過兩三年,‘香港理工學院’便可以正式開幕。

  林志超要做的事情,並不是前世不存在的事情,只是提前幾年時間而已;前世香港理工學院在1965年被鍾士元提出,1969年成立‘籌備委員會’,唐炳源是委員會主席,1972年正式開幕。

  這一世,林志超希望1966年‘香港理工學院’就能開幕。

  至於升級理工大學,前世用了二十年時間,這一世林志超可以通過捐贈資金,勢必要在八十年代初期升級。

  屆時,時間正好卡在香港工業轉型上。

  十月中旬,德輔道中71號的‘美的大廈’開始動工,這是一幢32層高的一流甲級大廈,每層物業面積也有1萬平方尺。

  截止目前,林志超家族在中環已經擁有五幢一流的甲級商業大廈,本別是:

  鱷魚恤大廈:高16層,含地鋪的總樓面面積是11.2萬平方尺,隸屬優衣庫服裝企業。

  盈置大廈:高22層,總樓面面積是19.2萬平方尺,屬於長江置業的資產。

  保利大廈:高26層,總樓面面積是28萬平方尺,隸屬長江置業的資產;已經全部租賃出去,明年初開業。

  環球大廈:高22層,中樓面面積為22萬平方尺,鋼梁鋼柱結構、玻璃幕牆的新型瀕海大廈,隸屬長江置業的資產;已經封頂,明年六月份投入使用。

  美的大廈:高32層,總樓面面積為32萬平方尺,瀕海大廈。

  其它的商業項目還有:
  美麗華酒店、美麗華購物中心、星島大丸百貨、銅鑼灣的兩幢大廈(銅鑼灣大丸百貨、新天地購物中心)、荔枝園遊樂場、大量零散的商鋪(臨街住宅大廈一層)
  很快,僅靠收租,長江實業集團都能過得很滋潤。

  這就好比許愛周為家族打下的基礎,當然比其家族的物業資產,昂貴得多。

  與此同時,長江置業旗下的地皮,還有足足140萬平方尺未開發(百德新街和三角帶的26萬多平方尺,算已經開發的)。

  現金流方面,預計至年底,大概會有5000萬的現金加股票,即出售百德新街的七幢樓住宅部分。

  而長江實業的總資產,怕是已經是4~5億港幣,較去年升值50%左右。

  回到公司,林志超向周福照要了關於‘保利大廈’的租賃資料。

  保利大廈位於中環的心臟地段,後世置地廣場的旁邊,如今被林志超開發出一流大廈,置地也得羨慕的份;因為在這個區域,置地的歷山大廈僅九層高。
    目前,中環的甲級寫字樓租金在1.2~1.4港幣,保利大廈一年可收租500多萬港幣,其中購物中心貢獻了25%左右,但購物中心四層僅佔16%樓面面積。

  這幢大廈的地皮費加建築費、雜費,大概是2800萬港幣;按照租金的8成左右為淨利潤的話(看空置率),大概是7年回本。

  這幢大廈的建築費有些高,但林志超覺得很值得!

  “老板”

  “嗯”

  美麗華酒店集團的梁光昌,來到林志超的辦公室。

  梁光昌在集團內部,隱隱約約有成為第四架馬車的潛能,目前的美麗華酒店集團,實際上還管理著星島大丸百貨、銅鑼灣大丸百貨(大廈叫做華登大廈)、新天地購物中心(大廈也叫新天地大廈)、鱷魚恤購物中心等一些列零售商業地產。

  而其它寫字樓、零散店鋪收租,實則是由收租部門管理。

  林志超很看好梁光昌,以後掌管集團的商業地產業務,成為他的第四架馬車。

  梁光昌接說道:“美麗華酒店和購物中心的開業日子,我找人看了一下,分別是.您看看選哪一天,我們好組織盛大的開業典禮和邀請嘉賓。”說完,遞上一個黃歷。

  林志超隨即翻著黃歷對照起來,很快就決定道:“就明年(1961年)的1月18日,星期三。”

  “好的。那嘉賓方面?”

  林志超說道:“我盡快會給你一份名單,港督那邊我親自去邀請。”

  “嗯”

  請個港督不算什麽!
  難的是碰到英國王室參加開業剪彩,那才是有氣魄。

  前世鄭裕桐為了讓英國王室替他剪彩,故意將灣仔會展中心的奠基、開業儀式等到英女王訪港、查爾斯夫婦訪港的日期,可謂查費苦心。

  去年菲利普親王訪港,當時林志超沒有拿得出手的建築奠基和開業,自然也就沒法邀請,讓他給一家醫院奠基剪彩。

  林志超來到港督府,被柏立基的秘書請進港督辦公室。

  他是太平紳士、CBE勳銜獲得者,電話可以直接打進總督辦公室,正因為有很多權利,所以什麽社團、警察在他們這種層次的人物眼中,就是小人物,隨時都可以捏死的存在。

  就說那些華探長,若是得罪太平紳士,絕對都免不了麻煩;畢竟太平紳士可以找那些警司喝喝茶,聊聊社會治安,再聯合一些社會名望人士,立馬就可以擼掉一個小小的總探長。

  若是換成林志超,更不需要麻煩,很快就可以擼掉總華探長。

  當然話又說來,香港亂不是這些探長的原因,而是港府的這些英籍官員太貪的原因,所以‘上行下效’。換做誰當,都是一個模樣,所以林志超才不會去理會,杞人憂天。

  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特色,香港在六十年代的‘探長時代’,也並不是電影裡面的那種場景;畢竟電影如果不寫誇張一些,不把社團寫牛B一些,鬼才會去看;當然,社團確實猖狂,硬要形容,其實也就是九十年代的對面,可能還不如。

  在香港的洋人地位還是高很多,比如五六年的時候,那些一十四K鬧事,本來港府沒有打算大開殺戒的,結果居然去掀翻瑞士領事的車輛,造成其夫人被燒死。正因為這件事,導致軍警直接開火,很快就直接打死四五十人。

  在這個時代,駐港英軍和警察打死華人,真是白死,壓根沒有人~權的道理。誰給你做主,兩邊都不會真的做主。

  後世的社會,真是對年輕人包容了很多。

  “港督閣下,您好!”

  “林先生好,請坐!”

  兩人坐下來後,港督助理為兩人泡了茶。

  林志超說道:“我知道港督閣下對香港的教育非常重視,上任快三年時間,已經修建了近百所學校。在高等教育裡面,也是不留余力的支持,增加香港大學的撥款;邀請富爾敦來港考察高等教育情況,促進三所中文專上學院合並‘香港中文大學’.”

  柏立基聽到林志超的話,內心非常愉快,畢竟能得到別人認可,本就是一件高興的事情。

  隨後,他笑著說道:“林先生此次來,不是為了誇獎我的吧?”

  他作為港督,卻不會小窺林志超的能量,這位華人的財勢,比起怡和也不差;在華人工商界的影響力,也是排在第一;在世界的影響力,也是與日俱增。

  這樣的人物,勢必會成長得更厲害!
  林志超認真的說道:“我是為了成立香港理工學院而來,我知道立法局提出過這件事,我便非常上心。香港目前的工業都是初級加工、組裝工業,可能一二十年內,足以支撐香港成為亞洲的經濟發達地區。但從長遠的角度來講,一個地區經濟發達後,工廠就會外遷欠發達地區,以降低成本的開支。那麽未來的香港工業就需要轉型.所以我希望港府能加快成立香港理工學院的事情,為香港更好的培養理工人才。我作為工商界的一員,願意捐資1000萬,並且會繼續捐款。”

  柏立基聽得很認真,他是一個對殖民地比較放權的官員,星島能成立自治政府,並且組建總理和內閣主理‘國防外交’以外的所有事務,柏立基是起到了很大的貢獻,他甚至非常欣賞那位律師。

  與此同時,他上任港督不久,就宣布香港獲得獨立的經濟財政大權,以後港府無需再將其預算交予倫敦審查,而在經濟事務方面,日後無須再在經濟決策上征得殖民地大臣的同意,港府可以獨立自主地訂立自己的經濟政策,殖民地辦公室亦只會在香港對外借貸的事務上作出乾預。

  “林先生說的事情,我會認真考慮的,這畢竟是一件有利於香港的事情。而且林先生願意捐贈教育,我是非常歡迎的。”柏立基說道。

  畢竟不是大學,只是一個大專學院,事情不算大,他作為港督可以起到很大的貢獻。

  若是大學,那事情就複雜了。

  林志超說道:“好的,感謝閣下的開明。我也是有感於香港理工人才缺乏,對於我們企業的發展有很大的阻礙,所以才想推動這個事情。”

  柏立基笑著說道:“長江工業集團享譽海內外,發明了拉杆旅行箱、方便麵、塑膠花林先生能有此遠見,也是順理其章。我作為香港的執政者,自然也希望香港變得更好。”

  兩人客套一番後,林志超便起身告辭。

  林志超離開後,柏立基望著他的背影,忍不住感歎:“這個年輕人,真是商界奇才!”

  助理說道:“華人發展如此快,是否會對英資產生威脅?”

  柏立基說道:“這是商業的事情,我們港府不予干涉。”

  助理頓時不再言其它!

  在港府內部,很多官員當然是偏袒英資,但作為港督,首先需要考慮的治理、穩定等因素。

  有下面的一些部門偏袒英資,就已經足夠英資佔便宜了。

  如果明目張膽的打壓華資,勢必會造成環境不穩定,屆時失去民心可就不好了。

  等到明年的新財政司郭伯偉爵士上任,香港將徹底進入‘自由市場’,商界的事情,政府不乾預。一開始,確實英資佔上風——置地飲牛奶,但是後來,可就是華資調轉過來,佔據了上風。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