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港島家族的誕生》第488章 【港元危機】
  第488章 【港元危機】

  時間匆匆,轉眼來到1983年9月。

  8日,香港銀行公會宣布自翌日起,將存款利率調高1.5厘,即儲蓄存款為7厘。

  即使如此,港元匯率還是跌到新的歷史最低點。14日,港元兌美元匯率跌至1美元兌7.89港元,在撒徹爾夫人訪問京城後的短短1年間,港幣貶值1/3。

  16日,港府財政司彭勵治公然表示:“政府不可能將港元匯率穩定在任何特定水平,這必須取決於市場的力量。”

  他指責華夏銀行香港分行大量購買美元從而加深了危機,並警告說,除非華夏“對談判的進展給予肯定的表態”,否則港元的下跌不可能停止。

  這天,林志超來到港督府,會見了港督尤德。

  這位港督在去年(1982)接任麥理浩的港督位置,和麥理浩同樣是外交官出身。

  與此同時,他和華夏淵源頗深。

  俗話說‘因果循環’,這位尤德後世訪問京城時,心臟病突發,是唯一死在任上的港督。

  走進港督辦公室,尤德陪同林志超在沙發上坐下。

  以林志超在香港的地位,以及和裡根、撒切爾、大佬的關系,他一個港督當然也得尊稱林志超一句‘林爵士’,態度也十分尊敬。

  當然,尤德又是林志超的直屬‘領導’,縣官不如現管,所以林志超也非常敬重尤德。

  很快,雙方進入正題,尤德說道:“林爵士,最近港幣被很多勢力投機,造成港幣不穩定性,不知道你有什麽看法?”

  他說的很多勢力,肯定是包括華夏銀行。當然,別人是擔心資產穩定的問題,並不是純投機。

  林志超說道:“美元升值從1981年開始便已經初現,當時我也兌換了很多美元,以期達到資產保值的目的。只是如今的炒賣和投機,確實有些愈演愈烈,不過我對港幣非常有信心,目前不過是有人趁著談判形勢而謀求私利。”

  他從1982年中開始,就再也沒有兌換過美金,所以不少人知道像是長實、和記等公司擁有美元現金流,卻也無話可說。

  畢竟在1982年底,美元兌港幣還在6.49港幣呢,那個時候華英談判已經開始。而在1981年中,美元兌港幣才5.2。1981年底,美元兌港幣也才5.5.
  尤德見林志超如此相信港幣,頓時覺得林志超是不是和傳聞不一樣——傳聞比較紳士,而如今似乎有些狡詐。畢竟你既然相信港幣,那為什麽手中握有大量美金。

  於是乎,他說道:“林爵士對港幣如此有信心,真是讓我非常意外。林爵士也是香港商業領袖,但如今港幣正在被人投機,不知道你能不能給予一些建議?”

  他故意在這個問題上,深入討論。

  林志超說道:“嗯港府若是推動聯系匯率,維系在特定的水平,確實是最好的辦法。”

  尤德馬上說道:“不行,現在投機和炒賣炙熱,強勢推動聯系匯率,一定是自毀城牆。”

  林志超點點頭,承認這一點。強製推動聯系匯率,只會造成金融更加不穩定;唯有市場的匯率已經趨於穩定,港府再進行制定聯系匯率,維持在特定的水平。

  尤德順勢說道:“林先生能不能出面維持一下港幣的信譽?”

  林志超並沒有意外,似乎早知道尤德找他來的意圖。

  他也沒有推脫,而是直接說道:“我從未想過讓企業遷出香港,更對香港未來充滿堅定,所以對港幣前景也非常看好。既然尤德港督如今這樣講,我願意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那就是將旗下企業的美元,大部分兌換成港幣,以示支持!”

  此時的港幣匯率已經突破8,而據林志超所了解,後面的‘聯系匯率’是7.8,而林志超沒有想過在港幣最不值錢時(9.6)去大量兌換,第一是只能維持很短時間(港府不會坐視港幣崩潰),第二是林志超的身份不允許去做‘投機’,至少表面上是不允許的。

  而如今8.0的匯率,已經比‘聯系匯率’還高出一點點,所以將長實集團、和記黃埔、九龍倉集團等的大部分美元,兌換成港幣,完全是沒有問題的。不兌換完,是因為很多企業還需要海外發展。

  尤德也是一愣,林志超答應的太爽快了!

  畢竟在商言商,在涉及利益面前,商人又有幾個肯損失自己的利益,去做善事。

  “有林先生的支持,相信港幣可以穩定很多!”

  “港督閣下嚴重了,我只是盡自己的綿薄之力,維系好這來之不易的繁榮。”

  隨後,兩人又聊了一陣後,林志超起身告辭。

  尤德望著林志超的背景,陷入思考,他的前任麥理浩爵士向他描述林志超——他是一個渾身都是賺錢細胞的人,真正的經營之神;但除此之外,還是一個非常樂意幫助人,回饋社會的紳士商人。

  評價非常高!
  今天尤德終於第一次感受到,林志超的魅力。

  林志超為香港做出太多的貢獻,以至於是香港人的偶像,當然也有香港人本來就崇尚金錢社會。而林志超是一個工業家和航運家,為香港數萬人帶來了工作崗位;再加上林志超樂善好捐,僅扶持一個香港理工大學,就已經是備受市民推崇。

  隨後的幾天,長實集團、和記黃埔等企業紛紛宣布——將支持港幣的穩定性,將手中的美元兌換成港幣。同時,特地介紹這些企業的美元,乃是1981年美元升值啟動時,為了企業資產穩定而做出的兌換決定,沒有1美元是在華英談判後兌換的。

  林志超本人亦在媒體宣布支持港幣,亦堅定看好香港經濟的發展前景。

  憑借著巨大的影響力,港幣炒賣和投機的活動,一時間少了很多,而港幣匯率也在8~8.2中間波動。

  和記大廈。
    這座大廈就位於富麗華酒店(後世友邦金融中心)、金門大廈(後世美國銀行大廈)的中間,前世在2018年被李家成重建為‘長江中心二期’。

  而論佔地面積,都比左右兩側大廈大一些,確實是一等的優質中環大廈。

  這樣一幢大廈的價值,在1981年巔峰時,價值其實就高達十幾億港幣。而當年長實集團購買和記黃埔時,總市值也才24億左右。

  不過如今的和記黃埔,市值已經50億港幣左右,不是股市環境變好,而是和記黃埔在過去的幾個月時間,連續私有化了屈臣氏、和寳、和記地產、均益倉。總計消耗的代價是20%的新股,再加10億港幣的現金流。

  如今,長實持股和記黃埔僅44%,被稀釋了20%的股權。

  不過林志超沒有擔心,因為後續還會繼續增持。反倒是如今和記黃埔將其旗下上市公司全部私有化後,相當於林志超佔據的利益更多。

  會議室裡。

  林志超正在和一層洋人開會,大家早已經淡忘了李察信、韋彼得、夏伯殷這三個‘偽巨頭’,紛紛配合林志超和馬世民對和記黃埔的改變。

  “港元炒賣活動看似趨於穩定,實際上還是很容易受大環境影響。最近華英在進行第四輪談判,我預期結果不會好。一旦這種消息放出來,港幣還會有一波下挫,甚至衍生出搶購物資的浪潮。所以,零售部門有沒有儲備大量的罐頭、生活用品、米油等宜存放的物資?”

  上半年,百佳超市發起長達半年多的廣告宣傳和價格戰,雖然價格不是最低幅度,但持續的時間卻是最長。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初步達成壟斷性的目的,惠康超市被拖累,連同置地雪上加霜;至於其它中小超市,整體營業額少了20~30%。

  最終在媒體和商界、政界的知名人士干涉下,百佳超市在鳴金收兵,畢竟輿論影響大起來。

  當然在林志超看來,這就是在商言商,而且是讓利給市民,完全算不上‘不講武德’。

  屈臣氏總裁奧蘭德,說道:“有,最近半年我們都保持著充足的貨源,特別是從八月份開始,我們更是開始儲備半年的庫存量。”

  這位老板給香港零售業來了一次狠的,不僅僅是讓超級市場佔有整個零售市場的份額增加,暴揍百貨公司一頓,更是連同揍了中小超級市場。最重要的是,屈臣氏零售集團的市場佔有量,最近半年多提高了很多,已經初步達成市場的壟斷。

  如果再加上長實集團旗下的7-11便利店,香港的零售真的是已經很壟斷了。

  林志超滿意的點點頭,說道:“我們旗下所有企業,一定不能拒絕港幣,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拒絕。這是作為一個本港企業,堅持的底線問題!”

  奧蘭德連忙說道:“沒問題!這也是我們企業的信譽問題,不會犯這種錯誤的。”

  和記黃埔自從私有化旗下上市企業後,盈利實力也大增,今年預計可以達到12億港幣的正常性盈利;至於手中的3億美金兌換成24億港幣,實際上也相當於有6億多的非經常性盈利。

  而這家集團的公司,主要業務不是地產和金融,所以今年的利潤繼續保持增長。

  會議結束後。

  林志超和馬世民來到辦公室,聊了起來。

  馬世民說道:“老板打算什麽時候拿下港燈?據我所知,凱瑟克家族和紐壁堅的戰爭,已經有了結果,應該是西門凱瑟克取代紐壁堅,擔任大班。而紐壁堅和鮑富達下台,也就是這個月的事情了。”

  今年,置地已經出售了一筆資產——香港電話公司38.8%的股權,買家是大東電報局,價格是14億港幣。除此之外,怡利也將南非雷裡斯公司的51.7%股權出售,套現13億港幣。

  在這期間,林志超出了派人遊說置地將‘交易大廈’、‘牛奶國際’、‘惠康超市’、‘香港電燈公司’交易給長實系外,並沒有真正做出行動。

  因為他知道,紐壁堅就是個強驢,不像再從他手中失去港燈、交易大廈等資產,哪怕是企業倒閉了。

  反正不是自家公司,他怕什麽!
  所以,林志超打算等西門·凱瑟克上台後,再發動真正的攻擊。

  怡和和置地出售的兩筆資產,對於兩家企業的負債,完全不值一提。

  置地最高市值才150億港幣,而今年負債已經高達200億港幣,今年虧損都將高達十幾億港幣(利息吞沒盈利)。

  “等西門上台後吧,只要凱瑟克家族不傻,都知道壯士斷腕。而香港能逃出幾十億現金的企業,只有我們長實系企業。至於海外企業,現在連港幣都不敢收,更不可能來香港投資。”

  馬世民說道:“確實,難怪老板一點不急!置地的債務,已經遠高於自身的資產,如果沒有怡和的救助,唯有破產一途。而怡和也是自身難保,海外盈利不理想唯一可惜的是,紐壁堅將香港電話公司的股權出售給大東電報局,這樣讓我們的和記電訊失去發展的機會。”

  林志超笑道:“英國企業遲早會淡出香港,所以將來也是有機會的。購買這些資產,不是購買古董,不一定非買不可。更何況,我們前面的資金都被美元佔用,如今才剛剛在兌換,這次也相當於賺了6億多,所以那個時候香港電話公司出售,我一點不可惜!”

  兩人溝通了一番,意見比較統一。

  肯定是優先發展香港資產,待實力充足後,再去海外發展。

  在立足香港這一方面,馬世民和林志超保持了高度一致,這是非常重要的。

  而馬世民也明白,不管是誰最終獲得談判勝利,只要答案揭曉,香港經濟立即就會重新回到上漲通道。

  基於此,他也是堅信香港本土發展,更適合目前的和記黃埔,特別是在香港電燈公司還沒有到手的情況下。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