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港島家族的誕生》第565章 【電訊布局】
  1993年元旦,九龍倉集團召開記者發布會,林志超宣布卸任董事局主席一職,由其子林瑞海擔任。

  一時間,港九熱議紛紛。

  “這麽年輕退休,不會像彤叔一樣,到時候回來為兒子擦PG吧!”

  “這怎麽能一樣?林瑞海在九龍倉集團總裁任上,可是業績勝過他的父親,投資東南亞商業地產帳面升值巨大,並一舉收購新加坡最大商業地產上市公司.去年,還在內地拿下數個大型商業項目。林氏五子,個個都是商界大亨了!”

  “這麽利害啦,我還以為是林志超先生搞定的這些事情!”

  “林志超先生早在幾年前,便已經是半退休狀態,和彤叔當年一樣。不過彤叔前年由不得不重新出山,反倒是林志超先生直接退休了。”

  人們紛紛感歎‘林氏教子有方’,如今個個都能獨掌一方,在香港呼風喚雨。

  九龍倉集團。

  公司依舊保留了林志超的辦公室,並以‘榮譽主席’職位相待,相當於還有‘顧問權’。

  林瑞海說道:“爸,下個月初,鑽石山地王拍賣,該幅地皮28萬平方尺,可建成商住混合模式項目,預計可建5幢總計120萬平方尺的住宅(1800個住宅左右),以及一個65萬平方尺的購物廣場。我想參加競拍,拿下這個項目!”

  林志超聞言,說道:“你看著辦吧!東南亞的投資,爭取明年(1994)就開始出貨,那邊的泡沫和日本差不多相似,爭取兩年內抽回資金。整個九十年代,主要發展內地,再在香港、新加坡穩住陣腳。千禧年後,你就有實力全球范圍內進行穩定投資了。”

  林瑞海點點頭,對於父親的大方向安排,他不會去質疑。畢竟父親是一個數十年的成功經驗者,豈是他們可以比的。

  他想了想,說道:“父親,九龍倉集團在香港的發展,基本已經布局完成。在商業地產領域,差不多是會擁有1000萬平方尺的收租面積;而在發展地產領域,我們並沒有投資太多,以後也不會投資過重,避免讓人覺得我們一家獨大。所以我在想,以後我這一脈,能不能以後遷居新加坡,當然不是現在,至少也是九七之後,讓您的孫子遷居過去。”

  九龍倉集團這幾年雖然有在發展地產領域投資(住宅),實際上都是小打小鬧,期間投資的又一居、倚龍山莊這兩個大型屋邨(總計3500個住宅)都是和其它財團合夥,僅佔三分之一。

  林瑞海也看得清外面的形式,所以在香港主動采取‘避讓’的方式,準備拿下鑽石山地王之後,便逐漸再降低香港的投資。

  林志超說道:“這個事情無需急於求成,最好是等宏治他們長大後,逐漸進行落戶新加坡。”

  林瑞海點點頭,說道:“嗯,我明白了!”

  二房長孫林宏治,是1977年出生,工作都是千禧年後了。屆時直接打發到新加坡公司,完成移師新加坡。再以新加坡為大本營,進行全球范圍內的投資。

  和記黃埔的會議室裡。

  林志超坐在主席位置上,兩邊分別是馬世民和霍建寧,下面是兩排外籍高層。雖然最近一年,和記黃埔招募本地人才,但這些人才想晉升高層,還有一段路要走。

  “關於‘本地固定電訊網絡服務的專營權牌照’投標方案,我認真的看了一下,沒有問題!相信憑借和記電訊的實力,中標一個不難。”林志超首先說道。

  香港電訊控有的本地電話專利權,到1995年6月30日期滿。

  而香港電訊的100%壟斷(海外固話、本地固話),已經讓人非常不滿,受到很多人的抨擊。1987年,港府聘請顧問公司Booz(英國公司),對香港電訊業的未來進行研究。翌年,該公司提交一份報告。外界無人看過報告文本,只知道報告建議政府打破現有電訊網絡壟斷局面。

  正因為如此,港府決定拋出3個‘本地固話’牌照,進行公開招標。至於‘海外固話(國際長途)’牌照,則需要到2006年到期,暫且不表。

  另外一邊的香港電訊(英國大東控股)也不是吃素的,使出一絕招——先把香港電話專利‘剔成一塊肉骨頭’——即取消香港(本地)電話收費。這樣,專利權爭奪戰,無疑就是‘狗爭肉骨頭’。香港電訊棄之不心痛;新專利權得主則食之無味,至少若乾年內無利可圖。

  那為什麽不收費的本地電話專利權,也會有好幾家公司競投呢?

  原來,雖然本地固定電話網絡服務的經營權,並不包括國際電話網絡的經營權。但是,任何人打國際電話,拿起電話筒撥號時,訊息首先要經過本地網絡,才到達國際電話網絡的通路,再輸送到香港以外。同時,打進香港的國際電話及圖文傳真,原理皆同。

  因此,任何人使用將來出現的新網絡打出或接聽國際電話,如果新網絡是直接駁到國際電話通路,香港電訊公司都要付給新網絡經營商平均每分鍾1.05港元的輸送費——這在政府招標文件上已標明。

  而輸送費的確實數額,港府會每年檢討一次。新網絡出現後,每個電話經過的網絡數不同,互相接駁收費有待於香港電訊與新網絡經營商協商厘定。

  本地網絡的經營商,會在若乾年內無盈利。他們這麽熱衷本地電話專利權的投標。仍是看好2006年後的國際電話服務。倘若連本地電話經營權都沒有的公司,逞談再申請國際電話經營權了。

  香港國際電話營業額,每年以23%的速度增長。香港任何行業,都不可能膨脹系數這麽大而穩定地增長,前景委實誘人。

  呼聲最高的投標公司是和記、新鴻基和美國Nynex公司的合組公司。新鴻基現有有線電視的光纖網絡,若獲牌照,可利用該系統。

  此時的新鴻基,三兄弟齊心協力,確實將新鴻基發展得很好,是香港第二大華資財閥;首先是僅次於長實的發展地產商(住宅);其次又在各新市鎮投資很多購物中心,還在灣仔擁有新鴻基大廈和中環廣場;最後又獲得有線電視網絡,綜合化發展賣出第一步。

  霍建寧隨即說道:“如果和記鋪設線路直達固定電話用戶,接駁原有的流動電話和CT2無線網絡,流動電話用戶打本地電話毋須再經過香港電訊的網絡接駁;如果和記網絡直接駁到國際電話的通路,那麽它的用戶打國際電話亦毋須經香港電訊本地網絡。這樣,和記可以省回目前相互接駁到香港電訊網絡的每分鍾9分的費用,成本的下降令我們更具競爭力和優勢。”

  林志超滿意的點點頭,說道:“香港CT2無線網絡用戶已經超過5萬戶,比英國的情況好不少,但切記不可繼續投資。蜂窩無線網絡才是未來的主流,英國的Orange是一個前景很好的企業,要重點發展。”電訊領域的業務、技術實在太多了,一旦走錯那就損失不菲。

  但霍建寧是個比馬世民還會賺錢的人,他前世將赫斯基、Orange進行一些列財務安排,妥妥的神來之筆,所以林志超很是信任他。對於馬世民即將離職,倒也少了一些不舍。

  當然,前世的李家成也非常有眼光,出售Orange之後,斥資500港幣競投中英國3G,引爆全球對3G的火熱追捧,進而引發德國3G的追捧;但在這種關鍵時刻,李家成又迅速冷靜下來,一手捏爆——宣布推出德國3G的競投。一些列操作下來,還真是大賺一筆,事後還能冷靜下來。

  接下來的會議,林志超對零售、能源一一做出指示。

  特別是零售領域,也進入大發展階段,屈臣氏的美妝業務要趁著‘港流文化’興起,而逐步向海外擴大市場。

  與此同時,和記黃埔投資的重點,也轉入香港和內地,海外則為次要發展。

  和記黃埔去年(1992)盈利為82億港幣,而港口、零售業務(含屈臣氏的製造業)就差不多達到了60多億港幣的業務,能源、電訊依舊沒法真正盈利,地產、貿易、證券、航運等的利潤則還是非常客觀。

  回到長實集團總部,林志超坐在辦公位上思考。

  他陸續卸任九龍倉集團、傳媒集團、環球集團、長江工業集團的主席,也是因為這些企業發展已經走上正規,再加上林志超也需要自己的時間。

  現在內地的投資,林瑞寰、林瑞江、林瑞海等兄弟,都可以自己搞定,官方依舊給予高規格接待。
    當然,林志超還是時不時會去內地進行高層交流,將關系打牢靠。預期千禧年後,林志超就不用頻繁去內地公務,海外也是如此。

  去年(1992),長實的正常利潤再創新高,突破100億港幣,增長40%,達到102億港幣。

  可謂業績喜人!

  預期,長實集團接下來的每一年,都能達到35%以上的業績增長,這才是可怕之處。

  不一會,林瑞寰在辦公室裡向林志超匯報一些工作。

  “爸,我們在內地的投資項目,又簽署了八個飲料食品方面,康師傅牢牢佔據銷量第一王老吉涼茶已經在南方推出.”

  很多項目,林志超可以不參加,但不能不知道。

  事實上,很多項目都是林志超指點下,去完成投資的。

  林志超一邊聽,一邊繼續指導:“方便麵業務上,要創新更多口味,比如西南一帶喜歡吃酸菜,那麽可以在蜀都或者武H投資第二個大型生產基地,專門生產‘老壇酸菜方便麵’.康師傅也需要豐富自己的產品,比如進入飲料行業,飲料的話,可以選擇進軍茶飲,冰紅茶康師傅品牌還可以生產零食,西南的泡腳鳳爪、乾脆面品牌、餅乾類”

  林瑞寰頓時大開眼界,飲料食品部門不是沒有全面發展,比如康師傅方便麵確實已經有好幾種口味,但卻沒有父親這樣的全面規劃,當然也是時間上還沒有來得及。

  他仔細的在紙上記錄這些規劃方案,馬上就準備付之行動,然後迎接父親的考察。

  “王老吉,這個品牌的包裝設計、廣告語等,都已經定型。但我們需要在廣告上,一直投入宣傳,就好比紅牛一樣,需要長期的宣傳,才能打造出一款真正暢銷飲料”

  “嗯,這個我們明白的。”

  林志超點點頭,說道:“除了飲料食品外,我們在基建領域投資比較大,再過幾年趁著股市行情好,亦可以上市套現部分資金,所以無需苦惱投資大。”

  林瑞寰說道:“長江基建若是上市,絕對可以成為香港一家中型上市企業,今年我們會繼續投資基建的,畢竟內地基建回報率穩定。”

  想發展經濟,就必須有配套的基建,內地在基建招商引資上,可是給與港商優待,可惜就是沒有幾個港商敢投資這種長期的項目。

  最後,林志超說道:“啤酒領域,也可以考慮投資!”

  林瑞寰點點頭,說道:“好在內地,我們不僅掌握著產品,亦在零售領域發展良好,兩者之間的關聯緊密,能有更好的協同效應。”

  7-11、百佳、屈臣氏都已經進入內地市場,不過,目前內地零售行業只能合資。

  當然,合資也挺好,等以後放開零售行業時,長實系便可以第一時間佔領市場。

  一番溝通後,林瑞寰對長實系未來發展更有數,接下來就靠他的水平。

  至於林志超,一般是只看結果!

  接下來,林瑞寰又匯報道:“我們在美國的投資,今年加大力度,目前美國已經有大量的不良資產待出售,只要有合適的目標,我們就會拿下.”

  長實集團作用50億美金的現金流,再加上可以貸款,足足可動用80~100億美金,也就是650億~800億港幣;這些資金的投資方向,從去年開始就分為兩個地方——華夏、美國,以地產為主。

  林志超說道:“別看很多大企業搬離曼哈頓,但這這是我們的機會,買下紐約的寫字樓和購物中心,相信下一個熱潮很快到來,就好比當年的科技熱潮一樣,或許這一次將是網絡時代。”

  “網絡時代?”

  “嗯,這個不需要多去研究,只要我們知道,現在正是抄底紐約、洛杉磯、舊金山這些城市地產的時候,就行了!”

  “好的”

  哪怕是兒子,也無需講太多,有個方向就行了。

  接下來,林志浩詢問了‘香港中環中心大廈’的進度問題,這幢大廈和香港土地發展局合作的,長實集團佔股75%。

  “今年五月份正是動工,完成之後,將成為香港第六高樓。”

  “好,正好消耗一些資金。”

  “是的”

  長實集團現在是資金充裕,項目還在尋找中。

  2月。

  九龍倉集團以36.5億港幣的高價,擊敗新世界、東方集團、會德豐集團和長和地產、新鴻基等財團,拿下鑽石山地王。

  該幅地皮28萬平方尺,合計單價上萬港幣每平方尺,可謂印證了香港地產火熱。

  當然,香港地產商會亦派出代表梁志堅(新世界發展總經理),會見財政司,表示對港府打擊樓市的擔憂;與此同時,各大地產商開始自行提供按揭七成,一些中小地產商也跟隨,進而導致一些銀行也悄悄的實行按揭七成。

  一時間,財政司和銀行公會制定的‘八九成按揭’,搖搖欲墜,形同虛設!
  在巨大的利潤面前,香港地產商會已經露出爪牙,照樣和港府對著乾!
  長實集團雖然努力的站在後面,不說鋒利的言語,但卻一直是站在地產商會這一邊的。目前長實集團住宅的每年供應量,大概是在20~25%區間,所以不跟隨大家一塊,口水都得淹沒林志超。

  另外一邊。

  本地固話牌照,一共是七家財團競投,最終被和記電訊、新鴻基組的財團、新世界發展三家奪取。

  新世界發展是此次的黑馬,原本僅有傳呼業務,而且在1990年無線電話牌照中奪標失敗;如今,順利進軍電訊行業,可謂開了一個好頭。(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