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第181章 又一次模擬!朱元璋的終極難題!(
  第181章 又一次模擬!朱元璋的終極難題!(求訂閱)
  貪腐這種情況,即便是在大敵當前,妖魔橫行,人類存亡之秋,水深火熱中的現在,也依舊無法避免!

  無論是呂開聖還是關明浩,都了解這方面的情況。

  他們雖然長期處於鎮魔都,可對於華夏的各方面事情,還是有些了解的。

  此刻聽到蘇澈這個奇怪的問題,他們也沒有用問題回答問題,反過來詢問蘇澈為什麽要問這個問題,而是開始思考起來。

  過了半晌,他們也給出了自己的回答。

  關明浩認為,貪婪是人類的本性,有欲望的產生,就不可避免的會出現貪腐的情況,無論是走捷徑,還是幫助子孫後代,亦或者憑借武者的特權,大行其道之人都不在少數。

  只是因為有妖魔這樣的大敵當前,所以人類的內部矛盾一直沒有爆發而已。

  如果哪一天,人類最終戰勝了妖魔,那麽人類社會將會不可避免的越來越扭曲,階級越來越固化,到時候敵人便不在外面,而是會在內部產生。

  當然了,這是以後的事情,以後如何,還是一個未知數。

  至於如何在古代杜絕貪腐,他的回答是絕無可能!
  古代的王朝。

  如果他們處於鼎盛時期。

  那他們並沒有一個強大的敵人。

  根本不可能團結起來。

  可如果他們處於末期。

  那更不可能團結起來。

  每個人都會作自己的打算。

  想徹底根除貪腐,那就得杜絕貪婪,可這是違背人類本性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做到。

  而呂開聖倒是沒有關明浩這樣悲觀,他建議蘇澈可以從其他方面入手,比如設立各種貪腐調查機構,並給他們足夠的權利,讓他們震懾官員,讓貪腐再無可能。

  然而……

  這種方法。

  古人並非沒有想過。

  在大明朝,錦衣衛,東廠,甚至是後來的西廠,他們的職責便是如此,他們的出現,鬧得官場雞犬不寧,讓那些士人對其恨到了骨子裡,他們都成了名聲敗壞到了極點的鷹犬走狗。

  他們的出現,狠狠的折騰了官僚階級。

  但不可否認的是,那段時期是百姓最安逸的時期。

  可這種方法,最終還是失敗了……

  權利催生的欲望是無窮的。

  朱元璋設立錦衣衛負責軍政特務,隻受皇帝一人管轄,但他也意識到錦衣衛的問題,此後又廢除錦衣衛制度。

  到了朱棣時期,他又創建了錦衣衛。

  可當錦衣衛的權力越來越大,越來越不好用之後。

  朱棣設立了東廠。

  他們是由宦官組成,在朱棣看來,這些宦官是十分親近以及可靠的。

  畢竟宦官無後,沒有權利的傳承,只能效忠主人,也就是皇帝陛下。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道理的確是這個道理。

  但當想法實施下去後,還是不可避免的發生了扭曲。

  隨著東廠的權利不斷的增大,有許多宦官因為權力過大,不受控制,開始與大臣們爭奪權利,這嚴重影響到皇帝權力的使用。

  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控制宦官的力量,明憲宗朱見深就設立了西廠,說白了,西廠就是為了牽製東廠而設立。

  可為了能牽製住東廠,就不可避免的賦予西廠更大的權利,否則無法讓他們實現自己的作用。

  只是一旦賦予更多的權利。

  這就無異於飲鴆止渴,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隨著宦官的權力不斷膨脹,諸多制度不可避免的發生了扭曲。

  事實上,早在西廠建立之前,明英宗朱祁鎮時期,大太監王振便大張旗鼓地把老朱那塊‘內官不得乾政’的鐵牌給摘了,從此開啟了華夏第三個宦官專政亂國時代。

  權利這玩意,是腐化人心的毒藥,哪怕再完美的制度,隨著不斷的持續,也終究會慢慢腐化。

  權力從不會消失,只會轉移。

  老師和呂教授的想法並沒有解決蘇澈的問題。

  或者說,這本身就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此前蘇澈將這個問題詢問了自己的英靈們,想從他們的口中也得出一些靈感來,但這個難題,同樣難倒了他們。

  歷史上的朱元璋已經做得足夠好了。

  建立錦衣衛,發布大誥,殺了幾十萬官員。

  可即便如此,他依舊忍不住感慨,殺不完,根本殺不完!

  朱元璋無法解決的問題,其他英靈自然也無法解決。

  這個問題。

  最終還是只有蘇澈一人來解決。

  ……

  轉眼又過了一些日子。

  隨著不斷的修行。

  蘇澈不斷變強,逐漸來到了七段境界的後期,距離七段圓滿,也不過一步之遙。

  這樣的速度,堪稱恐怖。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也正常。

  畢竟這天蒼境是讓八段修行的,對七段的他,效果更好,此外蘇澈還有無數天材地寶的加持。

  修行了這麽快,也是情理之中。

  這一日。

  蘇澈再次看向自己的契靈之書。

  這麽長時間的修行,蘇澈時不時就在思考如何破局,也終於有了一些想法。

  無論如何,這個難題終究要面對的。

  總不能因為太難了,就一直逃避,不去面對。

  如果朱元璋見他一直逃避,收回這個機會的話,那真是後悔都來不及。

  所以。

  蘇澈決定模擬一次。

  不管怎麽樣,困難,終究要面對!

  打開契靈之書後,蘇澈來到了契靈空間。

  書上的模擬選項,還是只有那一個。

  蘇澈沒有多想,直接選擇。

  隨著他的選擇,書上的文字緩緩消失。

  這樣一行文字出現。

  “朝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之;屍未移而人為繼踵,治愈重而犯愈多。”

  恍惚之間,蘇澈能看到這樣一幕,老年的朱元璋,坐於王座之上,面對這如此殘酷的現實,眼中充滿了無盡的茫然。

  他這一生,殺人如麻,下令殺的人比很多人一生見過的人還要多很多,他一直認為,只要殺得足夠多,就能震懾宵小之輩,可事實證明,有太多的人為了錢而不要命!

  屍未移而人為繼踵。

  治愈重而犯愈多。

  一切的殺戮,仿佛毫無意義一般。

  這讓朱元璋陷入了迷茫之中,他如同那即將下山的太陽,路途卻如此遙遠,哪怕倒行逆施,也無法達到自己的目的地,比之春秋的伍子胥還要絕望。

  蘇澈不由得沉默下來。

  很快。

  畫面緩緩消失。

  文字出現在書本上。

  【鳳陽的一處農莊,你出生了。】

  【你的父親生了八個孩子,隻活下了六個,你排行最小,父親按照排行,將你取名為重八。】

  【這一年,天下大旱。】

  【這一年,瘟疫橫行。】

  【四月六日這天,你的父親死了。】

  【四月九日這天,你的兄長死了。】

  【四月十日這天,你的母親死了。】

  【後來,你的家人陸陸續續死在了這場瘟疫與大旱之中。】

  【沒過多久,你最後一個親人二哥也死了。】

  【全家死光,只剩你一個。】

  【這個時候的你實在是太窮了,窮得連下葬父母的錢都沒有。】

  【你全家都是地主的佃農,沒有屬於自己的土地,努力了這麽多年,拚命乾活了這麽多年,卻依舊如此貧窮,沒有錢就算了,還沒有能安葬父母的土地。】

  【你懇求地主劉德,希望他能夠看在父親給他種了一輩子地的份上,給一塊土地葬了。】

  【然而這地主的土地,豈能如此輕易的施舍給佃農?如果開了你這個先例,那以後要土地下葬的人會越來越多!所以地主劉德毫不猶豫的拒絕了你。】

  【絕望的你,用破草席蓋住父母的屍體,用門板拖著他們到處走。】

  【腳下的土地到處都是,卻沒有一處屬於你,也沒有一處可以給父母安葬。】

  【興許是你太慘了,同村有個好心人,慨然施舍了一塊地,這才讓父母有了安葬之地。】

  【安葬好了父母之後,你開始思考如何生存下去。】

  【你從未想過一死了之,似乎冥冥之中有著一雙手,在不斷推著你前進……】

  【為了活下去,你便去寺裡當了和尚。】

  【隨著饑荒越來越嚴重,即便是寺廟也無法維持,你不得不下山化緣,乞討求生。】

  【你親眼見證了這亂世的殘酷,人命不如草。】

  蘇澈看著契靈之書上的文字不斷演化。

  他的眼前,也不斷能看到那一個個畫面。

  那是一個天災與瘟疫橫行的亂世。

  朱元璋這樣一個開局和起點,可以說是有史以來諸多皇帝裡最低的一個了,沒有之一。

  文字並沒有停下,還在不斷演化。

  這些文字,不斷講述著朱元璋的一生。

  也也沒有給蘇澈選擇,干涉的機會。

  這一次的模擬,和之前顯然不同。

  蘇澈認真看著。

  【你因為生活所迫,到處行走,見識頗多。】

  【南陽和淮南,這是白蓮教內兩大派活動的中心。】

  【你接觸了白蓮教……】

  蘇澈看到這裡,不由得眉頭一皺。

  白蓮教,這是以造反為主業的宗教,實在是讓人印象深刻。

  在元朝他們喊著反元複宋。

  到了明朝又開始喊反明複元。

  到了明朝滅亡後,他們又開始呼籲反清複明。

  而白蓮教第一次有歷史記載的造反是在五代十國時期——毋乙、董乙以“末尼”為旗,舉兵在陳州造反。

  此後到了元朝的時候,統治者蒙古人不知道“白蓮教”的光輝歷史,所以沒怎麽打壓白蓮教。

  這給了一直受到壓製的白蓮教可乘之機。

  到了元朝末期,天災頻發,瘟疫橫行,百姓民不聊生,加上官府不作為,蟄伏已久的白蓮教再次舉起了反旗,發動了大規模起義。

  當時“明王出世,普度眾生”的說法在民間流傳了很多年,那時候起義軍的首領很多都是明教領袖或者教徒,比如韓山童,劉福通,彭瑩玉等等……

  而明教多半是白蓮教的分支。

  如果說“明朝”和明教一點關系都沒有,那自然不可能。

  不過。

  隨著明朝建立以後,朱元璋就下令禁止一切邪教活動,諸如白蓮社,彌勒教和明教。

  這些想法在蘇澈的腦海中一閃而過,書中文字還在不斷演化。

  【接觸了白蓮教後,你認識到了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造反這一條路可以走……】

  【出遊返鄉後,你加入了郭子興的紅巾軍,初為步卒;由於你作戰勇敢,才智過人,很快被郭子興收為心腹。】

  【等到郭子興死後,你就把這支義軍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在諸多的造反勢力與朝廷的圍剿中,你在夾縫中求生,你采納了謀士朱升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建立了自己的勢力。】

  【……】

  【時光荏苒,再度環望四周,你在群雄中再無敵手,已是天下少有的大勢力。】

  【你的勢力逐漸壯大,是天下間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自然成了陳友諒的眼中釘肉中刺。】

  【他欲除你而後快,拔出你這礙眼的釘子,吞並你的一切。】

  【你的勢力和陳友諒完全不能相比,他帶著全副身家,自信的打了上來!】

  【那一年,鄱陽湖之戰。】

  【陳友諒用兵六十余萬,樓船數百艘,主動出兵,企圖一舉消滅掉你。】

  【而你,麾下不過二十萬人,又都是小船。】

  【你親臨前線,親自督戰,臨危不懼,幾番征戰與廝殺,終是取得了勝利。】

  【你這一生,征戰無數,鄱陽湖之戰是你最得意的傑作。】

  【在那長達十三年的統一戰爭中,你屢敗強敵,消滅了無數割據勢力,最後出軍北上,完成了自古以來唯一的一次,以南擊北的壯舉。】

  【此後你建都金陵,號大明帝國,從一個放牛娃,到九五之尊,創前所未有之先例!】

  【最開始的你,沒什麽文化,可那造反起義的十幾年裡,你一邊打仗,一邊讀書,已是學富五車,通曉古今,不會再被那些士人欺騙糊弄。】

  【你很清楚一個道理,打天下難,守天下更難!】

  【彼時山河破碎,面目瘡痍,民生凋敝,餓殍遍野,稅源枯竭……】

  【由於連年戰爭,加上饑饉疾疫,導致十室九空,此外北方的大多數地方被元軍亂兵殺掠,城郭空虛,土地荒殘,累年租稅不入。】

  【你勤於政事,與民休養生息,恢復民力,天下漸漸恢復。】

  【然而伴隨著天下的恢復和發展,不管是一些長期跟隨你南征北戰、開創江山的功臣宿將,還是從政央到地方的新貴,都開始貪贓枉法、巧取豪奪、貪墨成習。】

  【洪武初年的吏治較之元末並未有多大的改善,依舊是政奢官貪,腐敗之風橫行。】

  【你親眼目睹元末吏治腐敗激起民變,很清楚必須根除這一切,否則國將不國,很快便重蹈覆轍!】

  【接下來,你的選擇是……】

  一,明刑弼教。

  二,加強監管。

  三,仁德教育。

  四,親自干涉。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