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第195章 無法解決的難題?蘇澈的破解之法!
  第195章 無法解決的難題?蘇澈的破解之法!(求訂閱)

  早在大明還未建立之前,衍聖公孔希學就認為蒙古大汗才是正統皇帝,所以在元末農民大起義的背景下,孔家堅定站在元朝一邊。

  甚至為保元朝江山社稷,孔家人還在山東率領族人組織團練,打算“保家衛國”!
  如此效忠元朝,當然是為了自身的利益。

  由於元朝實行的差異化對待制度,孔家卻在蒙古的統治下,可謂是權勢滔天。

  衍聖公受到元朝大汗的極大尊崇,是元朝統治階層的一員,自然看不上窮人出身的朱元璋。

  明洪武元年三月初四,孔家父子被征虜大將軍徐達的北伐大軍俘虜,再也不能報效草原上的君父了。

  被俘虜後,衍聖公見元朝大勢已去,遁入漠北,再也沒有希望回來的時候,才來到大明王朝都城,覲見明太祖,投了明朝。

  因為身份特殊,並未被懲罰,還是照常被封了衍聖公,只是地盤縮小了不少,僅僅只有曲阜一縣之地而已,和以前的滔天權勢,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此刻。

  孔府內,各種裝飾,極盡奢華。

  衍聖公坐於高堂之上,老神在在,看著幾位匆匆而來的大儒,只是微微一笑:“諸位請坐!”

  幾個大儒來到此等聖地,面見孔聖人的子孫後代,根本不敢造次,一一行了禮,方才落座。

  落座之後,也沒有寒暄,幾個大儒連忙說明了來意。

  “當今天子輕視聖人學問,竟然試圖重新建起百家之爭,這是我們絕對不希望見到的。”

  “開設學院是小,可挑起百家之爭,卻是萬萬不可,大明皇帝這簡直就是在玩火自焚!”

  “當今天下百廢待興,正是我們儒家文人治國安邦的時候,皇帝卻如此輕視我們儒家,衍聖公,您這一次不站出來不行啊。”

  “是啊,衍聖公,聖人的根基被動蕩了,難道您希望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嗎?”

  “天下文人都是一體,這股力量就算是大明皇帝也要退讓,如果您站出來說句話的話,事情必然有所轉機。”

  “衍聖公,您覺得呢?”

  聽著幾個大儒的話語,衍聖公孔希學深以為然,他面色陰沉,緩緩說著:“你們說得對,學堂應該教授的是聖人的學問,那些旁門左道,下三濫下九流的玩意,難登大雅之堂,竟也要開設學堂教授,這是對我等的侮辱,是對天下文人的侮辱,更是對聖人的侮辱!”

  “即便你們不來,我也早有此意!如今你們來了,索性便表個態度:我願為天下文人的表率,進言勸諫天子,讓他收回成命,給天下文人一個面子!”

  聽著衍聖公孔希學的話語,幾個大儒頓時心頭一松,連忙拱手稱讚:“衍聖公微言大義,我等甘願聽從衍聖公的安排!!”

  “好。”衍聖公孔希學連忙說道:“現如今我們孔家雖然還是聖人後裔,但勢力早就大不如從前,大明的皇帝更是從未將我放在眼中,即便我站出來勸諫,恐怕也沒有效果。”

  “現如今唯一的辦法,就是聯合天下大儒,所有文人,一起勸諫皇帝!”

  “聖人的學問,絕不允許如此玷汙!”

  隨著衍聖公孔希學站出來表率,在他義正詞嚴的呼喊之下,整個天下的讀書人都聯合在了一起抗議,希望大明皇帝收回成命!

  這些人集結在一起的力量,是任何人都無法忽視的,即便是九五之尊的皇帝,同樣如此!
  朱元璋懲治貪汙,能殺得血流成河,照樣無損國體。

  可這些貪汙的官員,和整個天下的讀書人相比,還是少了很多,根本不是同一檔次。

  即便是朱元璋,也不能殺光天下的讀書人!
  那樣的話,就算是大明,也得隨之傾覆!!
  應天府,皇宮內,當蘇澈看到這份奏章,忍不住冷笑出聲:“這就迫不及待的出手了?”

  一旁的太子朱標自然知道這個消息,他忍不住皺起眉頭,整個人都坐立不安。

  在此之前,朱標根本沒想到整個天下的讀書人竟然聯合在了一起!
  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一旦處理不好,整個國家都會發生動蕩。

  以父皇的性格,斷然不可能退卻!
  可如果不退卻,又該如何處理?

  這事情很難處理!
  這些天下文人,還是第一次團結在一起。

  他們的力量,是非常可怕的。

  而朝堂上的官員對此的態度也很微妙。

  畢竟這些官員曾經也是讀書人,他們的根是一起的。

  “標兒,你看到了嗎?”蘇澈冷笑著說道:“咱只不過是想建設一些對國家有用的學院而已,這些文人就聯合在一起表態,這是想幹什麽?”

  “特別是這衍聖公,更是要成為天下讀書人的表率,逼我收回成命?”

  “他們在和誰作對呢?”

  朱標臉色很是難看的說:“他們在和父皇作對!”

  “不。”蘇澈搖了搖頭,認真的說道:“他們在和整個天下人作對……”

  “這些所謂的文人,嘴裡滿口聖賢文章,為國為民,實際上卻是齷齪到了極點,為了自己的利益就不允許其他學問崛起。”

  “萬般皆下品,唯有他們的聖人學問是最高的,這種鬼話他們也只能騙一騙無知之人。”

  “咱想要天下大興,想要百姓過得更好,所以不管是不是聖人的學問,只要有用處,就都得拿出來用。”

  “讓百姓更好的種田,種出更好的莊稼,產出更多的靈米,讓民間經濟更好的流通,讓杏林滿天下,讓朝廷培養更多文武雙全之人,少走弱宋那條路。”

  “這又有什麽不好?讓他們站出來如此阻止?嘴上說著那些聖人的道理,實際上全是威脅咱的話語!”

  即便是朱標,此刻也意識到了這些文人的本質,他沉默著也不知道說什麽。

  蘇澈冷冷一笑:“咱就要讓他們知道,這天下,到底是誰在做主!”

  這話一出,一旁的朱標心頭一寒,連忙問著:“父皇您打算怎麽做?”

  只聽蘇澈緩緩說著:“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

  這話才一開口,屋外驚雷忽起,烏雲密布,眨眼間豆大的雨滴就打了下來。

  朱標不敢置信的瞪大了雙眼,連忙說道:“父皇您打算誅滅孔家?這事可不能做……他是天下文人的根,如果動了他們,後果不堪設想!”

  早在漢高祖時期,劉邦從淮南路過魯地,特意短暫停留,祭拜了孔子,並加封孔子第九代孫——孔騰為封“奉祀君”。

  這是孔子後人第一次被加封。

  因為西漢前期主張的是老子的“無為而治”,尊崇“黃老之學”。

  所以儒家學派並沒有被視為正統,當時的孔氏後裔並沒有多大特權,“奉祀君”也不是什麽多大的官職。

  一直到漢武帝元光元年,太學講經博士董仲舒提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也就是後人所說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這才確定了儒家的正統地位。

  在此之後,孔子的地位節節攀升,甚至在唐朝時被追封為王,孔氏後裔也跟著沾光。

  此後,歷朝歷代均對孔子後裔有不同程度的加封。

  歷代後裔先後被各朝封為:
  崇聖侯(西漢)。

  宗聖侯(曹魏)。

  奉聖侯(西晉)。

  恭聖侯(北齊)。

  鄒國公(北周)。

  紹聖侯(隋朝)。

  文宣公(唐朝)。

  衍聖公(宋、元、明、清)。

  傳承無數朝代,孔府的權勢早已如同一雙看不見的大手,布滿整個天下。

  這等聖人後裔,就算朝廷想動,都不能動啊!
  真的會出大問題的!

  君不見,這話才出口,天空就驚雷四起?
  蘇澈自然清楚朱標的擔憂,但他也有自己的辦法,來處理這件事情!
  只聽蘇澈緩緩說道:“直接誅殺孔家,當然不行,但可以扶植另一個孔家嘛,既然這北宗的孔家不當人,那就扶植南宗的孔家!”

  這話一出,朱標頓時瞪大了雙眼——還有這種操作?
  南宗!

  讓南宗和北宗打起來!
  朱標忍不住驚歎道:“父皇您這手段簡直了!”

  這手段可太不當人了,簡直壞到了極點!

  當然這話朱標不好說,也不敢說。

  孔氏家族內部的南宗與北宗之分,始於北宋和南宋之交的政局變亂。

  北宋欽宗靖康元年,北方女真貴族建立的金政權,分兵南下,合圍宋都汴京。

  次年汴京淪陷,徽、欽二帝被擄,北宋滅亡。

  這也是歷史上的靖康之恥。

  嶽飛曾在《滿江紅·怒發衝冠》中提到:“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那一年,兩帝兩後受辱而死,連史書都不敢正面描述。

  而另一邊,宋徽宗第九位皇子康王趙構在舊臣的擁戴下,於同年五月即位於應天府,稱宋高宗,改元“建炎”。

  建炎二年秋,宋高宗移行宮於揚州,並於十一月舉郊祀。

  這一年,孔子四十八代孫、襲封衍聖公孔端友及其族人孔傳奉詔隨行參加祀典。

  這時,金兵又分三路向山東、河南、陝西進發。

  第二年,金兵繼續南侵,佔據了中原淮北各地,宋高宗君臣倉皇渡江,南逃至浙江臨安府。

  而孔端友、孔傳率領孔子嫡系,奉子貢雕刻的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隨駕南渡。

  自此以後,孔子家族,分為南宗和北宗。

  北邊的金國一個衍聖公。

  南邊的宋朝一個衍聖公。

  天下出現了兩個衍聖公。

  到了元朝時期,元世祖忽必烈消滅了南宋,統一了天下,他認為孔氏南、北二宗應當只能有一個衍聖公。

  於是即著手解決孔氏南、北宗的問題。

  忽必烈認為,南宗的孔府才是正統,才是大宗。

  因此,忽必烈召,孔氏嫡長宗子孔端友後裔,南宗衍聖公孔洙至京師大都,讓他載爵返回曲阜奉祀孔子。

  然而這個時候,南孔的格局就顯現出來了。

  南孔當初南下,就是不想侍奉金人,現在元人統治天下後,同樣不想侍奉這些蒙古人。

  哪怕代價是失去爵位,自此家族不振,也在所不惜!

  所以。

  孔洙以“曲阜子孫守護先塋有功於祖”,並申述自己六代先祖已墓於衢州,建有家廟,世居衢州多年,且有老母在堂,不忍離先祖廟墓而去曲阜,同時表示讓爵於曲阜的北宗孔氏!
  這等氣節,即便是忽必烈也忍不住感慨:真聖人後裔也!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北孔屈膝蠻夷,先投降了金國,後投降了蒙古,為了榮華富貴,無所不用及。

  再後來滿清入關,孔府當時的衍聖公孔衍植立刻奉上了《初進表文》,極具諂媚的稱頌滿清君主,並且誠惶誠恐地表露忠誠,帶頭剃發異服。

  這也成就了大名鼎鼎的世修降表衍聖公。

  世修降表,成了北孔的傳統藝能。

  可這一切,都是北孔的所作所為,和南孔並沒有什麽關系。

  南孔甚至還給後代立了規矩,不準子孫後代和北孔搶衍聖公的爵位,不能讓聖人後裔為了利益自相殘殺。

  在北孔世代襲封衍聖公,享受無盡的榮華富貴,名望也到達了頂端時……

  另一邊,南宗的孔氏在失去爵號後,便逐漸衰落下去。

  家廟無力修整,祭田課稅重起,族人難入仕途,只能沉浮於書院山長、儒學提舉之類的學官,要財無財,要權沒權。

  可哪怕窮,也窮得有骨氣!
  南孔之氣節,古今罕有!

  其北孔之無恥,到底無恥到了什麽地步呢?

  根據蘇澈所知。

  近代建國之後,作為正統的南孔,將祖傳的孔子木楷像向外展覽。

  可這木楷像在山東展覽時,被曲阜孔家搶走,並製作了一個複製品給南孔!
  衢州南孔要求歸還傳家寶孔子木楷像,希望木楷像能回到衢州。

  而曲阜孔家則認為,自靖康之後流落在外多年的木楷像,應該待在曲阜!
  即便是在現代……北孔依然在丟人的第一線。

  從大宗小宗而言,南孔是大宗正統。

  從氣節上來說,南孔氣節無虧,無愧於華夏。

  從學問上來說,北孔講究重本抑末,士農工商,學而優則仕,而南孔則強調,通商惠工,治經史以致用。

  既然南孔不願意和北孔爭鬥?發起爭鬥,搶奪衍聖公的爵位?

  那好,不爭就不爭,不搶就不搶!

  蘇澈直接一紙令下,廢掉衍聖公的爵位,剝奪他們的政治權利,之後再讓錦衣衛找北孔的犯罪證據,慢慢秋後算帳。

  同時,蘇澈冊封南宗的孔家為“文宣公”,立他們為天下讀書人的根,理由也很直白。

  南宗本就是大宗,更是嫡系,還有孔子木楷像。

  而北宗的孔家,世修降表,哪裡有一點氣節,哪裡配稱得上孔子正統?

  此政令一出,天下文人,無不震動!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