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第236章 是誰在造反?!來到鹹陽城的韓信!
  第236章 韓非見韓信,第二次‘秦國東出滅六國’!(求訂閱)

  城門守衛正在檢查來往商販的貨物,確認這些商人有沒有交稅,忽然一個衣衫襤褸的青年走上前來,開口便要見漢王。

  聽到這話,城門守衛嚇了一跳,隨後看了一眼這個年輕人,頓時沒好氣的說道:“你是誰?為什麽要見漢王?漢王是你想見就見的?”

  “我有兵書一卷,想交給漢王。”韓信一臉認真的說。

  “兵書?誰的兵書?”守衛隻覺得有些好笑,下意識的問著。

  “我寫的兵書……”韓信說。

  “哈哈,你寫的兵書?嘿,你這個年輕人還真有意思,竟然敢用這種方法引起漢王的注意?你是不是太天真了,每天有多少人要見漢王,如果漢王誰都見的話,還能忙得過來嗎?”城門守衛不屑一顧的說著。

  “只要漢王看了我的這本兵書,他肯定會願意見我的。”韓信一字一句的說著。

  說到這個地步上,城門守衛有些驚訝的看著韓信,他接過了那卷兵書,點了點頭:“那行,我就將這卷兵書交上去吧,漢王能不能見你就不一定了。你叫什麽名字?”

  …

  這一天。

  正在處理政務的蘇澈,聽到這樣一個消息。

  有一個姓韓的人想見他,還說是他的故交。

  韓?
  不多時。

  蘇澈在偏殿裡見到了客人。

  赫然是許久不見的韓非。

  “師兄,果然是你,好久不見啊。”蘇澈看著眼前的韓非,笑著開口說道。

  “師弟,真是好久不見了,沒想到現在的你,已經是漢王了,真是物是人非啊。”韓非忍不住感慨著說。

  當年齊國被滅,蘇澈受封沛安侯,而韓非師兄卻因為韓國被滅的緣故,不想侍奉始皇帝,所以在齊國被滅之前,就和荀子老師離開了齊國,也不知道去了什麽地方。

  可能是跟隨荀子老師修仙去了?

  自那以後,蘇澈就沒有師傅和韓非的消息了。

  一轉眼就是十一年的時間。

  這麽長時間沒有聯絡,韓非師兄的面容還是一如當初,只不過多了一些滄桑,應該是經歷了不少事情。

  故人再相見,蘇澈和韓非師兄聊了起來。

  跟隨荀子師父這十年,韓非師兄對於法的理解更進一步了。

  當初的他,他對於法、對於這個天下的看法,是如火一般的炙熱。

  韓非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一個統一的君主集權的封建國家,他面對戰國末年新舊勢力激烈鬥爭和諸侯割據的局面,總結了天子弱小而諸侯強大的歷史教訓,主張建立統一的君主集權的封建國家。

  在他的著作中,出現像“新聖”“嚴天子”“王資”“帝王之資”“兼天下”之類的詞句就反映了他的這種願望;而他在《揚權》篇中更明確地指出這種統一的君主集權要做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以統一代替分裂,以集權代替割據。

  為了使君主的神聖權力不受侵犯,韓非主張尊君卑臣。

  《內儲說》中,他提出要“強公室,杜私門”。

  《主道》裡,他主張對那些豪族勢力,要散其黨,收其余,閉其門,奪其輔。

  《孤憤》訴說著自己的孤獨,以及對於整個天下現狀的憤怒,堅決打擊那些“虧法以利私,耗國以便家”的官吏勳貴。

  《五蠹》中,他呵斥這國家的五種蛀蟲,主張如果時代變了,那治國的措施也應隨之改革。只有實行系列有利於建立和鞏固新興封建度並促成大統的政策,才是順乎歷史潮流!
  在韓非的作品中,他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慎到的“勢”融為一體,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如果說李斯是法家的最完全的執行者。

  那韓非就是法家理論學術的巔峰存在。

  當然。

  韓非也有他的缺陷,那就是理論過於優秀,並沒有太多實際操作的鍛煉。

  不過,這十來年的時間裡,韓非跟隨荀子雲遊天下,到了許多的地方,見了許多人許多事,也讓他對於‘法’的理解,產生出了不一樣的看法,有著一種返璞歸真的純粹感!
  許久之前,始皇帝駕崩,胡亥繼承大位,接著殘忍的殺害了自己的兄弟姐妹,而助紂為虐的李斯,也沒有一個好下場。

  自古以來,法家改革者,基本都沒有什麽好下場。

  李斯也不例外。

  他被施以五刑。

  墨、劓、剕、宮、大辟。

  墨是在臉上刻字。

  劓是割掉鼻子。

  剕指的是將腳砍斷。

  宮刑自不必說。

  大辟則是最後的死刑。

  《史記·李斯列傳》記載: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XY市。”

  作為一手輔佐始皇帝的丞相,最終的結果竟然是被腰斬於鹹陽,三族被夷。

  這樣的結局,簡直不要太慘。

  在死之前,也不知道李斯有沒有後悔。

  當李斯死亡的消息傳過來後,韓非已經來到了故地韓國。

  十幾年的時間,一切物是人非,這裡已經是秦國的郡縣。

  在這裡呆了一些日子,韓非忽然聽到了漢王攻破鹹陽的消息,很快又聽到漢王施行新政,免除田稅,暫停徭役,恢復商業,鼓勵開荒等與民生息的舉措。

  緊接著那四十萬秦軍回到鹹陽後,並沒有攻破鹹陽,而是向漢王效忠,這一下讓漢王徹底站穩腳步,關中局面已定。

  與此同時,天下各地,幾乎每個地方,都開始了造反。

  六國遺老,紛紛在這個時候站了出來,開始複辟自己的國家。

  鹹陽被攻破,四十萬大軍又歸附了漢王,秦政權已是名存實亡了,造起反來,完全不用顧忌什麽。

  在聽到這些消息後,韓非便打聽了一下這漢王是何許人也?
  然後,便聽到了一個讓他驚訝的消息。

  漢王乃是荀子之徒!
  在聽到漢王的名字後,韓非更是無比驚訝。

  原來是小師弟!!
  於是乎,韓非便趕到了鹹陽,見到了蘇澈。

  對於韓非的到來,蘇澈自然是十分開心的。

  同時他也很好奇師傅的下落。

  韓非卻是搖了搖頭:“自從始皇帝死後,師傅便說我的機會來了,就和我分開了,我也不知道他老人家在何方……”

  就在二人聊得歡快的時候,有人通報,並且遞了一卷兵書上來,說是一個青年自己寫的,非要呈上來給漢王見,還說若是漢王看了,肯定會見他。

  蘇澈聽到這話後,心想真是好大的口氣,便看了一眼。

  只是看了一眼,蘇澈就挑了挑眉頭,這兵書不簡單。

  蘇澈看了一會兒,還未看完,便抬起頭問:“那人叫什麽名字?”

  “好像叫韓……韓什麽來著……”

  蘇澈聽到這個姓氏,再看這本兵書,已經確定是韓信無疑了,他直接說道:“速帶此人來見我!”
    “是!”

  等到通報的人離開後,蘇澈看向韓非,說道:“師兄,此人也是韓氏之人,應該和你有親。”

  “也許吧。”韓非不可知否的點了點頭,隨後好奇的問著:“這本兵書很厲害嗎?”

  “師兄一閱便知。”蘇澈將兵書遞給了韓非。

  韓非接過這卷兵書,低著頭認真看了起來。

  韓非雖然是法家集大成者,但這個時代的人才,從來都是文武雙全的,韓非也不例外,他精通法家,但並不意味著他並不懂兵謀家。

  “這卷兵書我從未見過。”韓非緩緩說著:“這本兵書很不簡單,怪不得你願意見此人。”

  不多時。

  韓信來到了大殿之中,他看著年輕一些的蘇澈,以及稍老一些的韓非,頓時愣住了,一時間不知道該朝著誰行禮。

  見到有些緊促的韓信,蘇澈直接問道:“這本兵書是你寫的?”

  “正是。”韓信連忙說道。

  “你叫什麽名字?”蘇澈問。

  “韓氏,名信。”韓信說。

  “無字?”蘇澈問。

  “某出身低賤,父母早亡,根本未及為我取字,所以韓信無字。”韓信認真說道。

  “韓氏者,如何說出生低賤?”蘇澈笑著問道:“你可知道我旁邊這人是誰?”

  “某不知。”韓信老師說著。

  “他是韓桓惠王之子,正兒八經的韓國公子,你也許也是韓國王氏後族?”蘇澈笑調侃道。

  “某是草莽出身,不敢與公子沾親……”韓信忽然意識到了什麽,抬起頭,有些驚訝的問:“可是韓非子耶?”

  韓非子。

  這個時候的韓非,足夠在名字後面稱上一個‘子’。

  這是世人對有學問之人的尊稱,如孔子,老子,莊子,荀子等。

  現如今的韓非,有資格被之為韓非子。

  “你知道我?”韓非笑了笑。

  “當然,我讀過您的書,已經很久沒有聽過您的消息了,我還以為您……”韓信十分驚訝的說著。

  “你這兵權謀術是跟誰學的?”韓非隨口問著。

  “乃是自學,家裡傳下來不少書,有什麽書,我就看什麽書,自己琢磨出來的。”韓信老老實實回答。

  “哦?”韓非雙眼一亮,隨後轉過頭看了一眼蘇澈,笑著說道:“你倒是得到一個好苗子!”

  兵家分為四類,分別是兵權謀家、兵陰陽家、兵形勢家和兵技巧家四類。

  兵權謀者,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先計而後戰,兼形勢,包陰陽,用技巧者也。

  也就是說,兵權謀家是最為全面的一類,講究的是打仗的謀略,謀定而後動。

  兵權謀家的代表之人,乃是孫子,他說戰爭的最高境界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而韓信便屬於兵權謀家。

  也會是此後兵權謀家的巔峰人物!沒有之一!

  這些年,韓非見過了太多的人和事,可謂是慧眼如炬,只是看了兵書,見了人,簡單的交談,就知道此子絕非池中之物。

  對這一點,蘇澈自然明白。

  開玩笑,這一位,可是兵仙啊。

  他能夠將一團散沙的士兵組織起來,並將它們運用到最合理的地方。

  這就是韓信的能力。

  《史記·十二本紀·高祖本紀》記載:
  五年,高祖與諸侯兵共擊楚軍,與項羽決勝垓下。淮陰侯將三十萬自當之,孔將軍居左,費將軍居右,皇帝在後,絳侯、柴將軍在皇帝後。項羽之卒可十萬。淮陰先合,不利,卻。孔將軍、費將軍縱,楚兵不利,淮陰侯複乘之,大敗垓下。

  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首次攻擊失利後沒有一潰千裡,而只是退卻,為側翼營造出了夾擊的空間,然後趁著楚軍受創的時候再反殺回來——這是何等的組織力和戰場調度能力?

  項羽做不到,劉邦也做不到,在這個時代,只有韓信可以。

  這也是後來,韓信說出那句“多多益善”的底氣。

  劉邦問:“如我能將幾何?”

  韓信:“陛下不過能將十萬。”

  劉邦:“於君何如?”

  韓信:“臣多多而益善耳。”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自從將韓信收入麾下後,大漢天團的最後拚圖終於到位,蘇澈直接命其為將。

  一個初出茅廬,從未立下功勳的毛頭小子,一上來就成為將軍,這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滿。

  不過很快,隨著韓信的光芒開始閃耀,便再沒人能說出什麽話來了。

  當蘇澈穩定關中秦地後,便開始了主動出擊。

  天下亂了幾百年上千年,好不容易平定了,現在又要亂起來了,這可不行!

  必須盡快平定這天下才行!
  就這樣,大軍出擊。

  秦軍再一次出關。

  不過這一次,應該叫漢軍了。

  秦地已徹底變成了漢地,在蘇澈的仁政之下,老秦人非常樂意這樣的轉變——至於那些不樂意的,早就被蘇澈送去見了始皇帝。

  關中之地,只有一種聲音,蘇澈的聲音!
  老秦人苦秦久矣,胡亥的上位,更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老秦人對秦朝傷心透頂了。

  若非民心盡失,蘇澈也無法這麽順利的轉化關中之地。

  老秦人實在是等了太久太久,終於等來了蘇澈這樣的仁君聖王,哪還管你是不是秦王后裔?
  這其實並不誇張。

  歷史上,項羽將秦國關中之地一分為三,封給秦國降將章邯、董翳、司馬欣,號稱“三秦”,以此來阻止劉邦東出。

  可項羽率兵離去沒多久,劉邦就直接“還定三秦”,將關中作為根據地東出發起了和項羽爭奪天下的“楚漢之爭”。

  關中百姓,全都支持劉邦這位仁慈長者。

  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

  隨著漢軍出關。

  第二次‘秦國東出滅六國’——

  開始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