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第129章 吞三晉 滅六國,一統天下!!!(求
  第129章 吞三晉 滅六國,一統天下!!!(求訂閱)

  魏王前一秒還在罵罵咧咧,說趙國實在是不當人,自己這魏國損失了這麽多的兵馬,他們居然一點表示都沒有?

  真是寒了友邦之心,果然跟著胡人穿胡服,把自己也當成胡人了!行事是一點道理也不講!

  下一秒,在聽到駐扎在韓國的秦軍蠢蠢欲動,準備進攻魏國的時候,魏王的臉色瞬間就變了:“快請趙國幫忙!”

  “使者快馬加鞭,向趙國請求幫助,讓他們快點過來支援!”

  魏王又想到韓國叛軍之事,緊接著又下了一條命令:“但凡有投降秦國的人,魏國不會再接受他們,務必死戰抗秦,戰鬥到生命最後一刻!”

  此刻。

  魏國的使者快馬加鞭,趕往趙國。

  此刻的趙國,趙孝成王已經病危,負責代政的太子偃主持朝政。

  朝堂上,另一名魏國使者正在指責趙國的無情,魏國出兵損失那麽多,竟然一個說法都不給,以後如何再同心同德呢?魏國損失這麽多,趙國最起碼要割讓幾座城池意思一下啊。

  太子偃自然不會給這使臣好臉色看,他冷冷說著:“對抗暴秦,這不僅僅是趙國的事,更是魏國自己的事情,這是大義之所在,是魏王應該做的,而現在魏王居然還在乎一兵一卒的損失,實在是舍本逐末!”

  魏國的使者還在堅持:“太子,那哪裡是一兵一卒,魏國死傷加上被俘虜的兵卒,足足有接近四萬的數字,這怎麽能說是一兵一卒呢?”

  “死傷這麽多人,這麽久了,趙國卻一直沒給個說法,這是不應該的事情。”

  太子偃擺了擺手,直接將這趙國使臣趕回了驛站。

  過了大半日,求援的魏國使者趕到,他急急忙忙的稟告了趙國館驛負責接待的官員:“我有天大的事要稟告趙王!還請代為通報一下!”

  隨後,負責接待的官員便將這個事情稟告給了太子:“趙國的使者說有天大的事情要和您說。”

  “天大的事情?”

  太子偃冷笑一聲,隨後很不耐煩的說:“怎麽又來了?還堅持不懈的想要賠償呢?他魏國損失那麽多,難道我趙國就沒損失了?就和他說,我不見!!”

  很快。

  求救的魏國使者,得到的回復是:“負責主持朝政的太子偃並不願意見你!”

  “不見我?”這話一出,魏國使者臉色大變,他愕然說著:“兩國之交,何以如此輕慢?”

  前來求救的魏國使者,顯然沒想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麽,還以為趙國不願意救魏國呢。

  他沒有原路返回,然後稟告魏王說趙國不願意出兵,那魏王不斬了他才怪。

  他焦急得就像是熱鍋上的螞蟻,開始想盡辦法找人,希望能見太子偃一面,然後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讓他同意出兵。

  讓使者奇怪的是,趙國那些官員,對他的態度都很差。

  “世風日下,同是三晉,怎能眼睜睜看著友邦赴死?韓國已經滅亡了,難道趙國要看著魏國也被滅嗎?”使者急得就像是沒頭蒼蠅一樣,到處亂轉。

  這樣過了三日,使者終於見到了將軍李牧,將這事情的原委說了一遍後,李牧連忙站起身:“隨我去見太子偃!”

  “將軍高義!”魏國使者連忙大拜。

  很快,魏國的使者見到了太子偃,一上來就開門見山的說起了求救的事情。

  “如今三晉只剩下趙國和魏國,如果魏國被滅,那秦國的下一個目標一定是趙國,太子您為何偏偏要見死不救呢?這又是什麽道理呢?”使者將滿腹的委屈,全部說了出來。

  太子偃聽了這話,卻有些傻眼:“……啥?”

  他一下站起身,看著這使者,道:“你詳細說說!”

  “是這樣的,自從韓國被秦國攻佔之後,我們魏國的探子就不斷的在邊境巡察,一些哨探甚至冒死深入韓國,調查韓國具體的情況。”

  “通過哨探打探,駐扎在韓國的白起,開始頻繁動員,不斷調集軍隊,意圖入侵魏國,被我們發現後,秦軍動兵的速度更快了,在我動身出發之前,他們已經開始動兵攻打我們的城池了。”使者連忙說道。

  “這是什麽時候的事情?”太子偃皺著眉頭問道。

  “三日前,我請求見太子一面,可太子卻不願意見我,我找了很多人,最終找到了李牧將軍,才得以見到太子一面。”使者無奈說著。

  “這麽重大的事情,你怎麽不早說?”太子偃有些生氣的問著。

  “我也要能見到您才能說啊。”使者一臉的委屈。

  “伱那魏王誤事了啊!!”太子偃生氣的說道:“他有事沒事就派使者過來,找我們要賠償,在韓國的損失,又哪裡是你們一家的損失?我還以為你也是來要賠償的使者呢!”

  “那太子殿下,您是否願意出兵呢?”使者連忙問著。

  “當然!”太子偃雖然嫌棄魏王不當人,但他還是要當個人的,魏國必須救,如果不救,那趙國就得獨自面對強大的秦國了,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

  “那還請太子快點出兵吧。”使者連忙說著,卻是松了一口氣,雖然頗費周折,浪費了足足三天的時間,好在最終還是請動了趙國,他的任務也算是圓滿完成了。

  ……

  韓國邊境的一座小城。

  一座小院落內,滿頭白發的白起看著手中的竹簡,他的眼神很是平靜。

  在他的後面,放著一副甲,以及各種不同樣式的長劍,甚至還有一杆鋒利的矛。

  白起此刻穿著的是一身儒袍,整個人看起來仿佛是儒雅的學士,如果眼神不那麽銳利,那就更像了。

  他看著手中的竹簡,看了許久,表情變得有些困惑。

  “趙國還沒有出兵嗎?”

  “奇怪,到底發生了什麽?”

  “這是看穿了我們的計策?”

  “這樣下去,我們就真要滅魏了。”

  “不過,能拿下魏國也好。”

  “這是堂堂正正的陽謀,不管你如何選擇,結果都是顧此失彼……”

  “應該不是……或許是這魏趙在協商?”

  白起輕聲呢喃著,放下了手中的竹簡,嘴角出現一絲若有若無的笑容。

  “那年輕的小將啊,李牧,大破匈奴的李牧,快點過來,再與我一戰吧。”

  “給這無趣的戰爭中,增加一些樂趣吧,這些魏國人實在是太蠢了……”

  在原本的計劃中,秦滅韓之後,是需要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穩定好韓國,才能繼續攻伐。

  結果當白起到了韓國之後,不費一兵一卒,就拿下了韓國全境,可以說是完全在計劃之外的。

  既然如此,提前進行下一步的計劃,也是理所當然了。

  隨著白起不斷的攻伐,佔領了魏國數座城池之後,趙國的大軍,方才姍姍來遲。

  “終於來了……”白起微微一笑。

  與此同時。

  秦國。

  二十萬的軍隊整裝待發,蘇澈將代表兵權之劍,交給了王翦。

  此刻的王翦和李牧一樣,已經從當初的毛頭小夥成長起來了,成為一名可堪大任的將軍。

  蘇澈任命他為將軍,讓他攻打趙國。

  隨著白起發動滅魏之戰,深知唇亡齒寒的趙國必然前去支援。

  這樣一來,趙國後方就會出現空虛的情況。

  借著這個機會,趁機攻佔趙國,讓趙國首尾難顧,要麽放棄援救魏國,要麽等著被滅國!
  現在的秦國,國力可謂十分強盛,即便兩邊作戰,卻依舊是遊刃有余。

  這是堂堂正正的陽謀,逼著趙國做出選擇。

  王翦恭敬的接過蘇澈的佩劍,隨後轉過身,站在演武場中央,高高的將其舉起,大聲的喊著:“終結這永無休止的戰爭!吞滅五國!讓天下太平!萬勝!”

  這話一出,全軍上下,所有秦軍異口同聲的喊著:“萬勝!萬勝!萬勝!!”

  自從蘇澈上位後,他不僅對外進行輿論戰,對內同樣如此,在他的宣傳之下,吃苦耐勞的老秦人很快就接受了這一套理念。

  “天下皆苦,戰爭永無止境,百姓水深火熱,為了將全天下從這種狀態中解放出來,唯一的選擇便是吞並全天下,讓天下大同!!!”

  這是一個非常高大上,對普通人來說,有些虛無縹緲的理想。

  但不可否認的是,的確很有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奮鬥目標,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是要有一些純粹的理想。

  為了心目中的理想而戰,往往能爆發出非常強大的戰鬥力。

  特別是在老秦人這套軍功制度之下,要地位有地位,要土地有土地,要錢有錢,要仆人有仆人,還差什麽?那自然是崇高無上的理想!
  現在蘇澈連理想都給他們準備好了,這讓所有老秦人都有了為之奮鬥的目標,他們也希望有朝一日能讓天下太平,讓持續那麽多年的混亂停止。

  即便是最底層的黔首,也配擁有最偉大的理想。

  這是蘇澈的看法。

  當他這樣做的時候,很多臣子勸他,底層那些文字都看不懂的黔首,根本不會聽懂的,他們怎麽可能會理解這麽崇高的目標?

  但蘇澈並不管,他用最簡單的話,將這些內容傳達給了所有秦人。

  漸漸地。

  所有秦人都明白了。

  他們是為了解救整個天下,而不是為了君主和國家的利益而掀起戰爭。

  事實證明,這的確很有效果。

  原本便是虎狼之師的秦人,仿佛得到了升華一般,變得更加凶殘了。

  道理很簡單,當一個老板給你畫大餅的時候,你肯定不耐煩,覺得老板在PUA自己。

  可當老板一邊帶你吃香喝辣的,給足你待遇,薪水直接拉滿了,畫的大餅就不再是大餅,公司的事業,也便成為了你自己的事業。

  秦軍很快出發,在王翦的指揮之下,分兵兩路攻趙,一口氣連奪趙鄴等十余座城池,連戰連勝,橫行無忌,接著揮軍北進,直逼趙國都城邯單!
  那一天,邯單的百姓終於回想起被秦人支配的恐懼。

  ……

  當遠在魏國的李牧,聽到後院起火的消息後,頓時又驚又怒。

  “我就說這些天,我總覺得哪裡不對勁,一直心神不寧,原來是這樣!”

  李牧眉頭緊皺,攻打魏國的軍隊,秦軍佔據一部分,韓人同樣佔據一部分,按照道理來說,秦國軍隊的數量,絕對不止這些才對。

  所以李牧一直在警惕秦軍可能存在的援軍。

  然而,一直到今天才發現,原來秦軍是趁著趙國後方空虛之際,偷屁股去了!

  他真沒想到,秦國的國力竟然如此強盛,竟能同時對兩個國家發動戰爭!
  這是要一口氣吞下兩個國家?

  這也太瘋狂了!!
  當前最好的選擇自然是迅速離開,回援趙國,他李牧畢竟是趙將,不是魏將。

  可問題是,只要他一走,魏國必失!

  唇亡齒寒之下,趙國同樣不好受啊。

  可若是不回去,一旦趙國的都城邯單失了,那他李牧,萬死也不能贖其罪。

  所以,他必須,也只能撤退。

  隨著李牧撤軍,這直接讓魏王急了,這一仗還沒打完了呢,怎麽就撤軍了?

  李牧將後方趙國被秦軍襲擊的消息如實說了,魏王沒辦法,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趙軍離開。

  當李牧率領趙軍脫身之後,迅速趕回趙地,期間沒有受到一點阻撓,白起仿佛在目送著他離開一般,這讓李牧也明白了:“這是秦軍堂堂正正之陽謀啊!”

  當趙軍回撤後,白起直接發起了總攻,迅速佔領魏國各地。

  魏國的大梁城易守難攻,不僅城牆很高,城牆外還有縱橫交錯的水網,既用於城內補給,又用於防禦。

  說這是一座天險之城都不過分。

  白起面對這座固若金湯的城池,並沒有去攻打,直接派兵把大梁城周圍的水網都控制住,又引黃河和鴻溝之水,來了個水漫大梁城。

  水攻之下,原本易守難攻的大梁城直接變成了汪洋大海,整個城池中甚至連站腳的地方都沒有,又堅守了一個月後,魏王見大勢已去,只能開城投降了。

  自此,魏國覆滅。

  這一場滅國之戰,白起同樣沒有大開殺戒,魏國的軍隊只要投降,他都會接受。

  不得不說,此前蘇澈的輿論攻勢,在這場戰爭中,起了不小的作用。

  若是秦軍一直以殺戮開道,就算佔領下魏國,也不過是一座滿是仇恨和怨氣的國家。

  可是在一手大棒,一手蘿卜的政策之下,投降的人瞬間變了許多,頑抗到底的人少了很多。

  秦軍之中,除了原本的韓人之外,瞬間又多了不少魏人,盡管不能立刻將他們投入戰爭中,可隨著時間的流逝,各種理念的灌輸,終有一日,這些都是可用之兵。

  若能忠於秦,在軍功製的驅使之下,這些魏人,或許可以重現當年魏武卒的風光。

  戰國早期,在吳起的建議之下,魏國實施了著名的“武卒”制度。

  吳起認為,他覺得兵不在多,而在“治”。

  武卒的選拔標準嚴格,待遇優厚,只有那些在身背弓箭、全副鎧甲、手持長矛、攜帶三天軍糧的情況下能日行百裡的人,才能夠成為魏武卒。

  這些士兵一旦被選拔成為魏武卒之後,不僅是裝備,還是待遇,都會直接拉滿。

  重賞之下必有勇士,魏武卒就是在重賞之下誕生的,再加上創始人吳起的特殊培訓以及帶領,促使魏武卒士兵之間感情深厚,與吳起之間的關系也十分深厚。

  豐厚的待遇以及同甘共苦的領導人,促使魏武卒成為一支鐵血部隊,他們可以共進退、同生死,沒有人能夠阻擋他們前進的步伐。

  正是因為如此,當時吳起帶領魏武卒和秦國打了共計64場戰爭,取得全勝的驚人戰績,老秦人們直接被打出了心理陰影。

  巔峰之戰,更是有五萬魏武卒擊敗五十萬秦軍的輝煌戰績。

  不過,盛極必衰,物極必反,隨著吳起被排擠走之後,魏武卒逐漸走向下坡路,最終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而變法失敗的魏國,再想重現當年的魏武卒,顯然是不可能了。

  不給人吃肉,又想人為你效命,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事。

  隨著秦國佔領魏國,得到那些被貴族兼並、佔據的土地,重新拿出軍功制度,以後上戰場殺人,又可以重新吃到肉了,再有一位合格的將領,魏武卒的風光重現,也不是不可能。

  而這個合格的將領,便是白起的副將,年輕的將軍蒙恬!

  蒙恬在整頓完一波又一波的降軍後,又開始整頓整個魏國,同時嘗試重建魏武卒。

  白起秉承著用不死,那就往死裡用的精神,根本不把蒙恬當人,大小事務,一並塞給了他。

  這些日子,蒙恬一天幾乎睡不夠兩個時辰,各種繁雜的工作,幾乎要把他給弄崩潰了。

  他很有理由懷疑,這是武安侯白起故意在報復自己,都是因為自己說他老了的關系……

  悔不該當初啊!

  這白起真的是太小心眼了!
  蒙恬恨得牙癢癢。

  但不得不說的是,這一天天下來,雖然折磨,但蒙恬倒是成長了不少,各方面的能力幾乎在飛速提升。

  相對於剛出鹹陽時,蒙恬幾乎像是變了個人一樣,不管是行事的果決,還是對各種事情的判斷。

  漸漸地,當初的小將軍蒙恬,開始有大將之風了。

  ……

  時間稍稍往前倒退一些。

  趙國。

  王翦拿著秦王劍,眯著眼睛看著遠方的軍隊。

  李牧!

  按照武安侯的說法是,這個趙國將領的能力,還算不錯!

  “還算不錯”

  這個評價非常高!
  平時王翦,蒙恬這些人,在白起的評價裡,不過是蠢材、蠢貨,仿佛他們的成長和努力是那般一文不值。

  他們也不敢不服,畢竟罵他們的人可是武安侯白起。

  惹不起啊!

  大家夥都知道武安侯的心高氣傲,看不下天下人,所以在看到大將軍派人送來的軍簡時,看到那“還算不錯”的評價時,王翦非常驚訝,知道這是一個猛人!
  早已經步入中年的王翦,已經沒有當年的意氣之爭,他根本不想去試一試,這李牧到底厲害在哪裡?憑什麽被武安侯評價為還算不錯?

  如果去試一試,一旦失敗,那得死多少人啊?太不值了!

  所以,在聽到李牧揮師回援的時候,他並沒有猶豫,直接放棄了繼續圍困HD,一路往後退,退到了後方已經佔領的城池。

  隨著撤退的命令發下後。

  王翦的副將蒙武還有些困惑:“將軍,為什麽要撤?如果我們能大破這支趙軍,那趙地基本就能拿下了!”

  這一路過來,秦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一路橫掃碾壓,這讓蒙武根本看不起這群趙人。

  王翦無奈的說:“你知道武安侯怎麽評價這個趙將嗎?”

  蒙武愣了一下:“怎麽評價?”

  王翦說:“武安侯說他,還算不錯!”

  蒙武聽了這話,頓時虎軀一震,連忙說道:“那我們快撤吧!!”

  能被武安侯白起評價為還算不錯的將軍,得多麽厲害啊?

  惹不起!
  此刻。

  原本打算大破秦軍,狠狠出一口惡氣的李牧,在看到對方麻溜逃跑的景象後,人都傻了。

  “不是…我一路從魏國趕回來,兵困馬乏,正是出擊的好機會,這些秦軍竟然連這個機會都不住抓住嗎???”

  “這些秦軍到底跑什麽啊?為什麽這麽慫?這不是秦軍的風格啊!”

  李牧根本看不懂秦軍的操作,回到邯單後,又得知了這些日子秦軍的攻城掠地,已經佔據了不少趙國的城池,頓時恨得牙癢癢。

  他怒道:“我要把這群該死的秦人,一個不剩,全部驅逐出去!!”

  隨後,李牧開始了不斷的攻伐,然而他所面對的秦將王翦,雖然在攻伐方面,或許不太行,但是在玩防守上面,王翦還是一把好手。

  他完美的防住了李牧的攻伐。

  王翦的風格,和趙國的老將廉頗差不多,二人都是精於正合,不懂“以奇勝”。

  簡單來說,就是打堂堂正正之戰,以勢壓人,用國力贏下對方,是走常規路線的將軍。

  而白起和李牧不同,當年白起提七萬之眾便可破鄢郢之地。

  而長平之戰後的趙國極為虛弱,李牧還能北擊匈奴,大獲全勝。

  簡單來說。

  如果王翦正面出擊,多半會被李牧吊起來打,可當王翦守在防禦塔下猥瑣,那李牧也沒什麽辦法。

  幾個月後,當魏國的情況逐漸穩定下來後,白起帶著秦、魏、韓三地的軍隊,北擊邯單,將剛拿到一點成效的李牧逼了回來。

  隨後。

  憑借兵力上的壓倒性優勢,以及李牧長期動兵所造成的兵困馬乏,白起輕松擊潰了李牧的軍隊,接著又攻克了邯單城,逼得趙王一家老小被迫逃跑。

  在逃跑的路上,原本已經在病危之中的趙孝成王死在了路上,太子偃含淚繼位,可問題是……趙國已經不在了。

  …

  秦王政二年。

  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吞並三晉之地,佔據整個中原半壁江山。

  六國已滅一半,剩下的三國還沒反應過來呢,三晉就被秦鯨吞了。

  燕國瑟瑟發抖,作為地圖角落裡的國家,他們的存在感一直很弱,可現在三國被滅,他們也知道自己危險了。

  只要秦國願意,他們根本沒有抵抗的能力。

  於是燕王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找來了一個願意赴死的刺客,帶著燕國的地圖,作為燕國使者前往秦國。

  燕王看著刺客,感慨道:“希望你能成功,一旦你殺死秦國身懷天命的秦王政,那燕國的危機必然解除。”

  “臣幸不辱命,必然殺死秦王!”刺客認真的說道。

  “我賜給你一個名字,你就叫荊軻吧!”燕王道。

  “謝大王賜名!”荊軻抬起頭,認真說著。

  很快,荊軻來到秦國,對驛館負責接待的秦人說:“我們大王因為秦王的威嚴,震懾得心驚膽顫,不敢出動軍隊抗拒秦王的將士,情願全國上下做秦國的臣民,特命我帶上了燕國的詳細地圖,希望能親自面見秦王。”

  這話一出,官員並未多疑,將這個消息上報了上去。

  很快,蘇澈知道了這個消息。

  燕國來了個投誠的使者,叫荊軻。

  “這麽早就來刺殺我了?”蘇澈楞了一下,感覺有些不對,按照時間點,這個時候的荊軻,還是個小孩子吧?

  或者說,所謂的荊軻,只是燕國的死士,並非指某個人?
  這應該是一種合理的解釋。

  蘇澈也沒多想,接見了這位刺客荊軻。

  莊嚴的秦王殿,滿朝文武站在空闊的大殿中,燕國的使者,帶著燕國的地圖來到這裡,他下意識的抬起頭。

  當他看到上方那年輕的秦王,想起那些傳聞,不由得心頭一凜,刺殺一位傳說中的聖人,這讓他的壓力非常大,可為了燕國,為了燕王的信任,他還是決定毅然完成這場刺殺。

  蘇澈冷漠的看著他,荊軻的面色不變,認真的說著此次前來,是為了展現燕國向秦國徹底臣服之類的話語。

  說了半晌,蘇澈揮了揮手,“將地圖拿上來!”

  這話一出,左右立刻出來一些護衛,將裝有地圖的盒子直接拿了過來,這讓荊軻臉色大變,他還試圖掙扎一下:“為了表現我們的誠意,我想親自為您打開這張地圖,為您講解。”

  然而護衛卻根本不管荊軻的解釋,直接將地圖送了上去,蘇澈打開地圖,很快看到了藏在地圖末尾的匕首。

  蘇澈拿起這把鋒利的匕首,笑著問道:“燕國就是這樣臣服的?用刺殺孤的方式來臣服?嗯?
  這話一出,荊軻迅速被甲士製服,死死的壓倒在地。

  荊軻絕望的看著這一幕,完全沒想到,自己還未刺殺,意圖便被看得清清楚楚了。

  這讓他有些恍惚,到底是哪裡出了破綻呢?

  就在荊軻準備咬舌自盡的時候,上方的秦王政開口了。

  蘇澈把玩著手中的漂亮匕首,淡淡說道:“孤不是暴君,奪三晉之地,都並沒有大開殺戒,降者不殺,傷者不殺,甚至頑抗到最後,只要投降,依舊能免於一死。”

  “這是王道之戰,是為了解救天下百姓於水火的統一之戰,孤要將持續這麽多年的戰爭與痛苦,給徹底的結束掉。”

  “三晉之地的戰爭,秦軍所到之地,軍紀嚴明,秋毫不犯,對待三國的子民,就像是對待秦國的子民一般。”

  “這麽多次的攻城略地,卻一次也沒有發生屠城的情況,因為這不是為了掠奪而起的戰爭,而是為了天下大同而戰。”

  “孤要開創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以後在孤的國度中,天下再無七國之分,再無持續上百年上千年的戰爭。”

  “孤要結束掉商、周那麽多年以來,不斷持續的循環,結束這一切戰爭的根源!”

  “你刺殺孤,孤並不生氣,因為世人很難理解孤的想法,也不知道孤到底要做什麽。”

  “但無妨,孤恕你無罪,你回去吧,帶一句話給燕王,告訴他,天下的統一之路,並非是他一個小小的燕王,你一個小小的刺客,就可以阻止的!!”

  蘇澈放了荊軻回去,這一番話,更讓荊軻有些恍惚,他明明是慷慨悲歌的義士,為什麽好像變成了一個自私自利的小人?

  對於這樣連死都不怕的人來說,精神上的創傷,往往要比肉體上的酷刑,要更加的痛苦,痛苦一百倍還要多。

  所以,蘇澈並沒有殺他,而是在誅心!
  殺戮,並不能解決什麽什麽問題,對這種人而言,往往是在成全他們,可如果讓他明白,他所做的事情是錯誤的,這會讓他陷入一種懷疑人生的痛苦中。

  當荊軻回去後,將這一番話和燕王說了後。

  燕王目瞪口呆,遍體發寒:“壞了!你這麽做!要成典型了!!”

  這話一出,荊軻愣了一下。

  果然,沒過幾日,六國之間,逐漸流傳出荊軻刺秦王的故事。

  但這一次,主角不再是慷慨高歌,英勇就義的荊軻。

  而是心懷天下,卻被小人刺殺,最後大度放他離開的秦王政!

  這樣的故事,總是平頭老百姓最為津津樂道的故事。

  因為太刺激了,小人物刺殺大人物,一個是普通的百姓,一個是高高在上的君王,兩者之間的對撞,總是吸人眼球的。

  毫無疑問,這樣一個故事,更給秦王政蒙上了一份傳奇的色彩。

  蘇澈就像是在走登神長階一般,憑借一個個故事,逐漸成為神。

  在不斷的輿論攻勢之下,即便是燕趙兩地,都有不少佩服秦王的人出現。

  可惜的是,被俘虜的李牧,寧死也不願意為蘇澈效命!
  這家夥就是個倔驢,哪怕趙國被滅,依舊還念著以前的趙國。

  蘇澈也沒辦法,這樣一個人才,殺了可惜,不殺的話,卻不能為自己所用,更是可惜。

  沒辦法,那就只有繼續養著吧,讓他親眼看到那統一後的天下是什麽樣的!
  兩年後,隨著趙魏韓三地,全部歸心之後,蘇澈命白起為大將軍,讓其帶著三十萬兵馬揮師南下。

  楚國雖然已經衰弱,但畢竟土地遼闊,實力依舊不弱,想滅楚國,三十萬大軍必不可少。

  如果是王翦的話,那至少得六十萬大軍才能做到了。

  攻打楚國的同時,蘇澈又命王翦帶著十五萬大軍揮師北上,攻打燕國。

  燕國上下,一片驚恐。

  當年荊軻回到國內後,無論是燕王還是燕國的子民,都知道必有一戰了!

  這一戰,或近或遠。

  只是燕王沒想到,這麽快就開始了。

  不過是兩年的時間,秦王就已經準備好了戰爭。

  更讓燕王意外的是,秦軍的統帥不是白起,而是王翦,白起南下攻楚去了,和當初同時攻打趙魏兩國一般,秦國複刻了當初的計劃,同時攻打了燕楚兩國!

  燕王知道,以自己的薄弱國力,根本不是秦國的對手,所以連忙向齊國求援。

  齊國得知消息後,思索了一下,並沒有去救燕國,反而認為這是一個機會,他趁著秦國上下攻伐,國內空虛,直接開始偷家!攻佔原本魏國的土地,壯大自己!

  齊王美名其曰:圍魏救燕!
  當年齊國的田忌與孫臏率兵進入魏趙交界之地時,田忌想直逼趙國HD。

  孫臏卻製止說:“現在魏國精兵傾國而出,若我直攻魏國。那龐涓必回師解救,這樣一來HD之圍定會自解。我們再於中途伏擊龐涓歸路,其軍必敗。”

  田忌依計而行。

  果然,魏軍離開HD,歸路中又陷伏擊與齊戰於桂陵,魏部卒長途疲憊,潰不成軍,龐涓勉強收拾殘部,退回大梁,齊軍大勝,趙國之圍遂解。

  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圍魏救趙”。

  現在齊王效仿當年的孫臏,準備複刻這一波操作。

  然而齊王沒想到的是,魏國這裡有著一員秦軍猛將,正是一直管理魏地的蒙恬。

  隨著這幾年的磨煉,蒙恬的成長可謂非常迅速。

  他聽到齊國攻打過來的消息時,頓時大喜過望,笑著說:“齊人還以為魏地沒防備,想著趁著秦國兩頭開戰,趁機佔便宜呢?這想法真是美啊!”

  “就讓你來嘗一嘗,我新組建的魏武卒的厲害!”

  這兩年,在蒙恬效仿當年的吳起,組織起一直魏武卒2.0,待遇、裝備、地位,全部直接拉滿,同時還和士兵們同吃同睡,情比手足,不斷進行操練。

  而士兵們,同樣也想重現當年魏武卒的風采。

  如此,一來二去。

  還真讓蒙恬訓練出了一支魏武卒!

  可惜的是,當他將這個消息上報給秦王時,蘇澈並沒有讓他參戰,而是繼續駐守魏地。

  這讓蒙恬非常鬱悶,他本來都摩拳擦掌,準備好大乾一番了,結果沒他上場的機會,這可太難受了。

  此刻齊軍進攻魏地,想來一波圍魏救燕,蒙恬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他立刻召集兩萬魏武卒,開始朝著齊軍十幾萬大軍的方向進發!

  齊軍的大將看到魏地竟然只有兩萬的軍隊出戰,頓時大喜過望:“果然,秦軍的主力全部去了燕國和楚國,這魏地只有這麽多人了!!這是天大的好機會啊!”

  很快,齊軍的大將發現不對勁,他皺著眉頭,錯愕的看著遠方的軍隊,“為什麽這這麽點人,也敢對我們這麽多人發起衝鋒?他們的將軍瘋了嗎?”

  “給我吃下他們!”

  隨著兩支軍隊的碰撞,在魏武卒面前,齊軍就像是紙糊的一般,瞬間便被衝散,衝爛!
  兩萬對戰十六萬齊軍,齊軍大敗!

  齊軍將領人都傻了,他看著那氣勢洶洶,以一敵十的軍隊,錯愕的喊著:“這是當年的魏武卒?怎麽魏地還有魏武卒啊!!”

  如果有魏武卒,為什麽會輸給秦國?

  齊軍將領想不通,率領著七千殘部,大敗而歸。

  而蒙恬收繳了接近十萬的降軍,還有幾萬的齊人士兵,則是四散潰逃了。

  這個時候。

  蒙恬看到了機會,既然大敗齊軍,齊地必然空虛,這是收服齊地的最好機會!
  雖然有些冒險,但收益非常大!
  如果是以前的蒙恬,絕對不敢這麽玩。

  但經過幾年的磨煉,他的膽子明顯變大了不少,能力也變強了很多,這讓他產生了這樣一個大膽的想法,並且準備付諸行動!
  “兄弟們,這是大好機會,一起跟著我滅齊吧!”戰勝了齊軍後,蒙恬大聲的喊著:“重鑄魏武卒榮光!我輩義不容辭!!”

  這話一出,所有魏武卒都是熱血沸騰,紛紛舉起武器,高聲喊著:“重鑄魏武卒榮光!我輩義不容辭!”

  就連那近十萬的齊軍都被震撼了,而蒙恬開始和這近十萬的降軍溝通起來,準備帶著他們,一起解放齊國,讓天下大同!!

  本來被兩萬人俘虜的十萬人,已經有點懷疑人生,此刻聽到這話,竟然鬼使神差的被脅迫了。

  當然了,已經有點上頭的蒙恬,並沒有被勝利完全衝昏了頭腦,在沒有足夠後勤補給的情況下,想攻佔齊地,根本不切實際!這是不可能完成的!
  所以,在齊軍大敗而歸的消息傳回去後,蒙恬帶著這十二萬的軍隊進發齊地,同時派出使者,向齊王承諾,如果他願意投降的話,可以給他一個萬戶侯!

  此刻齊王已經被嚇破了膽,根本看不清蒙恬的虛實,他只知道,自己十六萬的大軍被兩萬的大軍衝破,現在又有十余萬的大軍來攻齊了!
  齊王一慫,哪敢正面對抗,直接上交齊國王璽、輿圖、戶冊。

  偌大的齊國,直接不戰而降了!!

  於是乎,在秦攻打燕楚兩地,燕國和楚國還在苦苦支撐的時候,他們不斷派遣使者要求齊王援助他們。

  結果使者帶回來的消息卻是:齊王已經投降秦國了。

  燕王:???
  楚王:???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