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第228章 新墨家話事人,科教興國之策!(求
  第228章 新墨家話事人,科教興國之策!(求訂閱)

  稷下學宮的內卷情況非常嚴重,各個學派每天都想搞個大新聞,如果不是什麽大事,很難引起他人的關注。

  也正是由於這種內卷的情況,導致百家爭鳴尤為熱烈。

  哪怕是再不起眼的學派,每天都想著搞點事情。

  墨家作為當世之顯學,雖然沒得到那些諸侯王的認可,但在民間一直很有市場。

  現如今稷下學宮的墨家,在各種學科領域不斷鑽研,甚至漸漸忘記了墨家的政治主張。

  這情況也正常。

  畢竟墨家的政治主張從未被認可過。

  在這個禮崩樂壞的時代。

  孔子覺得一切應該遵循周禮,主張回退到西周時代封建制度完好的狀態。

  老子主張回退到更早時期,氏族社會“小國寡民”。

  而墨家則代表手工商業者的利益,主張進入一個工商業文明時代。

  和諸位聖人相比,墨子的理念著實有些脫離時代,太過超前。

  這聽起來似乎很不錯。

  但有的時候,這並不是一件好事。

  社會的生產力跟不上,過早的進入工商業文明時代,會加劇社會的崩潰,導致社會徹底的割裂。

  蘇澈在“墨天下”中推演到了這個場景。

  同樣的,他在“新墨”中,詳細闡述了生產力這個概念。

  生產力是什麽?
  生產力是社會生產力,也稱“物質生產力”。

  是人們實踐能力的最終結果,也是生產方式的一個方面。

  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更是推動歷史前進的決定力量!

  為什麽手工業商人自由交易的時代無法出現?
  因為生產力不夠!
  如果過度推行商業,必然會導致糧食減產,土地拋荒嚴重,從而讓國家出現糧食危機。

  屆時一旦有災害發生,必然國破人亡。

  在春秋時期有過這樣的先例。

  而且還不少。

  很多厲害的謀略家,都喜歡用商業貿易,來達到不戰而勝的效果。

  簡而言之。

  沒有商業,人民不會餓死。

  沒有農業,人民真的會餓死。

  這也是歷朝歷代,很多帝王都喜歡重農抑商的原因。

  在秦國推行“商鞅變法”之時,就明文提出了“富其國者境內之食必貴,而不農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則民不得無去其商賈、技巧而事地利矣。故民之力盡在於地利矣”的重農抑商主張。

  劉邦同樣提出了:“賈人毋得衣錦、繡、綺、穀、絺、紵、罽,操兵,乘騎馬”的歧視商人的主張。

  難道說“重農抑商”就只是單純的瞧不上商品經濟所能帶來的利益嗎?
  當然不是。

  正如商鞅所說:“農之用力最苦,而贏利少,不如商賈、技巧之人”。

  這顯然也是明明白白的知道商品經濟所能帶來的巨大利益的。

  但商鞅依舊推行重農抑商的主張。

  因為商品經濟的基礎正是自然經濟。

  而這一切的本質依然是生產力不夠。

  在的“新墨”這篇文章中,蘇澈詳細敘說了這其中關聯,同時重新構架了墨家的政治主張。

  這篇文章,當真是重磅炸彈。

  墨家學者們所以研究的自然科學,沒有一定的基礎根本看不懂,就算研究了出來,也需要得到重視,才會發揮作用,否則就是無用功!

  在其他學派看來,這些墨家已經走入了牛角尖。

  但現在,蘇澈重新構建了墨家的政治主張,乃至於新的墨家門規!

  原本的墨家。

  門規是出了名的嚴厲,對門內弟子的道德要求特別高。

  作為墨家弟子,既要有強烈的獻身精神,又必須接受艱苦樸素的生活。

  這樣的人有一個就可以稱得上道德楷模了,墨家卻要求所有弟子都得滿足這些要求。

  盡管華夏素以節儉為美德,儒家的節儉觀是“儉而不吝”,也就說不該花的錢錢不花,該花的錢就不要省。

  墨家則比較極端,“以裘褐為衣,以跂蹻為服,日夜不休”,“凡衣裳之道,冬加溫,夏加涼者,其余皆去之”。

  這已經不是節儉了,完全是一種“苦行僧”的做法。

  人的生活需求有物質和精神之分,儒家高度重視藝術對於精神生活的作用,認為藝術不光能夠陶冶情操,還能教化百姓。

  墨家則對大多藝術形式比較反感,不承認藝術的社會價值,還認為大家應該一心想著怎麽興利除弊,不應去享受藝術之美,追求藝術會導致“君子不思國事”,“虧奪民之衣食之財”,是“仁者不為也”的事情。

  這一點就連道家的莊子都忍不住反對起來。

  莊子說:黃帝有《鹹池》,堯有《大章》,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湯有《大濩》,文王有《辟雍》之樂,武王、周公作《武》。

  古之喪禮,貴賤有儀,上下有等,天子棺槨七重,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今墨子獨生不歌,死不服,桐棺三寸而無槨,以為法式。以此教人,恐不愛人;以此自行,固不愛己。

  末敗墨子道,雖然,歌而非歌,哭而非哭,樂而非樂,是果類乎?

  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搬;使人憂,使人悲,其行難為也,恐其不可以為聖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

  墨子雖獨能任,素天下何。離於天下,其去王也遠矣!

  莊子的觀點很簡單,墨子的主張哪怕再好,若不能使天下人甘心情願的接受,也就遠離了王道!

  蘇澈的想法也是如此。

  哪怕是聖人,都會有世俗的喜好和欲望,更何況是那些世俗中的人呢?
  在《新墨》中,蘇澈以原本的墨家主張為根基,重新鑄造了一個新墨家。

  這對於很多墨家保守派而言,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這些人堅定的認為,絕對是荀子派他的弟子過來禍害墨家的!
  荀子曾將墨家說成是“欺惑愚眾”,認為墨家提倡“非樂”會導致“天下亂”,墨家推崇“節用”會使得“天下貧”。

  現在荀子的弟子學墨才幾年,一上來就想顛覆墨家的政治主張和各種門規,還重新締造了一個新墨家,這些東西,哪裡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能獨自完成的?
  如果說這背後沒有荀子的影子,誰信啊!

  墨家和儒家向來不和,蘇澈這樣荀子之徒,自然不可能受到墨家保守派們的接納。

  哪怕他的文章再好!
  這些保守派之所以這麽想,也很正常。

  他們幾十年的苦都吃了過來,自己淋過雨,也不想讓別人撐傘!我吃過的苦,你們這些墨家新弟子,也要跟著吃苦!

  可這對於那些墨家學子就不同了。

  這些學子見到了希望,看到了曙光!
  這些人甚至希望蘇澈能成為墨家钜子,當墨家的話事人!

  這些事引起風波不斷,也傳到了荀子的耳中。
    荀子並沒有支持,也沒有反對,只是覺得蘇澈果然有些意思,自己當初果然沒有看走眼啊!

  ……

  蘇澈並沒有因為那些墨家保守派的反對,就直接退縮,他還真聯合了那些墨家學子,組建了一個新墨家!

  既然這些老逼登不願意跟隨時代,那就直接拋棄他們!

  前些年製造出新紡織機,蘇澈有一部分原始股,這些年賺了不少錢,所以他現在不差錢,缺少的是名氣和影響力。

  所以,是時候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了。

  再等的話,嬴政都該登基了!

  當蘇澈親手操刀這些事情後。

  看他笑話的人並不少。

  畢竟他的年紀實在是太小了。

  有些事情,並不是有錢有理念就能辦到的。

  這就著急搞一個新墨家,實在是太天真了!

  然而…這些人還真小看了蘇澈的能力。

  別說一個小小的墨家組織,就算是整個天下,他都能治理。

  組織起一個新墨家,簡直不要太簡單。

  轉眼又是數年,新墨家的影響逐漸擴大。

  原本的墨家,分為三個部分,一部分是傾向於新墨家的學子,一部分是專心搞學術的學者,而最後一部分,才是堅持墨家政治主張的保守派。

  這些保守派並不被諸侯王們接納,他們的影響力僅僅是在民間這一層次。

  可當新墨家的政治主張被諸侯王接納之後,就漸漸拉開了差距。

  久而久之,這個差距被越拉越大。

  這期間也有一些不服氣的墨家劍客,他們認為蘇澈褻瀆了墨子的學問,便來刺殺蘇澈!

  這個時代的俠客義士,簡直不要太多。

  為了自己的理想,甚至尊嚴,便欣然赴死。

  這些人本就頭腦簡單,稍微一挑撥,就上頭了。

  面對刺客,蘇澈猛地舉起一旁煮肉用的鼎,直接砸了過去,當場就將這墨家劍客給砸死了!
  當那巨大的鼎砸過來的瞬間——墨家劍客靳異的心情是極其複雜的!

  說好的乳臭未乾的小家夥呢?

  那麽大的鼎,這是說舉起來就舉起來的?說砸過來就砸過來的?!

  靳異本來還想聽一聽這乳臭未乾的小子到底還有什麽話想說的?想看看他臨死之前的一番話,是否能說服自己,若是他真的說得有道理,那自己也可以不殺他!
  可如果他說不出個一二三四五,無法讓自己信服,那必然要揮劍殺之!
  若是他真是墨家新聖,用一番話將自己折服,那反過來追隨於他,也未嘗不可!!
  這個時代,很多義士劍客是這麽做的。

  這種事情傳出去,也不失為一樁美談啊!

  無論是名和利到時候都有了,豈不美哉?
  這墨家劍客靳異,還真不是頭腦簡單之輩,他有自己的小心思。

  卻是沒想到剛剛拔劍,準備問話呢,就看到迎面砸過來的大鼎了!!
  “我……!!”

  靳異瞪大了雙眼,雙眼之中滿是驚恐和絕望。

  隨後直接就被砸成了肉泥!
  “他剛剛想說什麽來著?”蘇澈拍了拍手掌,奇怪的問道。

  旁邊的墨家弟子看到這一幕,眼珠子都快掉下來了。

  不少人甚至忍不住,直接把上午吃的飯菜全吐了出來。

  畫面過於血腥。

  有些少兒不宜。

  自從這件事發生後,那些準備刺殺蘇澈的墨家俠客,一個個掉頭就走,徹底斷了這個念想。

  誰能想到,一個飽讀詩書的荀子之徒,竟然是一個用大鼎砸人的猛人?
  這有些太離譜了!
  隨著這個事情傳開。

  即便是現任齊王,都忍不住撫掌大笑:“此人真乃猛士也!”

  現任的齊王是齊王建,這也是齊國最後一任君主。

  這個人並不算壞,唯一的缺點就是太過於天真。

  作為一個諸侯王,這一點非常致命。

  長平之戰時,趙國因為缺糧問齊國借糧,齊王建因為害怕得罪秦國,並不願意借糧。

  趙國也正因缺糧,迫於進攻壓力,才不得不臨時換將,換上了紙上談兵的趙括,最後落得幾乎全軍覆沒的下場。

  要知道當時只有趙國能和秦國直接對抗,一旦趙國失敗,對山東六國沒任何好處。

  此後。

  在秦國遠交近攻政策的忽悠下,齊王建和秦國走得一直非常近。

  秦攻滅六國時,曾忽悠齊王建,只要齊國不插手,到時和齊國平分天下。

  誰能想到齊王建竟然真相信了。

  秦國滅其他國家的時候,齊國一直在袖手旁觀。

  等到只剩下齊國的時候,秦國說只要你投降,我給你五百裡封地,結果齊王建真的是沒抵抗住就投降了。

  齊王建投降之後,被嬴政安排在偏遠的共地,由於不給他食物,最後被活活餓死。

  而現在,這個天真的齊王,非常器重蘇澈的新墨家。

  至於為何如此器重,原因也很簡單。

  在《新墨》中,蘇澈詳細分析了生產力的重要性,以及對社會的影響力。

  基於這個基礎,蘇澈定下了新墨家的主張——科教興國!
  他認為,科學和技術,必然會成為第一生產力,堅持科學和技術,還有教育傳承,將這些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不斷發展,一個國家必然會迅速強盛。

  基於這個理論,蘇澈領著一幫子墨家學者,將諸多理論化作了實操。

  他率先將直轅犁結構徹底完善,同時還研究出了一個開創性的農具——曲轅犁!

  曲轅犁是隋唐時期被發明出來的。

  曲轅犁的應用和推廣,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耕地的質量。

  曲轅犁的發明,在傳統農具史掀開了新的一頁,它標志著耕犁的發展進入了成熟的階段。

  自此以後,曲轅犁就成為耕犁的主流犁型。

  這大殺器一出,土地的耕作變得更加容易,農民的負擔被減輕,能開墾的土地更多,也更加精細,糧食必然會更多。

  糧食一多,齊國的未來,毫無疑問會更加強盛!
  在看到了這實打實的好處後,齊王建豈能不重視這新墨家?
  不管各個學派嘴上說什麽,如果不能帶來好處,那都是毫無意義的!
  與此同時。

  遙遠的秦國。

  剛剛拿到權利的秦王嬴政,也看到了那花大價錢買過來的曲轅犁!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