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用副職加天賦》第243章 前倨後恭
  第243章 前倨後恭

  作為此方世界最重要的科舉考試,院試的審核極為嚴格,進入之前足足要經歷數十道關卡,確定沒有任何夾帶和作弊行為,這才會被放入其中。

  此次在大同郡參加院試的童生數量,大概有近千人,最終錄取的人數只有十個左右,根據成績有的時候會多點,但是最多也不超過十五人,有的時候會少一些,甚至會低到五個人以下。

  所以其錄取的比例,大概在一比一百以上,甚至是一比二百左右。

  因為朝廷的大力關注,所以在考試中基本上沒有營私舞弊的情況,一旦被發現立即斬立決,可見樂國對科舉取士的重視。

  根據宋福祿的推算,在樂國每三萬左右的讀書人中,才有一位秀才,所以考中秀才的比例是一比三萬左右。

  而在前世的國家,博士生的錄取比例是一比兩萬左右,換句話說一位秀才的稀罕程度,遠超現代社會的博士生。

  所以千萬不要看不起秀才,在古代有一句話,是普通人形容秀才的,這句話是……秀才,乃神人也!

  從這裡就能夠看出古代秀才的地位,每一個都不簡單,更別說是後面的舉人、貢士和進士了,其身份地位更不簡單。

  在樂國,院試之後的省試三年一次,省試之後才是會試和殿試,換句話說每三年多才會有一批進士誕生。

  而每一次錄取的進士數量,大概有五十人左右,但是樂國每年參加科舉考試的人數,在數百萬以上,三年的話就是兩千萬以上人次。

  這麽多的人,最終僅僅錄取五十個進士,錄取比例高達四十萬比一,可想而知科舉取士的難度。

  所以千萬不要看不起古代的進士,其考取難度超乎常人的想象。

  進入考場以後,宋福祿被分到了一間小屋子裡,裡面除了筆墨紙硯,幾乎沒有任何東西,接下來的幾天宋福祿需要一直待在這裡。

  很快試題下來,看了看試題,真是簡單的很,若非原主少了幾分靈活,只怕早就考上了。

  宋福祿下筆如有神,很快就寫完了整張卷子,期間有考官從附近經過,看到宋福祿的卷子和字跡,忍不住連連點頭。

  只是再看看其年齡,考官也忍不住歎息一聲。

  每一科宋福祿都輕松寫完,對他來說並沒有什麽難度,甚至宋福祿有把握拿下滿分。

  等到幾科考完以後,宋福祿離開了考場,等著放榜之日。

  路上聽到了其他童生的議論,大多數都對此次院試憂心忡忡。

  “比起上一屆院試,這次的難度提高了很多,只怕又要不中了。”

  “難度越大,錄取的人數越少,我們還是等下一屆吧。”

  “那不是唐縣有名的老童生李文華嗎,聽說他考了二十多次都沒中,現在頭髮胡子都白了還不放棄。”

  “不用理會這種老家夥,他們這輩子是不可能考中秀才了。”

  ……

  宋福祿沒有理會這些人,徑直回到租住的客棧,翻看了一會兒典籍以後,繼續去街頭巷尾尋找特色小吃。

  三天后,院試放榜之日。

  宋福祿來到考場附近,一眼就看到了位於最上面的名字。

  院試第一,案首李文華!

  雖然想過可能會拿第一,但是宋福祿也沒想到這麽順利,臉上劃過一抹笑容,宋福祿前去辦理晉升秀才的相關手續。

  很快帶著相關的手續和證明,宋福祿回到客棧準備退房。

  這時候已經有不少人來到客棧周圍,看到宋福祿頓時驚呼起來。

  “那位就是李文華李案首嗎,果然相貌堂堂威風凜凜,這麽難的題目也能夠拿到院案首的位置。”

  “聽說李案首已經五十歲出頭,活到老學到老,總算是高中秀才,而且還是院試第一名。”

  “真是我輩之楷模,這麽大年紀了還對學問孜孜不倦。”

  ……

  宋福祿隨意應付一番,便帶著行禮朝家裡趕去,身後一群人繼續狂拍馬屁,即使宋福祿已經聽不見了。

  能夠成為院案首者,就算年紀大了也值得尊敬,尤其是此次院試的難度那麽大。

  一些大同郡的富貴人家都開始打聽宋福祿的情況,想要看看有沒有拉攏的可能,雖然年紀大了點,但是也不妨礙教書育人啊。

  能夠拿到院案首的秀才,肯定能夠教出好學生。

  而關於宋福祿通過院試,拿到院試第一的消息,已經提前一步通過信鴿傳到了唐縣和冰湖鎮。

  得知宋福祿這個老童生這一次居然通過了院試,並且拿到了院案首,整個李家都轟動了。

  “快……快讓人去接安之,我們李家總算是出了做學問的好苗子,院案首啊,幾百年來從未有過的盛事。”李家老太爺李廣生激動的身體都開始顫抖了,連忙吩咐下面的仆人去接宋福祿。

  一眾李家子弟連連應和,紛紛開始行動起來。

  “立即把這個消息通知李案首的兒女們,讓他們知道這件事情。”

  “李案首的茅屋早就不能住人了,馬上拆了重新建,至少也要三進三出的大院才行。”

  “看看哪家有機靈點的丫鬟仆人,找兩個送到李案首的府上。”

  ……

  一成秀才,身份地位立即不同,雖然還沒有資格出仕,但是已經有能力庇佑一個家族,李家已經幾十年沒有出過秀才了,宋福祿是幾十年來的第一個。

  若是能夠將田地掛在宋福祿名下,李家每年能夠少交數十倍的稅賦,整個家族也將興盛一段時間,所以怎能不重視。

  尤其是宋福祿還是此次大同郡的案首,身份地位更是非凡,就連縣老爺都要尊敬幾分,更何況是李家之人。

  在宋福祿回來的必經之路上,李家之人接到了宋福祿,歡天喜地敲鑼打鼓地將他請到了馬車上。

  宋福祿並未拒絕,根據原主的願望,光宗耀祖也是重要的一環。
    況且以前李家對他不錯,年輕時候讀書的費用都是李家眾人集資出的,只是後來原主屢考不中,這才被大家嫌棄,畢竟花費了大家那麽多資源,還一直不願意放棄,為家族教書育人,家族對他有意見也正常。

  在原主的願望中也並無報復家族的意思,只是想讓家族所有人對他刮目相看,再不敢對他指指點點。

  李家的人也算識趣,回去的路上不斷有人前來賠禮道歉,奉上不菲的禮物,顯然是為之前嘲笑原主賠禮。

  就連一些街坊鄰居也忙不迭地來請罪,表達歉疚之意。

  宋福祿對於一些做的沒那麽過分的,收了賠禮就算此事過去,至於那些做的過分的,什麽都不收,對方就明白了宋福祿的意思。

  雖然不至於往死裡報復這些家夥,但是給點教訓還是會的。

  至於原主的兩個兒子,更是匍匐著來到宋福祿的馬車前,祈求父親大人的原諒,其媳婦兒和兒女們也緊跟其後,想要打感情牌。

  看著前倨後恭的兒子兒媳們,宋福祿搖了搖頭,並沒有理會他們。

  可惜在原主的願望中,並無報復這兩個狗東西的意思,否則宋福祿非讓他們進牢獄不可。

  但是這麽做的話其兒女有沒人照看,只怕也活不下去了,畢竟是此方世界自己的孫子孫女,宋福祿總不能趕盡殺絕。

  說到底也是清官難斷家務事,即使以宋福祿的實力也難以免俗。

  最多也就不予理會,不讓其佔便宜,對於這種人來說,已經稱得上打擊了。

  而且街坊鄰居知道以後也會看不起,以後李騰中和李俊中的日子不會那麽好過了。

  就算宋福祿沒有發話,李家的其他人也不會待見他們,對此李騰中和李俊中也心知肚明,所以看到宋福祿沒有理會他們,兩個人都絕望地哀嚎起來。

  “父親大人,我們知道錯了,求求您給我們一個機會吧,看在孫子孫女的份上。”

  “嗚嗚嗚……以前都是我們的錯,父親大人原諒我們吧,我們再也不敢了。”

  ……

  宋福祿置若罔聞,連車簾都沒有掀起一下,看也不看那兩個不孝的玩意兒。

  自從成婚以後基本上就沒有回過家裡,原主和妻子為了兩人能夠成婚可謂耗盡所有,最後老兩口只剩下一間破爛的茅草屋。

  即使如此這兩個狗東西還各種找茬,覺得父母如何苛待他們了,既然這樣的話,那就永遠不要有任何聯系。

  這些年若非兩個女兒接濟,原主和妻子能否活到五十歲都是一個未知數,多年來兩個狗東西去哪兒了,現在宋福祿發達了,就想要回來認親,門都沒有。

  就算是在這種情況下,老兩口也沒有去衙門告他們不孝,對他們已經夠好了,還想恬不知恥地衝上來佔便宜,臉皮也是夠厚。

  若非原主靈魂作祟,再加上有孫子孫女的顧忌,宋福祿一定弄死他們,這樣都算是便宜他們了。

  看到宋福祿理都沒有理會李騰中和李俊中,周圍之人紛紛拍手稱好。

  “對待不孝子就應該這樣,成婚這麽多年也不回來看看父母,更不盡贍養的義務,連豬狗都不如。”

  “烏鴉反哺,羊羔跪乳,李騰中和李俊中連畜生都比不上,李案首做的很對,我等應該向李案首學習。”

  “以前我還勸過李騰中和李俊中,讓他們對父母好點,百善孝為先,可是這兩個家夥總說父母的不是,不願意盡孝半點,如今有這樣的下場也是活該。”

  “回去之後定要稟告老太爺,將這兩個不孝不義的東西逐出我們李家的族譜。”

  ……

  因為家裡的茅草屋已經被推倒重建,李老太爺特意把宋福祿安排到自家一個精致的宅院裡暫住,等宋福祿的房子蓋好以後再過去。

  李娟中一家和李盼中一家都在那裡等候,看到宋福祿的車轎過來,一行人連忙迎了過來。

  “李哥,之前是我們對不住您,還請您大人有大量,不要跟我們這些草民一般見識。”

  “李哥是文曲星下凡,我們肉眼凡胎看不破,還勸阻過李哥,請李哥不要放在心上。”

  ……

  親家們道歉的態度頗為誠懇,差點就給宋福祿跪下了。

  宋福祿扶起他們,並沒有怎麽計較這件事情。

  畢竟在之前那種情況下,兩個親家還允許李娟中和李盼中一直接濟他,說實話已經做得不錯了。

  換成別的家庭,只怕早就強行阻止兒媳婦兒一直接濟和贍養兩個老人了,畢竟根據此方世界的規矩,贍養父母的一般都是兒子兒媳。

  原主的兒子兒媳不是東西,一點兒贍養的義務也不盡,這些年都是兩個女兒在照顧,親家們也沒少跟著忙活,態度不好也正常。

  宋福祿坦然接受,不再計較這件事情,兩個女兒哭的梨花帶雨,為阿爹五十多歲總算考中秀才而歡喜。

  這麽多年的心願總算是達成,怎能不高興。

  忙忙碌碌,歡歡喜喜,宋福祿輕松自如地處理著各項事情。

  田產掛靠的事情宋福祿根據關系親疏,分別給予了名額出去,兩個女兒自然是不用說的,其余的則將名額給了李家那些關系比較近的。

  兩個女兒掛靠田產自然是不用給錢的,但是其他李家之人掛靠田產過來,每年要給予一定數量的糧食和蔬菜,價值大概相當於減免稅賦的一半左右,雙方可謂是雙贏。

  單單依靠這掛靠的幾百畝田產,宋福祿就能夠吃喝不愁,而且每年都有不少的盈余。

  若是後續宋福祿能夠通過省試,考中成為舉人老爺,名下能夠掛靠的田產將一舉達到千畝以上,最重要的是這千畝田產根本不用交稅,這也是舉人老爺的特權之一。

  而舉人老爺另外一個特權,也是最重要的特權便是可以出仕,一旦出仕的話,最差也能夠成為縣中的中高層官員,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獲得不菲的資產,這一點兒可比田產掛靠值錢太多了。

  舉人老爺的身份也遠勝秀才,兩者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其考取難度也相差數倍。

  宋福祿下一步的目標就是今年八月份的省試,只要能夠通過,他便可以成為舉人老爺。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