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走進不科學》第180章 這下真啥東西都往DNA裡去刻了(6.2
  第180章 這下真啥東西都往DNA裡去刻了(6.241K)

  外界。

  隨著這陣細雨的落下。

  許多原本會朝另一個方向發展的事件,都悄然的出現了拐點。

  這些事有大有小,有輕有重。

  其中有國家戰略級別的計劃,也有尋常人家的小生意,還有市井中平民的拌嘴小事。

  這陣細雨就像是一把掃帚一樣。

  將社會中諸多的戾氣垃圾通通給掃了個乾淨,也讓無數人的人生軌跡默默的發生了變化。

  而當這無數量變的拐點累加到一起時,某些質變自然也會隨之發生。

  當然了。

  這種質變肉眼無法得見,觸摸也觸摸不到,並且可能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才會真正見到成效。

  上至當權者,下至普通百姓,頂多就是感覺到很多事情似乎變得比預期中順利,僅此而已。

  因此身處幽閉空間中的徐雲,自然也無法得知這些變化。

  他只能通過字面意思來猜測,這多半是個類似加持性的buff,遊戲裡也算常見效果。

  但這個所謂的+1到底是啥效果他就不了解了。

  隨後他將好奇暫時擱置到了一邊,將注意力放回到了小球上。

  之前他已經開掉了四個小球。

  分別開出了時光相冊,一張沒有任何解釋的公式卡,一枚彩蛋以及一個buff。

  這些獎勵雖然各有特色,價值也談不上低。

  但似乎都不是類似吡蟲啉配方的現實技術。

  不知道接下來的四個小球裡,會不會出現其他一些黑科技?

  想到這裡。

  徐雲不由伸出手,戳向了第五個泡泡。

  啵~
  片刻過後。

  徐雲的面前再次飄來了一張紙片。

  他下意識的接過紙片。

  這張紙片的質地非常柔軟,只有一片創可貼大小,上面的內容也非常簡潔,只寫著一個地標:
  經度:117.2764
  緯度:31.8392
  【提示:這是一個坐標,你猜猜會發現什麽?】

  徐雲頓時皺起了眉頭。

  雖然他的專業是理科,和地理沒有任何交集,業余生活中也沒怎麽接觸過經緯度的信息。

  但作為一位兩輩子的科大人,他對於這個數字還是有些印象的:
  最後那幾位數先不管,光看前面的五個數,這特麽不就是科大校區嗎?
  至於後三位數是哪兒就不好說了,但必然在科大校區內。

  科大校區內.那兒會有啥東西?
  總不會還有蟑螂吧?

  況且
  要是女生宿舍該怎辦?
  抱著這股有些微妙的心情,徐雲將紙片收好,繼續點開了第六個光球。

  啵~
  見到光球演化物的瞬間,他的眉頭立時微微一挑:
  第六個光球化成的依舊是一張小紙片,但這張的紙片他有些熟悉:

  當初刻有第五代吡蟲啉配方的紙片,就是這種材質與規格。

  果不其然。

  當紙片落入手上後。

  徐雲將其攤平於掌心,只見其上赫然寫著一行字:

  【DNA存儲技術:這是一項很有意思的科技,但同樣需要花費億點點精力研究,準備好了嗎少年?】

  【評價:不要什麽都往DNA裡去刻啊魂淡,楓花戀的退隱前絕版視頻除外。】

  “好家夥,DNA存儲技術?”

  作為一名生物汪,徐雲這輩子對於生物的尖端科技還是比較了解的。

  在目前的生物學尖端領域中。

  DNA存儲技術一直都是個傳播度不高、但公認很有前景的項目。

  這種技術的理論基礎很簡單:
  首先。

  目前的電腦數據,都是用0和1來保存的,也就是二進製。

  而生物老師沒被氣死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DNA的每一位都只有四種可能:

  AGCT。

  如果把鹼基進行賦值,比如A+T = 0,G +C = 1,那麽就能把化學信號轉變成數字信號。

  因此一個DNA,就能看成一個二進製的數據存儲材料。

  至於為什麽要用DNA作為數據存儲材料呢?
  原因同樣很簡單。

  現在地球每一天所產生的信息量,已經遠遠超過了過去5000年人類文明進化史的信息總和(Source: 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

  這也是大數據時代這個詞的由來。

  按目前趨勢估計。

  僅明年一年之內,就將產生48ZB (1ZB = 10^12 GB)的數據量。

  等到2040年。

  全球最少需要一百萬噸的矽基芯片,才能存儲當年產生的數據。

  所以,有人就瞄上了DNA。

  從技術上來說。

  除了二進製效果外,DNA能夠從頭開始進行人工合成,通過固相合成儀即可實現。

  另外,DNA還能通過PCR技術在實驗室中進行大量擴增。

  這就保證了能夠方便合成大量具有想要序列的DNA。

  至於DNA用於信息存儲的優勢嘛
  自然是存儲密度大、能耗低、存儲周期長等了。

  比如DNA存儲密度可達到10^19bit/cm3,也就是說理論上僅需要一公斤DNA,就可存儲目前的全球信息總量。

  在2012年的時候。

  賓大的Church等人利用DNA合成技術存儲了一本書,包括53426單詞、11個圖片和1個JavaScript程序,共5.27MB。

  隨後,他們又將一張動態gif信息存儲入DNA中,並可導入大腸杆菌中進行自我複製。

  到了去年,也就是2021年。

  本土東南大學團隊成功將校訓「止於至善」四個漢字存入了一段DNA序列中,這事兒還登上了SCIENCE ADVANCES。(DOI: 10.1126/sciadv.abk0100)

  但另一方面。

  這個技術雖然比較有前景,但局限性也很大。

  首先就是成本。

  一般來說。

  DNA的鹼基AGCT要0.5-1美元一個,也就是3-6華夏幣。

  由於“耗材”太貴,無論是實驗還是民用普及都有些難度。

  其次則是讀取的問題。

  目前儲存一部電影,平均需要花幾個月的時間,比起電腦硬件周期要長上許多。

  當下整個技術最前端的是耶魯大學Erlich帶領的團隊,不久前他們編碼了一個叫做movie 1的操作系統。

  這個系統不但能順利運行起來,甚至還能玩玩掃雷。

  總而言之。

  這不是一項憑空出現的技術,具備一定的成品基礎和可能性,接受度上相對沒那麽困難。

  不過可以預見的是。

  就像當初第五代吡蟲啉配方外還有第四代這個門檻一樣。

  光環給出的這個DNA存儲技術,恐怕依舊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研發才有可能取得成果。

  與此同時,

  徐雲的心中還出現了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

  他總覺得這項技術,似乎是為什麽其他東西準備的一般。

  但他思來想去,最終還是沒想通到底和啥有關系,只能暫時將這個想法放到了腦後。

  也許只是自己的胡思亂想吧
  總之無論如何。

  這項DNA儲存技術,也是目前他所得到的唯一一項實體技術。

  之前的方程和地標頂多都只是有一定技術具現的可能性,不能算是保底的配方。

  隨後徐雲調整了一番呼吸,將目光投到了最後兩個光球上。

  它們會出現什麽東西呢?

  很快。

  啵~
  這一次。

  出現在徐雲面前的依舊是一張與DNA存儲技術一模一樣的紙片。

  技術獎勵二連擊.JPG。

  拿到紙片後。

  徐雲熟練的將紙片翻了個面,看到上頭所寫的信息時,整個人卻是微微一愣:
  “好家夥,怎麽是這玩意兒?”

  只見紙片之上,此時赫然寫著幾個字:
  【人工智能-入門版-可升級】

  【評價:比小愛同學都要笨很多的人工智障,但只要你能成為長跑選手,便有可能看到它升級的一天喲!】

  徐雲:

  “.”

  實話實說。

  在經過兩次任務後,他對於光環的個性已經多少有了些了解,或者說有了些準備。

  因此令他沉默的並不是光環所說的騷話,而是這個獎勵的性質:

  這次出現的技術獎勵,可以歸結到物理、可以歸結到計算機、甚至可以歸結到數學方面。

  但卻唯獨和生物不怎麽沾的上邊。

  那麽這是否可以說明一件事:

  光環給予的獎勵,其實不止是生物領域的技術或者知識?
  若真是如此.
  光環可能產生的實際價值與影響力,就要遠高於徐雲原先的預期了。

  畢竟從生命研究的角度來說,生物和化學肯定是關鍵學科。

  但從科技角度上看,物理和數學才是真正的核心科目。

  如果光環的獎勵包含了其他獎勵,那麽就很有意思了。

  要知道。

  老蘇的這個任務,不過只是四星級罷了。

  更別提還有一個完成評分的比值環節。

  如果在五星級任務中搞出了高比值的評分,那麽獎勵會有什麽呢?

  可控核聚變?
  反重力技術?
  還是自動碼字鍵盤?

  無盡的可能啊
  有了這麽個對比,人工智障獎勵本身也就沒那麽亮眼了。

  畢竟入門版和後續的評價可以說明一切。

  想要這玩意兒升級,恐怕還需要多完成幾個任務才行。

  從能力變現的角度上來說,它的位次可能要比DNA存儲技術還要往後。

  當然了。

  考慮到正式名稱中人工智能那四個字。

  這道獎勵變現後的價值,顯然也遠非DNA存儲技術所能相比,價值角度上倒也對得起它倒數第二的光球排名。

  而說道倒數第二,就不得不提倒數第一——或者說目前僅剩下的那個光球了。

  隨後徐雲深吸一口氣,將小紙片收起,
  目光看向了第八枚光球。

  也不知道是不是心態使然。

  他總覺得這枚光球在體積上,似乎要比其他七個大一點,類似雞蛋和鵝蛋的情況。

  接著他沉默片刻,朝這枚壓軸的光球伸出了手指。

  啪——

  第八枚光球發出了一道與眾不同的破碎音節。

  片刻過後。

  光球中緩緩飄蕩出了一道金色的粒子束。

  這道粒子束既沒有像時空相冊那樣飛向光環,也沒有像其他獎勵那樣具現成紙片或者金蛋,而是
  緩緩的在空間中飛了一圈,最後突兀的消失了。

  徐雲:

  “????”

  難道說又是個類似大鼎的buff?

  可不對啊。

  之前國運的大鼎雖然最後從空間裡消失了,但它在消失之前好歹還是有段說明的。

  從表現上來看
  似乎是把國運獎勵和公式卡的缺點都綜合起來了?
  撓頭.JPG。

  想到這裡。

  徐雲不由微微歎了口氣:

  八個光球,眼下全部拆開了。

  其中國運、公式卡、金色粒子束都是不清不楚的東西,看不清來頭和去向。

  人工智能則是個入門版智障,短期內應該也沒啥大指望。

  至於彩蛋嘛.
  這玩意或許會帶來感情上的驚喜,但卻不會產生太高的實際價值。

  在科大坐標處會發現什麽暫且未知的情況下,真正讓徐雲感覺‘不虧’的獎勵其實就兩樣:
  時空相冊和DNA存儲技術,其中前者還是頭一個拆出的獎勵。

  這特麽就有些拉胯了吧,對得上自己辛辛苦苦搞出來的事兒嗎?
  如果這內容擱自己上輩子寫的小說裡,怕不是要被讀者噴成狗哩!
  想到這裡。

  徐雲又環視了周圍一圈。

  眼下該拿的獎勵已經拿了,時空相冊的耗時也已經用光,停留在空間中沒有任何意義。

  因此他思索片刻,果斷選擇了回歸現實。

  唰——

  一陣微微的暈眩感過後。

  徐雲眼前一亮,便重新回到了久違的小屋,自己正站在電腦桌前。

  一按開手機,時間自動出現。

  與1665副本一樣。

  副本過去了接近一年,現實中隻跳動了數秒鍾而已。

  走時身穿羽絨服保暖靴。

  歸來時則是一身古裝,連頭髮也蓄長成了古人模樣。

  於此同時。

  徐雲還驚訝的發現了一件事:

  一年的北宋生活下來,他居然對現實.也就是21世紀的現代科技環境,出現了一絲細微但卻明顯的割裂感。

  比如桌上的那架手機。

  剛剛開機看時間的時候,他按了好幾下音量鍵後才反應過來,音量鍵下方的小按鈕才是開機鍵。

  要知道。

  眼下不過是他經歷過的第二個副本而已。

  誰曉得下一次的任務中,會不會出現兩年、三年甚至五年的任務期限呢?
  這種兩個時代切換帶來的割裂感,確實需要不少時間重新去適應。

  用個成語來形容就是.
  恍如隔世。

  也許下次進入副本之前,可以先在桌上準備一本備忘錄?

  回來時翻翻備忘錄,或許能讓自己更快的回想起現實的事情,同時也避免一些心理問題。

  上輩子寫小說的時候,他看過一本叫《全球影帝》的書,其中的主角似乎就是因為這樣而產生了一些心理問題。

  比如穿成了個老頭子,回來喜歡上大媽啥的.
  想到這裡,徐雲的腦海中不由浮現出了一句詩:

  “大夢誰先覺啊.”

  然而就在他還有些恍惚之際,他的耳邊忽然傳來了一道聲音:
  “這是何處?”

  “??????”

  聽到一句話。

  徐雲渾身上下頓時一個激靈,下意識的便轉過身。

  只見此時此刻。

  他不遠處的床尾邊,赫然站著一位20左右的年輕人!

  徐雲的腦海中瞬間閃過了小偷等一系列可能,下意識的便拿起一把桌上的蘋果刀。

  雙肩下沉,擺出了《來夫劍訣》的起手式,喝問道:
  “你是誰?”

  “我?”

  年輕人臉上揚起了一絲莫名其妙的表情,皺著眉頭盯著徐雲看了一會兒。

  確定徐雲表情是認真的以後,他用字正腔圓的現代漢語說道:

  “老夫蘇頌,怎麽,小王你不認得老夫了?”

  於此同時。

  徐雲的面前緩緩浮現出了一道光幕:
  【特殊任務結算獎勵:22歲的蘇頌一位,證件齊全,風華正茂,擁有前世一切記憶,務必給個五星好評喲!】

  【評價:歷史上的蘇頌因為各種原因名聲不顯,與其糾正人們的認知,不如讓他自己再次開創歷史!】

  “臥槽?!”

  注:
  這完這章,心頭一松。

  感覺前天就讓大家評分好像有些早,很多讀者說我讓老蘇抑鬱而終所以扣了分,但老蘇的結局在這裡啊
  其實我很早就暗示過老蘇會來現代了,而且暗示的還不止一次,最開始是在他判斷出發電機原理時徐雲的讚歎,類似的提示後面也有好多次。

  並且在政變的時候也說了,除非讓老蘇真正看到原本的史實,否則他不可能釋懷。

  這也是我一開始就埋下的伏筆,為什麽主角會穿越到一個大成期的老蘇身邊呢?
  一個快死的人又能為世界作出多大改變呢?
  答案就在這裡。

  副本歷史無論怎麽樣,本土歷史裡的老蘇依舊知之者甚少,這一切當然要他自己來改變啦…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