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走進不科學》第150章 副本初期小結
  第150章 副本初期小結
  “.”

  院子裡。

  看著一臉‘我的詩詞很好賣噠’的小李,徐雲愣是感覺喉嚨卡著一口槽吐不出來。

  作為一位宋粉。

  他當然知道在眼下這個時代,某些灰色領域常會出現買賣詩詞的交易。

  就像21世紀買賣論文一樣,有需求就有市場嘛。

  每逢佳節,畫舫便會重金收購一些優美的詩詞,由各自畫舫的頭牌在節日時吟唱。

  在後世的一些文章裡,這類活動也叫作爭花魁。

  如今這個時期正是汴京畫舫的繁盛期,李師師、徐婆惜、封宜奴、孫三四等人為了花魁之名,幾乎把腦袋都爭破了。

  其中名氣最大的歌姬,無疑是李師師。

  根據《東京夢華錄·京瓦伎藝》記載,李師師此人風華絕代,豔冠一時。

  可惜華夏古代隻評四大美女,從春秋的西施排到唐朝的楊貴妃,四席之位早已滿。

  李師師生得遲,沒能趕上那波封號。

  但如果評的不是四大美女,而是五大美女,那麽這五大美女裡面,必定有李師師。

  不過李師師最火的時期是在1102-1110年之間,眼下這個時間點,她還沒展現出碾壓性的優勢。

  因此在這種強度的爭奪裡,一首好詞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說,稱之為勝負手也不為過。

  後世的歌手們為了一首好歌往往能出五到十萬的作曲費,再好點的二三十也不少見。

  少數的天花板,甚至能賣到60-80萬。

  因此以小李目前的名頭來說,三首詞賣個兩百貫錢真不是啥難事兒——這姑娘雖然是個妹子,但地位上妥妥的是個詞爹。

  不過徐雲擔心的是
  這姑娘不會把《鷓鴣天》給賣了吧?
  而且要是被她給嘗到了甜頭,說不定今後還會變成李·沒事賣點詩詞賺經費·清照?

  別發展到最後,小李乾脆連詩裡都帶著一些理科名詞了?

  比如“梧桐更兼細雨,基醇脫氫、點點滴滴。”啥的?
  嘶.
  感覺自己在被小李迷弟迷妹吊打的路上越走越遠了啊.
  不過看著一臉雀躍的小李,徐雲最終只能無奈的點了點頭:

  也罷,這姑娘開心就好吧。

  學理又不是什麽絕路,保不齊小李今後能成為一位文理雙修的天才呢?
  隨後他跟著小李來到老蘇身邊,將整個情況複述了一遍。

  老蘇早在昨日已經提前知道了小李的想法,因此也沒怎麽猶豫,當場便同意了小李的訴求。

  當然了。

  同意歸同意,但在價錢方面老蘇卻絲毫沒有松口。

  非但沒有便宜,甚至還額外上提了20%左右。

  畢竟這是通過小趙那邊找來的資源,特許開口已經算是走後門了,正事環節絕不可能再留下敏感的尾巴。

  得到批允後。

  徐雲便返回了自己屋,開始計算起了小李所需的曲率數值。

  兩日後。

  清晨。

  “嘎吱嘎吱.”

  用完仆役送來的晨點,徐雲繼續回到桌前,在一冊小本子上寫起了字。

  這是他特製的備忘錄,上面記載著他已經完成的一些項目或者“成就”,以及接下來的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

  雖然眼下老蘇家非常安全,理論上不會有人跑到自己房間裡頭偷東西。

  但考慮到容錯率的問題,徐雲最終還是沒有選擇用漢字,而是用起了.
  摩爾斯電碼和英文字母。

  整側備忘錄一共分成兩列,左側的名目是‘ok’,右側寫的是‘nook’。

  其中左側指代的是已完成的項目,右側則指代接下來的計劃。

  雖然從語法上來說。

  已完成和未完成的英文應該是finished和unfinished,徐雲的兩種組法看起來土的要死。

  但眼下這個時期自己的英語老師還沒出生呢,沒必要管那麽多,自己看得懂就完事了。

  而在已完成項目的下方,則赫然寫著幾個摩爾斯電碼。

  其中排名第一的便是:
  —,—

  ,—,—,—

  ,—(別說我水文哈,字符7個才等於一個字)

  組合起來就是大蒜素。

  做過軍統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摩爾斯電碼的寫法並不困難。

  連貫起來書快速書寫,甚至比字母和拚音都更便捷。

  加之其外形可以用‘籌算’來加以掩飾,因此徐雲主要還是選擇了摩爾斯電碼作為記錄文字。

  畢竟還是那句話。

  一切以穩為主嘛。

  而除了大蒜素外,已經完成項目中還赫然寫著幾組詞:
  發電機、電解池、針筒、顯微鏡、黑板粉筆、曲率公式、數理化入門、拯救王越、殺蟑螂等一系列詞匯。

  如果從上次1665副本的情況來看,已完成的項目評分顯然不會太低。

  看似只要完成老蘇的遺願,自己就能成功返回現實,進行評分。

  但別忘了。

  這個任務不但名字叫做【搞事搞事】,任務難度也是在【★★☆☆☆-★★★★☆】之間進行的浮動。

  徐雲心中隱約有種預感:

  自己做的事情基本上沒啥難度,堪稱有手就行,大概率遠遠不夠完成四星標準。

  更別提出於民族角度考慮,徐雲也不願看到二十年後如此繁茂的宋朝突兀暴斃。

  因此接下來的方向嘛.
  徐雲來到nook一欄,在“繼續殺蟑螂”的下一步目標邊上,又寫下了一組摩爾斯電碼。

  ———,,—

  —,—

  —,

  —,—

  另外很關鍵的一點是。

  接下來的這個方案不止要限制在老蘇府內,更是要擴大它的影響力。

  如果有機會,最好和禁軍方面的某些大人物也接上頭。

  雖然宋朝是很典型的重文輕武。

  但如果能做到三品以上的武官,多多少少也是有些地位的。

  看著面前的備忘錄,徐雲不由輕輕咬著毛筆的後端,這也是他很喜歡的一個動作:
  “宋朝最高的武官位階是太尉,但宋徽宗很快就會將太尉從三公裡頭打散,往後一共是有幾個太尉來著?

  童貫肯定是一個,王厚必然也有,老種後來是樞密副使吧我記得.
  另外中興四將可以排除在外,剩下就不記得了”

  眼下宋徽宗剛剛即位不久,太尉還是三公中的職位之一,過些年才會正式打散。

  因此徐雲直接放棄了詢問老蘇名單的想法——在正常的歷史裡,老蘇死的那會兒太尉都還是三公呢。

  按照後來的發展,宋徽宗在幾年後會將太尉打成九個位置。

  分別是殿前司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侯,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侯,侍衛親軍步軍指揮使、副指揮使、都虞侯。

  他們分別又稱為殿司三帥、馬軍三帥、步軍三帥,合稱殿前九帥。

  其中《水滸傳中》高俅的真實職務,就是殿司三帥之一。

  所以才會被稱為殿帥、太尉。

  甚至按照《水滸傳》中的情節發展。

  宋江後來受封楚州安撫使、吳用受封武勝軍承宣使,也是有資格被稱作“宋太尉”“吳太尉”的。

  不過後世的太尉數量雖多,但真正有能力、目前這個時期又相對身處高位的卻相當有限。

  如果從全局角度出發,禁軍方面最合適接觸的人選無疑是
  老種。

  老種,也就是種師道。

  《水滸傳》中魯達經常提及的老種經略相公,便是此人。

  他來自將門世家,戰功赫赫,最後做到了樞密副使。

  毫不誇張的說,老種此人便是整個大宋西軍的軍魂級人物。

  雖然老種在生涯中有勝有敗,但單論軍事能力,他無疑是公認的北宋最後一位頂梁柱。

  其實吧。

  在整個靖康之變中,他的策略都是正確的:

  先是精銳火速出潼關,然後傾向拖住東路軍的完顏宗望。

  在宗望孤軍深入沒有補給撤退後再咬住,再不濟也要重修河北防線。

  河東太原的西路軍完顏中翰,則可以等西軍大部集結後配合太原王稟部吃掉,因為太原堅城而且多山地,宗翰很難啃。

  奈何老種遇到了宋徽宗這個神隊友,來了波華夏歷史上最有名的蜜汁操作:
  先是用了姚平仲的奇襲還弄的滿城皆知,宗望自然笑收大禮。

  又不準東路軍撤退和修防線,在催促趕到河東的種師道弟弟種師中出戰。

  種師中先勝後敗,最終戰死沙場,馬革裹屍。

  到了靖康之變前夕,金兵再次圍攻汴京。

  此時重病纏身的種師道,向宋徽宗的兒子欽宗提出了最後一個建議:
  陛下您到長安去暫避鋒芒,京城就全權委托給守城將帥吧。

  結果繼承了宋徽宗優秀血統的欽宗當然繼續無視,指責種師道年老怯戰,否決了他的建議。

  最終,76歲的種師道在遺恨中病逝。

  一個月後,靖康元年十一月,汴京陷落。

  這你能說啥呢
  總而言之。

  老種無疑是個最合適的選項,只是徐雲不太確定的是,這位經略相公目前是不是在汴京。

  按照正常的情況。

  此時的老種應該在渭州做知州,衛戍邊疆不會輕易回京。

  但眼下青唐戰局剛有了個戰略性成果,保不齊老種也會跟著回來述職。

  其實徐雲先前也有問過王稟此事,奈何王稟是帶著王越先回京治病的,大部隊的隨行人選他還需要再度打聽才能確定。

  因此徐雲先是在老種的摩爾斯碼邊上畫了個問號,以示變數。

  接著他先想了想,又寫下了一個人名:
  王厚。

  這也是個先前提及過的人物,某種意義上也是童貫能起來的原因之一。

  雖然王厚在歷史上的名氣可能沒老種大,但無論是成就還是能力都隻比老種低半檔左右。

  並且比起老種的不確定,王厚的行跡還是很清晰的——他已經隨童貫回了汴京。

  更關鍵的是.
  王厚和王稟還有一定的親戚關系,差不多就是有同一個曾爺爺的情況,不過他們的曾奶奶不是同一個人。

  “老種,王厚,只要能搭上其中任意一個,再配合老蘇尚存的地位人脈,以及之前埋下的‘黑麥二鍋頭’.”

  看著這兩個人名以及早先寫下的計劃書,徐雲輕輕點了點頭:

  “這樣一來,搞事的配置差不多就湊齊了”

  而就在徐雲思索之際,門外忽然傳來了永柱的聲音:
  “王哥兒,老爺找你過去一趟。”

  徐雲連忙將備忘錄收起,平複了一番呼吸,答道:

  “馬上就來,永柱哥,老爺有說什麽事嗎?”

  “有的,簡王殿下剛剛到到府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