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走進不科學》第64章 期刊選擇(第六更,承諾做到,求首訂
  第64章 期刊選擇(第六更,承諾做到,求首訂!!!)

  “論文啊?”

  辦公室裡,聽到田良偉的詢問,徐雲的臉上少見的浮現出了一絲猶豫。

  只見他沉默了一會兒,最終還是決定實話實說:
  “老師,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想發一篇一區的期刊。”

  “一區啊”

  田良偉的食指篤篤的在桌上敲著,沒有感到太過意外,沉吟道:
  “小徐啊,你應該知道,吡蟲啉作為一種煙鹼類殺蟲劑,本身是有物質名稱的,只不過它的專利已經在2011年到期了而已。

  所以如果你想要發一篇一區的期刊論文,四代是絕對不夠的,五代是最基礎的要求,這沒問題吧?”

  徐雲輕輕點了點頭,示意自己明白。

  說道論文這東西,絕大多數人腦海中可能冒出的都是SCI和nature這兩組詞。

  但實際上,前者和後者並不是一個類別的概念。

  SCI,很多人會誤以為是《Science》雜志的縮寫,但這其實是錯誤噠!
  SCI全稱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指的是由科睿唯安公司運營的一個期刊目錄索引,並不是一個單獨的雜志。

  如果期刊進入這個索引,就代表其具備一定的質量,可以到這個網站查詢目標期刊是否被索引。

  科睿唯安還根據各個期刊過去兩年的引用數據,制定了一個叫影響因子的指標。

  以1992年為例,計算某期刊在該年的影響因子:
  X=以1992年為基點、某期刊於1990和1991年在1992年全部被引用之論文總次數。

  Y=以1992年為基點、某期刊1990和1991年全部論文發文量的總和。

  IF1992年=(X(1990年,1991年)/ Y(1990年,1991年))。

  科睿唯安根據不同學科影響因子的高低給他們指定了分區,科睿唯安做的這個分區叫JCR分區。

  影響因子在對應學科的期刊裡排名前25%的為Q1,前26~50%為Q2,以此類推。

  科睿唯安之外,中科院也對期刊進行了分區,中科院的分區全名叫《華夏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也是對期刊分成四區。

  但是它是金字塔型的,前5%的期刊是一區,6%~20%的是二區,21%到50%的是三區,剩下的是四區。

  中科院的分區主要也是考慮影響因子,但是也有一定的人為調整。

  做一個形象的比喻:

  可以把發一篇SCI比作爬山,山有很多,有高有低。

  你家門口的山是山,小丘陵是山,五嶽是山,喜馬拉雅山也是山。

  SCI期刊有很多分區,這些分區對應不同的山,發一篇SCI難不難,主要看你想爬什麽山。

  三區、四區的SCI大概就是小縣城或者地級市比較難爬的山,二區就是一些區域名山,一區就是五嶽,望之巍然而深秀。

  而Nature子刊,差不多就是喜馬拉雅山,至於Nature、Cell和Science,則是當之無愧的珠穆朗瑪峰,也叫CNS。

  以上便是論文之間的詳細關系,沒用的知識又增加了.JPG。

  國內目前通用的大多是中科院的分區,只不過大多數人接觸的都是三區頂多二區罷了。

  同時說道論文,就不得不說另一個瓜了:
  代寫論文的價格。

  經常上微博吃瓜的朋友應該知道,這幾年論文界發生了兩件大事情:
  一是本土的sci大量造假被扒皮,二是某翟姓演員事件後論文查重更嚴格,導致有些研究生只能被迫發表sci來避免自己和自己的論文重複。

  再加上現在科研競爭越來越激烈,論文發表難度越來越大,sci論文的價格自然也是水漲船高。

  目前代寫國內核心期刊的價格差不多是8k,1分或者零點幾分的垃圾sci報價3w+,2分左右的6w+,3分以上的報價超過10w。

  至於五分以上的,最低20萬!
  所以為啥說有些人會搞論文公司呢,因為確實賺錢啊
  視線再回歸原處。

  在了解了徐雲的目標或者說心志後,田良偉也便認真的幫他出起了主意:
  “小徐啊,如果你打算投一區期刊的話,那麽首先要明確一點,就是《Cell》和《nature》的主刊你肯定是沒機會的,這沒意見吧?”

  徐雲點點頭,坦然道:
  “明白,第五代吡蟲啉的學術價值要遠低於它的商業價值,這我一開始就有數了。”

  田良偉聞言,臉上浮現出了一絲滿意的表情,搞學術最關鍵的就是對自己有足夠清晰的定位:

  “既然如此,我給你推薦幾家期刊吧,《NUCLEIC ACIDS RES》、《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EMBO JOURNAL》或者《CURRENT BIOLOGY》。”

  徐雲拿著筆邊聽邊記,待自己老師說完後,先在《EMBO JOURNAL》中間劃了道橫:
  “《EMBO JOURNAL》就算了,雖然是個老牌期刊,但主要是搞DNA方向的,和蛋白質有些不符”

  田良偉沒說話,他給出的只是建議,最終選擇還是要由徐雲自己來做。

  隨後徐雲又排除了《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
  “《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倒是不錯但審稿周期太長了,而且老師,我記得它的主編去年似乎還說了些不太好的話?”

  田良偉先是一愣,旋即一拍腦袋,懊惱:

  “瞧我這記性,怎麽把這事兒給忘了,趕緊刪了刪了,投這家咱們這本書估摸著上架第一天就得404了!”

  徐雲聞言,也不由輕歎了口氣。

  近些年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一些學術雜志在也逐漸戴上了一些有色眼鏡,整個國際學術環境也開始變得有些壓抑了起來,各種針對本土的言論甚至陰謀接踵而至。

  你說有些雜志好好的學術不搞,摻和進這種事情幹啥呢?

  隨後徐雲把念頭收回,將目光移到了剩下的兩本期刊上,眼露猶豫:
  “《CURRENT BIOLOGY》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它的IF從16年開始就一直在漲吧,而且審稿速度也非常快。

  至於這本《NUCLEIC ACIDS RES》嘛老師,我要是沒記錯的話,它似乎是約稿的期刊?”

  田良偉點點頭,說道:
  “沒錯,IF13.8,權威性和影響力很高,但主要是約稿形式,一年只有70多篇文章發布。

  不過小徐,如果你要投這家期刊的話,我倒是可以給你引薦引薦。”

  徐雲頓時一臉“您老還有海外關系呐”的表情看向自己的老師。

  看著徐雲有些意外的目光,田良偉很牛氣的一抬下巴,戰術性的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這沒啥好意外的吧?你老師我的H-index好歹有77,你懂不懂一個生物醫學教授H因子77的含金量啊?
  實話和你說,你老師去國外參觀人家主編都得接機陪吃飯的好伐。”

  秀了一波含金量後,田良偉表情又恢復了平靜:
  “《NUCLEIC ACIDS RES》編輯和幾位外審教授我都認識,有一位還是我們華人的頂尖學者,約稿和審稿都不是難事兒。”

  聽到這兒,徐雲要是再不明白田良偉的想法,那他也乾脆別讀書了,畢竟常規論文的審稿時間實在是太長太長了:
  “那麽老師,我就按《NUCLEIC ACIDS RES》的要求去準備論文唄?”

  田良偉點點頭,說道:
  “我個人是建議你投《NUCLEIC ACIDS RES》的,畢竟有熟人好辦事嘛,現在你可以先把第四代的相關論文準備一下,如果突破了第五代就可以直接補充在後頁,這樣也多少能剩下些功夫。”

  交代完期刊的事情,田良偉又與徐雲簡單的聊了幾句,徐雲便很識趣的告辭離去了。

  爆肝到現在,原本的5更+猜對胡克的1更,6章奉上!!

  忘記說了,每300月票加一更。

  所以.
  求月票!!!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