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我幫劉備種出萬裡江山》第136章 二將爭功
  第136章 二將爭功
  趙雲與張松至江夏,並把徐庶的密信遞給諸葛亮。

  張松在江夏受到了高規格禮遇,這與在許都相府的冷落高下立判。

  劉備惜才愛士,並不會被外表、樣貌所羈絆,他對待龐統是這樣,對待張松也是這般。

  這樣真摯的感情流露是裝不出來的,所以張松在這裡感受到了冬日的暖陽。

  張松在江夏盤桓十數日,在許都受下的傷也被張機治好,臨行前他感動不已,並建議劉備效仿高祖取西川為基業,隨即獻出了西川地圖,並表示到時候約為內應。

  張松離開之後,諸葛亮笑道:“前有襲肅來投,現有張松獻圖,主公他日取西川,應該會非常順利。”

  “襄陽之戰尚未結束,荊州尚未平定,何談收取西川?況且劉季玉與我同宗,備安忍奪之?”劉備搖頭拒絕。

  諸葛亮也不著急,反正現在收取西川還不是時候,還有足夠的時候可以做工作,他勸不動還有徐庶、龐統和藍田。

  兩人在碼頭送完張松,藍田的書信也來到了江夏。

  劉備看完信遞給諸葛亮,“交州如此荒蠻,竟也爭鬥得如此激烈.”

  “賴恭忠勇剛直,有才華豪義,子玉似乎很想插手交州,只是礙於吳巨跟主公有舊”諸葛亮的意思幫或不幫,都要看劉備的意思。

  吳巨是漢初八位異姓王,唯一善終的長沙王吳芮之後,但因為個人能力較為平庸,所以在荊州沒被重用,後來因為劉表想插手交州,無人可派時才補了蒼梧太守這個缺。

  “末將願往。”甘寧(徐雙)齊道。

  藍田收到劉備的回信後,召集高順、甘寧、徐雙等將,準備出兵交州救援賴恭。

  諸葛亮:“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子玉的策略沒有問題,這次荊州之戰全靠荊南四郡的糧草,主公有這樣的‘蕭何’,何愁天下不定?”

  藍田點頭肯定:“以你為主。”

  “可先生不是教農學和雜學嗎?”高順滿臉疑惑。

  藍田擺手止住:“汝二人不用爭,兩人同去皆可。”

  甘寧見這新來的徐雙比自己兵多,擔憂問道:“先生,此行誰為主將?”

  “子玉想在交州培植新糧種,他淡泊名利又不戀權,偏偏對農事如此熱衷,看不透.”劉備歎了一口氣。

  “交州多瘴氣,子玉剛剛才打下江陵,此時插手交州之爭,我擔心水土不服就麻煩,曹操之所以在烏林兵敗,聽說瘟疫是主因。”劉備有些擔憂。

  “他們怕我為百姓開放讀書的權利,這樣士族的特權就容易被黔首擠走。”藍田解釋。

  “唯。”魯鐵抱拳應答。

  藍田指著北面的湘水,“你看這河面夠平靜吧?其實下面暗流湧動,我這人做事講就謹慎,必須要萬無一失才行,城中不少士族都托人來問,泉陵學堂是不是教人讀書習字。”

  魯鐵在等回信的時間,賴恭已經得到藍田回零陵的消息,再次遣使到泉陵求援。

  賴恭與吳巨交戰數次,退守靠近始安的潭中縣,鬱林郡東西南廣大區域被奪,被徹底趕出交州就在旦夕之間。

  藍田輕輕搖頭,“無妨,我讓興霸打著大公子的名號,吳巨要是識相就能不戰而屈,只是不知那士家人作何打算,泉陵學堂再過些日子就要授課,你留在我身邊也好有個照應。”

  劉備覺得有理,遂下定決心:“我這就給子玉修書,囑他在交州便宜行事。”

  “交州山高路遠又多瘴氣,不知你們何人去相助賴刺史?吳巨手中有萬余兵馬,我只能撥五千兵。”

  “子玉之能我豈不知?就擔心一旦拿下交州,要是把他一直留在南邊,實在大材小用”劉備有些擔憂。

  “先生,可令陷陣營的越兵出戰。”高順提議。

  諸葛亮點頭分析:“交州以西是益州以東是揚州,拿下此地符合我初時設想,他日全據荊州之後,江東之人必會生怨,萬一發生荊州衝突,多一個戰略緩衝也不錯”

  送走甘寧、徐雙、魯鐵等人,高順對老夥計擔心:“要不是先生提前讓我留下,應該我去取交州比較穩妥,徐副將他對嶺南不熟,也不知道吳巨本領如何.”

  劉備初來荊州時,為了謀得一塊安身之地,他在襄陽城廣泛交友,蔡家、蒯家這些本地大族看不上他,所以只能把目光放到吳巨這種人身上。

  “唯。”甘寧十分欣喜。

  “徐某身體很好。”徐雙缺位多年,實在想多立功勞補償,無論眼前這甘寧多麽厲害,說到底還是劉備的部將,而他是呂玲綺的家臣。

  兩人一愣,甘寧又搶先說:“徐將軍新來,未免水土不服,還是多加休息”

  藍田點點頭,“嶺南環境惡劣,汝二人要謹慎行事,興霸你領本部兩千水軍,徐將軍你帶三千越兵,水陸並進先去潭中匯合。”

  高順點點頭,“也不知道這些家夥在怕什麽?除了泉陵城之外,各縣我都派了人去,監督本地士族有無異常。”

  劉備和吳巨有交情,交情並不是很深,可吳巨有一個好出身,其實劉備和賴恭也有些交情,現在幫誰都有些不合適。

  “先生在零陵威望甚高,當沒有無聊之人來搗亂。”

  藍田轉身又對魯鐵說:“聯系上阿瓦、烏斯丁、烏斯黑,讓他們配合甘、徐二位將軍行動。”

  諸葛亮聽後笑道:“主公多慮了,荊州、交州需要推廣種植,拿下益州不一樣需要?況且孫仲謀平定山越,必然會將觸角伸進交州,主公不取,人亦取之。”

  “是啊,這些人不懂才問,咱們這會正好瞧瞧去。”

  泉陵學堂設在太守府斜對面,藍田讓匠人改造了五十個教室,分別設立農學科、木工科、金工科、皮工科、色工科、刮摩科、搏埴科七大類。

  這都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手藝活,雖然每一學科都不涉及文字,但藍田讓郡文學掾派書佐旁聽記錄,表面上是記錄各項手藝的流程,實際是要編撰一套教材。

  為劉備多培養技術人才,將來無論是生產生活,還是戰爭都有積極意義。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