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皇長孫!》第512章 未來的大明長公主
  第512章 未來的大明長公主
  古代醫生的地位,是跟工匠相同的,亦是屬於百工的行列。

  現在朱英的意思,就是想讓老爺子下諭旨,提高醫生行業的地位,推動醫生行業的發展。

  朱元璋認真的看了看大孫,沉思一會後,這才歎息道:“大孫,看來你終究還是對咱的戶籍制度,要動手了。”

  “咱苦心鑽研的這些東西,你這是要一個個給咱全部給破壞咯。”

  大明初立,此時社會剛經歷了戰亂,經濟凋敝,田園荒蕪,流民失所。

  加上戶籍和土地冊籍散失嚴重,戶口變動較大,導致政府的賦稅和徭役無法征收。為了盡快恢復經濟發展、穩定社會秩序、保障國家的賦役,就必須要盡快統計全國戶籍。

  於是朱元璋下令,對全國戶口進行核查,並整頓戶籍,強化賦役管理。

  為了牢牢控制人口,防止流民出現。朱元璋規定,戶籍不能隨意變更,“其令四民務在各守本業。醫、卜者土著,不得遠遊。”

  “若有不務耕種,專事耕作者,視為遊民,則逮捕之”。

  通過這種政策,朱元璋試圖將農民束縛在土地上,世代為農。

  該政策是有利於農業的恢復和發展的,但是卻不利於工商業的發展。

  如今朱英正在大力發展工商業,戶籍制度就像一個門板,給其牢牢的頂住,限制其中的發展。

  只是這戶籍制度,可以說是朱元璋一手建立起來。

  現在朱英不可能說隨便去打破他,最終的結果還是要落在老爺子的身上。

  朱英想了想回道:“天下無有不變之制度,當因時而變,因事而變。”

  “在爺爺先前,土地荒蕪,流民四散,糧產有限,這制度實為最合適不過了。”

  “然現在高產作物的大面積種植,於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糧食的危機,基礎的飯食問題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不說天下人人有飯吃,有衣穿。”

  “但大部分的百姓,已經不會因為饑荒而逃散了。哪怕是些許天災,也是能夠從容面對。”

  “我大明如今,北伐草原,東佔倭國,西,南皆有籌備。”

  “此時民心已變,自當是要發展工商,提高我大明綜合國力。”

  朱元璋拍了拍大孫的肩膀,而後道;“你說得對,咱也知道現在的發展與往日不同,不過一步放開,便就是步步放開。”

  “大孫想要讓商業更為繁榮,咱是知曉的,可朝廷不能明著去做,若是這般做,便就是在鼓勵百姓,讓他們去放棄種田,改為經商。”

  “不過對於其他的來說,倒是能夠緩慢放開,可唯獨商人不行,大孫可是懂得了?”

  朱英猶豫了一下後說道:“孫兒明白。”

  這是兩個思想的碰撞,說不清對與錯,算是各有各的理。

  朱英是想把商業發展到大明之外去,建立多條貿易路線,再配合貿易順差,形成對外的一種吸收。

  朱元璋則相反,他更想的是讓百姓種植的良田更多,糧食更多,即便是應對什麽事情,至少能吃上飯。

  對於餓著長大的朱元璋來說,口糧是永遠忘記不了的重要。

  沒有餓過的人,是體會不到那樣的感覺。

  朱英也是餓過的人,對於老爺子的選擇,他也是比較理解。

  目前來說哪怕是只能夠放開醫生這塊,也是不錯的。

  這邊爺孫倆聊著,先前那太醫的命,也算是保住了。

  不過即便如此,也算是犯了過錯,降職處置是免不了的。

  對於這樣的結果,已然算是萬幸了。

  太醫看向朱英的眼神中,滿是感恩戴德。

  趁著老爺子同意此事,朱英的動作也算是快,在第二天就開始興建各地的醫學堂。

  在先前的學堂裡,更是單獨開辟出醫學的行業,
  朱元璋也下達了諭旨,特批各行業可轉入醫戶戶籍之中。

  也即是說不管伱先前是怎樣的戶籍,只要你能進入到醫學堂,便就能完成戶籍的變化。

  這個也算是有前提的。

  如果無法正式從醫學堂結業,也即是成為醫學的學徒,那麽戶籍還是會被打回原處。

  在醫戶這邊的傳承不變。

  看似很小的一個改變,但卻是改革的風聲,今天既然醫戶可以轉進,往後其他的戶籍,也自然會有一定的可能。

  凡事只要開了頭,自然就有第二次,第三次。

  在戶籍制度上,就不是說文臣們可以參與的了,這完全是朱元璋的一言堂,誰也沒有辦法進行干涉。

  馬上年底了。

  對於朱英來說,現在最大的事情,就是葉月清的肚子。

  “殿下,最近他總是在肚子裡鬧騰,看來是急著想要出來了。”

  “也不知道是個女兒還是兒子,如果是女兒的話,殿下會不會怪罪於我。”

  葉月清有些緊張的問道。

  在如今這個年代,尤其是皇家,生兒子跟生女兒,完全是兩個不相同的概念。

  若是現在葉月清生的是個兒子,那幾乎可以說就是未來的大明接班人了。

  在皇家,生兒子可算是份功勞,還能得到大量的賞賜。

  像是先前的麗妃葛氏,便就是因為生了兩個兒子,所以才會如此得到朱元璋的歡心。

  “男女沒什麽關系,即便是女兒,那也是咱們的女兒,兒子的事情,自當是往後再生就是了。”

  “月清不必著急,這生兒子急不來的,咱們這邊一次不行,便就兩次嗎。”朱英笑著安慰道。

  葉月清聽挖之後,心情果然是好了你許多。

  認真點頭道:“殿下說的對,多生幾次,自然是有男娃,且就看我肚子這回爭氣不爭氣了。”

  生孩子這等事情,對於整個大明來說都是非常關鍵的。

  尤其是涉及到正統傳承。

  葉月清此時最想的,便就是一揮而就,生個男娃出來。

  隨著天數的臨近,臨產的日子已經越發接近了。

  而對於新生兒的降生,坤寧宮這邊可謂是做好了萬全的準備。

  終於是在過年還差七天的時候,葉月清這邊要生了。

  官宦,宮女,產婆,太醫,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這個時候的所有流程,可謂是已經經過了多次的演練,確保到太孫妃娘娘各種可能出現的意外,能夠得到最為及時的解決。

  “大孫,咱還以為你能保持住平常心呢,沒想到你也跟咱一樣,如此的緊張。”

  看著大孫在屋外抓耳撓腮,焦急萬分,時不時朝著屋內看一眼的樣子,朱元璋哈哈大笑的調侃道。

  朱元璋的眼神中,看向大孫帶著幾分唏噓。
    眼前的這一幕,讓他想起了大孫出生的時候,自己就是跟大妹子這般,急得在屋外團團轉。

  就感覺比老大朱標還要來得急一些。

  這般想著,突然就想起了老大朱標。

  當年朱標出生的時候,朱元璋在打仗,出生了才得到的消息。

  包括後來的幾個兒子出生的時候,自己也沒有在身邊。

  唯獨是大孫出生自己和大妹子一直守著。

  想到這裡,朱元璋的眼角,不由有些濕潤了起來。

  “爺爺,你這是怎麽了。”

  雖說是心中焦急,但朱英還是看到了老爺子的異常。

  便是笑著笑著,就哭了。

  “沒事,咱就是想起了一些往事,想著當初你出生的時候,你奶奶呀,父親呀,還有咱。”

  “都跟現在這般,極為焦急。”

  “只是物是人非,你奶奶走了,你父親也走了,今日陪在大孫身邊的,就只有咱這個糟老頭子了。”

  朱元璋緩緩的說道。

  便是這時,屋內突然響起了嬰兒的啼哭聲。

  生了?

  爺孫倆再顧忌不了其他,急忙就是朝著屋子門口的方向前進兩步。

  隨後就是宮女出門稟告。

  朱元璋急著問道;“男娃還是女娃。”

  宮女微微一頓,隨後立即回道:“回稟陛下,太孫妃娘娘生的是個公主。”

  朱元璋微微一滯,這才說道:“快,把重孫抱給咱看看。”

  外邊風冷,朱元璋和朱英爺孫倆連忙進了側殿,等著宮女抱過來。

  眼瞧著人過來了,朱元璋幾步上前接過,看著懷中熟睡的重孫,忍不住的哈哈大笑起來。

  雖然不是男娃,但作為第一個出生的重孫,朱元璋還是顯得極為歡喜。

  “喲,咱的好重孫,未來你可就是咱大明的長公主了,這眉目,真是跟大孫像呐。”

  朱元璋抱著重孫,極為開心。

  而後李李太醫過來查看後,表示嬰兒的身體很是健康,定能好好的活下來。

  “名字可是想好了沒有。”朱元璋一邊抱著重孫,一邊對大孫問道。

  朱英回道:“已然想好了,便是叫玉婷,爺爺覺得怎樣。”

  朱元璋念叨兩句:“玉婷玉婷,這名字不錯,可,便就這般定了。”

  這是一個很普通的名字,倒也沒什麽需要忌諱的。

  女子的姓名,哪怕是皇家女子,都不會特意去避開什麽,因此哪怕是未來的大明長公主,也是隨便起名便可。

  剛剛出生的小孩都是皺巴巴的,自然朱玉婷也不會說有什麽例外,不過朱元璋依稀可以從這五官上,看出幾分模樣來。

  “像咱大孫,像咱大孫。”

  朱元璋笑呵呵的說道,這小臉輪廓,還有小嘴巴,小鼻子,確實是跟大孫有幾分相似。

  或許是有些累,眼睛是閉著的,倒是看不出來。

  朱英也是湊了過去,看著自己的第一個女兒。

  對比起來,倒是不顯得瘦弱,還有幾分胖乎乎的感覺。

  雖說是皺巴巴的,但皮膚卻顯得很是白皙,有幾分清秀的感覺。

  一看這模樣,長大了不說傾國傾城,但肯定是漂亮的女子。

  畢竟葉月清在懷孕的時候,像是燕窩之類的貢品,可是說緊著量尺,什麽山珍海味,什麽珍稀野味,只要在太醫的食譜之中,均可隨意享用。

  每一道菜,幾乎都是經過了禦廚還有太醫的處理,相當於安胎的藥膳。

  而任何跟破壞胎氣有關的,一旦於有任何的發現,那必然是嚴肅的處理。

  本身葉月清的身體就不錯,跟其他的女子不同,葉月清經過了不少的鍛煉,還學有幾分武藝,等閑一兩個漢子可不經打。

  所以健健康康的朱玉婷,便是理所當然的。

  “爺爺,咱老朱家的姑娘,長大之後可不行女子的那些規矩。”

  朱英忍不住開口說道。

  所謂女子無才便是德,加上一些什麽裹小腳的習俗之類的,現在朱英不好說全然改變,但自然不想自己的女兒受罪。

  這才提前跟爺爺說道說道。

  宮裡頭的一些皇孫女,多少還是受到了世俗的影響。

  朱元璋道:“咱知道大孫你在顧忌什麽,放心吧,咱宮裡頭可沒什麽規矩,想怎樣便是怎樣了。”

  “有些也不是咱說要定的,是他們的娘親如此教。”

  “到時候你若願意怎麽教,那便是怎麽教就是。”

  朱元璋確實給大明天下立了很多規矩,但人都是自私的,這些規矩只是對別人來說,對於自己的子孫,朱元璋從來就沒有在乎過。

  只要不是涉及到朝廷上的事情,幾乎都是無所謂。

  不過難免有些妃子是來自於民間,多少會影響到,加上朱元璋也不可能刻意去關注這些事情,才會有裹小腳的習俗出現。

  朱英笑著說道:“我就是想著,能夠讓其快樂的長大,而後自己去尋一個好人家。”

  “我想我的女兒,不要對其有太多的束縛,這一生都應該是開開心心的,她若喜歡文,便就琴棋書畫,她若喜歡武,舞刀弄槍自是沒有關系。”

  “終歸是說,讓她感覺到喜歡的事情就好。”

  朱元璋聞言,哈哈大笑起來,對著懷中的朱玉婷道:“玉婷啊玉婷,你可是聽到了你父親說些什麽。”

  “你這才剛出生呢,他就計劃著怎麽來寵溺你。”

  “原本咱還以為,咱對大孫已經是足夠寵溺了,沒想到在這一點上,大孫比咱還要厲害幾分,從你一出生就開始在謀劃了。”

  “也好,你是咱老朱家的長曾孫女,這天下的所有,自當是要圍著你來轉。”

  爺孫倆圍著這小曾孫女,聊的很是開心,而朱英的眼中,也是有著幸福的味道。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