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皇長孫!》第530章 佔城國讓城
  第530章 佔城國讓城

  人口問題,是歷來王朝的重大問題。

  明洪武十四年,全國人口大普查。

  戶計一千六十五萬二千七百八十九,口計六千五十四萬五千八百一十二。

  在洪武立國初年的時候,雖說沒有具體的普查,但在經歷元末亂世,流民四起的情況下,人口必然是暴跌。

  亂世,是天下所有人的噩夢。

  縱觀往來正史,人口的消亡讓人心中震撼。

  如漢代漢武帝時期,人口將近六千萬。

  而到了東漢末年,中原人口只剩下七百六十萬。

  足足五千多萬人,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口,消亡於這亂世之中。

  如隋朝時,人口在四千六百多萬。

  於唐朝建立的時候,卻只能剩下了一千多萬。

  僅僅不過是幾十年的時間裡,就有三千萬的中原百姓喪生。

  哪怕是經過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唐朝的人口終於又是達到了四千八百多萬,但是在安史之亂後,可謂是一朝回到解放前。

  這般對比上來,好像是元末亂世並沒有死亡太多。

  實際上遠比想象中的更為恐怖。

  因為現在的大明,已然不是說漢人佔據九成,而是多民族的融合。

  其中大量的蒙古人,色目人,還要各種民族,全部都歸納到了大明的戶籍之中,這才有了如今六千萬的人口。

  其中漢人的比例沒有一個詳細的估計,但是可以想象到,已然是大不如從前。

  在去年的洪武二十六年,也有一次人口大普查。

  按照常理來說,在這修養聲息的十多年裡,大明的人口應該是要迎來了一次爆發。

  然實際上的數目,卻是跟洪武十四的相差不大,多不了多少,還是六千多萬人。

  這其中的緣故,自然是因為大量軍事行動所導致的。

  像是藍玉封公,包括朱棣北伐身上的大功勞,看似不過是歷史上輕飄飄的一句話,可這其中死亡的將士,可謂是無從計數。

  其中各地練兵,一些天災饑荒。

  包括是朱元璋的老家鳳陽,也都是因為活不下去而爆發過農民起義。

  只不過比起元末的混亂,沒有出現大面積的動亂。

  而今經濟繁榮,高產作物不斷的在輻射整個大明,如此再過幾年,可算是在人口會有很大的突破。

  這是朱元璋一直所期待的事情。

  哪怕是沒有數目統計,但至少因為攤丁入畝的政策,去年下半年至現在的新生兒在不斷的增多。

  新生兒,就是大明未來的希望。

  人多力量大,於現在的大明而言,就是真正的硬道理。

  半月時光轉瞬即逝。

  小玉婷也快滿兩月了。

  而今日,佔城的國書抵達了大明。

  國書最先抵達的,自然是在朱元璋的手裡。

  “好你個大孫,這佔城國竟然還真的給讓出一城來了。”

  朱元璋的語氣中透露出驚喜,激動,甚至帶著一些不可置信的語氣。

  從名義上說,大明周邊大量的小國,都屬於屬國,藩國。

  但這從實際上出發,也只是名義上的。

  關於他國的內務,軍事,律法等等一系列因素,大明這邊都沒有什麽可以說乾預的能力。

  這自然跟距離遙遠有很大的關系,其中還有中原地盤太大太遼闊也很相關。

  一個國內的事情,就足夠讓皇帝本身忙得不可開交了,哪有什麽興趣去管別人。

  而朝貢,從名義上來說是小國給大明納貢,實際上相當於大明給周邊小國的一些安撫費。

  每一個小國都可以從朝貢貿易上得到許多的好處,自然多數不太涉及到自身利益的問題,就比較聽話了。

  這裡頭還關乎到一個天朝上國顏面的問題。

  但是讓佔城國,只有十五座城池的佔城國讓出一個城池給朱允炆就藩。

  這樣的事情,是朱元璋連想都沒有想過的。

  雖說先前大孫言之鑿鑿,但實際上朱元璋心裡頭是不怎麽相信。

  總覺得大孫那邊肯定會遭到拒絕。

  最後的局面便就是興起兵馬,強行逼迫下來,奪取一城作為朱允炆的海外藩國。

  可現在。

  只是一道諭旨過去,那佔城國接到消息之後,竟然就真的答應割讓城池。

  這簡直是太讓朱元璋感到意外了。

  概因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孫這就等於是不費一卒一兵,單單憑借口舌之力。

  不,不對。

  連口舌之力都沒有,簡單一道命令過去,哦,還有十萬白銀,佔城國就把自己的一座城池,直接送給大明了。

  誇張,太誇張。

  “爺爺說的哪裡話,咱們大明如今君臨天下,區區不過是佔城小國,爺爺諭旨過去,哪裡還敢有什麽反抗的意思。”

  朱英略帶誇張的語氣笑著說道。

  很明顯的是在哄老爺子開心。

  朱元璋是真開心,不過也明白,這裡頭肯定是還有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便就問道:“給咱仔細說說,大孫是如何不戰而屈人之兵。”

  “這事情真要是如此簡單,那咱的大明何止是現在的地盤。”

  見老爺子發問,朱英也沒藏著,便就開始講述其中緣由。

  “這佔城國和其他的國度不同,他們全國上下都是信奉佛教,便是這佔城國王,也是要受到洗禮才可以正式成為國王。”

  “這佔城使臣茶多,其實就是如今佔城國王茶也的哥哥,按照咱們大明的嫡長傳承,自然應該是這茶多擔任國王,然而偏偏是這茶也受到了其佛教的認可,從而擔任國王。”

  “這裡頭自然是跟茶也的母親娘家有很大的關系。”

  “總的來說這佔城國中權力最大的,名聲最盛的,反倒不是國王而是佛教。”

  “孫兒就讓人去跟那些佛教的長老們溝通,送上了十多個金佛,然後告訴他們,若是不肯讓出一城來,便就如同打倭國般去打佔城。”

  “隔有大海的倭國都不能阻擋大明軍隊,佔城又怎麽可能阻擋,加上因為跟安南早些年的戰爭還沒讓佔城恢復過來,現在的佔城毫無疑問是沒有辦法與我大明開戰。”

  “這佛教之中,也不是一個長老說了算,各方軟硬兼施,突破之下,便就有了現在的局面。”
    “那佔城國王長期篤信佛教教義,也不是什麽硬茬子,見長老們都同意了,自己也說不出個反對的意見來,自然就只能是讓城了。”

  看似簡單的一個事情,其實早在先前,朱英答應朱允炆就藩於佔城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定下安排。

  其實說起來也很是簡單。

  人都是有自己的欲望,而其中錢財可以說是最好的推動品。

  對於佔城佛教的長老們來說,他們的眼中自己根本就不是什麽佔城人,而是佛的信徒。

  而大明也是同樣有佛的信徒。

  他們需要的不是國家層面上所謂疆域,而是傳播佛教。

  如果大明的皇孫,被冊封為藩王的殿下,能夠成為佛的信徒,這對於佔城佛教來說才算是真正的大事情。

  相比之下,一座城池又算得了什麽呢。

  最終這座城池還是在這裡,又不會說跑掉,到時候只要大明的皇孫殿下成為佛徒,那麽和現在是沒有任何區別的。

  這裡頭錯綜複雜的關系,在朱元璋看來有些難以理解,畢竟朱元璋除了白蓮教之外,對於宗教這塊並不是很熟悉。

  也沒有說花費太多的心思去研究過。

  所以才不會明白這裡頭的門道。

  而聽完大孫說的情況後,朱元璋第一反應不是琢磨這佔城佛教,而是直接就想到了大明的佛教。

  “這佛教的影響力,當真是有如此之強大?”

  朱元璋下意識的問道。

  他本身比較猜忌,聽到這樣的佔城國,自然就會聯想到自己的大明來。

  大明就目前來說,佛教的勢力相當而言要比道教大一點。

  本身朱元璋就在年少之時當過和尚,不過其也只是為了有飯吃,便也幹了五十天后就被強製雲遊,也就是出門乞討去了。

  因為有這段經歷,所以對於佛教會比較有好感。

  像是現在京師的三大寺廟,天界寺,靈谷寺和大報恩寺,就是最好的體現。

  其中天界寺從很大程度上,還代表著象征皇權的威嚴,外國使者來朝貢,先要在天界寺熟悉朝儀,最後才能擇日朝見。

  從這方面可見一斑。

  不過現在朱元璋就多了幾分提防。

  只是朱英倒是覺得無所謂。

  因為除開朱元璋後,整個明朝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崇尚道教。

  這裡頭跟朱棣的關系很大。

  朱棣以道教玄武大帝自詡,北玄武坐鎮南方武當山,暗喻靖難之役的合理。

  登基奪位後,北修故宮,南建武當,從明成祖朱棣以後,明朝歷代皇帝登基都要派欽差到武當山朝拜玄武大帝。

  這也是道教興盛明朝的關鍵。

  朱元璋對比沒有說什麽,不過心裡頭已經有了心思,要對如今的佛教做出一些改變來。

  就現在而言,不管怎樣,這佔城國讓一城給大明皇孫就藩,還是讓朱元璋很是高興。

  不過這事可還沒算完。

  朱元璋笑著說道:“大孫,這佔城國王想法也挺多的,在這國書的後邊,可是說得清楚,要跟那安南國一般,也送個公主過來給你當側妃。”

  這一點朱英倒是沒想到的,不過也在常理之中。

  這裡頭的關鍵,其實還是在於朱英自己。

  先前的京師邸報裡,就有陳慕月,安南公主太孫側妃省親之事。

  宿敵的佔城國,自然不會就此事上落下一手,當然要扳回局面來。

  對於這樣的政治聯姻,朱英自然不可能說有什麽拒絕,不說多多益善吧,卻也是來者不拒。

  至於會不會洞房,這就看朱英個人了。

  不過以佔城國的審美和大明這邊還算是差不多的,想來也得是找個顏值高的。

  如果公主裡沒有特別漂亮的,還會像高麗那樣,進行全國選美,然後賜予公主之名。

  這樣的套路,也算是比較常見了。

  而關於佔城國讓城之事,在收到國書的第二天,朱英就命人寫在了京師邸報之上,且作為頭版頭條。

  如此之事不趁機宣揚一番,豈不是錯過了好時機。

  果然,在最新的京師邸報刊發之後,第一批看到邸報的京師百姓們,一下子就沸騰了起來。

  坊間的酒肆茶樓裡,來來往往都是在談論關於佔城國讓城的事情。

  這可以說給了大明百姓很強的榮譽感。

  當自己的國家變得極為強大的時候,每一個國人都會因此而極為自豪。

  而對於其他國家來說,更是一種震懾。

  佔城早期很多年前,曾經也是有過輝煌。

  先前佔城並不叫作佔城,而是名為林邑國。

  東漢時期,佔城反漢自立,交趾刺史樊演征交趾郡、九真郡之兵前往征討,但漢軍因為害怕遠佔城征而發生嘩變,導致了失敗。

  漢順帝欲發荊州、揚州、兗州、豫州四萬人馬前去鎮壓,但最終被大臣李固勸止了。

  從此以後,便有了林邑國。

  林邑王范熊聯合扶南,興兵侵犯孫吳疆界,佔領了西卷縣。到了范文稱王之時,林邑國再度對外擴張,先後攻滅了大岐界、小岐界、式仆、徐狼、屈都、乾魯、扶單等鄰近的小國,並奉表向東晉朝貢。

  不久以後,范文又多次進攻晉朝的日南郡和九真郡,並擊敗東晉所派遣的征討軍。此後,林邑國時而向東晉朝貢,時而與東晉保持敵對態度,發兵騷擾日南郡、九德郡。

  可謂是於南洋諸國之中極為強勢的存在,即便是現在,也算是赫赫有名。

  再加上佔城國臨海,於海貿上有很多佔城人參與,也在諸多地方有些名頭。

  而如此國家,只是因為大明的一句話,就給讓出一座城池。

  這就給了其他國家很大震懾。

  京師邸報傳播開來之後,於天界寺中生活的諸多外國使臣,平白就變得更為懂禮。

  便是作揖的時候,都要多彎腰三分,板板正正。

  而茶多這般,則更加關心的是佔城公主之事。

  甚至是連夜寫了數百字的信件,詳細的對國內交代了太孫殿下喜愛的類型,而後命人加急送往佔城。

  聽上去好像有些不靠譜,但現實就是如果佔城公主真的得到了太孫殿下的寵溺,那麽對於未來佔城是有著難以想象的好處。

  倘若與之相反,甚至是不合大明太孫殿下的心意,那可就不好說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