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皇長孫!》第388章 大明國旗
  第388章 大明國旗
  !!朱英沒有什麽皇家的思想包袱,在他看來,能夠搞錢把官道建立起來,才是維護大明尊嚴的最好方式。

  只有不斷的對外戰爭的勝利,那麽朝廷的威嚴就會日益加重。

  像是這種功德碑的建立,很少會有官員去想到撈錢,用官員們的話來說,功德這種事情要自主奉獻,朝廷去主導引誘那怎麽能行,什麽時候功德也能用錢去衡量呢。

  所以像是捐獻就能在功德碑上刻下姓名這種方式,多數人嗤之以鼻。

  而朱元璋在這塊,實則也沒什麽思想包袱。

  “大孫這個法子好,不過還是要注意到方式,畢竟朝堂的臉面,終究要顧及到。”

  “一些暗中跟咱大明作對的,在知曉這個消息的時候,肯定會想著法子來潑髒水。”

  朱元璋先是讚同,而後提醒道。

  這個事情,朱元璋是肯定要讓大孫來主持的。

  一來朱元璋很清楚,沒有大孫的群英商會,很難有人可以辦成此事,別說一年完成,能不能完成都是一個問題。

  他敢獅子大開口,一年修建完這條南北官道,多少還是因為知曉大孫的底細。

  二來,這日後皇帝的位子,自然就是大孫的,這條官道修建成後,即便是不算很懂商業的朱元璋都非常明白。

  軍事行動的便利是一方面,對於南北兩地經濟的往來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大明的情況是南富北窮,但江南一帶,在朱元璋這裡一直沒有什麽好的印象,不僅是遏製打壓,也想多多發展北方經濟。

  奈何在此之前,哪怕是不斷加重江南地區的賦稅,這經濟差也不是說短時間能夠彌補的。

  即便在南方賦稅如此嚴重,北方賦稅不斷減免的情況下,北方的經濟現在也很是窘迫。

  主要的饑荒來源,都是發生在北方一帶。

  朱英聽完老爺子的話後,道:“潑髒水這個事,肯定無法避免,不過孫兒這邊的邸報,很快就可以退出來了,到時候刊登的第一條,就是關於這條南北官道的作用。”

  “孫兒會將這南北官道所產生的影響,還有對往後大明百姓的好處,詳細的記載在這之上,讓所有有識之士明白,這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大舉措。”

  “只需邸報發行起來,以後什麽謠言,全都會不攻自散,暗地裡搗亂的那些人,所有的布局都將白費。”

  在這方面,朱英有著很強的自信。

  因為現在的大明,除了官員,甚至大部分官員都沒有了解信息的渠道。

  多數人知曉的信息,都是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進行傳遞。

  口口相傳這個東西,非常的玄乎,別說前面經過了幾十甚至幾百人的嘴,哪怕只是同樣一句話,經過三人的傳遞,其中的意味就完全不同了。

  有心人想在這裡面做點文章,簡直不要太過於輕松。

  而邸報出後來,這就是整個大明,唯一獲取官方信息的渠道,上面更是會刊登許多軍國大事。

  就算是最底層的百姓,在知曉這些信息後,都會有一種了解國家動向的感覺。

  朱英自然不存在說什麽客觀記載,像是一些重要分析,也會同時刊登,引導輿論走向。

  對於邸報,朱元璋還是很有信心,心裡頭思索了下,基本上都能交給大孫去辦了,隨後囑咐道:
  “南北官道的功德碑,怎麽去收,這裡要有個尺寸,多了不行,少了自然也是不行。”

  “若是鬧大了,終究還是會落了臉面。”

  朱英點頭道:“爺爺放心,孫兒自由妙計。”

  功德碑是一方面,想要依靠功德碑去填補大量的花費,很不現實。

  這其中最為主要的,反而是看似附帶不起眼的官道行走之權。

  莫要小看這個權力,他反而能更好的維護官道實行的地位劃分。

  尤其是對於商人,不僅有了面子,還能有了裡子。

  現在的驛道,基本上百姓都會走,只有官府人員經過的時候才會讓開,甚至許多驛卒有看到,除非有所阻擋,也不會當回事。

  左右兩尺的小道,更像是避讓。

  然一旦某些商人,名正言順的有了這個特權後,那麽他們就會維護這個權益。

  在行商過程中,不僅有了先行權,敢於對抗的,還能將別人給轟下去。

  社會地位,得到顯著提升。

  且使用官道,貨物運輸更快,自然裡子也有了。

  僅靠這一條,朱英就有把握,把至少建設南北官道一半往上的開銷,全部都攤出去。

  僅過兩天,正陽大道兩側房屋幾乎就已經拆除完畢了。

  釘子戶不存在的,沒有強行收你的房,還給你補償,那已經叫做沐浴皇恩,感恩戴德才是目前的正確思想。

  當正陽大道被清空出來後。

  這種雄偉氣魄,當真讓人極為驚歎。

  如此之寬闊的大道,雖然歷史上早有,但是站在這路邊,無一不是感歎。

  這也成了外臣們最喜歡過來看的地方。

  每天都有許多的外臣,在這裡徘徊圍觀。

  “那邊是在作甚,怎得好似在挖洞一般。”

  “是啊,不過這都是朝廷安排,誰能知道呢。”

  “話也別這麽說,據說咱們大明馬上就要推出邸報了,所有新鮮事,甚至是朝廷裡商議的大事,都在刊登在上面,或許到時候咱們就能知曉了。”

  “那玩意挺貴的吧,咱們這些老百姓的,怕是購買不起。”

  “這你就不知道了吧,聽說太孫殿下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了能讓咱們這些百姓也能參與其中,邸報的售價,僅僅只需要三文錢就能買到,且不限制身份,即便是街邊的流浪兒,也能去買。”

  “可別瞎說,現在咱們京師哪還有什麽流浪兒,稍微有把子力氣的,都被強行征召成了勞力,包吃包住,只要賣力乾活,據說還能拿工錢。”

  “就算是那些小兒,也全部被送進學堂裡讀書,好家夥,這是遇到太孫殿下,撞了大運了。”

  “是啊,本來我都想把自家幾個孩子全送去,不過聽說學堂裡並不是教四書五經,而是一些算帳,紡織之類的,也就是學徒,那麽大兒還是只能送去私塾。”

  “這還不好,學堂裡可是包了一頓飯食,要不是現在人都招滿了,優先流浪兒,我早就把那幾個兔崽子全給送去。”

  “說得極是,算了,不聊這些,咱們也去看看,那邊挖洞到底是幹嘛。”

  “同去,同去。”

  正陽大道修建起來還是非常容易,本就是京師,地面夯實的基礎已經很好,加強一下平整,就能直接上水泥了。

  目前對於正陽大道,要求是水泥路面高位一尺,目前大明一尺所長,即是後世的三十一公分。

  更有大量竹子被運來。

  現在的條件,顯然不可能做出大量的鋼筋,只能用竹筋替代了。

  而在外五龍廣場,亦或稱之為正陽廣場所在。

  那裡的建設,正是朱英準備升旗台。

  沒錯,朱英已經要把大明國旗,推崇出來。

  目前的大明,亦或者說中原王朝,並沒有國旗的概念,很多旗幟以三角旗為主,名為旌旗。

  戰場上慣用“旌旗”,旗上繪有軍隊將領的姓氏,表明軍為我有。

  還有打旗語行駛軍令,分辨敵我的作用。

  目前相當於開啟對外戰爭,那麽像是國旗這樣熔煉民心,軍心的象征,效果就很顯著了。
    在發展大明內部繁榮的同時,對外的戰爭腳步,已經邁開。

  這樣也能很好的將內部矛盾,朝著外面進行轉移。

  國旗的設計,基本上就是朱英直接定下的。

  長方形的旗幟,通體為赤色,通俗來講就是紅色。

  紅色是大明的國色,也是朱元璋最為喜歡的顏色。

  明代屬火,為火德。

  朱是赤色。

  所以定下赤色旗幟,毫無爭議可言。

  關於圖案,確實讓朱英思索了很久,不過左思右想的下,最後采用的,就是‘明’的漢字。

  最開始的時候,什麽星星,月亮,太陽,甚至還想過繡一幅山水上去。

  然而這些,總是感覺好像差了些什麽。

  最後還是在跟老爺子討論的時候,老爺子一句話點醒了朱英。

  “既然是咱們大明的國旗,自然就是用‘明’字,這又有什麽難想的。”

  頓時,朱英豁然開朗。

  是啊。

  為什麽總要是想著後世的旗幟款式呢,這倒是陷入魔怔了。

  中原王朝的文化,本來就是以漢字為主,像是現在京師衛所旌旗,也是赤底黃字,繡大明二字。

  也是長方形,不過成豎條,下面還有一些散條。

  最後朱英考慮美觀效果的時候,準備把‘明’換成太陽和月亮的刺繡。

  猶豫再三,最終還是定了‘明’。

  整體排版跟後世紅旗差不多,正面明字在左上角,寓意如日月般普照天下。

  現在的大明,無論是綜合國力,還是疆域人員,皆為世界第一,天下正統。

  那些外邦番夷,自是要向大明學習。

  日月的圖案,是為了更加方便的辨認,但是漢字國旗,就是要告訴天下四方。

  伱看不懂,那就來學。

  中原漢字,傳承千古,這才是在文化上,最強也是最佳的代表。

  正陽廣場上,熱鬧紛紛,人群熙攘,哪怕是枯燥無聊的施工現場,那也是看得津津有味。

  許多在京師生活的富民,平日也無須勞作,加上恰逢正月,天還未亮就跟著施工隊一起,到這廣場上來了。

  “這都挖了有半丈深了吧,還沒停下,不知曉要挖多深。”

  “挖這麽大個洞,是為了幹嘛呢。”

  “誰知道呢,應該建好就清楚了,不過我感覺,大概是和正陽大道有很大的關系。”

  升旗台的挖洞,是為了埋下旗杆。

  這根旗杆,可是花費了好大力氣。

  乃是經過高爐煆燒而成的精鋼,且加入不少天外隕鐵,不生腐朽,通體打磨得光亮無比。

  旗杆分為兩層,下層一丈,也就是三米,寬度為一尺。

  上層,即是可見旗杆,總長為九丈五,寓意九五之尊,寬為七寸。

  當這根十丈多長的精鋼旗杆出現在正陽廣場的時候。

  所有見到的人,哪怕是官府人員,都忍不住驚呼起來。

  那是由二十多位將士抬著,一路從城郊抬至正陽廣場。

  而後插入旗洞。

  單單立起豎正,就花費了將近一個時辰,校隊無語後,才是青石堆積,三合土填充,水泥覆蓋,可用數百年。

  “這上面好像還吊著一根繩子,這是幹嘛呢。”

  “別問我,我怎麽知曉。”

  “你不是說知曉的消息多嗎,怎就不知了。”

  “這事別說是我,哪怕是朝堂上的大臣,估摸著都不知曉,大概是太孫殿下的手筆。”

  “這麽大一根棍子,當真威武。”

  目前來說,正陽廣場上最大的熱鬧,就是這個升旗台了。

  猜測的人非常之多,尤其那根繩子,更是引發諸多聯想。

  其實也有聰明人認為是掛著旗幟上去,但是沒有得到認同。

  旗杆固定好後,便就是升旗台呢。

  整個升旗台,乃是由漢白玉打造而成。

  為四方通行,有三層階梯,由十二玉柱組成。

  刻有九龍,十二紋章,錦繡江山。

  一眼望去,華貴典雅。

  自建成後近半月後,每日皆有錦衣衛十二人站崗,嚴禁靠近,只能是遠遠相看。

  升旗台建好後,正陽大道這邊的平整也差不多完善了。

  正陽大道,寬約三十丈,長約三裡五,即五百八十丈左右,由正陽門,直達正陽廣場,最終點邊就是升旗台。

  目前的正陽大道,左右前後用木板做模擋住,一尺之高。

  在這中間,每隔一丈,便有長竹隔斷,一眼看去,密密麻麻。

  今日,正是二月初二,龍抬頭。

  正陽廣場,燒香祭祀。.
  工部尚書沈溍開口問道:“現在是什麽時辰了。”

  工部侍郎回道:“回大人,此刻正是午時三刻。”

  沈溍點點頭,而後朗聲道:“吉時已到,動工!”

  隨著沈溍開口,早就等候多時的工部官員,跟著大喊起來。

  “吉時已到,動工!!!”

  “吉時已到,動工!!!”

  “吉時已到,動工!!!”

  一聲聲的傳遞,從正陽廣場這裡,直到正陽門下。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