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皇長孫!》第756章 準備帶朱元璋坐火車
  第756章 準備帶朱元璋坐火車

  科研司外院。

  這裡已經被士兵把守,嚴禁任何人靠近。

  關於蒸汽火車,目前都沒有在邸報上講述過,普通人基本上都不知曉。

  當朱英來到這裡的時候。

  火車頭已經被抬到了鐵軌上。

  和後世的火車頭不同,現在造出來的火車頭除了形狀差不多外,加入了許多中式元素在裡面。

  對於外觀,也就是蒸汽鐵甲船沒得辦法,否則在感官上,工匠們從來不會缺少過。

  當得知太孫要來看的時候,黃觀已經在此等候了。

  “怎麽樣,能運行吧。”

  朱英對旁邊的黃觀隨口問道。

  黃觀躬身道:“回稟太孫,此前已經測驗過了,運行不會出現問題,這次上鐵軌,也是完成最後的步驟,臣心裡有信心,絕不會出亂子。”

  看著黃觀自信滿滿,朱英笑著點頭:“開始吧。”

  這裡是測試用的鐵軌,總長千米,火車會來回運行。

  在官員大喝點頭中,蒸汽機開始響動起來,隨著整個車身都在發顫,逐漸的,下邊的滾輪開始運動。

  整個火車也緩緩開始前進。

  然而,就在大家原以為一切順利的時候,只聽到轟隆幾下,突然就熄火了。

  黃觀志得意滿的笑容,一下子就僵硬在臉上。

  “請太孫殿下恕罪。”

  剛剛有多瀟灑,現在就有多打臉,黃觀第一時間跪地磕首。

  旁邊的一眾官員也盡皆跪了下來,烏泱泱一片:“請太孫殿下恕罪。”

  朱英擺擺手:“這等失敗,不過是常有之事,何來罪過,都起來吧,還跪著作甚,趕緊去查查是出了什麽問題。”

  “謝太孫隆恩!”

  黃觀及眾人這才起身作揖。

  那邊一批工部官員連忙查看去了。

  黃觀額頭上冷汗都冒出來了。

  先前在屋子裡實驗的時候,哪怕有些小問題,但都已經解決了,自己剛才還信誓旦旦的跟太孫說絕對不會有事,結果這轉頭就熄火了。

  真要論起來,這都能治個欺君之罪了。

  沒辦法,皇權就是這麽霸道不講道理。

  “太孫殿下,這麽大個鐵罐頭,這是要做什麽的呀,也沒看到馬在拉啊,怎麽就能動起來呢。”

  一直跟在後邊的母女三人,顯然是不知道什麽叫做蒸汽機。

  艾米拉膽大,直接就詢問了出來。

  旁邊阿依達嚇得一抖,連忙去拉女兒。

  朱英倒是沒在意,解釋道:“這叫火車,先前我跟你們說過,只要我這火車造出來,那麽幾日的功夫,就能抵達西域。”

  “現在這火車正在試驗,暫且出了點小問題,就跟人鬧了肚子一樣,待會給解決掉就可以了。”

  阿依達這邊見太孫沒有怪罪的意思,心裡這才放松下來。

  右邊的妹妹依拜蒂,也問了句:“我看這也不快啊,還沒有馬車嗎,我們從西域到這裡,可是差不多兩個月呢,怎麽可能幾日就能到達。”

  朱英繼續道:“那是它還沒有跑起來,等它跑起來的時候,速度能草原上的駿馬差不多,最關鍵的是,馬需要休息,它可不需要休息。”

  “一天有十二個時辰,而它將會一直以馬最高的速度在跑,去到西域,不就幾日的功夫了嗎。”

  依拜蒂還有些不信:“它怎麽可能不需要休息,那不會累死的嗎。”

  聽著這話,朱英哈哈大笑起來。

  幾人一直都是以突厥語交流,除開黃觀能聽懂外,其他的官員根本就不知道太孫等人在說些什麽。

  只是看著太孫在笑,盡皆都跟著陪笑。

  朱英轉頭看向黃觀:“你給她們解釋一番吧。”

  黃觀聞言,向著母女三人微微拱手,而後說道:“此物名為火車,乃是我大明科研司打造而出,其渾身上下皆用鋼鐵製作而成。”

  “在這火車的裡面,是一個巨大的熔爐在燃燒,它為火車的運行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只要熔爐不滅,一直添加石炭,那麽火車就能一直的運行下去。”

  “方才的熄火,就是因為熔爐出了些小故障,待會檢修好後,就能繼續開始運行了。”

  黃觀的突厥語自然沒有朱英那般流利順暢。

  不過他很通俗的將火車的原理講述了出來。

  蒸汽機沒接觸過的普通人很難聽懂,熔爐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況且突厥語之中,並沒有蒸汽機這個詞匯。

  還得是現在造出一個來才能進行體現。

  比起漢字的完善,突厥語就相差很大了。

  “只要熔爐之火不滅,那麽它就能一直的跑下去,無論是白日,還是黑夜。”

  旁邊一直沒有說話的王后阿依達喃喃自語。

  作為一國之王后,即便狐胡國只是個撮爾小國,但阿依達畢竟是接觸過政務,軍事的。

  在西域那邊,可沒有什麽后宮不乾政的說法,連女王都不在少數。

  因此阿依達非常的清楚,這火車的出現,將會產生多大的作用。

  如果士兵搭載在上面,幾天就能抵達,那麽這天下,將會掀起新的戰爭。

  有了如此強大的武器,大明必定會擴張疆域。

  從這其中,王后看到的是血與火。

  無數的民族,會一一在大明的兵峰下臣服。

  這時,工部的官員過來稟告。

  熄火的問題已經檢測出來了,是因為蒸汽機的管道有殘渣堵塞,所以才導致啟動熄火。

  其實只要是動起來了,一般熄火的幾率會變得很小,因為高溫同時會融化殘渣。

  “關於蒸汽機的問題,要建立專門的工匠小組進行維修,保養。”

  “不管是蒸汽火車,蒸汽鐵甲船,亦或是其他蒸汽機械,但凡是用到蒸汽機的地方,都要定下守則。”

  “比如在啟動前,要進行哪些檢查,將這些檢查的條目,一項項的羅列出來,必須要完成這些檢查之後,才能進行對蒸汽機的啟動。”

  “科研司裡,要放一台蒸汽機一直運行,由人進行記錄,大概在多久的時候會容易出現問題,要保障一個時間點,每次在這個時間點前,蒸汽機就需要進行檢查,保養。”

  朱英隨口就將後世的一些方法交代了出來。

  現在的人們對於機械還沒有形成穩定的概念,好像是造出來了,就不會出現問題,實際上機械的故障率是很高的。

  黃觀當即拱手作揖:“聞太孫之言,猶如醍醐灌頂,臣等在蒸汽機工作上,還有太多的不足,願太孫以後能多多指導。”

  不僅是黃觀,包括其他的官員,匠人,都非常的吃驚。

  在官員看來,太孫經常光顧科研司,實際上也就七八天或者半個月才來一次。

  然而太孫不管是對於蒸汽機還是其他方面,都表現得非常清楚,甚至都不需要官員的介紹,比這些親手參與製造的匠人更懂。

  此刻在黃觀及其他官員,匠人的心裡,只有一句話形容:真天人也。

  除此之外,他們也想不到其他的解釋了。
    “好了,清理完了,就繼續啟動吧。”

  “遵令旨。”

  第二次啟動開始,比起之前的自信,現在黃觀這些人就要緊張多了。

  生怕再次出現熄火的問題。

  好在清理了殘渣後,蒸汽機啟動的很是順利。

  轟隆轟隆的聲音響起,火車頭開始逐漸的加速起來。

  隨著動力的供給,火車的速度越來越快。

  從快走,到小跑,再到快速的奔騰,火車頭就這麽沿著鐵軌前進起來。

  “好快,越來越快了,比奔騰的駿馬還要快。”

  艾米拉忍不住大聲驚呼起來。

  她的突厥語雖然這些工部的官員,匠人們聽不懂,但裡頭驚訝的語氣表露清晰。

  “殿下,幸不辱命。”

  足足過了一炷香,黃觀這才剛對朱英作揖說道。

  朱英滿意的點點頭:“很好,火車問世,乃我大明重大之事,影響深遠,這將改變天下現在之格局。”

  “即日起,立即按照現有的標準,打造屬於我大明的火車專列,朝廷這裡,將會成立鐵路司,專門負責火車運行,裝載等事宜。”

  “黃愛卿,這件事你來主持,讓科研司好生配合,立即打造一條由京師通往北平的火車專列。”

  黃觀連忙拱手作揖:“謹遵太孫令旨。”

  朱英點點頭,隨後問道:“先前鐵軌已經開始修建了,現在通到哪裡了,到長江邊上的港口了嗎。”

  從京師開始修建的鐵軌,自然不是走正陽大道,那裡人群太過密集,也不適合修建。

  鐵路是從皇宮的北門,自孝陵和玄武湖的方向開始,一路抵達南京港口。

  這段路並不算長,也就二十裡地。

  京師這邊有足夠多的鋼材搭建這條鐵軌。

  “回稟殿下,於昨日已經修建完畢了。”黃觀恭聲回道。

  朱英有些高興,說道:“車廂已經造出來了吧,我記得前幾日就有稟告過來,既是如此,我讓欽天監那邊選擇個黃道吉日。”

  “到時候爺爺,還有朝廷百官,一共坐著這火車感受一番。”

  “那天,記得把檢修工作做好了,可不能出現岔子。”

  在如今的京師周邊,已經有二十多個煉鋼廠,專門為鍛造鋼材所設。

  京師的這一段鐵路,朱英先前就已經是做好了準備,地面夯實,砂石堆放,就等著鋪設鐵軌了。

  因此並不需要太多的時間。

  鐵軌的製作對於木匠來說,真就算不得什麽難度,只不過從木工活變成鋼材活罷了,原理上是一樣的。

  黃觀面色有幾分難看。

  朱英眉頭一皺:“怎麽,車廂還未做好,這應該算不得什麽難事吧。”

  黃觀低頭躬身道:“按照殿下的吩咐,九節車廂早已經完工。”

  朱英問道:“那是有什麽問題。”

  黃觀苦笑道:“先前我們做過測試,將火車拉著一節車廂一起。”

  “原本也沒感覺到其他難事,先前一切都行駛正常,可在停車的時候,問題就出現了。”

  “因為火車頭的速度很快,因此需要滑行很久才能停車,而在這個過程中,後邊的車廂非常容易的就會撞上來。”

  “當時采用的僅僅是一節車廂,就險些出現大問題,如若是九節車廂,怕擁在一起必然跟人仰馬翻那般。”

  火車的總設計主要方案,是朱英提出來的,他也就是搬照後世的方式簡單述說。

  聽著黃觀這話,頓時想到了後世火車的掛鉤。

  不過朱英沒有急著講述,而是問道:“現在科研司這邊是有什麽方案解決此事。”

  黃觀回道:“目前想出來的法子,是將所有的車廂直接鏈接在一起,每一節車廂都采用跟火車頭那樣刹車裝置,當需要停車的時候,就能一同進行刹車,使得穩穩的停靠下來。”

  “九節車廂會如果運送大量的貨物,會使得整列火車的速度變得更為緩慢,因此有工部的官員提出,可以最後放的火車尾,也增加一個蒸汽機,同時為整列火車提供動力,這樣的速度就能更快。”

  朱英有些驚訝。

  他沒想到科研司這邊的思路已經很是成熟,這樣的解決方案,已經幾乎於後世的高鐵了。

  後世高鐵就是有兩個車頭,不過那並非是為了同時提供動力,而是前後的輪換。

  而直接把所有車廂鏈接在一起鍛造,也避免了車廂間關於牽引器的問題。

  從這方面說,已經是趨於完善了。

  “方法不錯,為什麽沒有開始做呢。”朱英問道。

  黃觀躬身道:“此事臣還未於太孫上奏,因此不敢私下行事。”

  工部之所以還未如此做,是因為此事涉及到了太孫。

  畢竟車廂的單獨打造,這個方案是太孫提出來的。

  科研司的行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等於是推翻了太孫的定策,這就相當於違抗令旨啊。

  沒有太孫發話,哪個工匠敢於對太孫定下的方案進行改革。

  朱英想了想,說道:“京師這邊的火車,可以按照你們提出來的方法去做,其他地方的車廂連接,可以在其中做一個牽引器,緩衝車廂之間的衝撞。”

  “包括連在一起的車廂,也可以按照這個方法去緩衝火車行駛過程中帶來的衝撞。”

  朱英開始向黃觀講述車廂掛鉤的製作方式。

  掛鉤用鋼鐵鑄造,像兩隻拳起的手,分別安裝在車體兩端,兩隻“拳手”用力一碰,就輕松地先分開再緊緊地鉤死一起。

  這就是後世火車車廂牽引器的大致方案。

  朱英講述並不算太清晰,主要是這掛鉤並非是一體,而是多個部件組成,還需要去嘗試製作。

  其中關鍵是活動的掛鉤,可以很大程度上抵消火車行駛的壓力。

  京師這邊可以用整體的火車,但是在其他地方,就沒有這麽方便了。

  黃觀很好的體會到了太孫的意思,很多東西就怕是沒有思路。

  朱英只需要提供一個思路的方向,黃觀這邊就能造出來。

  掛鉤的原理,在木匠這邊並非是不可完成。

  “半個月,能完成否。”朱英問道。

  黃觀當即表態:“請太孫放心,必定完成。”

  朱英點點頭。

  到了那時候,他就能帶老爺子一起坐火車了。

  如此想想,心裡也有幾分激動。

  等火車在大明四處建設起來的時候。

  旅遊,將會變成非常熱門的話題。

  前世朱英小時候才坐過綠皮火車,後來就被高鐵代替了。

  沒想到在這大明之初,自己還能再次坐上火車。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