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皇長孫!》第746章 重裝騎士
  朱元璋摸著下巴的胡須,對於大孫方才的方案非常滿意。

  只是聽著就清楚大孫完全可以主導全局了。

  這種全局觀的思維,對於皇帝來說,非常重要。

  一將無能,累死千軍。

  而皇帝無能,則國之大禍。

  朱元璋看不到太遠,但至少知道,在自己走後的數十年內,大孫必然可以讓大明越上高峰。

  比之秦皇漢武,亦不遜也。

  “就按照大孫方才所說的安排去做吧。”

  “臣遵旨。”

  幾位尚書在朱元璋眼神的示意下,緩緩後退離開大殿。

  他們的工作就現在來說才開始。

  出了乾清宮,幾位尚書的神情稍微放松了一些。

  “太孫真是.我等不如也,我原以為要至少須商討半個時辰,沒想到太孫把我等所想,所未想之事,盡皆已經全面然安排妥當,有時候我感覺自己這個尚書忒無用了些。”

  兵部尚書茹瑺感歎著說道,他本身就是學霸,十六歲時就由貢生選拔進入國子監學習。

  可謂是早早的介入到官場政務之中。

  然太孫殿下的這些策略,比之先前改革官製,軍製,還要更加來得震撼一些。

  “誰言不是呢,太孫深諳垂拱而治之道,看似放手朝權,實則是讓我等各司其力,由太孫主導全局。”

  “諸位也莫要多言語了,趕緊是按照太孫的吩咐辦事吧。”

  “今夜,可有得忙了。”吏部尚書詹徽開口說道,而後加快腳步向前走去。

  其他幾位尚書面露鄙夷之色。

  就這詹徽,不管是在任何時候,拍馬屁都是一絕。

  以前是拍陛下的馬屁,現在換作太孫,也沒有絲毫的拖泥帶水,流暢至極。

  不過詹徽說的沒錯,現在正是緊要時刻。

  幾人的速度加快起來。

  乾清宮裡。

  朱元璋笑道:“大孫這些安排,著實不錯,便是咱來做,也未能比之大孫更好。”

  “詹徽那老小子倒是沒說錯,有大孫在,確為百姓之福。”

  朱元璋亦是底層百姓出身,當然知道方才大孫的那些安排,對於河南受災的百姓多麽重要。

  不過這也是建立在當今大明國庫豐盈的情況下。

  前些年遇到災禍,並非是朝廷沒有法子,而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使不出力氣來。

  “爺爺謬讚了,再好的方案,也要執行的人靠譜。”

  “雖說我已三令五申要杜絕官員,商人發這等黑心財,但估計必然有不少人鋌而走險,悄悄伸手。”

  “所謂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些人的聰明勁全部都用到了歪門邪道上。”

  “除開正常的官員外,還要派遣錦衣衛暗中監察,這才能真正的把方案落實下去。”

  朱英說完,感覺有些口渴,便端起桌案上的茶杯一飲而盡。

  畢竟不久之前才劇烈運動過。

  “夜有些深了,咱也有些乏了,聽到大孫的安排,咱這心裡頭也安心了不少。”

  “你還年輕著,咱跟你比不了,這等事情重要,便你來主持吧。”

  朱元璋打了個哈欠,他現在主打一個養生。

  太醫院那裡專門研究養生的太醫,給琢磨出個法子來。

  朱元璋還想多活幾年,看看大明在大孫的手中,會出現何等變化,現在經常帶娃,也不怎麽醉心政務了。

  他知道大孫能夠處理好。

  “爺爺去歇息吧,接下來的事情孫兒操辦即可。”

  朱英點頭回道。

  朱元璋起身去寢宮,讓大孫今日就在乾清宮辦事。

  這個中的意思,就是讓大孫行使皇帝的權力。

  朱英端坐正殿辦公。

  接下來就是讓人把邸報司的編纂叫來。

  將河南大水受災程度之事,刊登在京師邸報之上。

  現在邸報司的印刷,已經是非常完善。

  采用銅版油墨,印刷速度不僅是快捷,而且方便。

  如今印刷采用的還是人工手搖,就是邸報司這邊寫好稿子後,印刷那邊排版模具。

  模具的字體組成滾筒的形式,紙張推過去的時候,滾筒搖動直接就印在其上,微微晾乾就已經完工。

  蒸汽機才發明不久,可想在後來,當蒸汽動力供給的時候,印刷的速度還要大大的加快。

  “臣袁佳馳,拜見太孫殿下。”

  袁佳馳是曾經去到朱棡府邸的食客,後面朱英看中了其才會,正是建立邸報司,便讓其負責京師邸報司。

  “倒是你自己來了。”朱英問道。

  邸報司因為特殊的關系,是十二時辰輪班製,按照後世的算法,下午四點就下班了。

  現在都已經是晚上九點。

  “臣聽到城內傳來八百裡加急的消息,當有大事發生,因此特意趕到了衙門內等候傳召。”袁佳馳回道。

  朱英點點頭:“有心了。”

  “此番是關於河南大水之事,受災千裡,約莫近百萬百姓流離失所,不知被大水帶走多少性命。”

  “關於此大災之詳細,你且去兵部詢問細節,盡快寫好稿文,爭取明日刊登其上。”

  “對了,先前我讓你準備的記錄員,可是已經籌辦好了。”

  記錄員是朱英讓袁佳馳準備,類似於後世的記者。

  在京師這裡的最早一批記錄員,特別破例也是給的從九品的待遇,這也是為了能夠讓記錄員這個群體更好的發展。

  別拿村長不當幹部。

  從九品雖說是官員的最低品級,但也是屬於官員。

  就官員之下的吏員,尋常百姓見了那也得稱呼一聲爺,入了官籍,那就是真正的老爺了。

  也就是這第一批,往後的記錄員自然是吏員。

  “回稟殿下,已然是籌辦好了,現邸報司內記錄員共計十七人,全憑殿下吩咐。”袁佳馳回道。

  朱英吩咐道:“既是如此,那就把他們全都派遣到河南去。”

  “有道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讓他們將自己所看到的事情,詳細的記錄下來,而後回到京師整理成文,再刊登於邸報之上。”

  “河南大水事宜,不僅會有感人肺腑的相助相幫,更會有貪官汙吏,從中牟取不義之財,幫我傳話他們,要時刻堅守心中的信念,不要為眼前的誘惑所蒙蔽。”

  “那些被撞破了好事的奸臣,已然不是我大明的官員,他們是披著羊皮的惡狼,趴在百姓的身上敲骨吸髓,我希望他們能夠不忘初心,堅決與罪惡勢力劃清界線。”

  “唯有這般,他們才能對得起朝廷,對得起黎民百姓,對得起本宮對他們的期望和栽培。”

  袁佳馳聞言,心中震動。

  這一番話,讓他有種恍然醒悟之感。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說起來簡單,可在面對那些形形色色誘惑的時候,誰又能一定把持得住呢。

  不是每個人都能像柳下惠那般坐懷不亂。

  袁佳馳深有感受,這些年來,他作為邸報司之主編,掌朝廷之口舌,其中多少人明裡暗裡,都在給他送好處。

  即便是嚴詞拒絕,那些人依舊是變著花樣來,讓人防不及防。

  他的品級並不算高,可哪怕是朝廷大臣,對於他,對於邸報司,都要給上三分薄面。

  這文章上的講究,實在是太多了。

  稍微引導一番,可能就是不同的感官。

  在有些方面,哪怕是袁佳馳,也沒忍受得住。

  畢竟,他還是個血氣方剛的男兒啊。

  錢財能摒而棄之,可美色呢。

  其實這樣的情況,在整個大明的官場之中很是常見,他那點事情,都不算多大的事。

  朱英也知曉的。

  對於邸報的重視,從來不會讓朱英靠著去相信一個人,而完全信任。

  是以在邸報司,當然是有暗中安排。

  當錦衣衛監察百官,開玩笑的嗎。

  雖說沒有日夜監視那麽誇張,但基本上的動向都能掌控。

  “臣有錯,愧對殿下。”

  袁佳馳突然就反應過來,這是太孫殿下在同時敲打自己。

  朱英見袁佳馳領悟到了,笑了笑道:“自古聖賢誰能無錯,知錯便改善莫大焉。”

  “為官,一直要記住自己的底線,朝廷的利益,百姓的利益,都是不可侵犯,如若一步錯步步錯,那就是墜入深淵,藥石無救了。”

  袁佳馳連忙作揖道:“臣謹遵太孫殿下教誨,必然時刻心中銘記。”

  朱英微微點頭:“行了,時候也不早了,忙去吧。”

  “是,殿下。”

  袁佳馳躬身離去。

  河南這邊的事情,也算是暫且有了個了結。

  天災無情,人力渺弱。

  尤其是在當今這個年代,說要對抗難從下手。

  後世面對大水,地震,依舊不可避免,現在的百姓,又哪裡能有什麽法子,無非就是祈求老天保佑。

  若是身死,則命該如此。

  “對了,你讓人傳話去梨園,明日小玉入宮之事暫且擱置。”

  朱英對旁邊的郭忠吩咐道。

  “是,殿下。”郭忠恭敬的回道。

  朱英想了想,解釋了一句:“跟她說明一下,現在河南大水蔓延幾乎全境,不計其數百姓受災,不是入宮的日子,待得災情過後,再來安排此事。”

  “老奴明白。”郭忠眼神微動應下。

  就先前的話語,他還以為太孫對那戲子不感興趣了。

  也是朱英曾經跑走私的時候,和那些貪官打交道,最是清楚這些人喜歡胡亂揣摩,真真假假。

  如果單純一句擱置,還以為是失寵了。

  戲子在當今為賤籍,很多人心裡有膈應。

  可朱英並沒有,畢竟在後世,這些所謂賤籍的戲子,那可是明星啊。

  而朱英也知道,隨著大明經濟的發展,物質基礎滿足的同時,精神食糧越發重要,這些戲子的地位,當會慢慢的拔高。

  大明末期的秦淮八豔,說是賤籍,實則地位已然不是普通人可以比擬。

  可能是知道現在的太孫還未歇息。

  兵部那邊又將吐蕃的情報送了過來。

  其實兩個情報是差不多同時抵達的京師外驛站。

  不過在遇到八百裡加急的時候,其他信文都要給其讓路。

  徐輝祖發的也並非是加急傳文,不過軍事情報的傳遞只要送到驛站,起步就是三百裡每日的標準。

  現在官道修建,達到這個速度並不算難。

  徐輝祖已經去了幾個月了,現在抵達吐蕃也應有兩月余。

  傳信自然比行軍要快上許多,朱英看到的情報,大約是半月前的。

  和徐輝祖估計的差不多,蒙古鐵騎的支援,顯然很是自以為是,覺得在吐蕃這樣的平原地區,十萬鐵騎足以橫掃。

  徐輝祖勸說無果,也只能聽之任之。

  帖木兒那邊顯然是派了精銳統帥,很早的就設下了埋伏,等著對明軍或者蒙古軍的收割。

  前面取得小勝的蒙古軍貪功冒進,很自然的就落入到了帖木兒軍隊埋伏中。

  蒙古軍當時是兵分三路,直接強攻。

  三路都遇到了埋伏,傾瀉的火炮如同雨點般密集。

  他們忘記了,帖木兒的軍隊,可不是只有刀劍弓弩,還有跟大明一樣的火炮。

  三路大敗,後路被截。

  還是靠著明軍的接應,這才挽回了不少損失。

  收攏兵馬後,十萬大軍赫然是足足少了三成。

  那蒙古統帥幾乎差點要自刎謝罪了。

  這可是隨便征召的散兵遊勇,是真正的蒙古精銳騎兵啊。

  畢竟這次大明給的錢糧足夠多,北元那邊也不好意思糊弄。

  其中十萬軍中,單單就有三萬是拱衛北元王廷的鐵騎,清點後發現亦是損失七千余。

  能夠拱衛王廷的勇士,每一個拎出來,都有是有著草原‘巴圖魯’稱號的勇士。

  他們死得太慘,太窩囊。

  根本沒有發揮出自身的勇武,就在敵人的炮火之下身亡。

  為此,蒙古統領要承擔大責。

  假若不是明軍接應,怕是此番損失還要更大。

  畢竟蒙古騎兵深入太多,後路都被斷掉了,是明軍跟上硬生生打開的缺口。

  而這次,也是明軍跟帖木兒的軍隊第一次交戰。

  徐輝祖在信中寫道。

  帖木兒的軍隊,並不弱於明軍,其奴隸軍亦是軍紀嚴明。

  裝備火器上,也不比我軍遜色太多。

  尤其是在其貴族盔甲,比之大明盔甲還要有更為出色防禦。

  其少量精銳,渾身披甲,猶若鐵桶,火器亦不能傷。

  朱英看到這裡就知道,徐輝祖說的,正是歷史上極為出名的板甲。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