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皇長孫!》第840章 (全書完)新皇登基,日月同輝
  自古以來,就有除夕守歲的習俗。

  老朱家都是從民間來的,自然也同樣有這個習慣。

  且守歲,有為長者延續守歲的說法,哪怕只是傳說不可信,但皇家這裡,自當是爭先恐後。

  因此在晚宴過後,除夕夜不算結束,作為皇宮,還有大量的歌舞表演。

  每年的除夕,朱英都會開支一筆花費,用來作為皇宮除夕的節目。

  其中舞台的搭建,主要是在奉天廣場,周圍都架著大爐子,火光升騰,完全感受不到寒冷。

  周圍還有搭起來的棚子,可以遮蔽風寒。

  除了皇家外,許多大臣也是能夠被邀請進來的,這也算是另一種形式上的春節晚會了。

  況且,明日作為朱英的登基大典,今年的除夕夜尤其不同。

  從名義上說,這是從洪武年過渡到永盛年的第一夜,寓意重大。

  此番春晚的招募,不僅是大明本土的各類戲曲,包括其他國家的一些節目,都會被安排在內,在大半年前,許多表演人員,就已經在為此準備了。

  能夠登上這次的奉天大舞台,對於任何一個戲班子,演出人員來說,那可謂是最高榮耀了。

  因此也是極早的就開始排練。

  看台上,最前面的一排,自然是朱英跟朱元璋。

  第二排就是藩王們,然後是親王,皇孫。

  後邊則是藍玉等國公侯,再便是七部大臣,朝廷重臣。

  今晚大概是沒人睡覺了,因為在醜時過後,也就是凌晨兩點舞台許戲曲歌舞結束後,便是開始朱英的登基大典,祭祀上天。

  不僅僅是皇宮裡,此時整個京師南京城內,皆是燈火輝煌。

  各大戲院,為了慶賀明日太孫登基大典,免費演出,正陽大道上,更是搭建了大量的舞台。

  茶樓裡,酒樓裡,說書先生神情激動,語氣高昂,完全沒有停歇的意思。

  爆竹聲響徹不斷,街道上人群洶湧,可謂是真正的舉天同慶。

  再放遠處,整個大明王朝,完全是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海洋之中,各大府城,縣城,乃至於鄉下村寨,全然歡騰一片。

  所有大明的百姓都明白,當除夕過後,便是從洪武三十七年跨越到永盛一年。

  “三十七年,三十七年,眨眼而過啊,猶想當初,咱還是個放牛娃,為了吃上一口飯,是想盡了法子。”

  “又逢亂世,動蕩不安,苟且偷生的活著,入了紅巾軍,從死人堆裡爬出來,誰又會想到,幾十年前那個衣衫襤褸,當了和尚,又當乞丐的放牛娃,會是今天的咱呢。”

  舞台上歌聲嘹喨,但朱元璋卻沒有多少心思去聽了,他拉著大孫的手,安靜的述說著。

  朱英也似乎是感受到了什麽,沒有說話,只是緊握老爺子粗糙的手掌。

  “咱曾經以為,會跟其他的兄弟那樣,就戰死在了哪塊地方,埋骨他鄉,畢竟咱什麽都沒有。”

  “大孫你可莫要小瞧咱,咱知你武藝高強,可當年咱那也是衝鋒陷陣,不在話下,若非是如此,那也得不到郭大帥的賞識,娶了你奶奶進門。”

  “若是沒你奶奶,咱還真辦不成今日這般大事,可惜你奶奶太思你,去得早,不然她那身子骨,可要比咱活得久。”

  “咱現在還記得,那個時候,咱第一次見到大妹子,她是郭大帥的養女,咱當時就想著,這天底下,怎的會有這般美麗的女菩薩。”

  “大孫呐,咱給你說,你奶奶年輕的時候,那可是個大美人,咱們軍隊裡,不知多少人對她愛慕,許多人想著法子,就是為了多看她一眼。”

  “但是你奶奶她,是誰都可看不上,就是看上了咱,郭大帥也是瞧得上咱,問了大妹子的意思,便是把大妹子許配給了咱。”

  “那個時候,真就是咱這輩子,最為開心的時候了,咱硬是兩天兩夜高興得沒合眼,躺在那床上呐,翻來覆去的,蓋上被子笑,湯和那老小子,還以為咱得了失心瘋,差點去給咱請大夫來了,哈哈哈。”

  “以後成了婚,郭大帥被小人蠱惑,把咱關了起來,不給吃食,是你奶奶,偷那剛出爐的烙餅藏在懷裡,給咱送來,還把自己給燙傷了。”

  “要不是如此,咱說不定就餓死在那了,你奶奶可是救了咱的命呐。”

  “對咱來說,能娶你奶奶,便是這輩子最為值得驕傲的事情。”

  朱元璋平靜的語氣裡滿是歎息,大妹子的身體一直很好,比他的好多了,然而當年大孫薨逝,大妹子實在是受不了這個打擊,心氣虧空,就此撒手人寰。

  “隻恨是老天命運弄人,大妹子她以為去到下邊能找著你,卻怎麽會想到,你還在上邊呢。”

  “若是.若是唉.苦了她了,不過還好有老大陪著,在下邊應是不孤單吧。”

  “老大這個家夥,也是個不孝順的,常言道,父母在,不遠遊,咱還在這呢,他就丟下咱,去找他娘了。”

  “當年,你爹出生的時候,咱正在打集慶,也就是咱們現在待的京師,當時,正是攻打城門的關鍵時刻,你爹出生的消息就傳來,緊接著,城門就破了。”

  “這破城之功,當是有你爹一半的功勞。”

  “你爹小時候可不像你那般頑皮搗蛋,可是乖巧著呢,讀書什麽的,從來都不用咱跟大妹子操心,宋濂這些大儒,個個都說你爹天資聰慧。”

  “唯一差的點,就是你爹性子軟,心太慈,不夠狠,這當皇帝,太仁慈可不是啥好事,那時候老二老三他們幾個犯了錯,每回都是你爹來求饒。”

  “便是臨走的時候,還求著咱,給老二說好話,這孩子,誒.”

  說著說著,朱元璋的聲音,突然變得有些哽咽起來。

  往年的一幕幕回憶,在朱元璋的腦海中,驀然的開始變得越發清晰,那些已經深埋的記憶,好像被風吹散,生動的展現了出來。

  歡喜的時刻,開心的時刻,幸福的時刻,那最初時候,跟大妹子,標兒,一家三口,過著其樂融融的時光。

  然而,大妹子離開的時候,老大朱標離開的時候,這些痛快,心傷,悲痛的記憶,也是同樣一股腦的湧上心頭。

  “大孫你說,他娘倆怎的就這般狠心,把咱就這麽的丟下了呢,就把咱丟在這世上,孤零零的,孤零零的,咱一個人他們怎的這般狠心。”

  萬般思緒上湧,年僅八十的朱元璋,老淚縱橫。

  “爺爺,我還在,孫兒還在,在這裡。”

  朱英雙手緊握老爺子,連忙開口說道。

  感受到手裡的觸感,眼睛已經有些渾濁的朱元璋,看到面前的人兒,這才緩緩止住了悲痛的情緒。

  “是啊,大孫你還在,還在咱的身邊。”

  此刻,朱元璋才感受到舞台上的戲曲聲,周邊的叫好聲,繁華的場景,讓朱元璋這才有幾分真實的感受。

  方才,他好像是脫離了這周邊的一切,陷入了自己的世界裡。

  這樣的感覺,其實跟後世的自閉症有很大的相似,是情緒封閉的一種體現,還好朱英在。

  對於這個小時候自己親自跟大妹子一起養著的大孫子,朱元璋自當有完全不同的情感。

  這時,突的焰火齊現,炮聲轟鳴。

  整個南京城上方的天空,都被五顏六色的璀璨煙花所覆蓋,這是除夕夜過,新年到了。

  從現在開始,洪武年過,為永盛元年。

  如今的煙花,隨著火藥技術的成長,比曾經的爆竹已經更為絢麗多彩,皇宮這邊更是直接動用火炮來發射高空煙花,讓煙花能夠在更高的天空中綻放。

  哪怕是南京城外百裡,都依然是清晰可見,甚至還能看到雲層。

  “真的,很美,這是咱見過最美的花火。”

  “如果大妹子在,一定會很高興吧,她最喜歡看這些了。”

  朱元璋目光有些停滯,呆呆的抬頭看著天空上的煙火,嘴裡喃喃說道。

  兒子也好,孫子也罷,其實在朱元璋心裡,大妹子才是永遠的第一位。

  人一輩子,陪伴時間最久的,最親的,不是父母,亦不是兒女孫子,而是枕邊人,白頭偕老的伴侶。

  尤其對於朱元璋來說,多年以來的相濡以沫,更是在他心裡,佔據了最為重要的位置。

  是以大妹子離開後,朱元璋甚至不要確立皇后。

  煙花在上空燃放了足足近半更天,這才稍稍停歇下來,放在後世,也就是一個多小時。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這一個多小時燃放的煙花,是他們完全不敢相信的數字,是普通家庭一輩子都賺取不的錢財,也只有皇家富裕,才能承擔得起如此花費。

  “差不多了,大孫,該去準備登基大典的事情了。”

  “咱還有一句囑咐,記著,以後,不要太為難你的叔叔們,咱知你忘掉了曾經的記憶,然在你小的時候,他們每個都曾經非常的疼你。”

  “自古皇家無情,但咱希望咱們老朱家不要這樣,別為難他們,答應咱,好嗎?”

  朱元璋的聲音中,帶著幾分懇求,或許是他已經感受到了什麽,才會說出這樣的話。

  “爺爺請放心,孫兒,不會為難他們的。”

  朱英鄭重的說道,同時眼眶之中,微微泛紅,他也似乎感受到了什麽,可這個時候,卻不知道該怎麽說了,或許是在害怕開口。

  朱元璋咧嘴笑道:“快去準備吧,咱還想看看,咱大孫登基的威風時候呢。”
    登基儀式是繁瑣且嚴格的,不管是祭祀上天,還是其他的一些安排,每個過程都有很大的講究,神聖而威嚴。

  這可以說是最為莊嚴肅穆的儀式感了,也是皇權的體現。

  大量的宦官還有士兵出現,迅速對奉天廣場搭建的舞台跟其他設施進行拆除,然後換上新的裝飾。

  大臣們也要在奉天門外進行等候,只有皇室子孫才能在奉天廣場內。

  大量的宮廷樂匠準備著,從祭祀到登基,包括其中的閱兵,這裡頭有數十種樂曲。

  登基這麽重大的儀式,怎麽能沒有背景音樂。

  沐浴,更衣,換上嶄新的龍袍。

  這件龍袍並不跟後世常見那樣複雜華麗,反而要簡單幾分,除了有幾團龍紋外,就只有簡單的暗紋,顯得恢弘大氣,並不奢靡。

  印象中龍袍的十二章紋,是明朝歷史上英宗之後的皇帝才有的。

  其中袖口也不寬大,而是很窄,跟後世有幾分類似,多了幾分簡潔幹練。

  按照流程,朱英先去太廟,社稷壇祭祀,而後就是到正陽廣場,舉行的升旗儀式。

  走過祭祀流程之後,天邊已經是微微亮了。

  而在正陽廣場,早已經是密密麻麻的人群,不僅是大明百姓,大量的外國人也是在此刻出現。

  因為提前半年就廣而告之的關系,許多外國人很早就趕了過來,為的就是等待著見識到大明太孫,或者說新的大明皇帝。

  大明能有今日之廣闊,繁榮,昌盛,跟大明太孫分不開乾系。

  尤其是最近幾年,太孫已然跟皇帝沒有太大區別。

  不管是神州歷史,還是國外歷史之中,如此之強大的皇帝,是非常的稀少的,尤其是如今大明對整個世界的影響力,還有遠超神州歷史的疆域版圖,可謂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

  這麽強大的皇帝登基儀式,可以說絕對是在世界歷史上,都是最為濃厚的一筆,也不難怪幾乎所有人都想要參與進來。

  別說是正陽廣場周邊,哪怕是房屋上,都是擠滿了人,當然,還有守衛。

  這等場景,後無來者暫且不提,必然是前無古人。

  場面浩大,但朱英並不說什麽。

  當然,說什麽也沒啥用,根本聽不到。

  在龍輦抵達升旗台的時候,朱英從龍輦上走了下來,朝著旁邊的太監郭忠微微點頭示意。

  郭忠當即大聲喊道:“陛下諭旨,升旗!!!”

  在郭忠的身後,還有一個數十人的侍衛團,這些人是進行挑選的大嗓門。

  隨著郭忠喊話,侍衛團當即扯起嗓子複誦:“陛下諭旨,升旗!!!!!”

  旗幟上升,圍繞在朱英身邊的數千將士,宦官,盡皆跪地俯首,大喊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更遠處,所有在正陽廣場的將士們,全部跪地:“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緊接著,但凡聽到聲響的百姓,激動的跪在地上,大聲嘶吼著:“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英站在升旗台上,能夠聽到整個南京城,都在不斷傳響著這個聲音。

  遠處,更遠處,不管此刻在做什麽,幹什麽,只要聽到這個聲音的人,哪怕他們距離皇宮再遠,什麽也看不到,也會當即跪地高呼。

  實則,不僅僅是南京城。

  登基大典時辰是確定的,為辰時,也就是早上七點整。

  是時,大明疆域內,各大府城,縣城,鄉鎮,盡皆是在這個時辰,朝著南京城的方向跪地高呼。

  高麗,倭國,佔城,真臘,暹羅,安南,天竺,盡皆是高呼吾皇萬歲之聲。

  這就是現在朱英的影響力,大明皇權的威嚴。

  此刻的朱英,可以放肆大膽的說:朕即國家!
  若是更為囂張一些,當可自號千古一帝。

  升旗並未是結束,而只是整個登基大典的開始。

  在接下來的流程裡,主要的流程便是閱兵。

  三十萬大明精兵,將會在正陽大道上,排成一個個方隊,等候他們的新皇檢閱。

  同時,這也是給大明百姓的保障,還有對天下萬國的威懾。

  為了這次的閱兵,所有參加的將士們,都經過最為嚴格的操練,跟曾經朱英冊封太孫的閱兵不同,此次要求更為嚴苛。

  當一個方陣走來的時候,幾乎只能聽到一個腳步的聲音,若閉上眼睛,感受那地面的震動,如同是一個巨人在緩步走來。

  而這樣的方陣,是三十萬精銳,盡皆具備的軍事素質。

  哪怕是對軍事完全沒有了解的百姓,也能明白這其中的可怕之處。

  那些其他國家過來觀禮的使臣,在如此精兵之下,一個個是臉色慘白。

  三十萬精銳之士啊,多少國家,連這些參加閱兵的士兵數目都沒有,哪怕有一萬,不,數千這樣的士兵,都已經能輕易踏破他們的王都了。

  更別說,大明如今,士兵過兩百萬,多少國家,全國人口加起來,都沒這般數目。

  而作為大明人,所有的百姓,此刻在心中升起一股極強的自豪感。

  看,這就是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大明。

  即便是朱樉,朱棡,朱棣這些藩王皇子們,此刻心中也不由是服氣。

  尤其是朱棣,他曾經幾度,想著登臨皇位,在他看來,在大哥朱標薨逝之後,父皇的子嗣之中,也就自己最有資格繼承皇位。

  但現在,不得不服。

  他清楚,哪怕是父皇把皇位傳給了自己,大明也不可能在自己手中,達到今日這般的鼎盛程度。

  甚至可以說,遠不如也。

  朱允炆微微抬頭,看向朱英的方向,眼神中透露出複雜的目光。

  在他的旁邊,是洋溢著興奮的朱允熥。

  朱允熥此刻真想大聲高喊:這,就是我大兄,親大兄。

  一列列軍隊在正陽大道上行走,當行走至奉天門前時,便是高呼‘萬歲!’

  這場閱兵儀式,一直持續到未時中,也就是下午兩點才算結束。

  接下來的儀式,便是在皇宮裡的奉天廣場舉行了。

  在奉天廣場台階上方,奉天大殿前,擺放著兩張龍椅。

  當文武百官浩蕩上千人過來時,朱元璋此刻正坐在龍椅上。

  朱英則是從下方,一步步走上台階,走到朱元璋面前跪地磕首。

  “好大孫。”

  朱元璋笑著說了一句,旁邊司禮監太監劉和,躬著身子,木托盤上放著一頂冕旒。

  冕旒便是後世中可以常看到的,一個圓筒帽子上面放一個橫板,前後都有簾子的皇冠。

  橫板有講究,前面是圓的,後面是方的,前後各掉著12根用五彩絲帶串著的12顆玉石,形成一個小型的“門簾”。

  冕旒源於“周禮”,天子之冕十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

  在周之後,冕旒通常作為皇權的象征。

  皇帝很少會戴冕旒,只有在非常正式的場合下才會佩戴,而在這個時候,冕旒也是象征著皇權的更替。

  朱元璋起身上前,摘下朱英頭上的烏沙翼善冠,接過太監劉和托盤上的冕旒,為朱英戴上。

  此刻,算是整個儀式的最後流程了。

  戴上了冕旒的朱英,隨著朱元璋一起,坐上了屬於自己的那一條龍椅。

  奉天廣場中,文武百官再次跪地山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英先是看了眼老爺子,在其肯定的目光下,朗聲道:“眾愛卿,平身!”

  此時,天象變化。

  天空之上,罕見的出現了日月同輝的景象。(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