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港綜之我是警察》第664章 長痛不如短痛
  第664章 長痛不如短痛
  “東哥,這是昨天逮捕的名單,經過一夜的緝拿,總共逮捕了九千七百三十八人,各大警署都已經人滿為患。

  兄弟門都已經加班加點,但犯人實在太多,有人提議能不能把行動延緩一點,先把抓來的人處理完了,再繼續抓人?”

  第二天早上九點,雷衛東剛剛走進辦公室,簡慧真就把整理好的行動匯報送了過來。

  “行動不能停,我們的時間不多,必須在鬼佬反應過來之前,把一切搞定,要不然會遺禍無窮。”雷衛東搖搖頭,拒絕道:
  “告訴兄弟們,這段時間辛苦一下理解一下,我會給大家申請雙倍的加班費,行動結束後,也會補給大家雙倍的假期。”

  “有錢有假期的話,大家應該會理解,只是各大警署的拘留室都已經滿了,再抓人的話就裝不下了。

  也不能把那些人轉移,鬼知道他們有什麽關系,說不定這邊一出警署,那邊就逃跑了!”簡慧真道。

  “既然裝不下,就盡量清空,昨天對多少人完成了審判?”雷衛東也沒想到拘留室空間不夠,竟然成為雷霆行動最大的瓶頸,沉默了一會,問道。

  “已經對一千六百三十一人進行了槍決,都是各大社團的話事人、白紙扇、雙花紅棍,其中洪興二百六十七人,東星四百零二人,和聯勝三百九十三人,

  剩下的就是洪泰、沙河幫等中型和小型的社團的話事人和雙花紅棍以及一些毒販。”已經把所有資料記在腦子裡的簡慧真回答道:
  “預計今天還要抓四千到五千人,算上昨天的,羈押人數會超過一萬兩千人,已經大大超過拘留所的容量。”

  “既然拘留所住不下,可以把他們關入監獄,對監獄犯人的篩選完成了嗎,查到有多少罪大惡極該判死刑,因為特赦或者有錢請了好律師而逃脫一劫的混蛋?”

  “因為時間關系,只是對赤柱等幾間關押重型犯的監獄完成了複查,篩選出一千四百三十二名犯人,這些人不是社團成員就是持槍搶劫的罪犯,都是罪大惡極殺了也不冤枉的混蛋。”

  “既然都是混蛋,那就不要浪費糧食,殺了吧,也能騰出空間關押犯人。”雷衛東一句話就決定了這些人的生死,讓他們再也沒有出來的機會了。

  “東哥,根據情報,昨天有不少人逃進了九龍城,下面問怎麽辦,是放任不管,還是衝入九龍城抓人?”

  “進入九龍城的犯人先不要動,讓他們多活幾天,等外面處理妥當,雷霆行動最後的時候,再調集全部警力把九龍城給我端了。

  香江不需要九龍城這樣的法外之地。”

  九龍城是香江一處特殊區域,因為歷史原因導致警察對裡面沒有執法權,久而久之就成為香江的法外之地。

  社團在裡面說話比警察還管用,無數犯了重罪的人為了逃脫警察的追捕躲到九龍城。

  當年樂哥能在警隊異軍突起,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他娶了白飯魚的女兒,這位可是九龍城的大撈家,不僅富有還是九龍城大人物。

  有嶽父做靠山,樂哥能夠進入九龍城抓捕逃犯,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從而被上面看中,提拔為探長。

  對於鬼佬來說,九龍城無所謂,只要不耽誤他們賺錢,治安好壞他們根本不在意。

  雷衛東還有內地就不行了,不可能放任這個毒瘤不管,早就想將九龍城拔掉了,只是因為協調原因一直沒有動手。

  這次是最好的就會,可以用最小的代價將九龍城鏟平,要不然等到一切恢復正常,要想鏟除九龍城花費的代價就大了,僅僅安排九龍居民的住處就能讓雷衛東頭痛不已。

  而現在鏟除。

  雖然還要安排裡面居民的住處,讓他們有地方遮風擋雨,但人要少很多,至少有四分之一的九龍城居民,不要安排他們的住處,直接槍斃或者送監獄就行了。

  “汽車左行改右行計劃進行的怎麽樣了,還需要多少時間才行實行。”處理完雷霆行動遇到的困難後,雷衛東又問起了道路改行計劃。

  道路通行製是道路交通規則中最基本的原則,如果沒有原則,在道路上隨意行動話,必然會導致交通混亂、毫無秩序,甚至碰撞、車禍不斷。

  至於說人和汽車在道路上是靠右行駛,還是靠左行駛,這就要看所在的國家了,在世界上有兩種行駛模式,其中鷹國、日笨、大白象、巴巴羊等國家是向左行駛,而歐洲大陸,內地、老美等國家是靠右行駛,之所以會出現兩種對立的行駛模式,就說來話長了。

  古代,在沒有汽車的年代,靠左通行是世界的主流。

  這是因為右撇子的人數較多,人們騎馬一般習慣左腳先上馬鐙,右腳再跨上馬,因此在道路的左側上馬就更加安全。

  戰場上,騎士習慣將佩劍佩在左邊,以方便右手隨時拔刀戰鬥。

  如果迎面走來另一個武人,靠右側走的話,交會的時候刀柄容易碰到對方、被誤認為挑釁,因此早期大多數亞歐國家都是左行規則。

  但是到了18世紀,事情發生了變化,而這個變化的發源地就是歐洲的高盧雞。

  那時候的高盧雞,因為農民經常需要驅趕馬車拉糧食,為了右手拿鞭子能夠打到所有的馬,車夫習慣坐在左邊,因此會靠右行駛,方便在會車的時候觀察兩輛馬車避免碰撞。

  1789年高盧雞爆發了大革明,底層人民奮起反抗貴族統治,他們認為靠左行是貴族的特權,而靠右行則帶有革命意義,於是高盧雞開始實行靠右行規則。

  1804年拿破侖上台後,發動了征服歐洲的戰爭,把右行規則也帶到了其他歐洲國家,很多歐洲國家自此開始靠右行。

  老美那個時候因為和高盧雞關系好,加上自己也是剛剛脫離鷹國人控制不久,於是老美也開始學習高盧雞,把道路通行從左邊改成了右邊。

  不過,當時鷹國可是日不落帝國,殖民地遍布全世界,即使有老美和高盧雞主推,世界大環境還是左行為主,但是偏偏汽車工業革明是從老美開始的。

  既然是從老美開始,那麽生產的汽車自然要左行需求,於是大量的左手車被生產出來,在滿足本國人民需要的時候,還要對外出口。

  於是左駕汽車遍布全球,許多原本左行的國家,因為道路上有太多的左駕車不滿全,不得不把左行改成右行,內地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最早的時候,
  內地汽車是左行還是右行還不固定,魔都、浙省等南方省份地因為受鷹國人影響比較大,汽車普遍左行。

  魯省、直隸等北方省份受老美影響比較大,實行右行。

  後來到了三十年代,新生活運動興起,汽車開始變多,而這些車大部分都是鷹國車和日笨車,這個兩個國家的車都是右駕,為了道路安全,1934年國民政府下文統一規定車輛一律靠左行。

  加上當時的東北被日笨佔領,也實行左行規則,左行規則在全國范圍內統一。

  不過,在12年後,又發生了改變。

  在二戰中,老美和毛熊是種國盟友,派遣了大量軍車進駐種國進行協助作戰,這些車都是左駕車,戰後,這些車留在種國。

  因為數量實在太多,遠遠超過右駕車,為了安全,國家不得不做出改變,規定所有車輛從 1946年元月1日起一律靠右行駛,隨後就一直保留下來。

  不過內地實行靠右行駛,香江因為是鷹國人的殖民地,即使兩地隻間隔一條河,也使得兩地新式模式相反,一個靠左一個靠右。

  在真實的時空!

  97年香江回歸之後,,在道路交通問題上,內地與香江也采取了“一國兩制”的解決辦法。

  內地車輛進香江,則遵循香港的靠左行駛。反之,香江車輛進內地,同樣也得入鄉隨俗。

  導致兩地司機置身異地後都是會覺得不適應。因此,兩地的司機換身相處時,車速都開得相當緩慢,除非長時間的異地駕駛將這種習慣完全改變。

  從而導致內地和香江的交通格格不入,給香江融入內地造成了巨大的阻礙。

  真實世界雷衛東沒辦法,但在港綜世界。

  為了讓香江未來有更好的發展!
  作為香江實權人物,雷衛東利用軍管這個難得的機會,對香江的交通規則進行改革,強迫車輛的行駛,從左邊變成右邊。

  至於說強行改變道路規則會造成什麽後果。

  雷衛東不擔心,最多就是出現一點車禍,影響不會很大,這可是有真實例子的。

  瑞典!

  這個北歐的強國,在1967年9月3號之前,采用的是鷹國的交通規則,也就是靠左行駛。

  但是!

  和瑞典不同,歐洲其他國家包括毛熊在內都采用靠右實行。

  在就導致問題。

  那就是瑞典人在自己國家內開車沒問題,但要是出國就不行了,相反的交通規則,會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一開始還好,國與國之間的交流少,開私家車出國的就更少了。

  但隨著經濟發展,特別是歐盟成立後,歐洲各國成為一個聯合體,不同國家的人進行跨國交流時並沒有那麽麻煩,不需要帶任何東西,就可以從一個國家開車去另一個國家。

  這就出現一個問題。

  歐盟其他國家的人開車出國沒問題,因為大家的交通規則都一樣,瑞典就不行了,瑞典人開著私家車去鄰國,從國內沿用左舵靠左進入靠右行駛的道路系統會非常的不適應。

  很容易因為交通規則相反出現事故,這給瑞典車輛出行怎成了巨大的限制。

  再加上汽車是瑞典主要的出口商品之一,因為交通規則的問題,對瑞典企業生產左舵車有很大的影響,所以為了徹底解決這一問題,瑞典國會決定修改交規,並就此問題進行了全民公決。

  但是投票的結果並不理想,很多人為把道路規則從靠左行駛變成靠右行駛,改動太過繁複,而投出了反對票。

  最後有82.9%的人反對修改規則,只有15.5%的人支持,剩下的人棄權。

  民眾的反對不能改變政府的決心,因為政府認為,隨著經濟的發展,國際交流的車輛將會越來越多,並以十年為單位成倍的增加。

  長痛不如短痛!

  越晚改革,出現的麻煩事會越多,於是,政府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強行通過了議案,把瑞典的道路系統改為左舵靠右行駛,時間是1967年9月3號。

  當然,這個改動不是說改就改的,硬件配套改動是計劃的第一步。

  政府掏錢,對所有公共車輛率先進行更換,比如把車輛的車門改在右側,然後就是安裝新的交通燈、安裝新的道牌和指示標志,甚至把路燈射向右側車路的燈光調亮等等。

  除此之外,瑞典政府還大力宣傳,在財政上支持任何H日的宣傳圖案。

  在正式實施日前,政府除了派發了超過一千兩百萬的宣傳單分發給民眾外,還在馬路邊豎起H日圖案,加強民眾和司機對H日的準備和意識。

  到了1967年9月3號,變動正式開始,瑞典政府在凌晨一時到六時禁止所有非必要車輛在路上行駛,而被允許在路上行駛的車輛,在四時三十分後要完全停下來,由靠左行駛換成靠右行駛。

  這一天,全球的媒體都聚焦在瑞典的道路上。

  瑞典的司機們體驗了一生中“最值得紀念的交通堵塞”,大家都小心翼翼地在路上“蠕動”。

  雖然9月3號之後的數天有很多交通意外發生,也有人受傷,但慶幸並沒有導致死亡的事故發生。這使守候在道路上等著看大事發生的記者們多多少少有點失望。

  直到三年以後,事故發生率才恢復到之前的水平。

  這個龐大的計劃花費了瑞典大量人力物力,其中涉及到8000多個官員、超過15萬義工和花費了近四千萬瑞典克朗,但成果是喜人的。

  在之後的日子裡,瑞典與鄰國的交流變成迅速起來,短時間內就融入了歐盟大家庭。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