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元輔》第1506章 南傳佛教之“果位”
  第1506章 神權陰謀
  劉馨這話一出口,高務實便猜到她的意思了。想來無非是要自己利用在南疆的權勢發起一次上座部佛教的大“結集”,然後作為交換,讓南傳上座部各國僧團聯名背書,給自己弄一個什麽果位。

  唔,從劉馨的表現來看,恐怕她的意思是要直接奔著最高的“阿羅漢果位”而去。

  高務實皺了皺眉,朝高陌道:“陌叔,這個阿羅漢果位,到底是個什麽意思?”

  “嗯……老爺可記得老奴方才提到過‘四果阿羅漢’之說?”高陌問道。

  高務實頷首道:“記得,這四果莫非是四種……四種神通?”

  “呵呵,那倒不是。”高陌微笑著道:“有道是少智樂小法,不自信作佛,是故以方便,分別說諸果。本來修行應是一氣呵成,只是大家都不相信自己能修成佛,所以為了方便,便把修行進程分成了數個階段。

  這個劃分,一是為了把自己的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一步步達成,二是為了方便判斷其他人的修行段位。”

  高務實心中一動,問道:“哦,所以這‘四果’不是四種神通,而是四個階段?”

  “老爺睿見。”高陌肯定了他的猜測,又道:“阿羅漢果是南傳佛教中的最高果位,而其他三個果位,則分別是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

  高務實有點無語,劉馨倒似乎並不介意這些複雜而麻煩的名詞,問道:“這四個果位分別有什麽不同?”

  高陌道:“第一果為須陀洹,意為預流果,意思是凡夫俗子通過修行斷盡‘見惑’,開始見到佛道,進入聖道之法流。證得須陀洹果以後,便永遠不會墮入三惡道(畜牲道、餓鬼道、地獄道)。只會在三善道(天道、阿修羅道和人道)之間輪回。

  此須陀洹果,也是凡俗修行第一個必須達成的果位,否則後續的三果都是空中樓閣,可望而不可及。”

  最後這句話,讓劉馨也有點皺眉,但她還是問道:“那麽要如何達成?”

  高陌道:“得到須陀洹果,有三個條件:斷三結,即身見、疑、戒禁取這三種煩惱。所謂身見,是執著身體為實有的邪見;
  所謂斷疑,即斷除了對佛、法、僧、戒律等的一切疑慮,對佛、法、僧等有了堅固不變的信心,不再懷疑,也就是“淨信”即四不壞信;

  所謂斷戒取見,則是入流聖者見證了苦集滅道與涅盤的過程,能分辨有益與無益的行為,不再迷信於無益的儀式、禁忌、戒條等。

  至於斷我見,則是在見解上,不再認為五陰為永恆不變的‘我’、‘真我’、‘實我’。不墮法,確立戒行,不犯惡事,不會再造惡果報,墮於地獄、餓鬼、畜生等三惡道。

  而正定聚,又叫正性決定、決定正向於正覺。總之,成就須陀洹果之後,便再也不會轉為凡夫,必定到達最高的覺悟。”

  劉馨朝高務實看過去,問道:“老板有何見解?”

  高務實撇撇嘴,道:“這個嘛,我看就好比是張無忌練成了九陽神功。基礎扎實了,不容易被揍死,只要再學點精妙的招式,遲早得是個厲害人物。”

  劉馨噗嗤一笑,然後想了想,道:“我看這個果位你有機會拿到——我的意思是說,只要僧團願意,能幫你找到說辭。”

  “憑什麽?”

  劉馨道:“你不覺得這個果位主要的關注點其實是心性和智慧嗎?你寒窗苦讀,最終拿了六首狀元,足可見心性已定,而智慧超群——陌叔,這個道理是不是說得通?”

  高陌能說什麽,當然笑呵呵地點頭稱是。

  劉馨也不管高務實當場翻了個白眼,繼續對高陌道:“陌叔,勞請說說第二個果位。”

  高陌見高務實也沒阻止,便繼續道:“好,第二果為斯陀含,意為‘一來’。”

  劉馨愣了一愣:“什麽一來?”

  高陌呵呵一笑,道:“此謂凡夫在斷見惑的基礎上,進而斷除欲界思惑。欲界思惑共有九品,斯陀含隻斷除了前六品,尚有三品沒有斷盡,因此還需要在人間天上再受生一次,故名一來。

  這斯陀含本為梵語,在咱們的話裡,意思是‘一往來’,佛經中也稱為‘一上一還’,指的是最多只會在天界與人間再往返一次,就能夠在此後證得四果,注定完全解脫——就是永遠擺脫六道輪回之苦。

  與初果須陀洹相比,二果除了擁有初果的三個特質(斷疑、斷戒禁取、斷我見)之外,再加上斷‘貪、嗔、癡薄’之特點。

  也就是說,二果聖者在修行得證的過程中,對世俗五欲(指財、色、食、名、睡,或者色、聲、香、味、觸)起了遠離之心,欲望從根本上減少了。”

  高陌這麽一解釋,劉馨就有些頭大,苦苦思索道:“這個卻有點不好辦……”她看了高務實一眼,輕輕嗅了下鼻子,道:“我瞧高老板你欲望也不算很少。”

  高務實無奈道:“是你老想著利用神權,我原是沒有這般打算的。”

  誰知道高陌卻在一邊溫言道:“劉小姐方才這話,老朽以為值得商榷。老朽以為若南疆各國僧團願意為老爺的‘斯陀含果’背書,其實有一個理由是現成的。”

  劉馨詫異道:“是麽?什麽理由?”

  高陌平靜地道:“老爺兵雄南疆,卻未滅一國——萬裡江山亦不足老爺動一動貪欲,何以為多欲?”

  “哎喲,對呀!”劉馨眼前一亮,道:“這倒是個好理由,只不過……將來怎麽辦?”

  話是這麽說,但她馬上就把這個煩擾拋開,堅決地道:“將來的事將來再說,總之先把果位拿到手——這就好比是養望。你在大明養望可以靠六首狀元,甚至安南也可以靠它。

  然而在南疆這幾個國家卻不同,必須得到僧團的支持,你在民間的威望才會不可動搖,因為南疆的上座部僧團,就好比是大明的士林。

  一個在士林之中被稱讚之極的人,哪怕是皇帝也不敢輕動的,何況南疆這些國王手上還沒實權。你只要得到果位,那些國王和原先的土著貴族們,就不止是懾服於你的實力,連民心方面也不能和你比了。”

  高務實這才完全知道劉馨一門心思為自己謀個“果位”的用意,想想倒也的確有些道理。這次他便不再一副無所謂的模樣,而是主動朝高陌問道:“好吧,那麽第三果位是什麽?”

  高陌微微躬身,道:“第三果為阿那含,意為‘不還’,意是在斯陀含的基礎上進而斷除欲界思惑的後三品,不再還來欲界受生,故名不還。得證此果位的人將不再回還欲界,而證涅槃。”

  高務實對這些既不信也不在意,只是問道:“有什麽要求?”

  高陌道:“此位須斷盡界見惑及欲界九品思惑,方證得之。五下分結盡,乃得阿那含。這‘五下分結’是:身見、戒禁取、疑、欲貪、瞋。欲界的修道所斷惑,至此已經斷盡。

  總之,證阿那含果的聖者,已經斷了欲界的所有煩惱修惑,不再染著欲界的五欲。死後將會離開欲界,上升色界或無色界,在那邊入涅盤,不再複還欲界。”

  高務實和劉馨對於這一大堆的“界”根本鬧不明白,高務實沉吟不語,而劉馨乾脆問道:“這一條和上一條能不能一並算?”

  高陌苦笑道:“老朽所知都是從內務部的匯報所得,研究得也不算深,能不能算作一起,恐怕也不是老朽說了算的。”

  高務實摸了摸下巴,擺手道:“那就暫且跳過,說一說那個阿羅漢果。”

  高陌點了點頭,道:“阿羅漢果,意為斷盡欲界、色界、無色界一切見惑和思惑,究竟無余,得不生之聖果,受人天供養。

  這‘阿羅漢’在梵語中應該是念作‘阿拉漢’,意譯應、應供、應真、殺賊、不生、無生、無學、真人。此處之殺賊是殺盡煩惱之賊,無生是解脫生死不受後有,證入涅槃,應供是應受天上人間的供養。為聲聞四果之一,如來十號之一。也就是說,如來的果位,也是阿羅漢。”

  劉馨怎舌道:“厲害了。”

  高務實則問道:“這個阿羅漢果又有什麽要求?”

  “得阿羅漢果,指斷盡三界見、思之惑,證得盡智,而堪受世間大供養之聖者,乃是解脫道中最高果位,即得道者、聖者的意思。此乃南傳上座部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也是對斷絕了一切嗜好情欲、解脫了煩惱、受人崇拜敬仰的聖人的一種稱呼。”

  高務實擺手道:“既是最高果位,那他們肯定是聖者,這我知道,我是問如果要證阿羅漢果,前提是需要做些什麽?”

  “老爺,關於阿羅漢果,老奴這裡的確看到過一些說法,但大多玄乎得很,恐怕老爺和劉小姐都不太有興趣聽。”高陌苦笑道:“若要簡單些說,大概就是‘不可定義’。”

  “不可定義?”高務實有一種想翻白眼的衝動。

  高陌想了想,道:“按照上座部的說法,得證阿羅漢果,不一定會馬上進入‘無余依涅槃’,在那之前的‘阿羅漢’依然會在塵世生活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裡,阿羅漢們的表現也是各不相同的,無法簡單地給出定義說阿羅漢一定會如何如何。”

  高務實皺眉道:“什麽意思?”

  “譬如在我們大明或以前的歷朝歷代,對於聖人、聖者,一般都會認為他們樂於助人,但證阿羅漢果者卻並不一定是這樣。

  按照上座部的說法,證得阿羅漢果以後,是否要積極地幫助別人,決定於阿羅漢自己的意願。大多數阿羅漢都很積極地幫助別人,如沙利補答,也就是舍利弗尊者、馬哈摩嘎喇那,也就是大目犍連尊者。

  但是也有些阿羅漢是獨自住在森林裡,沒有積極地幫助別人,如安雅袞丹雅,也就是憍陳如尊者。”

  劉馨忍不住笑道:“哈,我懂了,原來阿羅漢的特點居然是隨心所欲。”

  高務實卻輕哼一聲,撇撇嘴道:“我看,應該是上座部沒法解釋釋迦摩尼的親傳弟子們為何行事各有不同,於是乾脆便用‘不可定義’來定義阿羅漢了。”

  劉馨道:“那敢情好啊!你看,只要你能被他們承認‘得證阿羅漢果’,那麽從今往後你想做什麽都可以,反正都是對的——因為只要一句阿羅漢‘不可定義’,就什麽都解釋過去了,這理由簡直無敵啊。有這條理由加持,怕是連羅馬教宗都只能羨慕你!”

  高務實順著劉馨的話一想,自己也忍不住笑起來了,一邊笑一邊搖頭,道:“看來你說的沒錯,神權這種東西,有時候真是無敵,完全不講道理。”

  那是自然,一個人不管幹什麽都是對的,可不是太不講道理了?
  其實高務實和劉馨這樣的評價也不算錯,神佛本無相,隨緣幻化相。所以在上座部佛法中,的確並沒有一個準確的描述去定義阿羅漢是什麽樣子,一定會做什麽,一定不會做什麽。

  無論做什麽,還是沒有做什麽,在阿羅漢心裡,總之都沒有執著的念頭和妄想。如
  果要描述,那麽一切行為都要用否定再否定的句式。比如對於斷除五上分結中的無色界貪來說就是:不禪定?不執著於禪定,也不執著於不禪定。

  上座部認為,阿羅漢的行為是世人難以理解和揣摩的。他沒有純粹的動機,一定要幹什麽或者乾成什麽?他也沒有純粹的厭惡,一定不要什麽。

  他隨時可以對任何事情提起興趣,又隨時可能放下。有自己時刻都在變化的想法,又有“如如不動”的精神。

  你說他慈悲,他放下了眾生,沒有眾生相;你說他不慈悲,他卻也偶爾講一講佛法,度一度世人。

  他一定會做好事、做善事嗎?不會的,因為他的心裡沒有好壞善惡。他可能不犯戒,但也不執著於持戒。他可能沉迷於聲色犬馬,卻始終心如明鏡。他沒有什麽煩惱,卻享受著世間的美好。他沒有什麽眷戀,卻依然會樂此不疲的做著每一件事。他不會在意別人說什麽,卻也未必不會跟別人抬杠或吵架。

  太多太多了,說也說不完,總之阿羅漢的一切,就是那麽自然而然。這種狀態讓高務實和劉馨兩個“凡夫俗子”來形容,可不就是隨心所欲麽?

  此時劉馨有些得意,斜睨著高務實道:“現在肯承認我的想法不錯了?《三國志》雲: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你若能讓各國僧團聯名為你的阿羅漢果背書,今後這南疆就真的是任你展布了。”

  高務實笑了笑,看起來算是默認了。不過他行事更注重細節,想了想又道:“這上座部的果位既然分了四個等級,他們又不承認禪宗的頓悟,想必應該是不能越級獲得的。那麽我想,我若真要以取得果位的手段來獲得神權加持,恐怕也不能僅靠一次‘結集’,最好也分作四步……”

  “老爺睿見,老奴也是這般看法。”高陌很少見的主動插話,道:“老奴以為,不妨分作這樣四步:
  第一步,老爺以京華東家的身份在南疆廣泛布施各國僧團;第二步,依舊以此身份捐贈各國每國至少一座大型寺廟;第三步,命各國僧團清點經書並由京華出資印刷,廣為流傳;第四步,召集各國僧團高僧並從錫蘭延請名僧,於定南城結集,校正並統一對《巴利三藏》做出最權威的注解。

  在做這第四步之時,老爺甚至可以考慮承諾會將《巴利三藏》乃至於上座部佛教推廣至南洋、東洋甚至我大明中原。如此一來,對於上座部諸僧團而言必是功德無量,換個‘阿羅漢果’想必不成問題。”

  高務實皺眉道:“推廣至南洋還好說,中原如何推廣?莫非還要先譯為漢語?”

  “有何不可?”高陌笑道:“咱們只要譯了,拿到中原來分發一下即可,至於大明百姓信與不信,那卻與老爺何乾?須知昔年玄奘法師取回來那麽多經書,中原因此形成了唯識宗,但如今中原大行其道者卻是以禪宗為最盛呀。”

  這個解釋高務實覺得還行,點了點頭,卻又苦笑道:“北洋遠征艦隊給我掙了一筆意外之財,可現在看來,這筆錢也落不到我口袋裡,卻居然要拿去修寺廟了。”

  他搖著頭對劉馨道:“不瞞你說,我真是從沒想到過有一天我會布施僧團、捐建寺廟、譯印佛經、號召結集。唉,想我當年去廟裡,甚至從來都不上香,只是光看風景的——因為我覺得那些地方的香真是賣得太貴了。”

  劉馨一開始還聽得挺認真,甚至打算出言安慰一下,結果聽到最後一句,實在忍不住噗嗤一下笑出聲來。

  只有高陌聽得一頭霧水,暗道:我怎麽不記得老爺去過寺廟?難道他說的是在土默特的時候?那也不應該啊,老爺在土默特是降三世明王,他不找別人要香火錢都不錯了,誰還敢找他要?——
  感謝書友“dj000214”、“A夜煙客A”、“曹面子”、“doni”的月票支持,謝謝!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