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元輔》第1428章 挽狂瀾(中)
  第1428章 挽狂瀾(下)
  投降這種詞前頭再加上一個‘又’字,實在是怎麽聽都很別扭,不過對於女真各部而言,其實倒沒漢人那麽多的道德負擔。

  不就是挨了大明一頓揍嘛,多大事啊!甭管建州、海西還是野人,女真各部誰沒挨過大明的揍?反正也打不過,投降怎麽了?不投降難道打算學王兀堂、王杲、阿海那樣被直接打滅,永世不得翻身?
  投降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大明是否樂意接受。

  而眼下,很顯然朱翊鈞並不樂意。

  這很好理解,原本此次戰爭就是一場懲罰戰爭,現在不僅懲罰的目的沒有達到,算起來甚至是李成梁被努爾哈赤給擺了一道,懲罰者與被懲罰者來了個身份互換,在這種情況下,努爾哈赤想要見好就收,朱翊鈞當然不肯。

  眼見得高務實微微點頭,肯定了他提出的疑慮,朱翊鈞當時就冷哼一聲:“他想學張繡,朕卻沒打算學曹操。”

  高務實沉吟著,沒有立刻作答。

  朱翊鈞見了,不由得皺起眉頭,帶著三分疑惑,問道:“怎麽,難道你覺得我也應該學曹操接納張繡一樣接納努爾哈赤的投降?”

  高務實微微搖頭,道:“不然,皇上與曹操當年所處的局面並不相同,曹操幾乎可以說是非接納張繡不可,但皇上卻未必一定要接納努爾哈赤,至少現在並非一定要接納。”

  “哦?這又是為何?”朱翊鈞有些好奇起來:“宛城之戰以後,曹操與張繡之間那可是結下大仇的——殺子之仇啊,他都能接納張繡,朕卻為何不必接納努爾哈赤?”

  高務實道:“張繡之投曹操,是因為賈詡知道私仇在曹操眼中不算什麽;曹操之納張繡,則正如賈詡所料。”

  建安二年,曹操率軍討伐佔據宛城的張繡,張繡率部降曹。曹操擺酒宴邀請張繡等人一並參加。但宴請張繡的過程並不輕松,因為大將典韋始終持著大斧站在曹操身後,還時不時“舉斧迫視”,因此酒桌子上張繡本來就心裡很不暢快,他不敢直視曹操。

  更讓張繡後來匪夷所思的,則是曹操對他的叔母鄒夫人一見鍾情(不久後就想辦法把她納為小妾),又加上曹操利用黃金等貴重財物拉攏張繡的心腹胡車兒。這一切都讓張繡的心裡猶如打翻了五味瓶——羞辱、憤怒、猜忌等,像波濤一樣在張繡心中激蕩。

  曹操是明白人,他也知道張繡心懷不滿,所以沒過多久,他就對張繡動了殺意。但是消息很快泄露了,亦或者被賈詡察覺了,因此張繡決定先下手為強——起兵反曹。

  過程不必細說,總之就是張繡奇襲曹營,曹操愛將典韋戰死,曹操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也都慘死在張繡的屠刀之下,而正是他們保護曹操躲過了這場劫難。

  在這次戰役中,曹操兵力損失有限,但重要人物的損失則十分慘重。他失去了一員忠誠驍勇的大將,還痛失愛子、愛侄,甚至就連他的夫人——衛夫人也與他分道揚鑣。按理說,此時的曹操心頭應該充滿了怨恨。

  那麽,曹操為什麽沒有怒而興兵,非要堅持殺了張繡以解心頭之恨呢?可以順著時間來梳理一下當時的情形。

  宛城之戰後,張繡重新和劉表結成聯盟。但謀士賈詡陳述利弊、積極獻言,在建安四年,力勸張繡重新降曹。

  建安四年,這個時間節點非常重要,因為就是這一年,袁紹的河北大軍開始南下。曹、袁大軍的對峙乃至生死戰已經迫在眉睫。由於張繡駐軍的位置還是比較重要的,因此曹、袁雙方都有拉攏之意。

  張繡夾在中間,應該如何是好?賈詡提議:應該跟著曹操乾。

  一聽賈詡的建議,張繡立即目瞪口呆。他問賈詡:眼下的局面,一來是袁強曹弱;二來是我和曹操素有仇怨,甚至還是深仇大恨。所以,這個時候我怎麽能投靠曹操呢?

  然而賈詡並不這麽看,他對張繡說了三點: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跟著他可以贏得人心,這是第一個原因。袁紹兵強馬壯,不在乎我們這一點人馬,我們就算投袁也無足輕重;而曹操人手單薄,我們投靠過去,他會很是高興,這是第二個原因。凡是古往今來成就大事業的人,都能明志四海、緩釋私怨、棄利重義,而曹操就是這樣的人,這是第三個原因。

  於是張繡聽賈詡之勸投降了曹操,而曹操也用超常的氣度化解前嫌,他不僅執著張繡的手一起參加宴會,還和張繡結成了兒女親家——讓自己的兒子曹均娶了張繡的女兒,並封張繡為揚武將軍。

  建安五年,張繡參加了官渡之戰,力戰有功,升為破羌將軍。建安十年,張繡跟隨曹操在南皮擊破袁譚,再次增加食邑,一共2000戶——當時天下戶口劇減,十戶只剩一戶,而彼時曹軍將領之中還沒有誰封邑達到1000戶,唯獨張繡特別多。

  高務實將這些細節簡單說給朱翊鈞聽了,然後道:“由此可見,曹操當時的情形與皇上如今並不相同。曹操需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來對抗近在咫尺的袁紹大軍,而且對於他當時的實力而言,能夠與張繡化敵為友乃是宛城問題最佳的解決之道。

  反觀皇上,實力百倍於努爾哈赤,即便是察哈爾決戰,我大明也並不需要努爾哈赤相助。所以皇上對努爾哈赤的要求其實很低——只要他不搗蛋就行。”

  朱翊鈞釋然道:“不錯,正是如此。只是努爾哈赤這廝膽大妄為,總想著在周邊擴展勢力,若如今不早些加以遏製,將來說不定便會小患變大患,這也是我此前之所以要敲打他一番的原因——現在我也依然如此認為。”

  “皇上聖明。”高務實點頭道:“臣也讚同皇上的看法,並因此認為這場仗既然已經打響,就必須以勝利告終——不是努爾哈赤趁勝請降的這種勝利,而是真正將他擊敗並削弱其實力之後的迫降之勝。”

  “好!好得很!”朱翊鈞聞言大喜,道:“既然你我看法一致,那現在要討論的事情就簡單多了。依我看就一條:接下來怎麽打。”

  高務實微微搖頭,道:“這卻不然,在此之前,臣認為還要弄明白一件事:努爾哈赤為什麽敢於效仿張繡。”

  “嗯?”朱翊鈞一愣:“此言何意?”

  高務實解釋道:“皇上應該知道,臣對努爾哈赤除了他剛剛襲職那短短一段時間以外,其他時候一直以壓製為主,而與此同時,寧遠伯對他倒是以支持為主,且他與寧遠伯之前多少也算有些舊情在……如此,努爾哈赤為什麽還要下這樣的狠手對待寧遠伯?”

  朱翊鈞看來此前倒沒有太關注這樣的細節,亦或者說他對努爾哈赤這樣的區區小酋從來沒有真正放在眼裡,所以關注就比較少,思考得也不算深刻,所以在聽到高務實的這個問題之後,他認認真真思索了一會兒,才遲疑著道:“還別說,這事兒的確透露著一些古怪。”

  當然古怪,按照剛才高務實的說法,朱翊鈞馬上就帶入努爾哈赤的思維想了想這個情況:能夠影響他努爾哈赤乃至建州興衰榮辱的兩人,其中一個是一貫壓製自己的,另一個是一直支持自己的,現在支持自己的那人因為朝廷的命令來討伐自己,他還給出了一個並不算十分苛刻的解決辦法,那麽此時此刻自己應該怎麽做才好?
  朱翊鈞覺得,倘若自己是努爾哈赤,那怎麽看都應該接受這個條件,這才是最佳選擇。畢竟在這兩個可以決定自己部落興衰的大人物裡,這位提出投降條件的大人物對自己更友好。

  他雖然也提了投降條件,但另外那位可是根本連條件都不提——換句話說就是要徹底打敗之後再隨心所欲地宰割。只要不是瘋掉了,那當然應該選擇前者。

  然而努爾哈赤不然,他既不選後者,也沒選前者,甚至完全辜負了前者對他的善意,欺騙並狠狠打擊了對方一番。

  在朱翊鈞看來,這不僅是狼心狗肺的問題,更關鍵的是在情理上說不通——兩條大腿你誰都不抱,你想做什麽?
  當然,也許努爾哈赤是想自己做大腿,可……你也不撒泡尿照照,看自己配不配?

  詭異就詭異在此。

  朱翊鈞把自己的疑問提了出來,然後道:“我總覺得這個理由不太充足,你有什麽其他看法麽?”

  高務實沉吟道:“其實臣與皇上的看法總體來說頗為類似,只不過有一點點細節差別。”

  “什麽差別?”

  高務實目光一凝:“努爾哈赤‘兩條大腿都不抱’,會不會是故意做給誰看的?”

  “嗯?做給誰看?看什麽?”朱翊鈞皺起眉頭,明顯有些不解。

  然而高務實並不繼續解釋,只是等著皇帝自己想明白。朱翊鈞想了一會兒,思索著道:“你是說,他故意讓我認為即便李成梁與他更親近,但這親近本身並無其他問題,尤其是並不存在互相勾結?”

  高務實微微點頭:“臣的確由此懷疑,不過皇上,這件事單純只是某種推測,究竟是與不是,還得看日後的情形發展,眼下並不能確定。臣之所以提出來,更不是要給寧遠伯添一條‘欲加之罪’。”

  朱翊鈞頷首道:“我明白了。”然後頓了一頓,把話題轉了回去,道:“繼續說這場仗接下去怎麽打吧。”

  高務實便不再提這個問題,也順著皇帝的意思道:“其實‘接下去怎麽打’剛才已經說過了,剩下三路大軍只要做到聲息相聞,逐漸合攏包圍圈,不給努爾哈赤各個擊破的機會,這場仗的勝利就差不多已經是板上釘釘,無非早晚而已。”

  “可是,我記得李成梁早前也要求四路大軍應該聲息相聞,但最終……哈,他自己倒被擊破了。”

  高務實搖頭道:“他那個聲息相聞顯然流於形式,甚至可以說是流於表述,實際上根本不曾做到——另外三路大軍或許都把‘聲息’報於他知道了,可惜他卻只是利用這一點,自己加快進軍速度,打算去獨吞迫降努爾哈赤之功,以至於反而中了努爾哈赤詭計而功敗垂成。”

  朱翊鈞一想的確是這麽回事,“聲息相聞”這個要求本來沒錯,錯的只是李成梁居心不良,害人終害己。

  或許,這就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注:我知道這句話還未出現)
  “既然如此,那接下去的仗就讓曹簠指揮吧,他本就是遼東副帥,李成梁既然敗了,他接手也理所當然。”朱翊鈞點頭道。

  高務實點了點頭,又問道:“皇上對於此戰成功之後對努爾哈赤的懲罰,可還有什麽更加確切的要求?”

  “這個……”朱翊鈞皺眉道:“按理說這廝實在應該嚴懲,但若是殺了他,我又有些擔心建州從此多事。”

  高務實欣然道:“不錯,皇上所慮甚是,臣也同樣有這種擔憂。努爾哈赤一死無所謂,就怕建州上下不服,如王杲死後又有阿海之逆一般。如此遷延日久,恐怕就要影響到察哈爾決戰了。”

  朱翊鈞卻皺眉道:“那你以為怎樣處置合適?”

  殺又殺不得,但不懲罰的話,這場仗又相當於白打了。朱翊鈞想來想去,倒覺得李成梁失敗之前所提出的對努爾哈赤的處罰其實還不錯:歸還其他部落的領地,也挺像是大明的一貫風格——存亡繼絕。

  然而高務實卻提出了另一個思路,他說道:“臣以為,可以把努爾哈赤的官職暫時免去,但考慮到建州之穩定,這官職還得繼續授予建州之人——譬如舒爾哈齊。”

  朱翊鈞聽得一愣,然後恍然道:“哦,舒爾哈齊,就是努爾哈赤的那位弟弟是吧?”

  高務實立刻點了點頭。

  “嗯,我看可以。”朱翊鈞微微頷首,然後眨巴了一下眼睛:“這還是個反間計?”

  高務實笑了笑,答道:“是不是反間計其實現在也不好作答,不過臣以為這至少能給建州左衛內部找點事做……”
——
  PS:今天下午堵車把我堵傻了,平時三小時的路,我走了將近八個小時。從頭到尾沒上成高速,一路上所有的高速入口全部被封閉,然後在各種國道、省道、縣道、鄉道乃至“無名公路”上亂竄,等到家之後就已經很遲了,所以之前本章弄了下防盜。

  現在防盜內容已經撤了,明天應該可以正常更新。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