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從隱麟到大魏雄主》第784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第784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龐渙的話還在繼續。

  很樸實,像是從泥土中生長出來的一樣。

  卻又是以另外一種視角,將諸葛亮的生平娓娓道出。

  “轉眼到了二舅的兩個姐姐出嫁的年紀,二舅心裡很不舍,二舅有自己的表達,大姑和我媽成親時的陪嫁,每一個木牛流馬,每一把諸葛連弩,每一盞孔明燈,每一張八卦圖都是二舅一個人完成的…這幾乎是流民家的女子出嫁時不可能擁有的陪嫁,這麽多完美複刻曹魏的發明,在荊州是一件多麽不可思議的事情!二舅家這麽窮,出嫁時,卻有這麽多陪嫁,婆家也會高看他一眼吧?也許會更好的對待二舅的姐姐。”

  “不止是墨家機關術,二舅仿佛還有通天的本領,沒落的家族想要崛起,只靠兩個姐姐的出嫁遠遠不夠,可荊州上有蔡、蒯兩家,下有龐、馬、向、習四家,這些是家門振興必須聯合的對象,必須攻克的難關…沒錯,二舅總有辦法!二舅在及冠之日迎來了各家的說媒,但二舅跟我說,他這輩子只能照顧他自己,顧不住別人,所以二舅從來沒動過這方面的心思,我的二舅說謊了,據我了解,二舅是動過心思的!”

  “二舅和隔壁村一個帶著鬥笠面紗也會機關術的女人非常熟絡,他們的關系迅速從熟絡變成了熱絡,那時候二舅和女人經常一宿一宿的待在屋裡,問他在幹嘛,兩人都說在做墨家機關!她經常來二舅家,二舅也經常去她家,二舅也經常去找她,她的父親黃承彥很喜歡二舅,再後來,女人成了二舅家的正式成員,並出席家族的一些婚喪嫁娶。舅母對二舅體貼入微,二舅那亂糟糟的茅廬被收拾的井井有條,二舅與名士暢談回來,能吃上一碗熱飯…”

  “女人不去面紗,二舅的姐姐從一開始全力支持,變成了反對,人們都懷疑這女人的臉有問題,後來發現這個女人頭髮黃、皮膚黑,村中的小孩開始喊這個女人醜八怪,二舅的姐姐也給了她白眼,但二舅就是很喜歡這個女人,最後二舅如願娶了這個女人,二舅的這段感情我理解不了,為什麽要娶個臭女人?二舅自己也不願意講。所以究竟為什麽,誰也說不清,人都說‘情’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二舅和這個女人可不是見色起意,難道…這就是情?”

  “可是,好像自從娶了這個女人,二舅和荊州所有的家族都有了聯系,我這才知道這黃姓女子的娘姓‘蔡’,荊州掌兵的蔡瑁就是她的叔父,而二舅姐姐,也就是我娘嫁給的龐德公之子龐安民,也是蒯家族長蒯良、蒯越的侄子…大姨更是直接嫁給了蒯家;不知道怎麽回事,馬家‘白眉最長’的馬良總是來找二舅,一來二去兩人親如兄弟,二舅還與向家的向朗、向寵叔侄交好,至於習家…不是二舅不與他們交往,而是已經不需要了。”

  “好像沒用幾年…二舅和荊州所有的家族都有了聯系,龐德公與司馬徽更是聯袂稱二舅為‘臥龍’,將我叔叔龐統稱為‘鳳雛’,還在坊間傳出‘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的豪言!能與龐家的公子齊名,這對於流民的諸葛家是何等的榮耀?至於…這個傳言為何越演越烈,無人阻斷?想想似乎也說的通…蔡、蒯、龐、馬、向大家都是一家子,一些事情,看破不說破罷了!”

  陸羽念出諸葛亮臨終前最後的話語。

  一席話說罷,陸羽閉上眼睛,他的臉上有淚痕,可緊緊刹那間,面頰上的嚴肅就遮蓋了這份淚痕。

  倒不是淚目於諸葛亮的這一生,而是他想起了歷史上的諸葛亮。

  “二舅絕不僅僅善於墨家機關術,他還是個修理匠,能修理蜀漢一切官員,趙雲、馬謖、魏延、向朗、來敏、李嚴…二舅都能修理,二舅不能修的只有一個人阿鬥,可現在想想,他修過的人,似乎心裡多多少少出現了些許裂痕,反倒是沒有修過的楊儀、蔣琬等人跟著他到了最後。”

  秋風蕭瑟,氣氛凋零…

  “二舅一直沒有孩子,就把阿鬥與馬謖視為己出,有了孩子,二舅乾事兒的勁頭比任何時候都大,他拚命的努力乾事,大部分時間把年幼的阿鬥交給老師,把馬謖帶在身邊言傳身教,很少有父親對孩子般的那種慈愛,自然也培養出了孩子對父親不理不睬的叛逆。馬謖就總是被人議論,甚至被劉備議論,說馬氏五常…白眉最長,其它的諸如馬謖不舞之鶴,言過其實罷了,可二舅一直很器重他,直到讓他守荔枝道,將蜀漢的生死存亡交給他,可悲的是錯付了。”

  龐渙的悼詞還在繼續,“自從‘臥龍鳳雛’的傳言在荊州的大街小巷傳開,二舅的人生開始有了波瀾,先是曾經的那個漢左將軍三顧茅廬,再是二舅與他聊了整整一夜,或許這就是搓背的情誼吧,兩人越聊越是投機,竟開始同席而坐,同塌而眠。緊接著二舅開始跟著他打仗,二舅其實沒打過太多仗,多是在做後勤,在後方為劉備提供兵馬錢糧,是的,謀士中後勤這一類的人生就是這樣普通,普通到用了許多年的沉澱,才靠著飛球的複刻幫劉備打下了益州!”

  臥龍定然會用另外一種方式,建立起他心目中的理想邦吧?

  心頭喃喃…

  聽到這兒,所有人驚愕住了。

  “別了,孔明,別了,可敬的對手!”

  看到了呂布,看到了陳宮,看到了張遼,看到了高順,看到了麴義,看到了公孫瓚,看到了趙子龍……

  無論是哪一個諸葛孔明…

  他們的眼神中帶著渴盼,帶著期翼,仿佛早就盼著新時代,新生活的到來!

  迎著秋風,聽著呐喊,陸羽不自禁的張口吟誦: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龐渙的話終於到了尾聲。

  結束了,季漢結束了。

  隱麟…徹徹底底的化為了大魏雄主!
  從隱麟到大魏雄主!

  此情此景之下,陸羽望著諸葛亮的靈棺,口中喃喃。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而如今的丞相千古,標志著陸羽的曹魏時代即將迎來一統!
  丞相千古,唯一一個還能與陸羽鬥上一鬥的完人謝幕,這天下只剩下一個主角了!

  “悠悠蒼天,何薄於我!”

  論政務,諸葛亮治下政治清平、法度嚴整;
  論治國,他所治之處,百姓安居樂業。

  唉…

  他嚴刑峻法,但百姓無怨言;

  他又看到了袁紹,看到了袁術,看到了孫策,看到了劉表,看到了劉璋,看到了劉備,看到了關羽,看到了張飛,也…看到了諸葛亮。

  陸羽的眼眶中閃過一抹晶瑩,可緊緊是一瞬間,他挺直了身板,他目視蒼穹。

  踏,踏,踏!
  他邁著雄健的步伐,他走下這處祭壇,向另一處更高的祭壇走去。

  那個遇到最難開局、最難蜀道、最難秦嶺、最難君臣搭配,以及最難的防守大神…最終的失敗,非人力能及,天數也的孔明。

  ——“大魏一統!”

  論文章,《出師表》名垂千古,簡潔文風成為千年來乾實事的標杆。

  當陸羽這道雄壯的聲音響徹而出…

  陸羽微微搖頭,心中可惜。

  哪怕是後世,武侯祠的香火依舊鼎盛,朝拜的人絡繹不絕。

  “在亂世之中,絕大多數的謀臣都只是一粒沙,隨著時代向前,隨著劉備駕崩,我二舅這粒沙突然變得珍貴起來,二舅掌握了季漢兵權,可終究他是荊州所有文武的領袖,他沒辦法不為荊州派謀些福利,他嘗試著接替李嚴抵禦曹魏…二舅帶著馬謖抵禦,可惜馬謖被二舅殺了,二舅抵抗也從劍門關到葭萌關再到涪水關!一敗再敗!”

  特別是那些荊州的兵勇、將帥,他們從軍這麽多年,竟不知道丞相的故事如此樸素,又如此艱辛!

  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許多人。

  一連幾聲提問…

  “孔明啊…朕佩服你,朕最後送送你!”

  他的理想太過宏大,太過超前,想要實現…憑著他的身份,他拉攏的氏族遠遠不夠。

  他在喃喃:“‘武’字拆分開來是‘止戈’二字,一如‘天蟲’為‘蠶’,‘山人’成‘仙’,江鳥為‘鴻’…陛下,建立起這政通人和的太平盛世,建立起心中的理想邦,這個重擔,這個下半場就交給你了!”

  至少…在他陸羽這一代、這一朝,戰亂徹底結束了!
  淋漓的鮮血、騰空的烈焰、震天的呐喊,還有仆仆的風塵,三國這個混亂時代所帶來的質感與血腥在這一刻徹底終結。

  隱麟用這樣一種方式攪動亂世的風雲;

  眾皆嘩然,嘩然之後是淚目…

  陸羽也抬眼望了龐渙一眼。

  “其實,朕很好奇,如果這個世上無我,而是給了你一次重來的機會,伱會怎樣在這亂世中破局?你還會在曹軍屠徐州時,讓全族人逃亡麽?你還會選擇劉玄德麽?你還會與荊州的各族都建立起聯絡麽?你還會重用馬謖麽?你還會信任關羽麽?你是不是能更好的處理益州各派系的關系?子午谷奇謀縱使使不得,可陰平道是不是也能反推出去呢?”

  “涪水關時,二舅的身體越來越差,世人都知道生老病死,可生死之間?何必還要擱著個老病呢?到現在,在二舅的靈柩前我突然悟了,我發現…其實這可不是上天不仁,而是憐憫,不然我們每個人都在七老八十,卻依舊康健力壯之年去世,對這世間該有多留戀哪!那不是更加痛苦麽?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老病是生死之間的必要演習!”

  論武功,他著有《南征》、《北伐》諸多軍事著作,“八陣圖”名流千古,唐時入選“武廟十哲”…

  “大魏一統,陛下萬歲…”

  他用兵不動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

  “守了這麽久了,終究要與大魏之主決戰了,二舅最放心不下的是阿鬥啊,二舅和阿鬥聊天時的走位配合默契到讓我震驚。阿鬥胖,每走十幾步,要停下喘一喘,要休息十息的時間,二舅的四輪車慢,每走十幾步就會落後阿鬥三步,趕上這三步正好需要十息,這麽君臣配合的走位,我從未見到過。二舅喜歡給阿鬥灌輸信心,再配上蔣琬、費禕、董允等人看著阿鬥,嗯,好用的,至少二舅以為是好用的…可惜,現在看來,並沒有那麽好用!”

  接下來…是他這個大魏君主登壇告訴蜀民,告訴世人…

  “抵禦大魏的二舅總有辦法,他發現季漢真的不是大魏的對手,於是就放棄了外圍,只在涪水設防,這裡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雖一生難再有北伐之舉,但…至少還保存著‘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希望,當年劉備籌集出的這支兵勇不就是因為‘希望’而活著麽?有人一邊當蜀軍,一邊悄悄的投靠魏軍,朝秦暮楚,可我二舅卻是一心都在漢,不對,是在季漢!”

  “大魏一統,陛下萬歲!”

  原來這句話中有這麽多的故事。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受六尺之孤,攝一國之政,事凡庸之君,專權而不失禮!

  行君事而過人不疑,行法嚴而國人悅服,用民盡其力而下不怨!
  ——丞相千古!
  歷史上的丞相千古,標志著三國時代徹底進入晚期。

  他有道德,有理想,有藍圖,有風骨,有能力,堪稱千古完人。

  陸羽都是佩服的,因為他待過的每一個地方,全部興建水利煥然一新,百姓安居樂業,就算是漢中、四川的諸多民生項目也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亮之治蜀,田疇辟,倉癝實,器械利,蓄積饒,朝會不華,路無醉人。

  無數文武、百官、黎庶振臂高呼。

  他感覺自己寫的這個“文案”起到了應有的效果,讓所有荊州的兵勇重新認識諸葛亮,他不是完人,不是聖人,他也有自己的圖謀,自己的野心。

  這是陸羽最後的願景,如果有機會,如果可以,如果歷史恢復了原本的軌跡,他希望諸葛亮能重生一次。

  還有那——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

  仿佛…諸葛亮將手壓在了他的身上。

  “二舅的靈柩總讓我想起一句話,‘他這種奇才呀,只不過是生不逢時’,他應該戰勝魏帝,名揚天下才是,不應該淪落到這麽落魄,二舅與魏帝曹羽博弈,他的一生太遺憾了,二舅走在自己布下的棋局裡,勝少負多,可二舅沒有死心,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還在走,可似乎,除了二舅以外,任何一個蜀漢官員也知道,這條路最終通往的一定是滅亡!悠悠蒼天,何薄於我,這是二舅最後的遺言,而在下奉魏帝之命吟出的這番悼念至此結束!”

  只不過…

  他看到了昭姬姐,看到了曹仁,看到了荀彧,看到了曹操,看到了戲志才,看到了荀攸……

  他提弱卒數萬,東屯渭水,天下震動!

  就連陸羽也淚目了。

  這一刻,陸羽想到的是歷史上的諸葛亮,他起‘巴、蜀’之兵,長驅祁山,慨然有飲馬河洛之志!

  華夏素來信奉“靈”者為先,但這位蜀漢的丞相卻罕見的成為了百姓不求辦事也要祭祀的偉大神仙!
  他連年興兵,但益州不疲敝;

  歷史上的司馬懿據天下十倍之地,擁精銳,據牢城,尚且唯求自保,他聽到“死諸葛亮走生仲達”時,不僅沒有著急,而且感慨自己的不容易,他的意思是,“我能在他生前不出錯就不錯了!”

  許多已經將名字深深烙印在他記憶中的人。

  乖乖的…

  ——“朕與大魏要建立起的是太平盛世,卻不只是華夏的太平盛世,而是天下的政通人和,而是這天穹之下,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魏土!這話,漢帝是說說而已,朕卻奉為下半場的準則!”

  ——“孔明,還有你們,活著的人…死去的人,都看好吧!此生無悔入曹魏,天下皆是種花家!”

  …

  …

  (Ps:下一章大結局,是一個大章,很長…兩天后奉上。)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