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從隱麟到大魏雄主》第14章 鸞飄鳳泊 入木三分
  第14章 鸞飄鳳泊 入木三分
  中軍大帳內,唯獨曹仁與夏侯淵兩個。

  “蔡琰姑娘,快坐,這麽晚打擾你,是有一些有關你弟弟的事兒要請教你。”曹仁先是客套,主動幫蔡琰搬來竹椅。

  “哪裡的話,自打先父殞命長安後,我姐弟倆無處可依,兄長與諸位將軍能收留我們,已經是感激不盡,兩位將軍若有疑問,蔡琰這兒必定是知無不言。”

  蔡昭姬一番話,輕柔細慢,讓人聽得極是舒服。

  曹仁主動開口:“蔡琰姑娘的弟弟,講授《孫子兵法》也讓我與妙才受益頗多!陸羽公子教授妙才手下百余騎戰法,這百余騎更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難道…這些,陸公子都沒有向蔡琰姑娘講述過麽?”

  這…

  蔡昭姬略微遲疑了一下。“將軍若是問對《孫子兵法》的理解,羽弟倒是也與我分享過一些,羽弟最多提及的便是其中‘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羽弟總說打仗要講智慧,只要能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勝利,就算是不打仗,把這個事兒辦成了不也更是皆大歡喜嘛?”

  其實,曹仁與夏侯淵問的不是這個,可偏偏蔡昭姬講起來,他們一下子好奇了,想要細細的去了解一下,這“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這麽四句,陸羽又是如何理解的?
  “蔡琰姑娘能詳細的講述下麽?”夏侯淵主動問道,誠然,他對這十六個字也有一些理解,可他一貫虛心,更像聽聽陸羽的見解。

  “這個嘛…”蔡昭姬略微停頓了一下,似乎是刻意的回憶了一番,旋即開口道:“提到這個時候,羽弟會舉出一個例子,是春秋末年齊國的三朝元老晏嬰的故事。相傳此晏嬰身長不足六尺(1.38米),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他的肚子裡全是謀略,全是智慧!”

  “又一次晉平公要出兵滅齊,便差遣他的大夫范昭出使齊國,一窺究竟,上國使者前來,齊景公不敢怠慢好禮接待,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每個人都略有微醺,這范昭便借著酒勁兒試探齊景公‘我能用您的杯子喝酒麽?’一般來講,這是犯上之罪,可偏偏齊景公不敢怠慢上國使臣,就吩咐左右將酒杯倒滿送給了范先生,而這位范昭也不客氣,一飲而盡。”

  “就當齊景公打算把這個酒杯拿回來時,晏嬰就站了起來,羽弟總說這晏嬰站著就跟別人坐著差不多高,但是他聲如洪鍾,他當即命令把這個杯子給砸碎,給大王換了一個新的杯子!而范增臉色一下子就變了,連連道歉,說是醉了,仗著酒勁兒坐下了錯事!”

  “這看似是一次平淡無奇的酒宴,可其中蘊含的便是‘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道理,范昭是替晉國試探齊國的膽色、謀略,原本一切如此,可偏偏被更有膽色、更有謀略的晏嬰識破,他回去只能如實稟報‘齊國君臣團結一心,齊國臣子腹有良謀,如果強行進攻,必定不會有好果子吃’,也正因為這樣,晉平公放棄了攻打齊國的辦法!”

  “這就是羽弟總是講述的‘折衝樽俎’的故事,所謂‘折衝’就是把敵人的刀尖砍斷了,敵人的衝鋒就被遏製住了,所謂‘樽俎’講的便是酒桌上晏嬰就把晉國的兵給退了,沒有費一兵一卒,就化解了一次戰爭危機,這便是‘上兵伐謀’,齊國以最小的代價換取到了最大的國家利益,花小錢辦大事兒,‘仗’不就應該這麽打麽?”

  嘿…

  別說,蔡昭姬的話讓夏侯淵,讓曹仁受益匪淺,原本是來詢問有關陸羽的一切情報,哪曾想,這正題沒問,又讓這年輕人給好好的上了一課。

  好一個折衝樽俎,好一個上兵伐謀,就這麽旦夕之間,夏侯淵與曹仁感覺,他們對《孫子兵法》又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厲害,厲害!”曹仁連連稱讚道…“哪怕是平日裡陸羽公子與姐姐的對話中,也會闡述這兵法的奧秘,不簡單哪!”

  曹仁與夏侯淵交換過眼神,這算是再三、再三的確認,陸羽就是那個對的人!

  哈哈哈哈…

  曹仁笑著拋出正題:“蔡琰姑娘,你這弟弟的兵法、韜略如此厲害,可…我有一事不解呀!”

  “曹仁將軍但問無妨。”蔡昭姬款款開口,依舊是表現的彬彬有禮。

  曹仁的話接踵而出。

  “相傳,蔡府藏書數千卷,又有蔡老與蔡琰姑娘這樣的博學之士,耳渲目染,陸公子飽讀詩書自是不在話下,可…蔡老與姑娘能教授他詩、詞、歌、賦,總不至於能教他兵法、韜略吧?陸公子這兵法又是誰教授的呢?”

  師出何人?

  這個問題在曹仁、夏侯淵看來格外重要。

  需知,大漢素來講究傳承,他倆的兵法是從大哥曹操那邊學來的,大哥曹操的兵法則是啟蒙於“太學”,形成於征討黃巾,在皇埔嵩麾下時!
  在太學期間,教授曹操兵法的師傅乃是那時的涼州三明之一、外戰內行,內戰外行的段熲!與之相較,在太學時比曹操高一個年級的袁紹,他的軍事課老師乃是陽球!以至於後來袁紹在官渡敗給曹操,被時人戲稱是他們的任課先生在作戰。

  因為袁紹的老師陽球,屬治內行家,帶兵打仗遠遠比不上段熲。

  反推到陸羽這邊,能教出如此傑出的少年,他的師傅必定也不簡單。

  曹仁與夏侯淵琢磨著,如果可以的話,甚至可以去請這位“師傅”出山,這對如今求賢若渴的大哥曹操無異於一針更劇烈的強心劑。

  只是,蔡昭姬的話像是一盆冷水。

  “說來慚愧,縱然是詩書,也是陸羽弟弟自學的,阿翁忙於朝事無暇照顧弟弟,我最多也只能偶爾點撥他一下,可自打他十歲起,我便再也無法點撥他了。”

  蔡昭姬繼續道。“至於兵法,雖然有些不可置信,但…他從未有過師傅,他的文采、兵法完全是從書籍中領會的,無師自通!而羽弟最喜歡讀書了!每每讀過任何書籍,包括是晦澀難懂的兵法,也能融會貫通,過目不忘!”

  霍…融會貫通,過目不忘!

  曹仁與夏侯淵均是一怔。

  離譜啊,說起來…當時才女蔡昭姬十歲時就無法點撥陸羽就已經夠離譜了,可…這兵法、韜略,自學成才,無師自通,過目不忘!

  關鍵是,陸羽這還不是紙上談兵,活生生的例子就擺在眼前,他的謀略切實可行啊!

  而這,就有點妖孽了吧!

  “有關你弟弟自學兵法之事?”曹仁急問道:“蔡琰姑娘能詳細講講嘛?”

  “我記得…九歲吧,陸羽弟弟就自學了《鬼谷子》、《司馬法》、《尉繚子》;”

  “十歲的時候《武經七書》、《吳子兵法》、《孫子兵法》,他均已經諳熟於胸;”

  “十二歲那年,他開始研習《墨子》備戰篇、《六韜》、《三略》!”

  “等到十三歲那年,他已經可以為這些兵書做譯,他做出的譯…縱然是晦澀難懂的兵法也可以通過深入簡出的例子去闡述,哪怕是我這個小女子,也能夠一眼就看明白!”

  “就連父親在世時也曾說過,陸羽弟弟是百年難得一遇的兵家奇才呢!”

  霍…

  天哪!

  蔡昭姬的話讓曹仁,讓夏侯淵直愣愣的驚在原地。

  如果她說的都是真的,那…如今陸羽表現出來的不過是滄海之一粟,是浩瀚學識的一角。

  十五歲,沒有人點撥,沒有人啟蒙,完全自學…就能夠理解這麽多複雜的兵家著作!

  好誇張啊!

  若非親眼所見,曹仁與夏侯淵絕對不會相信,甚至,誰若然稟報出如此一樁事,那…曹仁與夏侯淵保不齊都要以“謊報軍情”去軍棍伺候了。

  “蔡琰姑娘,你說的都是真的?”曹仁眼睛瞪得像銅鈴。

  “是真的,每一本兵書,兩位將軍均可以去考考我那弟弟,若然答不上來,小女子甘領懲罰!”蔡昭姬言辭肯定。

  呼…

  又是接連厚重的呼氣聲!

  此刻曹仁與夏侯淵的心情無比複雜且激動。

  陸羽…這得是百年難得一遇的奇才吧?
  古人多少信奉一些鬼神,曹仁與夏侯淵也不例外,有那麽一刻,他們甚至認為…陸羽是上天賜給大哥曹操成就王霸之業的強大臂力!這是天意呀!

  兩人這邊正直錯愕,蔡昭姬的話接踵傳來。

  “對了,倒是忘記稟報兩位將軍了。”

  “就在我那弟弟十五歲之際,他集百家兵書融會貫通,口述出一卷全新的兵書,說是更具體、更實用、可操作性更強!取名…”

  講到這兒,蔡昭姬頓了一下。“取名《三十六計》,陸羽弟弟口譯,我將它一一記錄下來,小心收藏了起來。”

  說話間,蔡琰從懷中取出了一卷厚厚的竹簡,刀筆吏刻在竹簡外圍的“三十六計”四個大字躍然浮現,格外的清晰。

  霍…這下,夏侯淵與曹仁的眼瞳瞪得更大了,他們的嘴巴也張開,一副不可思議的樣子!
  一個能將《孫子兵法》解析的那般透徹,一個能將“全”字理解的這般透徹的少年!一個能深入淺出解析出那“上兵伐謀”真諦的公子!他書寫、總結、歸納出的兵法…怎麽能不讓人怦然心動呢?
  這是滿滿的好奇心,滿滿的求知欲啊!

  當即翻開這《三十六計》

  竹簡內,字跡清秀,這是蔡昭姬親手刻上去的,而裡面的文字也如外面鐫刻的字跡一般鸞飄鳳泊、入木三分!
  徐徐展開,夏侯淵與曹仁的眼睛完全凝在這些字跡之上…

  而他們倆所注意的內容卻又有所區別。

  夏侯淵對《三十六計》中“瞞天過海”、“釜底抽薪”、“擒賊擒王”這些計略格外好奇,他的性子急,行軍的特點也以快為主,講究一擊必殺,故而他格外在意的是這些與“神速”、“疾馳”相關的計略。

  曹仁的性子則緩一些,他先後讀閱的計略分別是“以逸待勞”、“反客為主”、“關門捉賊”,這些計略更偏守勢,這與他行軍打仗時以守代攻,固若金湯的戰法頗為符合!
  但…無有例外,此刻,曹仁與夏侯淵樂開了花。

  這就好像在他倆的面前,一下子打開了一扇全新世界的大門!

  光怪陸離,又那般耀眼、璀璨、奪目!
  …

  …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