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快穿之掌家女主隻種田》第772章 【771】饑荒年代12(2更)
  第772章 【771】饑荒年代12(2更)
  秋季學期結束,她以班級第十名的成績順利通過王先生的認可,離校的時候她還塞給先生一個包裹。

  裡面裝著她攢了幾天的蓮藕,足有二三十斤重,而且每節都帶著淤泥,這樣可以保存些時日,這也算是她送給他們夫妻倆的年禮了,畢竟,沒有他們的幫忙,她可能還會想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碰壁呢!
  別人放假都回家,她放假則需要將自己攢了不少時日的蔬菜和水果都拿出來賣,為了賣更高的價格,她從10月開始就沒怎麽出攤了,畢竟過年期間的價格更高一點。

  距離過年還有十天半個月,她每天晨起去供銷社附近賣蔬菜,上午去醫院賣水果,一天下來能賣二三十塊大洋。

  然後她用這些錢,隔三差五的去肉聯社那邊買點便宜的豬大骨、豬血、豬下水、豬內髒、豬板油等等。

  倒也不是買不起五塊錢一斤的肉,而是在一塊大洋能買兩斤豬肉的年代,她想多買點三四斤的邊角料。

  正因為邊角料便宜,所以去晚了還沒有,所以她趁著擺攤,都要天不亮過去排隊,有時候能買的上豬血,有時候是豬大骨,每次遇到的都不一樣,而且人家還不許你買多,每次也就兩斤的樣子。

  來到這個時代幾年了,她好像都快忘記肉是個什麽滋味兒了,平時都吃素也就罷了,就連油腥也甚少能沾得上。

  今年他們家賣了豆腐,也許會比尋常人家過的好一點兒,但也不是他們大吃大喝的理由,所以買點這些邊角料啥的回家過過嘴癮就行了。

  河南剛剛經歷過災荒,本就元氣大傷,糧食還種不過來呢,誰還有閑錢去喂豬?就連種菜的地,都恨不能種上糧食,可想而知肉、蛋、蔬菜、水果這些物資有多緊缺了,不然她憑啥賣恁多錢呢?
  買了肉,自然少不了蛋,雞蛋她上學的時候攢了點,年前又買了點兒,湊了大概十斤吧,卻用了三四個月的時間,足以可見買點兒雞蛋有多困難。

  雞蛋是一塊大洋三斤,每天就只有五斤,每次隻賣給你兩三個,她能攢下來十斤,足以可見花了多少時間在這上面。

  在她看來,肉和蛋儲備點,至於糧食,家裡有,就算是粗糧雜糧,能吃飽就是好糧。

  臘月二十八,葉歡回家,家裡正忙得熱火朝天的做豆腐,看到她回來,也顧不得招呼她。

  “歡歡回來了?快進屋暖和一會兒,中午給你蒸豆腐包啊,今年咱們家漏了不少的粉條,你爺爺還買了豬板油,油渣子混合著咱們家的豆腐白菜粉條子,蒸出來的包子老好吃了!”

  當地的風俗,二十八要發面,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要包餃子,到了2000年以後才會有熬一宿的說法。

  不過這個年代可沒有那麽多的娛樂項目。

  因為到了年下,家裡只有紅薯、土豆、白菜、蘿卜、粉條子、豆腐,條件的好的會炸豆腐,蘿卜肉丸子,白發面麻糖,或者是柿餅、紅糖、紅薯摻和著玉米面炸的甜鹹食,再來蒸點紅豆餡的豆包、包子、饅頭,這算是七零八零九零三代孩子們記憶裡的美食了。

  當然,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習俗,信陽人還會炸年糕,鄭州人炸蓮夾,開封人就更會吃了,而只有家的味道,是獨一無二的。

  看大家那麽忙,葉歡把自己的大包袱放下,就去灶房洗手去了,因為她看到年邁的奶奶在灶房揉面。

  面是雜糧面,裡面有豆面、紅薯、玉米、高粱面,最後才舍得摻點白面,這樣揉出來的麵粉才更貼合。

  “奶,您歇著,我來。”

  葉雨負責燒鍋台,爺爺在後院幫著阿爹他們燒鍋台,幾個小的則圍在灶房裡,時不時被奶奶呵斥著,不許出門,因為他們一出去就到處搗蛋。

  這就是人間的煙火氣啊,接地氣,又充滿了家的味道,沒有大人們罵孩子的聲音,那就不能被稱之為家。

  每個人都在做著自己分內的事兒,誰也沒有偷懶,饒是天降大雪,也沒有凍住他們對生活的向往。

  “奶,豆腐賣的挺好的?”

  葉歡洗乾淨手,就開始揉面,奶奶則讓葉雨靠後,帶幾個崽子去屋裡耍,她則來燒鍋台。

  “好,好得很咧,尤其是這些天,老好了,就是咱們村子裡的人,都一家定兩三斤呢,這不過年了,大家都想放開肚皮吃一次,這摻了豆腐的包子啊,那就是好吃,你看你爹他們,這幾天起早貪黑的乾呐,我看著都心疼!”

  “奶,越是這樣,才越有乾頭呢,別看他們累,心裡面高興著呢,看,咱家的豆腐是不是賣出名堂了?”

  “可不是怎滴,都說咱家豆腐比旁人家的好吃,有時候外村的還跑到咱們村來買呢,不過大部分的人都是帶著糧食來換,剛開始他們還有摻石頭子的,後來看沒有摻的,乾淨的,反而兌的多,就沒有人敢在這上面動歪腦筋了。”

  “就是,本分一點不好嗎?非要動這小聰明,當咱們好糊弄怎滴?”

  “現在啊,他們都不敢了,只要看豆子或者糧食不乾淨,就不給他們兌,反正咱家豆腐已經不愁賣了!”

  做豆腐賣的就是辛苦錢,看起來賺的多,其實加上人工費就一點不多了,現在覺得多,是因為他們自家人分的,如果把這些錢給外人,那還多嗎?肯定是不多的,不但不多,還少了,但是豆腐也賣不上更高的價格,因為肉和雞蛋的價格在那兒擺著了。

  你做豆腐是辛苦,可豆腐終究是豆腐,不是雞蛋,也不是肉。

  奶奶隨後又問了她在城裡的事兒,比如主家對她好不好?認識多少字了?會算什麽帳了?吃的好不好?住的好不好……

  對於這些問題,她早就駕輕就熟,應付起來也是自如的很,甚至還向奶奶透露夏天的時候,她就能去考高小畢業考試了。

  高小是小學五年級,四到五年級,都能成為高小,很多地方所謂的高校學歷,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家人都需要有一個接受的過程,她已經學了一年,加上春季半學期,就是一年半,一年半小學畢業,聽起來似乎不大可能,但也不是沒有做到的,畢竟她可是教授教出來的。

  奶奶雖然不懂這些,但她知道自己孫女現在也是文化人了,瞧,這說話的派頭,也越來越像城裡人了。

  奶奶發了好多的面,她估摸著能蒸十來籠,因為不僅有包子,還有饅頭,這是要把過年的量都蒸出來不可。

  不過他們家人多,就算蒸十來籠屜,也頂多能吃到正月初四。

  面是一點一點揉的,揉一部分,奶奶就過來幫忙,一個人擀皮,一個人包,倒也快。

  籠裡面蒸的是紅薯和南瓜,熟了之後,給幾個小的每人用碗盛點兒,讓他們到旁邊去吃。

  奶奶利落的洗了篦子,重新加入涼水,蓋上蓋子,小火燒鍋,因為包好的包子或者饅頭,還要醒發一會兒再上鍋蒸,這樣面更柔.軟,畢竟是粗面,哪裡有白面吃起來那麽宣軟可口?

  包好一鍋,再接著揉面,等著包第二鍋,等鍋開,第一鍋開始蒸,第二鍋也包好了,如此反覆,騰出醒發的時間,就時間上而言,把控的還是剛剛好。

  等他們這邊蒸出來兩鍋,後院的豆腐做出了一百二三十斤出來,三兄弟三妯娌分工合作,三兄弟送外村和鎮子,三妯娌去給村子裡的人家送,剛做好的豆腐,就算還熱乎著,零下十幾度的天,到地兒也該涼了。

  蒸好的第一鍋包子已經讓他們吃了,墊了肚子,所以這會兒出去幹活,也不會覺得很辛苦。

  家裡的老人和孩子,則將第二鍋吃了,這就是他們家的晌午飯了。

  吃飽之後,她和老太太接著做,爺爺則領著小的們在後院兒繼續熬豆漿。

  現在他們家磨豆子還是純手工,她之前曾提議買個小毛驢,被爺爺拒絕了,說太扎眼,累點就累點,也不能給別人看出來他們家賺了多少錢。

  畢竟,見不得你好的人,多的是,就算是親兄弟,有時候還互相眼紅呢,能低調就絕對不高調。

  即使為此付出更多的勞力,也不遺憾。

  因為他們家的豆腐要做到大年三十,所以家裡過年的食物,全靠她和奶奶做。

  爹娘他們賣完豆腐要過來幫忙,都被爺奶趕到房裡睡覺休息去了。

  因為這見天天不亮就起,一直忙活到晌午過罷,下晌還要做一波,他們也心疼兄弟幾個的辛苦,家裡的事兒,自然不敢再讓他們操心了。

  葉歡見家裡忙成這樣,突然有些後悔自己回來的是不是太晚了。

  包子饅頭一直蒸到下午四五點,才總算蒸完,蒸好的那些放在堂屋鋪的長長的籠布上晾涼,之後才放到竹筐盆裡面,每個包子饅頭上還得用紅色的墨水點個紅點點,代表著喜慶的意思。

  之後她才得空把自己帶回來的豬內髒、豬下水等拿出來清洗,能鹵的就鹵上,不能鹵的就放到沒有柴火的房間裡等著備用。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