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重生1999:開啟黑科技時代》第1130章 超速了!
  “速度方面呢?”最核心的問題是這個,大家都非常的關心。

  “如果不考慮距離的問題,四千公裡不在話下。”

  “還臥槽什麽?趕緊愣著啊!”

  “臥槽!”

  “臥槽?”

  這個速度直接把大家乾懵了,這個也太牛掰了。

  “別這個表情,我們還要考慮人體的承受情況的,距離上百公裡的話,最高時速能到三千公裡,不過很快就得降速了。”

  “加速距離和減速距離是多少?”

  “都需要五公裡,比飛機的加速時間更長,畢竟要考慮人體的承受程度。”

  “也算可以了。”

  實驗後的總結會,陳瀟靜靜的旁聽了一會就了然了。時候再看報告,了解了更多的細節。

  模型試車非常成功,那麽下一步就是實車實驗了。

  產線正式啟動,一切都按照現實的規格來生產,陳瀟心裡沒底,模型試車實驗跟電腦模型計算的相差不到5%,這個準確率相當驚人了。現在有了模型試車的數據,再進行計算機計算推導,實車成功率在80%以上。

  這個比例真心不低了,實車可不是單純的把小模型整體等比例放大就完事了,一些東西小的時候和大的時候那時完全不同的概念。

  東西一大,適應的規則就不一樣,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會很多。

  小小的形態,不要多注意安全,大大的形態,保護措施就得多起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飛機模型在風洞裡面的表現不完全等於製造出來之後的飛行表現。低速風洞和高速風洞的數據都要兼顧起來的。

  現在管束通道進入實際生產,安裝環節後,就得考慮這麽大的尺寸會面臨什麽樣的環境。

  除了正常的大氣壓強,還得面臨大風,山洪,泥石流,雷擊,火災,冰雹,甚至是雪崩,山崩最極端的環境。

  當真正的管束通道給弄出來後,測試組展開了最為慘無人道的測試,怎麽變態怎麽來,要是在測試留手了,到了災難來臨的時候,災難下手可是沒有輕重的。

  管束通道好似孫悟空被天庭抓了一般,什麽酷刑都用了。雷擊是用超高壓電流來模擬激發的,火災直接上的是凝固汽油,粘上去根本甩不掉的那種,甚至還掏出了乙炔噴槍去試圖切割管束通道。

  抗壓測試是用高空重物來測試的。五噸重的鐵塊“哐嘰”就砸了下去,後來不過癮,用絞索加速下墜直接衝擊。

  動靜太大,看得人心驚肉跳,哪怕是遠遠聽了,都覺得可怕。

  一開始,管束通道確實沒能抗住,經過數十次的衝擊直接乾開裂了。這就得從頭開始,從矽藻的選育階段開始弄。

  就為這事,有的人提出了異議。

  “長天科技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數十次,五噸重的鐵塊加速從三十米的高空下墜,世界上有哪種材料不變形的?”

  “是啊,還用乙炔切割,三四千度的高溫,鐵軌這樣的狠角色都受不了。”

  “不是說謹慎不好,這是不是太謹慎了?什麽情況下能有這麽重的東西砸下來?隕石?這個概率太低太低了。要是管束通道附近,肯定像鐵路一般圍起來,根本不會有車子直接z撞上去。”

  大家吐槽歸吐槽,本心來說極度佩服長天科技,要麽就不搞,要搞就搞最好的,沒到達最好之前不出世。面世之後依舊繼續不停止提升的腳步,難怪人家的產品這麽好,都是一點點熬出來的。

  經過數次的嘗試,最終管束通道成功扛住了預期的各種衝擊。根據估算,一枚鑽地導彈都無法給管束通道破甲,直到這個份上,陳瀟才通過了實際試車管束通道的搭建。

  管束通道直徑為五米,搭建的時候,三分之一沉底,填上沙土,六分之一搭建鐵軌,剩余一半留給車子。整個車子懸浮距離其實也就五厘米不到,漂浮太高沒有意義,反而常溫超導浪費材料和電力。

  列車底部和鐵軌都有常溫超導材料,用來接收磁場的作用。在列車底部常溫超導層上方,鋪設了一層隔絕電磁影響的隔絕層。畢竟人體長期待在強磁場環境中不健康,那些電子設備也容易損壞。

  至於列車本身的供電和設備運行?

  這根本不用考慮了好吧!有強磁場在,還怕沒有電用?
  誰說這話出來,法拉第能跳起來打人。只要把強磁在車底轉化成電量,就能供應全車了唄。

  行駛過程中的通訊也不成問題,鐵軌旁邊可以安裝定位裝置,信號發送裝置,列車就能在行駛中接收到。

  整個管束通道,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卷動閘門,就跟輪船的隔水倉一個概念。就怕某個地方漏了口子,兩頭就得快速封閉,隔離暴露區。

  總不能長達數千公裡的管道一個閘門都沒有吧?要是哪裡壞了,整個通道就全進空氣了。

  這種閘門也是用矽藻外殼材料製作的,非常堅韌又柔軟。

  管束通道在夏國境內,閘門距離可以較遠,畢竟治安很好,大家也都沒有強力武器。如果是在外國援建,那就得縮短距離了。

  再危險一點的地方,說不定就得把蜉蝣,戰鬥型無人機撒出去,全面布控。

  不能把人心想得太好,到處都是不吃豬肉搞自爆的貨色,所以還是吃豬肉比較好啊。

  實車試驗的管束通道很快搭建完畢,也就一公裡那麽長,但這是圓形,全封閉,這麽一來,就可以無限試車,不用擔心距離的問題了。

  試車當天,陳瀟親自來到了現場,搞得大家都比較緊張。虛擬世界雲霞區裡面永生的科學大牛們整整齊齊的觀看直播,那樣子要多乖就有多乖。
    陳瀟走進了管束通道內,沿著一公裡的管束通道親自走了一變,裡面的氣味有點複雜,大致上就是車子和設備加上通道本身的氣味。無數的設備亮起了指示燈,一切顯得如此科幻。

  列車就靜靜的趴在那裡,此時的列車相較普通列車更大,載人載重更多,以後都用上磁懸浮了,摩擦力什麽都不存在,就別怕拉不動人了,列車本身還是白色的,看起來跟普通的高鐵沒什麽兩樣。

  陳瀟走的時候,身邊跟了一群人,他們也不敢出聲打擾,老板在視察,不要這麽沒有眼力。

  隨著開始的指令下達,列車開始懸浮脫離了軌道,然後加速起來,很快就到達了兩千公裡的速度,接著兩千一,兩千二,最後突破到了四千公裡。

  “好耶!”

  “成功了啊!”

  “嚇死我了!”

  矽藻外殼自作的管束通道是半透明的,可是外面的人根本看不到裡面的有什麽,列車太快,根本來不及反應,眼睛跟不上了。

  隨後,列車內的假人傳來不少的數據,人體最真實的感受就是如此,人們一切安好,就是對於小孩和老人來說還是有點不太友好。後面投入運行的時候,規定最高時速是三千公裡,畢竟四千公裡的時速,成本不是最優解。

  運行過快,施加的推力和阻力太大,也會對車輛本身與常溫超導材料有損傷的,總不能開一天就得維護一次吧?這樣多不環保。經過嚴密計算,三千公裡是最能發揮速度優勢,同時損耗也最低的,加速與減速都適合人類,跟普通高鐵一樣。

  “試車實驗成功!”陳瀟親自宣布結果,大家懸著的心思也就落了下來,並且開始歡呼起來。這一次的實驗,全部都來真的,就連上下車的方式都考慮到位了。

  停車的時候,車身一側會有個管道延伸出來,直接對接管束通道壁,然後門一開,上下乘客非常快速,這個過程中,全封閉的車體本身還會進行空氣快速交流,氣體從大家的頭頂流過,不會讓人感覺很不舒服。

  接下來就是對搭建好的一段直線管束通道進行衝擊實驗。管束通道表示:“就踏馬不能放過我嗎?都測試多少回了?”

  但這是實際情況下的首次撞擊,不做也得做。

  理由很充分,這一段一公裡的管束通道是前後銜接的,可能會遠超直線排列的表現,撞那個沒什麽意義。但還是得一起撞。

  這一次的測試更狠,用的是十噸重的鐵餅直接往下砸,而且是經過加速的。

  衝擊波直接把大家都震得東倒西歪,好似八級地震來了。

  結果管束通道沒事。

  接著就是考驗承重能力,重量從八十噸一直往上加,加到兩百噸的時候,管道有點凹陷的意味了,上面開始出現細小的痕跡,但是很快就被觸須一樣的東西修補,變得正常起來。然後,見證奇跡的時刻來了,凹陷的地方竟然慢慢頂著重物恢復了原狀。

  這就是新型矽藻的能力,本身帶有的纖維管束有一定的修複能力,即便被壓進去,纖維管束也會自我將二氧化矽外殼給拉回原狀。

  這不是接觸點的矽藻纖維管束在發力,而是整段整段的矽藻在發力,在工作。這一次實驗只有十米,修複能力就這麽強大了。

  如果長度更長,修複能力更快,因為更遠區域的矽藻會支援,自我繁殖。整個管束通道不要老想著它是死的,它其實是半活著的狀態。

  只不過平時很安靜,有事了再自我修複。養分來源也很簡單,就是土壤裡面的物質,陽光,水分都可以滋養。

  假設纖維管束建立在暗無天日,或者是酷暑炎熱乾燥的沙漠,那麽其他區域的矽藻就會自動過來替代這裡的矽藻,就好似流動的水源一般。不需要擔心這些地方的管束通道會發生坍塌。

  再說了,即便是沙漠,也總有下雨的時候不是?
  沙漠底下,本身就有水分,鹽分,矽藻上哪找不到養分?海底隧道雖然麻煩,但也不是沒有辦法,這種地方完全可以在內部使用光照,矽藻本身就是從海裡來的,這麽一來就相當於模擬了陽光,管束通道外面的矽藻就可以自我更新。要是沒有破損,一般也不需要激活矽藻的。

  一切都是通過生物方式,最符合長天科技的口味了。

  測試結束後,長天科技發表了相關的論文,聯合發表作者裡面,把虛擬永生的那些大牛都寫了進去,名字按照字母順序。

  同時還列明了解決每一個關鍵技術的人員。

  出於保密需求,隻公布了永生大牛的名字。

  長天科技這些人員還活著呢,不能讓人惦記。

  這可把大牛開心壞了,自己真是死後還那麽光榮,這不就是自己申請虛擬永生的意義嗎?

  這一回解決真空磁懸浮管束通道列車項目,讓陳瀟也不得不感慨,虛擬永生太踏馬的正確了!大牛多了,事情辦起來真是容易。

  前後也不過兩個月而已,什麽都弄完了。要是牛人再多一些,以後的進展會越來越快。

  陳瀟覺得自己還是當年的那批喜歡收集的人。

  小時候收集郵票,收集小浣熊方便麵的恐龍卡,後來是水滸卡,後來是三國卡,長大一點就去收集球星卡,奧特曼卡,再大一點,玩遊戲就收集SSR卡。然後到了現在,收集科學家牛人卡。

  論文發表後,大家震驚的不是死去的大牛掀棺材板寫論文了,而是震驚這玩意竟然這麽快!

  “臥槽,三千公裡每小時,我從京城到南方海邊就一個小時。早上還喝豆汁呢,早午飯就能吃海鮮了啊!”

  “三千公裡是普適於所有人的速度,極限速度是四千公裡。要是大家都是年輕人,就能體驗這樣的推背感了。”

  “我有個想法,要不然把宇航員,飛行員的訓練放在這種管道裡面,成本應該比模擬倉要便宜吧?”

  “哈哈!異地戀算個錘子咯。通勤時間算個坤!我甚至可以老家居住,去大城市上班,不用糾結大城市買房子的事情了!”

  “欸!有道理!這樣一來,房價還得跌,房子就沒更沒有金融屬性了,不用特意管都翻不起風浪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