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重生1999:開啟黑科技時代》第1128章 科學家的偉大腦洞
  第1026章

  “敢做不敢讓人說?”

  眾人笑稱一團,沒了往日的封閉科研環境,沒了國際間學術的競爭壓力,誰都回歸了人類的天性,湊群,打鬧。

  尤其是在虛擬世界,都永生了,總該好好結交一大堆朋友,不然的話,往後的日子多無聊啊。現在大多數都是科學家,也算是意氣相投,波段就更接近了。

  “對了,大家別鬧了,陳瀟來這裡是不是有什麽事情啊?”有個社會學家突然間發聲,他觀察陳瀟好幾次欲言又止,忍不住打斷大家。

  科學家們一拍腦門,陸續安靜了下來,他們光顧著開心分享自己的生活了,倒把陳瀟是個大忙人這件事給忘了。

  這群人也是純粹,往日不太懂得人情世故。屬於領導夾菜他們轉桌的那類人。

  陳瀟有點不好意思:“確實有件事想發動大家。參與者都能獲得相應的虛擬世界貨幣,以後可以用來消費各種項目,不白乾。”

  “還以為是什麽事呢,說什麽報酬,我們都閑死了!”

  “對啊,成天成天的吵架,誰都說不贏誰,你給個項目,我們看看誰的想法靈光!”

  “什麽事情,說吧!”

  陳瀟見他們如此熱情高漲,看來真是憋壞了,人不工作一會沒事,長時間不工作都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了。

  把諸多學科的專家都召集起來後,陳瀟開了個十分鍾的小會,雲霞區專家全都湊了過來,連婦科聖手都過來湊熱鬧,也真是醉了。

  陳瀟想利用常溫超導材料改良夏國的鐵路系統,為出行,運輸做貢獻。

  夏國的交通是三級驅動,一個是地鐵公交車等城市交通網,這屬於較為短途的出行,具體點就是管個幾十上百公裡。

  一個是高鐵,鐵路系統,幾百幾千公裡都有需求,最後一個就是飛機。

  雖然很便利了,但還是一堆問題。

  地鐵公交的運力很大,但是單次運力很有限,每次都擠成沙丁魚罐頭一般,公交車非常受限於城市道路的情況,很容易堵車。

  城市裡面的道路不是隨便規劃的,規劃完了就很難改變,道路就那麽寬了,再想加寬,就涉及到拆遷一堆問題。

  現在明白為什麽城市總喜歡開個新區了吧,搬遷成本低啊。

  可惜的是,地鐵和公交車最大問題就是需要多個班次來解決大家的需求,因為每個站都有人要下車,一會就停一停,通勤時間非常長。

  有的人在津門生活,去京城上班,每天通勤四個小時,那還有什麽幸福可言?不是人家喜歡這樣,而是大城市的房租實在太貴了。

  況且,地鐵站也不是哪個城市都能搞的。對人口,平均收入,城市資產負債比都有著嚴苛的要求,即便滿足這些條件,還有地質條件。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地下水網多的地方太脆弱,想弄都沒法弄。

  高鐵站和飛機場也不是隨處可見的,這兩種長途旅行的方式也不怎麽省時間,要提前到站,等候檢票什麽的。

  這都不是最大的問題,三級驅動體系有個最嚴重的問題就是虧損!
  比如公交車,人煙稀少的區域也有線路,基本上沒有人搭乘,那就得倒貼。哪怕是城市到周邊縣城,縣城再到鄉鎮的短途汽車,也是人很少,集市日會好一點,其余的時間都是靠捎貨增加收入,上面再補貼一點,不然的話,司機根本活不了。

  地鐵看上去人很多,其實依舊是虧損。大家覺得地鐵人擠人,也就是上下班時間那樣,其余時間都是有位置的。

  遇到節假日或者是寒暑假,旅遊出行人多,會收入高。但是地鐵本身的維護,運營也是巨大的支出。那些設備都要磨損,都要維修的。

  高鐵和飛機的情況跟以上差不多。曾經有人做過統計,飛機上座率七成,才算是平本,但是飛機到點就走。

  這樣的現象是正常的,夏國這麽多人,出行需求非常多,國家盡可能的兼顧大家需求,那就只能這樣設置,哪怕是虧損,也依舊要大力扶持。

  不然的話,一些鄉鎮的老人到縣城該怎麽去?走路去嗎?一些不發達地區的火車依舊有火車經過,哪怕裡人煙稀少也要考慮那些人的出路。

  有的人沒有能力前往大城市發展,只能守著鄉土找夥食費,那些農產品就是通過這廉價的綠皮火車帶到附近市鎮售賣的。

  這就叫做公共責任,虧錢也要做!如果完全市場化,會有什麽後果?自然就是資本拋棄落後地區,那裡的人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整個國家的發展徹底沒有均衡可言,看看米國等發達國家就知道了。

  夏國沒有這麽做,已經很良心了。

  但陳瀟偏要改變這樣的局面,使其覆蓋保障所有人群的同時還能產生盈利,健康的循環下去,以前他沒有這個底氣,因為手頭的技術不夠,現在他有了常溫超導材料,可以嘗試去解決了。

  陳瀟想做的就是搞管束磁懸浮列車。

  也就是磁懸浮列車在真空管內行駛,推動力,製動力靠的就是電磁力。常溫超導材料做成的磁懸浮導軌,可以讓電力無損的情況下最大化利用起來,推動力和製動力將會達到最大。

  同時,常溫超導材料做成的列車外殼,或者是列車底座能跟磁懸浮導軌產生超導效應,完全懸空起來。

  然後加上真空管,速度無法想象。

  現下的技術大約是每小時五六百公裡,還只是實驗室模型階段,一旦通過常溫超導材料搞出來,那就得每小時一千公裡起步,最高甚至可能會達到兩千公裡每小時,比飛機還快。但具體的還得看電量的供應方式,真空度。

  “沒問題!我就是個工程院的院士,我來設計管束列車的施工方案!”
    “我來設計管束列車的外形!”

  “都真空了,外形有什麽用?方體的利用率最高,直接設計成長方體就行,我都會!”

  “起碼好看不是?”

  “別整這些有的沒的,還得考慮一下車體的製造,磁懸浮導軌的涉及,尺寸,讓最小的電力產生最大的動力。”

  陳瀟剛要說什麽,根本插不進嘴,這裡的都是大牛,他們討論起問題,諾貝爾得主都不好使,誰來都得撅兩句。

  “現在我們分組,太亂了。施工的一組,外形設計的一組,材料的一組,傳動的一組。”

  “行!”

  然後全都湊一起討論問題了,陳瀟笑著離開了虛擬世界,有這群大牛,真心省事,剩下的事情找人對接就好。

  牛人多了就好辦事,不到三天,大體框架就形成了。

  導軌,列車就按照現有的夏國標準製造就好,也不用特意重新設計,免得還要新開產線,陳瀟是個重效率和實質的人,不會為了標榜自己的優秀特意搞一套標準。(蘋果表示:你踏馬在念我的身份證?)

  只需要在導軌和列車底部均勻塗抹常溫超導材料就好。

  推進的方式也做好決定,就是采取全車推進方式。

  換句話說,列車底部跟導軌的常溫超導材料管的只是把車子懸浮起來,推進的話依靠整個車體跟管束空間內的磁場相互作用。

  如果光是底部發力,底部刹車,那些常溫超導材料勢必因為巨大的力量而導致脫落或者變形。

  試想一下,一輛很重很重的列車,搭載很多很多的人,以超過一千公裡每小時的速度飛馳,需要多大的推力才能提速,又需要多大的阻力才能降速?
  況且中間也有站點需要下來,頻繁啟動,停止,常溫超導材料抗衝擊性就真的這麽好?既然如此,就讓全車來承擔這樣的壓力吧。

  如此一來,長方體車身的設計顯得特別合理,車頭車尾堆積厚度就行,用來承受巨大的力量,設計師高低不同意,說是太難看,況且,堆積厚度也可以學學坦克的裝甲,來個反斜面,有效厚度提上去,還不用看起來那麽厚。

  “你知道個錘子,知道動能定理嗎?千噸列車,上千公裡的時速,多少動能了?反斜面能抗住?”

  “你的語氣跟我中學老師一樣,你知道個屁!就是因為動量大了才要設計成反斜面,有個緩衝。”

  “都閉嘴!真空環境考慮什麽衝擊!反向噴火來停車,學學火箭唄,考慮車身整體強度!”

  “哈哈!乘客們還得是宇航員的身體素質才能乘坐了是嗎?不然的話,速度變化那麽大,誰能扛得住?你們到底行不行,別整這些有的沒的!”

  三天時間搞出了大體框架,但是也發現了太多的問題,最大的問題在於兩點,一個是管束通道的材料問題,需要夠硬,還需要夠軟,能扛得住真空和大氣壓強的落差,能承載車身與導軌的重量。不要以為在地面上搭建個圓形的管子就完事,以後還得設計空中道路呢!

  第二個問題就是啟動和刹車問題。啟動太快,乘客就會感受到該死的推背感,然後胸悶,甚至是肺部爆炸。

  人體極限是8G或者10G,也就是8到10個大氣壓強,這已經是宇航員的數字了,普通人也就三四個就得暈了。

  要是超高速過程中刹車,大家直接就得被座椅安全帶切成兩段!
  這個看起來更加的無解,要是做不到這一點,真空管束列車就只能永遠點對點傳輸,慢慢加速再慢慢減速,就跟飛機的方式一樣,這看起來似乎也不錯,不遠不近的人就很難受了,還沒加速起來就得開始停車,還不如搭乘高鐵呢。

  陳瀟看了一會,只能讓他們先解決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其實已經是航天領域要面對的問題了,不解決這個問題,以後想太空旅行,那就是空談。

  “還是得開發能量立場抵抗慣性,人類太脆弱了。”陳瀟很務實,先做能做的事情。

  但是對於灌輸通道的材料選擇上,出現了巨大的分歧。

  正常來說,最簡單的就是弄鋼材密封焊接,夏國鋼材產量大,焊接技術也不錯,鋼材質量好,堆積厚度就行。但這個方案最大的問題就是成本,這麽多鋼材需要多少錢?還得鋪那麽長!後期要是搭建城市當中的管束通道,這麽重的東西如何能在半空搭建?
  陳瀟對管束列車的期待很大,他希望徹底取代現在的交通方式,取代飛機,甚至能夠實現大洲之間的交通,去歐盟,去非洲都行,也別從馬六甲那裡過了,次次都得給錢,煩人!

  鋼材不行,那就得覆核玻璃材料了唄,但是這樣的玻璃材質也搞不出來,玻璃本身的脆性太大,根本沒有延展性,一旦發生問題。“嘭”!的一下,連反應的速度都沒有。有機玻璃有延展性,但是這樣的東西風吹日曬雨淋有點靠不住。

  “還是得開發新材料了!你們有什麽建議嗎?”陳瀟抽空跟材料組的大牛,以及長天科技的材料部門一起開了個會。

  大家七嘴八舌的說了好些材料,可一看性能,造價,狗都搖頭。

  有個聲音默默地發出來了:“矽藻好像可以。”

  “嗯?”陳瀟眼睛瞬間亮了起來,他似乎抓住了什麽,趕緊看向發言的人。

  那時虛擬世界裡面的材料大牛,名叫勃拉姆斯,這個名字跟那個音樂家完全一樣,他們的國籍甚至都是德意志。陳瀟也沒太在意,這個名字估計跟夏國的張偉,劉波一個概念。

  “您請說。”

  “好的,矽藻的特性大家都懂。它屬於不等鞭毛生物,也就是說,不屬於植物,也不屬於動物,在我看來,它屬於怪物!

  它的細胞壁是二氧化矽而不是纖維素。繁衍方式又很離譜。一開始是分裂的,一邊大一邊小,各自長出外殼。小的那部分越分裂就越小,然後外殼不能容納其他身體結構的時候,小個體就轉成有性繁殖,組合成一個大大的個體。再重複之前的過程。

  我們何不利用它們分裂後的外殼來做灌輸通道呢?只要堆積夠多,就足夠堅固,況且這個還如此輕便又容易獲得?”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