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重生1999:開啟黑科技時代》第249章 嚴峻的挑戰
  第249章 嚴峻的挑戰

  米國,紐約。

  每年都會舉行的米國it界大會,正在紐約如火如荼的舉行著。

  和過去幾年一樣,該大會的主辦者是米國的計算機協會和米國半導體協會。

  這一次大會的主題除了探討米國以及全球的計算機發展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探討來自於夏國的挑戰。

  米國的計算機發展有40年的歷史,而夏國則是從90年代末期才從西方引進的計算機,有了自己的計算機市場。

  就雙方的技術而言,夏國的計算機技術肯定是不值一提。

  因為夏國就沒有完整的計算機產業,更缺乏專業的計算機人才。

  但是進入2001年以來,在計算機硬件的某些領域,夏國竟然實現了質得突破。

  會議的主題就是碳晶存儲。

  該討論議題是希捷提出來的,並且得到了眾多參會企業的認可。

  希捷等硬盤廠商,在會議討論的報告中這樣寫道:“碳晶硬盤已經嚴重的影響了機械硬盤的市場,它的量產將會給米國硬盤公司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此外,作為存儲數據的終端產品,碳晶硬盤將會給米國的數據安全帶來極大的威脅。”

  任何一個理由都是冠冕堂皇。

  大家都知道是利益二字作祟,如果希捷擁有碳晶存儲的技術,那他肯定是大肆宣傳,說這個技術要比機械硬盤先進得多,立刻對自己的技術進行更新換代,向全世界推廣碳晶硬盤技術。

  有一些和希捷、西數等有競爭關系的企業,在 It大會上甚至等著看希捷的笑話。

  但是提到了數據安全,這就讓大會必須回應。

  因為數據安全是米國最倡導的理念。

  希捷首先提出了,如果碳晶存儲不能夠證明自己數據的安全性,就不能夠在市場上銷售。

  這個提議看似非常霸道,但卻十分符合米國的性格。

  因為全球所有的計算機技術以及其行為規則,都是米國人所制定的。

  米國在計算機方面有許多主管部門以及專業協會。

  這些主管部門和協會,時刻都盯著市場,並且要求市面上銷售的所有相關產品,都要符合相關的規則。

  因此希捷的這種提議,得到了大會的認同。

  這一招其實相當的毒辣。

  怎麽樣才能夠證明碳晶硬盤沒有違背數據安全的相關規則要求?
  唯一的辦法就是向米國的相關部門和行業協會提交碳晶硬盤的所有基礎數據。

  你把所有的技術數據都提交了,碳晶硬盤就再也沒有任何技術秘密可言。

  米國的相關廠家也能夠利用該技術進行生產。

  提交相關的技術資料,證明產品的安全性,這只是米國計算機協會拿出的第一個政策。

  如果長天科技拒絕了這個要求,處於強勢地位的米國計算機行業,還有很多牌可以打。

  比如在行業內認定碳晶硬盤是非法的,不鼓勵相關行業或者企業采購其產品。

  這一招才是蛇打七寸。

  目前的硬盤市場,大部分的采購者都是 PC企業,而不是普通的消費者。

  而這一些PC企業,和米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畢竟米國掌握著it界的最高話語權,從CPU到內存,再到主板,米國都有著其行業規范和準入許可。

  如果長天科技不遵循這一次會議的要求,那麽米國it行業協會,可能會視情況要求PC企業暫停采購長天科技的碳晶硬盤,並且保留做出進一步措施的權利。

  米國it行業,有不少企業是相互競爭關系的。

  比如英特爾和AMD,希捷、西數和邁拓,以及各大資本控股的彎彎地區主板生產企業等等。

  但是在對外的時候,大家幾乎是團結一致的。

  因為這些人的腦子都很清,21世紀必定是計算機和互聯網的時代,也是米國人的時代。

  能夠控制和掌握全球財富的計算機技術,只能夠掌握在米國人的手中。

  對整個米國it行業而言,大家都認為,長天科技研發出碳晶存儲,可能只是意外的發現,這並不影響米國it行業引領全球的格局,也不會傷害米國計算機行業在全球的霸主地位。

  米國人對搞定長天科技非常有信心。

  畢竟在上個世紀80年的,東洋的半導體行業雖然起步晚,但是短時間內就超越了米國,其產品也向米國大規模的銷售。

  當時東洋的芯片幾乎霸佔了整個米國的市場,比如卡西歐主導的計算機制造佔有了米國電子市場的80%。

  而當時米國惠普公司的芯片測試結果表示,東洋的芯片良品率遠高於米國。

  此外當時東洋還牽頭了東芝、三菱、富士通、NCE等企業,共同出資成立了DRAM製法革新項目。

  就是這個項目差一點讓東洋重新回到半導體霸主的地位,把整個米國的半導體拉下水。

  80年代的米國也是絕對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米國的半導體協會,直接對東洋的半導體行業提起了傾銷問題的訴訟,並且督促米國相關部門啟動301調查。

  301調查啟動之後,米國希望東洋能夠對米國的半導體行業進行巨額的補償。

  在討價還價的同時,米國利用了自己的貨幣政策和強大的影響力,迫使東洋簽下了《廣場協議》。

  該協定簽署之後,東洋對米國的經濟優勢化為泡影,一個東京的地價能夠買下整個米國的神話也就此破滅。

  隨著《廣場協定》的簽署,東洋的半導體神話也宣告結束。

  僅留存下來的企業也是半死不活,不過就是這一些半死不活的企業,竟然還硬生生的支撐了東洋後面一二十年年的半導體優勢(相較於其他國家)。

  米國本身也是需要廉價的半導體產品,它不讓東洋做這件事情,就一定會讓其他的國家或者是地區來。

  在這種背景下,南韓和彎彎地區的半導體行業開始崛起。

  特別是夏國的彎彎地區,台積電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長起來。

  從簡單機械的幫助英特爾等企業生產芯片,到最後的自主創新。

  不過米國對彎彎可比對東洋放心得多,因此彎彎地區的半導體行業有了後面40年的輝煌發展。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