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從今天開始做藩王》第246章 驚聞
  第246章 驚聞
  “國丈過譽了,本王只是有感由勢族掌控的推官製已成拖累大頌的弊政,既然燕州豪族被清掃一空,何不給天下寒門士子一個機會?”趙煦緩緩說道。

  “殿下之魄力令我等敬佩,只是推官製乃是天下勢族和豪族的命根子,殿下這樣做就不怕天下勢族群起而攻之嗎?”

  這時,桌子末尾一個三十余歲,國字臉的書生起身說道。

  糜莊看向書生,對趙煦道:“殿下,此人叫朱沱,曾在寧州做過六年縣令,後因不滿上官貪贓舞弊,怒而辭官,這兩年一直隨我在京師私塾教書。”

  趙煦微微點頭,對朱沱說道:“你想錯了,坐鎮燕州,即便本王什麽都不做,勢族也會將本王視為眼中釘,肉中刺,與其如此,不如大刀闊斧,想做什麽就做什麽。”

  接著,他將勢族在商貿上打壓他,被他化解,又用袁家製衡他,剛剛自己又經歷一場刺殺等事說了。

  糜莊皺了皺眉頭,歎道“殿下真是多災多難,若如此,殿下唯有依靠自己了。”

  “本王也是如此想的。”趙煦說道。

  朱沱聽完,沉默了一會兒,說道,“在京師時,在下便聽說殿下重商,府庫才支撐到現在,如今殿下掌控北四郡,需要的銀子更多,而勢族善變,常常出爾反爾,說不定日後還會繼續在商貿上做文章,殿下當未雨綢繆。”

  “朱兄說的是,在下倒是也有一法,殿下若是能走通,將來盈利何止千萬。”又一人起身。

  此人坐在朱沱對面,一張圓臉,面色黝黑,眉心一點黑痣。

  “殿下,他叫夏淮,曾因生計在海船上做過帳簿,後來又京師做過三年小吏。”糜莊道。

  趙煦一聽,對夏淮的興趣大增。

  這倒不是因為他做個三年小吏,而是因他在海船上做過帳簿。

  自從醒來後,他基本掌握了大頌國內的壞境,但對大頌之外的壞境倒是一無所知。

  只是知道這個世界西方有裝載火炮的戰艦在海上橫行。

  但是根據當代的經驗,大航海時代從十六世紀繼續到十九世紀。

  這期間都有西方的戰艦抵達東方。

  所以,他想確切地知道,這個世界的西方到底處在什麽階段。

  “請講。”趙煦沒有急於詢問,想讓夏淮先說。

  沉吟了下,夏淮說道:“海貿!只要殿下的商貨出海,必可盈利豐厚。”

  趙煦暗自點頭,燕州的官員俱都對海洋沒什麽概念。

  其實這倒是不能怪他們。

  畢竟東土大陸千百年來都是陸權強國。

  即便是當代,海權重要性也不過是近些年逐漸被強化。

  只是大頌人不懂,他懂。

  “不瞞諸位,這件事本王提過,但皇上已經拒了。”趙煦望向夏淮。

  “這……”眾人聞言頓時一陣竊竊私語。

  夏淮輕笑一聲,目光炯炯,“即便如此,殿下難道就不懂得變通之道?”

  趙煦怔了下,兩人相視一笑,接著他略過此事不提,而是問道:“本王一直對大頌當下的海貿甚有興趣,不知你在海上做帳房時遇到過什麽趣事,可以為本王講講。”

  夏淮仰頭望了望灰蒙蒙的天空,徐徐道:“以在下之見,當今八大勢族中,以梁家最富,甚至可以說富甲天下也不為過,由此足見海貿之利。”

  想了想,他繼續道:“至於趣事,在下見識倒是不多,一些重要的貿易梁家只有核心子弟能參加,外人根本無從得知,當時在下參與的是絲綢貿易,船從浙州出發,專去東瀛。”

  “東瀛?”趙煦怔了一下。

  這個世界中原的歷史變的一團亂麻。

  其他地方同樣有不小的改變,不過在這個世界到還能找到一些熟悉的元素,比如說東瀛這個詞。

  “不過說趣事的話,在下在東瀛倒是見到過一些模樣奇怪的人,東瀛稱其為不列顛人,佛郎機人諸如此類。”

  “不列顛?佛郎機?他們是不是藍眼睛,白皮膚。”趙煦問道。

  夏淮吃了一驚,“殿下如何知道?”

  糜莊同時疑惑地看向趙煦,他也很奇怪,趙煦一直長在深宮中,是如何知道這些事的。

  “本王聽一些商人們說的。”趙煦辯解。

  夏淮露出原來如此的表情,他繼續說道:“這些怪人還教會了東瀛人製造一種叫鐵炮的火器。”

  趙煦聞言,心中泛起一陣波瀾。

  不管是不列顛人還是佛郎機人,很顯然,他們就是這個世界的西方殖民者。

  在當代的歷史中,十七世紀荷蘭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國人先後與倭國貿易。

  當時的倭國由幕府統治,幾國中以荷蘭人和倭國關系最親密,甚至在倭國鎖國後成為唯一與日本貿易的國度。

  正是在與這些國家的貿易中,倭國掌握了製造火繩槍的技術,倭國人稱之為鐵炮。

  在豐成秀吉入侵朝鮮的戰爭中,這種火器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所以,夏淮這麽說讓他有一種歷史重演的錯覺。

  仿佛大頌似乎也正處於明末這樣一個時期。

  不過正如大頌的歷史是扭曲的,且一直在閉關鎖國。

  隻憑這個還是無法判定這個世界的發展狀態,古代的消息還是很閉塞的。

  只是顯而易見的一點是。

  一個冷熱武器混合的時代正在走來。

  尤其是他把火炮送往金陵之後,更會引起大頌權貴的重視。

  畢竟大頌近些年本就很重視火銃的發展。

  而火銃其實就是火炮,不過由於鍛造技術的限制,威力很差。

  如果再算上梁家剛剛自爆出來的火炮,以及進獻給趙恆的火繩槍。

  這等於即便沒有他的到來,火繩槍,火炮也已登上了大頌的舞台。

  他的出現加速了這個過程罷了。

  “八大勢族不可小瞧啊。”想起梁家火繩槍和火炮的事,趙煦喃喃自語。

  八大勢族中,梁家在朝中一向低調,但顯然隱藏的最深。

  從當前的情況看火繩槍對梁家早已不是秘密。

  不然不會大方送給趙恆,再者,初級的火繩槍不見得比弓箭好用,這估計也是梁家大方的一個原因。

  而火炮則是他亮出來之後,梁家無奈透露出,來與他較勁。

  忽然莞爾一笑。

  趙煦覺得自己想的有點多。

  無論外面風雲變幻。

  當下,還是建設自己的封土為第一要務。

  以不變應萬變。

  一場酒宴持續一個時辰,散席後,趙煦讓劉福給士子們安排住處,等候官考。

  單把糜莊和糜溫留在府中。

  這時,鳳兒和鸞兒過來給糜莊請安。

  畢竟兩人自幼被糜莊收留。

  “好,好,殿下孤身一人在燕州,你們要好好照料他。”中院廂房前,糜莊微微笑著。

  糜溫趁勢笑道:“有我在,以後殿下就不孤單了,我也能照料殿下。”

  “哼,我走後,你能照顧好你自己就行了,若是你在燕州敢不聽殿下號令,我和你父親你把你給押會京師。”糜莊瞪了眼糜溫。

  糜溫聞言,縮了縮脖子,不敢說話。

  在家中,祖父對他們父子一向嚴厲。

  “國丈要回去?”趙煦聽到糜莊話裡的意思。

  糜莊點了點頭,面帶笑容,“此番給殿下送來這些士子是幫殿下,但我留下就是害殿下了。”

  “哦?此話何解?”趙煦大概猜到了些。

  糜莊道:“殿下麾下之人俱都隨殿下經歷腥風血雨方如今執掌大權,我來了,只會喧賓奪主,其二,此次前來的士子我雖仔細考量,挑選彼此有間隙者,但我在,他們便會更願意與我親近,如此令官場難免陷入朋黨之爭。”

  緩了會兒,他繼續道:“只有我走了,他們方能真正被殿下所用。”

  趙煦輕輕一歎,趙煦記憶裡對糜莊的記憶真是一點沒錯。

  正因這些記憶的存在,他才會求助於糜莊,如今看來是對了。

  正如糜莊所說,他一個國丈,地位尊崇,留在燕州自是不好在劉福之下。

  但讓糜莊統領燕州百官,燕州的官員定然心中不滿。

  其次就是糜莊說的結黨之事了。

  在古代,同門之間最易結成利益小團體。

  糜莊在,他帶來的這些士子進入官場,必然依附在他門下。

  糜莊顯然考慮到了這點。

  所以解決的辦法一個是自己走,不留在燕州。

  第二則是從門下挑選彼此看不慣的。

  這樣就能最大解決這個問題。

  “國丈真是深明大義,本王敬服。”趙煦說道。

  糜莊擺了擺手,“真正令人敬服的乃是殿下,我雖為國丈,又是殿下外祖父,但自問沒有這個本領拿下燕州。”

  “是呀,表哥現在的名聲在京師可響亮了,不知多少大家閨秀想成了表哥的王妃。”從來到燕州,糜溫的興頭一直很足。

  現在是私下裡,糜莊把外祖父這個稱呼說出來,他立刻就來了個表哥。

  不過說完,他小心看了眼自己的祖父,生怕他生氣。

  只是令他意外的是,這次祖父沒生氣。

  聽到這兩聲血親之間稱呼,趙煦笑了起來。

  既然是私下裡,有時候也就沒必要一直嚴肅了。

  糜莊對糜溫道:“君君臣臣,此無法逾越,朝堂如此,在殿下麾下同樣如此,這次我不說你,不過今後在燕州,要時刻注意。”

  糜溫老老實實點了點頭,惹得鳳兒和鸞兒一陣輕笑。

  又閑談了些家事。

  糜莊的酒勁上了來了,要歇息。

  趙煦留糜溫趙煦糜莊,自己同鳳兒和鸞兒回了寢殿。

  接下來的三日。

  趙煦陪糜莊在燕城走走了走,轉了轉。

  第四天,糜莊正式向他辭行。

  “殿下,不必再送。”

  燕城南門,糜莊來到馬車邊,向趙煦拱了拱手。

  在燕城待了三日有余,他決定返回京師。

  “國丈一路小心。”趙煦抬手。

  同來相送的還有糜莊帶來的士子們。

  糜莊走了,他們將留在燕州參與選官。

  糜莊微笑點頭。

  燕州大亂剛剛平複,百廢待興,事務繁重。

  這幾日有時半夜他見趙煦的書房也是亮著的。

  對此,他既欣慰,又心疼。

  所以不願繼續叨擾趙煦,決定離開。

  “祖父慢走。”糜溫彎腰行禮。

  糜莊走後,他就得一個人留在燕州了,有些舍不得。

  “記住我的話。”糜莊隻給糜溫留了一句話便上了馬車。

  伴隨馬鞭的輕響,馬車沿著官道徐徐向前走去。

  待馬車在細細的雪花中消失,糜溫道:“殿下,此次來燕州,我也不是來白吃白喝的,望殿下給我安排個差事,我一定盡力做好。”

  糜莊將糜溫托付給他,他自然是要負責的。

  何況糜溫自幼和九皇子親近。

  或許是因為繼承了九皇子記憶的原因。

  他的情緒裡對糜溫也有些熟絡感。

  “你想做什麽?”趙煦問道。

  糜溫撓了撓頭,“我還沒有想好。”

  “那你先跟在本王身邊,想好了再說。”趙煦道。

  糜溫應了聲是,又望了眼已經看不見的馬車。

  這時,趙煦回到書房,令人把劉福叫了過來。

  三天來,不斷有消息從平郡和遼郡傳來。

  兩郡豪族得知王府大軍前往兩郡的消息,便立刻拖家帶口逃往了范陽。

  因王府大戰之後,兵威大盛,豪族倒是沒有舉兵反抗,但一個個逃的比兔子還快。

  而這卻讓兩郡瞬間陷入了癱瘓。

  畢竟,豪族官員和附庸豪族官員的士子一走,兩郡府衙就空了。

  他只能讓常威暫時軍管,維持兩郡的秩序,等待新的官員上任。

  這次他把劉福叫來,便是針對此事,拿出一個對策。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