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朕》第462章 460【兩邊忽悠】
  第462章 460【兩邊忽悠】

  福建,福州。

  海商之子陳濟,在碼頭迎接林文元下船,低聲詢問:“魁鬥兄,南京方面如何?”

  林文元激動道:“成了,陛下果然是支持海貿的。”

  “那就好,那就好!”陳濟緊握雙拳。

  日本德川幕府,絕不可能向中國全面開放海港。幕府將軍德川家光,也絕不可能主動聯系南京朝廷。

  林文元,又或者說,把林文元推出來做事的福建海商,膽大包天,兩頭忽悠!
  他們先跟松平信綱達成共識,由松平信綱來搞定德川幕府,福建海商則去南京搞定趙瀚。

  如果把德川幕府比做朝廷,那松平信綱就類似幕府首相。

  松平信綱的身後,還站著許多親幕府的藩主,以及日本國內的儒學、神道教力量。

  天草四郎引發的叛亂,直到今年才徹底平息!
  天草四郎只是一個開始,由於幕府軍的糟糕鎮壓表現,大量不信奉耶教的地方領主,也陸續加入反對幕府統治的戰爭,幾乎整個九州的藩主都在鬧獨立。

  去年,幕府動員大軍,還在繼續打仗。

  到今年底,終於打完了。

  痛定思痛,德川家光決定更改統治方針,命令松平信綱牽頭與學者研究政策。

  福建海商獲知趙瀚的態度,立即坐著海船前往日本,將消息傳遞到松平信綱的手裡。

  松平信綱於是覲見德川家光,躬身呈上改革方案。

  德川家光沒有親自翻閱查看,而是問道:“你撿主要的說說。”

  松平信綱回復道:“徹底閉關鎖國,是不可能的事情。前番交戰,叛軍有大量西式火炮,火力竟比幕府軍還要凶悍。因此,幕府大臣們集體商議之後,認為應該在各地設立貿易區。外國商人,不得與地方大名交易,但可以跟幕府進行交易。”

  這個大量開放港口的政策,歷史上是順利通過的,但實施一段時間又被否定了。

  日本閉關鎖國,教亂只是原因之一。

  在德川幕府統治初期,曾鼓勵各藩開港通商,原因是可以增強日本的實力。漸漸幕府將軍發現,海貿讓各藩實力增強,並不利於中央集權統治。

  於是,在幕府直轄領長崎,設立一個半通商口岸。

  中國和荷蘭商人,隻準跟幕府交易,不準跟各地藩主交易!
  在德川家光晚年,鎖國、開放、又鎖國,反覆的變換政策,一切都以維護幕府統治為準則。

  德川家光不置可否,問道:“還有呢?”

  松平信綱繼續說道:“大名與平民叛亂,其中原因非常複雜。大臣和學者們認為,應當施以教化之功。可學習中國的經驗,在地方上設置學堂。幕府應該為學堂提供錢財,讓武士從小接受教化,知道忠君的道理,知道擁護幕府的道理。除了用儒學對付西教,還需用日本神道對付西教。”

  德川家光終於高興起來:“這個方法很好。”

  武士道思想,就是這麽形成的!

  松平信綱又說:“整個九州,不再擁有大名,今後九州由幕府直轄,由幕府挑選官員到九州任職。”

  德川家光愈發滿意:“你們都是國家棟梁,能夠制定出非常好的國策。”

  松平信綱繼續說:“中國的大明朝廷,已經被叛軍覆滅了……”

  “什麽?那麽強大的大明,竟然也覆滅了嗎?新的中國皇帝是誰?”德川家光大驚,他是真的第一次聽說。

  松平信綱回答道:“新的中國,有三個皇帝。一是大同皇帝趙瀚,二是大順皇帝李自成,三是大清皇帝福臨。其實還有兩個,都是逃走的大明宗室,一個已經覆滅,另一個偏安在雲南。”

  德川家光感慨道:“中國又進入了三國時代啊。你說說這些皇帝吧。”

  松平信綱詳細說道:“大同皇帝趙瀚,定都在中國南京。他的實力最為強大,擁有中國最富庶的省份。大順皇帝李自成,定都中國太原,也是他覆滅了大明。李自成帶兵攻入北京,大明崇禎皇帝上吊自殺……”

  “李自成這個家夥很不好,”德川家光打斷道,“作為子民,不應該背叛自己的皇帝。”

  松平信綱又說:“大清皇帝福臨,定都中國沈陽。他們是後金蠻夷,一群不知教化的野人,但聽說打仗非常勇猛。李自成覆滅大明之後,後金蠻夷迅速出兵,差點將李自成消滅。”

  “等一下,”德川家光疑惑道,“怎麽沒人定都中國北京?”

  松平信綱解釋道:“後金蠻夷曾經定都北京,但被南京的大同皇帝擊敗,帶著人口和糧食退回遼東。就連朝鮮國主,如今也向後金蠻夷稱臣。”

  德川家光搖頭說:“不好,不好。背叛皇帝的李自成不好,沒有開化的蠻夷也不好。如果有人統一中國,必須是那個什麽大同皇帝。大同皇帝叫什麽呢?”

  松平信綱說道:“叫趙瀚,聽說是宋代的皇族後裔。”

  德川家光讚許道:“皇族後裔,才能真正做皇帝。他是怎麽壯大的?”

  松平信綱說道:“大明連年天災,趙瀚全家餓死,只剩兄妹三人,大姐也被賣掉。趙瀚與妹妹乞討至南方,給一個儒家學者做奴仆。他非常聰慧,十多歲就考上秀才,本來是可以做官的。同鄉之人,非常嫉妒趙瀚的才學,就勾結知縣幕僚陷害他,將他引誘到縣衙準備殺死。”

  這已經類似傳奇故事了,德川家光頓時興趣大增,問道:“他是怎麽逃走的?”

  松平信綱說道:“這位聰慧的大同皇帝,當時雖然只是少年,卻已洞悉敵人的奸計。他沒有選擇逃命,而是提著一把長槍,孤身前往縣衙質問幕僚。知縣的幕僚,串通縣衙官員,上百人將他圍困。大同皇帝卻是個無雙戰將,他一人持槍,將敵人殺光,又將縣衙燒掉,這才遠遁到他鄉。”

  “真英雄也!”德川家光讚道。

  德川家光此人,含著金鑰匙長大,沒體驗過民間疾苦。同時又雄心壯志,手段狠辣,鐵腕獨裁,晚年有點昏聵。硬要做比喻,類似中國的漢武帝(隻論性格、手段)。

  松平信綱繼續說:“大同皇帝在他鄉流浪,貪婪的官員和地主,讓他無法謀生活命。於是,他帶著一些浪人武士,在中國的江西起兵。時至今日,大同皇帝從沒打過敗仗,被他消滅的敵軍已有數十萬人。聽說,他現在有五十萬軍隊,未來幾年就能統一中國。而且,大同皇帝與南蠻,已經交戰過數次。他跟我們一樣,都在限制西教傳播。”

  日本人所說的南蠻,統指歐洲殖民者。

  德川家光問道:“中國也有很多西教徒嗎?”

  松平信綱說道:“比之日本,隻多不少。”

  德川家光拍打膝蓋:“西教實為我東方的心腹大患,大同皇帝做得很對。西教不但要限制,還應該驅逐和滅絕!”

  松平信綱說道:“據中國商人傳遞消息,那位大同皇帝,非常仰慕將軍的風采。”

  德川家光突然盯著松平信綱的眼睛,玩味笑道:“大同皇帝也聽說過本將軍?”

  “當然聽說過,”松平信綱奉承道,“將軍大人的文治武功,早已超越前人,也早已傳播到中國和朝鮮。”

  德川家光對此半信半疑,但難免心中得意,臉上也露出暢快笑容。

  松平信綱趁機說:“中國大同皇帝,想重新恢復與日本的邦交。日本與大明的恩怨,跟大同皇帝無關。將軍大人,大同皇帝很快就要統一中國,幕府如果與其交好,對幕府也是極為有利的。今後一旦南蠻生事,幕府與中國可以聯手對付南蠻。”

  德川家光沉默不語,心中思考著此事利弊。

  松平信綱又說:“大名與平民造反,有人喊出尊王口號。可請中國皇帝賜下日本國王大印,再賜下幕府大將軍印。這樣一來,幕府的統治也更加名正言順。”

  德川家光冷笑:“難道要讓我向那個大同皇帝稱臣嗎?”

  松平信綱說道:“中國歷來就是宗主,這並沒有什麽不妥,也不會影響將軍的威名。中國有十個日本那麽大,人口也有十個日本那麽多。與中國交好,只會讓幕府更加穩固。可先派遣使者,去中國與大同皇帝接觸。作為示好,可以先開放幾個港口給中國商人。”

  這個建議,代表很多人的利益。

  親幕府的大名、幕府的官員、日本儒學者,還有那些中國海商。他們互相串聯,一起謀劃多時,無非忽悠趙瀚和德川家光擴大貿易。

  至於日本神道教,此時還比較弱小,需要跟日本儒學者一起融合發展。

  正是這幾年的教亂,導致日本佛教勢力衰落。

  特別是沿海地區,耶教徒燒毀大量寺廟——神道教的神社,因為沒啥香火,也沒啥影響力,連造反的耶教徒都懶得去燒。

  德川家光仔細思索之後,說道:“先派遣使者去南京吧。”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