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朕》第561章 558【礦工】
  第561章 558【礦工】

  “縣設本溪湖,城建威寧營。開原三萬衛,鐵場百戶城。”

  明朝初年,大明在開原設立三萬衛,大量招募安置附近的女真百姓。開原雖然糧食產出僅夠自用,但冶鐵業迅速繁榮,朝廷安排的兵器製造任務也越來越重。

  開原的兵器所,很快就原材料不夠了,於是在威寧營設立鐵廠,專門給開原提供熟鐵料。

  鐵廠設在威寧營城的旁邊,由一個百戶帶兵駐守,並且還專門建了一個小城。

  至於本溪湖,最初叫杯犀湖,形似犀角杯而得名。清末設置本溪縣,縣治定於本溪湖邊,距離威寧營大概十裡地。

  聽說威寧營被圍,代善為何急著帶兵回援?

  因為早在嘉靖年間,威寧營鐵廠的鐵產量,就佔到整個遼東的七分之一。

  而在威寧營的正東方150裡,也就是新賓縣平頂山鎮,那裡是韃子的主要金礦產地!
  另外,新賓縣的小四平村,有努爾哈赤時期就設立的兵工廠。“四平”屬於滿語的音譯,意為“箭杆”,是八旗軍的箭杆生產基地。

  威寧營一旦失守,鐵場肯定就沒了。金礦和兵工廠,也將受到大同軍的威脅。

  代善有足夠的理由回師,多爾袞根本無法阻攔。

  李來祥跟個狗腿子似的,整天跑來求見盧象升:“盧將軍,威寧營的冶鐵廠,沒有建在百戶城裡,在北岸的明山溝和螞蟻溝。天兵將至之時,韃子把冶鐵工匠,全部遷進了威寧營城和百戶城。但山溝裡的礦工,一個都沒帶走,估計是怕漢人礦工到城裡鬧事。”

  “礦工全是漢人?”盧象升問道。

  李來祥回答:“十年前,礦工全是漢人。但現在嘛,四成漢人,六成朝鮮人。早先那些漢人礦工……已經死亡大半,韃子只能擄來朝鮮人挖礦。”

  盧象升得到確切消息,便即刻下令分兵過河,前去明山溝、螞蟻溝招撫礦工。

  明山溝的礦工最多,冶鐵的爐火,夜晚能把山溝照至通明,這就是“明山溝”的地名來源。

  李昆就是明山溝的礦工,他父親是百戶城的軍官,屬於開原三萬衛外派威寧營的常駐軍戶。李昆的父親被俘之後,被扔到明山溝裡挖礦,全家也搬遷到明山溝附近種地。

  父親、大哥和二哥,陸續在礦洞裡累死,李昆十五歲就接替工作,如今已然挖礦三年時間。

  “李三哥,韃子監工怎都走了?”嚴鴻一大早就問。

  李昆也很疑惑:“怕是出了甚大事。”

  山中無日月,他們甚至不知道,大明王朝已經覆滅。

  這些礦工,全家住在礦山,就連山溝裡的冶鐵廠,都不準他們前去接觸。每年都有人試圖逃跑,但大部分都不幸被抓,屍體吊在礦山的木杆上風乾。

  “要不,去山溝裡看看?”

  “不去,不去,若被韃子知道,至少是一頓鞭子。”

  “昨夜山溝裡,似沒有火光。鐵都不煉了,肯定出了大事,會不會皇帝(崇禎)派兵殺來了?”

  “朝廷大軍若能來,早就已經來了,還用得到現在?”

  “算算年月,該崇禎十八年了吧?”

  “就是崇禎十八年,我崇禎十六年開始挖礦的。”

  “……”

  礦山裡面,也有些山坡可耕種,劃給最早那批礦工家屬。收獲的糧食肯定吃不飽,因此不用交糧,純粹靠挖礦謀生,定期有韃子送來米鹽之類的補給品。

  後續的礦工,混得就更慘,全是從關內和朝鮮擄來的。

  李昆皺著眉頭走到山坳,定睛觀察山溝冶鐵廠的情況。一直沒有冒煙,冶鐵爐明顯關了,到底是發生了什麽事情?
  他們對於外界的信息,來自兩年前補充的朝鮮礦工。

  說什麽韃子在跟大同軍打仗。

  再詳細詢問,朝鮮礦工也說不明白。隻曉得大同軍是漢人的隊伍,似乎還有個大同皇帝,也不知道是從哪兒冒出來的。

  “我下山去看看。”李昆對嚴鴻說。

  “你不要命了?”嚴鴻驚道。

  李昆露出悲戚笑容:“我父兄都死在礦洞裡,母親去年冬天也病死了。家中再無一人,被抓住殺了也好,全家在九泉之下還能團聚。”

  嚴鴻咬牙道:“我陪你去,反正沒了牽掛,說不定還能趁機逃走。”

  兩人都是本地軍戶子弟,韃子佔領這裡的時候,他們甚至都還沒出生。

  從記事起,他們就沒見過外面的世界,幼時跟著母親在山坡上種地。一旦成年,家中男丁就去挖礦,然後等著哪天累死病死。

  李昆非常憎恨韃子,但對大明也沒啥歸屬感。

  他只是從父母的話語之中,知道自己是個漢人,北京有個漢人朝廷叫大明。北京在那兒?李昆不知道。

  有一些關內的漢民,也被韃子擄來做礦工。

  這些礦工告訴李昆,北京是天下最大的城市,城牆又高又大,韃子永遠不可能攻破。

  但最近幾年,都沒有補充漢人礦工,全是朝鮮來的礦工,關於大明的消息徹底斷絕了。

  順著山坡而下,走了大概半個小時,李昆和嚴鴻終於來到山溝裡。

  這裡到處建有冶鐵窯,但此刻空無一人,熟鐵也被悉數運走,只剩許多還沒冶煉的鐵礦石。

  “噠噠噠噠!”

  一陣馬蹄聲傳來,是上百個威風凜凜的騎兵。

  兩人嚇得連忙躲起來。

  嚴鴻看著騎兵們的戰馬,好奇道:“那些牲口是不是馬?”

  李昆猜測道:“肯定是馬。我爹說,馬可以騎著打仗,比礦山的騾子更大些。”

  就在此時,那些騎兵開始呼喊:“還有沒有漢人?我們是大同軍,是專程來救你們的!”

  林之棟騎馬跑完明山溝,皺眉道:“溝裡鬼影子都沒,去山上的礦區看看。”

  話音剛落,就見兩個野人奔來。

  真是野人,蓬頭垢面,衣衫襤褸,也不知幾個月沒洗頭洗臉了。

  “三萬衛軍戶子弟李昆,拜見大明將軍!”

  李昆趴跪在地上呼喊,這是母親生前教他的。遇到官軍來了,就給官軍跪地磕頭,求大明官軍帶他們離開。

  林之棟勒馬問道:“你們都是漢人?”

  李昆說道:“我會背《三字經》,母親說能背《三字經》就是漢人,遇到官軍來了也不會被誤殺。”

  看著兩個野人般的漢民,林之棟不禁心生憐憫,說道:“帶路上山,把礦裡的漢人、朝鮮人都救出來。去了大營,給你們燒水洗澡,吃飽了好生將養身體。”

  明山溝附近的礦山,大概有1000多礦工,還有幾十個礦工家屬。

  他們也不管來的軍隊,到底是大明、大清還是大同,反正非常聽話的跟著走。膽子大的,要麽成功逃走,要麽被抓住吊死,剩下的都選擇怯懦而卑微活著。

  李昆跟隨龍騎兵離開山溝,很快望見了百戶城,就在威寧營城旁邊。

  李昆興奮的對嚴鴻低語:“我娘說,大城旁邊有小城,小城就是咱們家。嚴二,咱們回家了,咱們回家了!”

  “是啊,回家了。”嚴鴻眼裡含著淚水。他母親死得早,十幾年前就病餓而死,但他還記得母親對於家的描述。

  大同軍在太子河兩岸,都設有營寨。

  北岸的營寨,便在百戶城附近。意圖很明顯,就是先把百戶城拿下,再去攻打城高池深的威寧營城。

  李昆這些礦工,被帶去北岸軍營,全體安置在一個角落。

  有民夫過來,給他們架鍋燒水,一個個必須排隊洗澡。

  說實話,盧象升的軍糧,已經快不夠了。

  因為補給線拉得太長,糧食得從鴨綠江邊,一路從山裡運到本溪。民夫沿途吃掉的糧食,比真正運到軍營的還多!
  喬馬李這種漢奸大族,也無法提供多少糧食,因為早就被滿清征走了。

  幸好沿途攻破關隘堡壘,繳獲了許多糧食和牲畜,否則此時盧象升已經斷糧。即便這樣,盧象升的軍糧,也只能再撐兩個月。

  兩個月內,若無法攻破城池,盧象升的大軍就得餓著肚子回去。

  在軍糧緊缺的情況下,盧象升依舊分糧食給礦工。而且,不管漢人礦工,還是朝鮮礦工,一律都給糧食吃。

  李昆洗淨身體,又得了一套衣服,聽說是大同士卒的。

  他很快聞到食物的香味,忍不住吞咽口水,隨即聽到有人在喊:“衣服穿好,就去排隊喝粥!”

  粥是雜糧粥,比如高粱,便是在鳳凰城繳獲的。

  粥裡放了些鹽,聞起來還有油香味。那是馱運糧食的牲口,在山中摔傷後殺了,油膘扔進鍋裡和粥一起煮。

  沒有蔬菜,但有一碗松針茶。

  就是用松針煮水喝,可以補充維生素,可以治療夜盲症。

  李昆吃著無比簡單的食物,卻感動得眼淚流淌。這裡有衣裳穿,還有好吃的,可惜母親去年冬天病死,否則母親也能享受這種好日子。

  負責管理礦工的,都是隨軍的農兵幹部。

  李昆喝完一碗粥,跑過去給農兵指揮官跪下:“我要當兵,我要跟著你們打仗!”

  農兵軍官笑問:“你這才吃飽飯,怎就想著要打仗了?”

  “大同軍對我好,韃子對我不好,我要跟著大同軍殺韃子!”李昆已經知道這支部隊的名字。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