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朕》第253章 251【三十人奪城】
  第253章 251【三十人奪城】

  明清兩代,瑤民起義有個規律。

  熟瑤造反,一般是官府壓迫太重,跟農民造反沒啥區別。

  生瑤造反,一般是下山劫掠。就跟遊牧民族寇邊一樣,因生存環境變得惡劣,跑來搶錢搶糧搶物資,成規模之後破壞性極強。

  這次起義的八排瑤,全部屬於“熟瑤”,即已經編戶齊民,必須每年上繳賦稅的瑤族。

  劉新宇帶著千家峒的瑤民,前去跟八排瑤義軍接觸,八排瑤立即帶兵過來匯合。

  “哥……張將軍,”劉新宇介紹說,“這三位是油嶺排的頭目公,唐法銀唐頭目,盤承運盤頭目,房知仁房頭目。這三位是南崗排的頭目公,李良勇李頭目,盤恩浩盤頭目……”

  一大堆頭目公,聽得張鐵牛有些暈,幸好名字都還很正常。

  張鐵牛搞不懂頭目公是幹啥的,詳細打聽之下,感覺這些瑤民的管理模式很奇特。

  八排瑤,共有八個大型聚落,還有二十多個小型聚落。

  如果把“排”比喻為大村,“衝”就是小村,“龍”則是村中小組。

  瑤民先要選舉瑤老,相當於選舉村民自治委員會委員。

  又從這些瑤老當中,繼續選舉幹部。有天長公(大首領),頭目公(小頭領),放水公(管理水資源),掌廟公(祭祀兼教育),燒香公(供奉香火),管事頭(指揮戰鬥)。

  天長公,兩年換屆一次,由瑤老輪流擔任。

  相當於村委會成員,輪流擔任村長,兩年一換。

  頭目公,兩年換屆,一新一舊。

  相當於每個村小組,必須有兩個組長。兩年選舉一次,一個老組長為正,一個新組長為副。

  這些瑤民,不但實行選舉製,還實行一夫一妻製。

  而且必須是小家庭,新婚一年之內,小兩口必須分家出去。

  這三十多個瑤民村落起事,天長公(大首領)由於年齡太大,都留在山裡沒有出來。但派出許多頭目公(小頭領),公推唐法銀為臨時大頭目,率領兩萬多瑤兵前來與張鐵牛接洽。

  眾人坐定,開始議事。

  唐法銀直接問道:“我們瑤民造反,是官府不遵守約定,每年征收的田賦越來越多。請問將軍,如果趙天王當皇帝,這裡的賦稅該怎麽收?”

  張鐵牛笑道:“我說了你們也不信,可以派人去江西打聽打聽。趙天王的田賦收得很輕,去年江西大旱,不但減免賦稅,還給災民發糧食。”

  “趙天王有兒子嗎?”唐法銀又問。

  張鐵牛說:“有一個。”

  唐法銀問道:“可曾婚配?”

  “沒有。”張鐵牛道。

  “那就好,”唐法銀說道,“八排二十四衝瑤民商定,選一個最美麗的瑤族女子,嫁給趙天王的兒子為妻。只要雙方結姻,八排瑤就永遠效忠趙天王!”

  張鐵牛笑著說:“聯姻恐怕有點困難,趙天王的兒子,還不曉得斷沒斷奶。”

  此言一出,眾瑤族首領愕然。

  瑤族是不禁止對外通婚的,至少八排瑤不禁止。

  根據八排瑤口口相傳的歌謠,大概可以猜測其來源——

  秦末趙佗帶兵南征,為了鞏固地盤,鼓勵軍士與本地人通婚。

  淮南三苗軍團的首領房十六,娶了瑤族盤古王(女首領),並生下三個兒子,此為瑤族房氏的始祖。房十六又招了個女婿,叫唐皇白,此為瑤族唐氏的始祖。

  而且,在秦軍將士與土著通婚之前,八排瑤很可能處於群婚製的母系氏族時代。

  這些八排瑤的頭目,開始竊竊私語,似乎在商量該怎麽做。

  突然,唐法銀問道:“趙天王年齡多大,又有多少妻子?”

  張鐵牛回答:“年齡不大,一個妻子。”

  唐法銀居然還會拱手禮:“張將軍,瑤族希望與趙天王本人聯姻。”

  “這我做不得主,你們派人去江西吧。”張鐵牛笑著說。

  唐法銀點頭道:“好,我們派人去江西。”

  從湖廣繞路去江西太遠,為了節省路程,大家決定直接打通要道。

  這些山中瑤民,已經掌握梯田技術,放水公的主要職責,就是主持梯田的放水和蓄水。若非朝廷盤剝太重,八排瑤的日子其實還不錯,甚至征收田賦都相對比較容易。

  他們的武器就是農具,也有一些威力不大的土弓。

  張鐵牛帶著劉新宇、唐法銀,再加上後勤部隊,足足三萬人圍困韶州府城。劉柱領著偏師,前去攻打仁化縣。

  “射箭進去!”

  幾十封書信射進去,內容很簡單,連州八排瑤起義,西邊州縣已經被攻佔。趙天王攻佔湖廣全境,張大將軍帶兵從湖廣殺來,勒令韶州守軍立即投降。

  投降之後,隻誅殺高層將領,中低層軍官和普通官兵,一律發還路費自己回家。

  負責駐守韶州府的,是一個參將,名叫李應升。

  他看到射進來的書信,又看向城外的數萬大軍,頓時嚇得面如土色,還以為趙瀚真的佔了湖廣全境。

  李應升收起書信,夜裡派人出城打探,果然粵北瑤民悉數造反。

  那還打個屁啊?

  沈猶龍的軍事防線布置,是用來防備江西方向。張鐵牛突然從湖廣殺出,等於從側面繞後,跑來捅韶州守軍的菊花。

  而且,還有幾萬瑤民造反,官兵根本不可能打贏。

  李應升心情煩躁,坐著轎子前往府衙,跑去拜見被軟禁的知府熊士逵。

  為啥要軟禁知府?
  因為熊士逵是江西新昌人(宜豐縣),其族親大都在趙瀚治下,萬一知府帶人獻城怎辦?

  “府尊,近段時間多有得罪。”李應升賠笑拱手。

  “呵呵。”熊士逵報以冷笑。

  李應升說明來意:“趙天王已經攻佔湖廣,從湖廣分兵進攻粵北。粵北數萬瑤民起事,已經與趙天王合兵,不如咱們一起從賊吧。”

  “什麽?”

  熊士逵驚駭道:“趙賊已經佔了湖廣?”

  “千真萬確。”李應升說道。

  熊氏屬於江西大族,熊士逵這一支相對較弱,但也出了幾個進士。兩年前,他調任韶州知府,立即把家人接過來,而且帶走許多財貨,直接在韶州本地強行購置田產。

  至於留在江西的族親,熊士逵愛莫能助,他只能照顧自己的家人。

  “完了,完了。”

  熊士逵失魂落魄,趙賊佔據江西、湖廣,拿下廣東是遲早的事。

  早知如此,還把家人接來韶州做什麽?
  李應升說道:“府尊,降了吧。”

  熊士逵沒好氣道:“你是帶兵的,要降便降,拉著我作甚?”

  李應升叫苦道:“我是統兵大將,城外勸降信,隻答應放普通軍官和士卒回家。府尊是讀書人,能否出城幫忙商談一番?就說我願獻城投降,軍中財貨全都交出,只求留一條狗命歸鄉。”

  “唉,走吧。”熊士逵歎息道。

  熊士逵懸筐而下,徑直前往軍營,被綁了帶去見張鐵牛。

  “你是出來投降的?”張鐵牛問道。

  熊士逵拱手道:“在下韶州知府熊士逵,祖籍江西新昌。”

  張鐵牛笑道:“還是個同鄉。”

  熊士逵說道:“城內守將打算投降,請求保住性命。”

  “你回去跟他說,投降就能立功,立功就能活命。”張鐵牛道。

  李應升得到承諾,又有點不敢相信,他讓張鐵牛隻帶三十人進城受降。

  張鐵牛真就隻帶三十人,大搖大擺來到城下:“快開城門!”

  李應升驚疑不定,站在城樓大喊:“為何護城河外還有數萬大軍?”

  張鐵牛喊道:“老子進城受降,當然得有防備。三刻鍾內,老子若出現意外,城外數萬大軍立即攻城!打開甕城,打開正門,莫要想著把老子燒死在甕城內!”

  李應升見張鐵牛隻帶了三十人,其余部隊全在護城河之外,已然相信張鐵牛的誠意。但他還是害怕,說道:“請這位將軍,命令大軍再退半裡!”

  “沒卵子的慫貨,”張鐵牛吩咐說,“打旗號!”

  令旗揮動,大軍後撤。

  李應升終於放下心來,讓人把甕城城門和正門打開。

  一個士卒進入甕城查看,出來對張鐵牛說:“裡面正門是開著的。”

  “走!”

  張鐵牛笑著走入,李應升也立即下來,準備前去投降獻城。

  張鐵牛帶兵穿過甕城,來到正門之內,李應升率領麾下軍官紛紛跪地高呼:“恭迎將軍入城!”

  “好!”

  張鐵牛笑著走過去,似是要將李應升扶起,李應升也等著張鐵牛來扶。

  突然,張鐵牛拔刀揮出:“殺!”

  受降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至少要折騰好幾天。

  而且,李應升太過謹慎,竟然讓張鐵牛隻帶三十人進城受降。

  張鐵牛心裡會怎麽想?
  肯定是心裡發毛啊,萬一受降還沒完成,李應升突然反悔怎辦?

  與其信任李應升,還不如信任自己手裡的刀。雖然身邊只有三十人,張鐵牛卻敢趁機奪城!

  李應升正在地上跪著呢,張鐵牛一刀劈出,稀裡糊塗就送了性命。

  “殺!”

  吳勇也跟著拔刀,順手將另一個軍官砍死。

  連同張鐵牛在內,三十一個趙瀚的親衛士兵,朝著那些跪降軍官瘋狂砍去。

  站著的殺跪著的,瞬間砍死一大堆,剩下的軍將嚇得轉身就跑。

  熊士逵傻愣在旁邊,整個人都懵了。

  城中可是有數千官兵,幾十個反賊就敢殺人奪城?
  張鐵牛真敢殺,官兵是真敢逃。

  眼見城外大軍重新逼近,眼見自家將領被殺得亂竄,附近城牆上的官兵直接就潰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