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錦繡重生:天價豪門千金》799.第799章 牛皮紙上的航海圖
  “這是什麽?”

  顧敘在把那牛皮紙攤開之後,看到那紙上的東西,頓時就愣住了。

  霍思寧回過頭來,目光順著顧敘的視線落在那牛皮紙上,也傻了。

  從上學開始,霍思寧所接觸到的大明朝的歷史裡面,幾代帝王皆狂妄自大,固步自封。

  自給自足的國家還沉浸在大國的美夢中閉門造車,卻不知國門外,文藝複興、科技發展,天文物理化學進步一日千裡,已磨刀霍霍意欲染指這塊東方沃土。

  第一個勇敢邁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鄭和鄭公公,繪下了下西洋的海線圖,為他自己在青史上狠狠留下了一筆,只可惜,在那個封建時代,他的這個行為,並不被人所理解。

  在閉關自守,自以為天下第一的王朝,鄭和這種行為,就仿佛是在昭示自己的無能,西洋之行被人認為是勞民傷財,毫無益處的事兒,鄭和的航海圖也被視作禍國殃民的罪惡,被大明朝正直但目光短淺的工部大臣給燒了個精光。

  這份耗費28年一共下去七次才描繪出來的西洋海航圖,就這麽白白給燒掉了,面對這個史實,不止是霍思寧,只要是稍微懂點歷史的人,都會對那個下令燒掉航海圖的人恨得咬牙切齒。

  這是開放國門的多麽重要的一步棋啊,結果就這麽被人給毀了。

  霍思寧一直以為,鄭和是中國航海史上的第一人,在霍思寧的心中,他的地位甚至可以和哥倫布比肩。

  可是現在看到顧敘手中的這張牛皮紙,霍思寧才意識到,她錯了,大錯特錯。

  不,不止是她錯了,世人都錯了,第一個下西洋的人,不是鄭和,而是沈萬三!

  霍思寧之前以為這個剔紅漆器用來掩人耳目,是為了遮掩那隻月下葡萄白瑪瑙酒杯,她在看到那瑪瑙杯之後,也就完全忽略了包裹著這瑪瑙杯的牛皮紙。

  結果現在看到顧敘攤開的這張牛皮紙,霍思寧腦子裡嗡的一聲,瞬間就一片空白。

  這牛皮紙上,密密麻麻畫的都是方位和航海路線,雖然只是一張不過半米見方的牛皮紙,但是上面卻將各種航海路線都標記得非常清楚。

  明末清初的時候,可不像現在,有航拍記錄儀和衛星地圖,可以時刻監控到地球上的一切,在科技落後的封建朝代,要研製出一份航海圖,需要耗盡的,不光是能工巧匠,大海茫茫比不得陸地,繪製一張海線圖,都是大把的銀子還有人力趟出來的路。

  尤其是在當時思想封閉落後的背景下,沈萬三要出海遠航,進行海上貿易,既要承擔很大的風險,還要頂著巨大的壓力,跟各部門打好關系,這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霍思寧記得在一本資料裡看過,大海浩瀚,如朝鮮、琉球、呂宋、澎湖等星羅棋布,與華夏環海對望,明朝的時候,葡萄牙、西班牙等國萬裡路遙趕來大明朝拜,以澎湖、台灣為基地扎下根來,一待就是幾百年,靠的就是走私貿易。

  沈萬三的巨額財富是怎麽來的?史書上記載,分析當時世界經濟格局,沈萬三是靠搞外貿掙得巨額財富的。就連他被發配到雲南後,還利用茶馬古道繼續搞國際貿易。

  沈萬三在周莊經營家業時,時常往來於海上,他繪製了一份航海圖,圖中有******的名稱和方位,後來航海圖傳到了後代沈複手中。

  沈複沿著沈萬三走過的道路走了一圈,對島周邊情形及方位都有詳細目擊記載,寫就了千古名篇《浮生六記》,這成為******屬於中國的鐵證。

  現在看著顧敘手中的這張牛皮紙,霍思寧看了又看,怕這東西作假,還特意用天眼透視了一番,看到這牛皮紙上籠罩的紫色靈氣跟那白瑪瑙酒杯的一樣的,霍思寧心中才肯定,這東西應該也是沈萬三留下來的。

  可是,史書的記載應該不會錯才對,沈萬三既然將航海圖留傳給了自己的後代,又怎麽還存了後手,又畫了一張這樣的圖連同這個杯子一塊兒給藏起來,這是什麽用意?

  霍思寧想不通其中的問題,索性將注意力放在了這張牛皮紙上,既然猜不猜沈萬三的用意,那就看看這張航海圖吧。

  在這張不大的圖紙上,畫的航海路線霍思寧卻是十分熟悉,這條路線,正是從蘇市出發到波斯灣以及歐洲各國的海上航線,也即是史書上記載的海上絲綢之路。

  不過,除了航海路線之外,霍思寧更關注的,是這種圖紙上的文字部分。

  在圖紙的一側,還夾雜著不少批注,批注上不光寫著沿途諸國的人土風情,政治、地域等珍貴資料,還有關於航海運輸給養以及海上通信聯絡方式等等的詳細介紹。

  一個商人,從無到有,要繪製出一份這樣的航海圖,要付出多少心血和代價才能將這些資料匯集起來?

  看到這張圖,霍思寧的心緒是複雜的,如果這就是沈萬三的商業王國,那從這張地圖足以窺一斑而見全豹,可是就是這樣一個優秀到近乎逆天的商業天才,卻被大明帝王扼殺在了搖籃之中,如何不讓人唏噓?

  這也就算了,更讓霍思寧感到惋惜的是,一個小小的殷商就能做到這樣的地步,換成官方來做,憑借官方力量進行航海遊記的鄭和,絕對比沈萬三做得更好。

  那也就意味著,那份鄭和下西洋之後不久就被燒掉的航海圖,比她眼前的這份要更詳細,也更具有歷史紀念和研究價值。

  霍思寧在心中大膽猜測,如果那份航海圖沒有被燒掉,而是被上位者重視起來,也許華夏國也能參與到工業革命,那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八國聯軍侵華,也沒有後來的幾十年動亂和戰爭?

  想到這些,霍思寧心中就有一種憋悶的感覺,那一把火,燒掉的不光是一份航海圖,而是一個讓大國崛起,領先世界數十年的機會。

  當然,這些也只能是想想罷了,既已成為現實,也就只能在心底長長歎息一聲罷了。

  霍思寧遺憾地想著,目光落在這份圖紙上,忽然注意到這圖紙上的航海路線上,有一個墨色圓點。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