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好萊塢製作》第八百七十一章 杜克?羅森伯格電影最可怕的
  “如果你問我為什麽罪犯選擇《黑暗騎士崛起》上映時對觀眾實施槍擊,我只能說與電影本身絕脫不開乾系。”

  周六,許多媒體上出現類似的一篇報道,矛頭直指《黑暗騎士崛起》。

  “這是美國洛杉磯一位警官在回答記者‘你覺得槍擊事件嫌疑人是受到電影影響嗎’問題時,給出的答案。類似的問題早在杜克?羅森伯格的蝙蝠俠系列電影第二部《黑暗騎士》上映時,便被一些記者詢問過,當時有影評人擔憂電影中希斯?萊傑飾演的角色小醜形象太真實而引起青年人模仿。”

  “那時杜克?羅森伯格給出的回答是‘年輕人有自己的判斷力’,這句話成為了一些媒體對杜克?羅森伯格給與嚴厲批評的核心,杜克?羅森伯格和華納兄弟公司為《黑暗騎士崛起》打造的恢宏、龐大又密集的宣傳攻勢,被專家和警方認為是間接誘導人犯罪。”

  “《黑暗騎士崛起》的宣傳方式完全是洗腦、病毒式的。它不斷渲染著杜克?羅森伯格電影中反派的自信、邪惡和黑暗,即便是蝙蝠俠本人,也從英雄變身為‘在哥譚市罪惡的泥沼中掙扎的忠奸人’……我相信大多數影迷是為了看反派如何把現實搞個天翻地覆才去看電影的,他們期待一個能把蝙蝠俠殺死的凶手,因為杜克?羅森伯格讓他們熱愛神經質、復仇和無政府主義。”

  “這也深刻揭露了杜克?羅森伯格的一個問題,他的蝙蝠俠系列電影不同於以往的漫畫英雄電影,它著重刻畫的並非蝙蝠俠和布魯斯?韋恩,而是像小醜或貝恩一樣的反派,他們比蝙蝠俠更為立體和性格鮮明,這種創作方式加上電影上映前對反派角色的宣傳——蝙蝠俠電影在杜克?羅森伯格手裡。蝙蝠俠是陪襯,他花費2億5000萬美元就是在打造打斷蝙蝠俠和社會支撐腿骨的惡人——讓影迷們會被灌輸更傾向於反派的價值觀,這是杜克?羅森伯格電影最可怕的地方,他直接影響和扭曲觀眾的價值取向。”

  “在《黑暗騎士崛起》的宣傳中,片方大量運用了諸如在網上發布影片反派角色通緝令等病毒式營銷,來提高影片的關注度。這從另一方面加深了影片和現實的分割線。這種宣傳方式早在1999年《女巫布萊爾》時,便曾引起了影迷恐慌,當時曾有美國電視台做出調查,竟然受訪影迷中有百分之四十七的人認為《女巫布萊爾》的錄像是真實的。”

  “更為可怕的是,杜克?羅森伯格因上一部蝙蝠俠電影《黑暗騎士》而積累的盛讚,成為了可能誘發此事的另外一個原因。早在‘黑暗騎士崛起槍殺事件’發生前,就有影迷威脅要‘讓給出差評的提前觀影者意外死亡’。以及他本人收到了死亡威脅。”

  “還有媒體根據目擊者傳言,稱詹姆斯?霍爾姆斯行凶是因為‘沒有買到首映的電影票’。這些猜測讓全美的民眾都趕到驚恐!”

  “我們是時候該反思了,這種反思應該從自我排斥《黑暗騎士崛起》宣揚的價值觀開始!”

  像這樣的言論成批的出現在了各大媒體上面。

  “蝙蝠俠的敵人們在蒂姆?波頓手中是漫畫式的癲狂角色,在杜克?羅森伯格手裡,翻轉而成了如小醜般立體、複雜的恐怖分子。他們信奉無政府主義,在變成暴徒之前,他們和蝙蝠俠一樣是殘酷物質社會的受害者,只是他們走上了和布魯斯?韋恩截然相反的道路。”

  “這條道路更符合正常人的選擇。墮落遠比堅守正義更容易,以詹姆斯?霍爾姆斯模仿的小醜為例。他不相信任何人,即便是為自己賣命的手下也可以毫不猶豫的一槍斃命。他不需要金錢和權力,但卻以這兩樣東西玩弄每一個人。他不怕死亡,不怕失敗。一心隻想毀掉這個和自己一樣冷酷的世界。”

  “正式這樣的人和角色,才引導只有25歲的詹姆斯?霍爾姆斯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從百年前的第一批電影工作者發現了電影的商業娛樂屬性以來,暴力就和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並在類似杜克?羅森伯格這樣的名導手下逐漸演變成一種令人熱血沸騰的藝術。”

  “縱觀杜克?羅森伯格二十年的導演生涯,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十分明顯的規律:無暴力,不商業。電影中的暴力元素滿足了一顆顆不滿於現實的躁動的心,讓觀眾們的英雄情結和破壞欲在電影的虛擬世界中得到了暫時的滿足。”

  “同時,杜克?羅森伯格的電影也讓觀眾熟悉了犯罪,學會了犯罪,甚至迷上了犯罪。我們應該承認的是,電影在日益猖獗的各類社會暴力活動中的確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試問看過《黑暗騎士》的人,你們有誰沒被小醜那極度的瘋狂和精密的計劃迷得神魂顛倒?有誰敢說自己看完後,沒有一種想在某個地方引爆一枚炸彈然後像小醜那樣一搖一晃地走出來的衝動?”

  這些抨擊以及用心良苦的輿論,基本都在杜克和華納兄弟的預料之內,就像是約好了一般,華納旗下的媒體也不斷發表針對此次事件的相關評論。

  想要消除槍擊事件的影響不可能,但形成爭論而不是某種對《黑暗騎士崛起》不利的輿論方向還是有可能的。

  華納兄弟首先搬出了多位犯罪心理學專家。

  來自聯邦調查局的犯罪心理學專家邁克爾?維爾納在媒體上撰文,“縱觀美國先前發生的一系列重大槍擊案,凶手基本可以確定為一類人,即仇視社會、患有高度妄想症、希望以殺戮方式製造影響,詹姆斯?霍爾姆斯就是其中的典型,這與任何影片都沒有太多的關系。”

  杜克大學研究暴力和心理疾病的教授傑弗裡?斯旺森認為,“不應過早對凶手犯罪動機下結論。雖然重大槍擊案凶手一般是年輕男性,有自閉傾向,經常模仿某些電影,但問題是符合這一標準的人數以萬計,卻從來沒有乾過這類事。”

  美國威脅評估職業協會專家史蒂夫?阿爾布雷克特告訴記者,“凶手可能是一系列事件的失敗者,企圖借助殺戮解決問題。他推測,警方尋找凶手作案動機的努力可能徒勞無用,不如把更多精力集中於事先阻止這類刑事案。”

  這些人雖然沒直接說詹姆斯?霍爾姆斯的行為與《蝙蝠俠》系列電影無關,但言論無疑都對《黑暗騎士崛起》有利。

  大概是此次事件對奧黑炭的政策有利,代表華盛頓當局的白宮發言人認為槍擊案與電影之間並不存在關系。

  “能大范圍上映的影片暴力鏡頭是非常有限的,《蝙蝠俠》系列從本質上說還是合家歡電影,還有很多小孩去看呢。”

  在白宮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這位發言人說道,“要說電影和暴力有關,文學作品也有暴力,大家不能亂聯想,其實這個事件最核心的是美國槍支管制的問題。”

  他還盛讚,“《黑暗騎士崛起》中,杜克?羅森伯格導演保持了很高的水平,他提高了超級英雄片的檔次和水準。”

  面對各種對《蝙蝠俠》系列質疑的聲音,杜克的水軍也再次出動,出沒於各個著名的電電影網站和社交網站,直接駁斥一些媒體的觀點。

  “試問看過《黑暗騎士》的朋友,你們有誰沒被小醜那極度的瘋狂和精密的計劃迷得神魂顛倒?有誰敢說自己看完後沒有一種想在某個地方引爆一枚炸彈然後像小醜那樣一搖一晃地走出來的衝動?但你這樣幹了嗎?”

  “沒有!因為你是理智的,你分得清什麽是幻想、什麽是現實。”

  “但對於有些人來說,他們一直就活在幻想中,或是被迫一直活在幻想中。讓我們來把視線轉移到冷血殺手詹姆斯?霍爾姆斯身上,在他的鄰居和學校的老師同學的描述中,詹姆斯?霍爾姆斯是一個安靜、內向甚至孤僻的人,同學們將他形容為‘謎一般的人物’,他的名字在任何一個同學的社交網站的好友名單裡都找不到。”

  “這些都說明詹姆斯?霍爾姆斯和小醜一樣都有一道讓人觸目驚心的傷疤,不過霍姆斯的不是在嘴上,而是在心裡,犯罪心理學認為,犯罪行為的發生與童年的經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現實世界對一個人心理的影響才是犯罪行為的根源!”

  要說電影完全影響不到現實社會,杜克本身就不信,但華納必然如此宣傳。

  其實有句話形容的很好——觀眾們其實知道真相,這個世界是很簡單的,是很殘酷的,沒有奇跡,也沒有魔法。但是如果你能騙到它們,即使只有一秒鍾,你就能讓他們驚歎,然後你就會看到非常特別的東西。你真的不知道嗎?那就是觀眾臉上的表情。(未 完待續 ~^~)

  PS: 求月票和推薦票!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