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亂清》第一章 壬生之狼
  長崎,海水湛藍,天空一碧如洗。

  這是全日本“洋味”最濃的一個城市,是日本的上海。不過,要說“開埠”的時間,長崎就比上海早得太多了。

  天文十九年,即1550年,第一艘葡萄牙船來到長崎;元龜元年,即1570年,長崎正式開港。從這個時候開始,西洋器物文化,就源源不斷地通過這個窗口,湧入了日本。

  天正八年、即1580年之後,長崎甚至一度成為羅馬天主教皇的領地。

  天正十五年,即1587年,豐臣秀吉擔心長崎成為洋人對日本發動侵略的據點,收回了這塊領地。

  不過,長崎的“洋味”已經開始浸入骨髓。有一句話是這麽說的:“長崎的個性是葡萄牙人創造出來的。”

  德川幕府的鎖國政策實施之後,長崎也沒有斷絕和外洋的聯系。開始的時候,西洋的船隻只能在平戶和長崎貿易;寬永十二年,即1635年,長崎成為日本唯一的國際貿易港,葡萄牙人被趕走,只有荷蘭人和中國人擁有有限的貿易權和居住權。

  即便在江戶鎖國時代,長崎的貿易對幕府也有著重大的意義,所以幕府將長崎劃為自己的直轄領地,並因據長崎的特殊情形做了特別的安排。

  幕府在長崎派駐了兩位奉行——這是絕無僅有的設置。理論上,兩位奉行,“左奉行”負責外交,“右奉行”負責內政。地位是平等的。不過。實際上的分工也不是那麽清晰。而且。大多數時間裡,其中一位奉行的位子,或者空置;或者長駐江戶,即負責長崎在幕府的事務。

  兩位奉行同駐長崎是比較少見的情況,除非處於什麽特殊的時期。

  不過,現在正是“特殊的時期”。

  這幾天,我們的老朋友,長崎左奉行竹內四郎大人頗為鬱悶。

  前些天。幕府新任命的長崎右奉行“到崗”了。這個家夥叫服部常純,是公認的“旗本俊秀”,即旗本中的佼佼者。大夥兒都說,八萬旗本裡面,除了小栗忠順,就得數到服部常純了。

  其實竹內四郎也是旗本出身——所有的長崎奉行都是旗本出身。長崎既然是幕府的直轄領地,位置又如此重要,奉行一職,幕府當然要用自己的親衛。但竹內家是小旗本,服部家是大旗本。因此,竹內四郎總覺得服部常純望向自己的視線。是從自己頭頂上方落下來的——但這個家夥的個子還沒自己高。

  這還不是最要緊的,最讓竹內四郎煩心的是,服部常純明顯對自己之前在長崎的“施政”不滿意,而且,這個家夥 “口含天憲”,口口聲聲:“這是慶喜大人的意思。”

  更糟糕的是,服部常純不像是假傳聖旨。

  哪裡不滿意呢?服部常純對竹內四郎說:“竹內大人,你對亂黨太溫和了!”

  這是事實。長崎是個人員構成非常複雜的地方,三教九流,魚龍混雜,許多倒幕人士在長崎的活動是半公開的,這些,竹內四郎這個長崎奉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不鬧得太過分,就當沒看見。

  但這個不能怪竹內四郎,歷任長崎奉行,都是用這種“開放”和“包容”的手段管理長崎的,他不過蕭規曹隨而已。

  幕府在長崎之所以會這麽大度,主要是因為長崎的根基是貿易,而那個時代的“貿易”,和海盜、走私,一定程度上是同義詞。認真管起來,必然是髒水和孩子一塊潑出去,肯定大大影響長崎的繁榮和活力。

  許多和“亂黨”有勾連的人士,都是海商,有的還是跺一跺腳、整個長崎都要晃三晃的大頭子;有的“亂黨”本人,就是巨商。動他們之前,竹內四郎要好好掂量掂量,自己吃不吃得消,長崎吃不吃得消。

  何況近年來,洋人的腰杆是愈挺愈硬了,而那些“亂黨”,哪個不是和洋人眉來眼去的?他們之間,有的根本就是交往很深的合作夥伴。真要抓捕倒幕派的話,亂哄哄的,一不小心就會踩到洋人的痛腳,鬧出外交糾紛,再把洋人的軍艦招過來,誰負這個責任呢?

  以幕府的尿性,到時候還不是把自己扔出去當替罪羊?

  這些情況,服部常純是真不知道呢,還是故意裝傻?

  不論是真不知道還是故意裝傻,服部常純反正要求竹內四郎“改弦易轍”,態度非常堅決,並說:“慶喜大人交代,中國的軍隊馬上就要到達長崎,在此之前,一定要肅清長崎的地面,不能給中國大軍添麻煩!”

  事實上,中國的軍隊一個月前就到了長崎,一共五百個兵,在碼頭附近建立了一個布防嚴密的“中轉基地”,竹內四郎幾乎天天過去辦差。可聽服部常純的口氣,這一個月來,他竹內四郎好像啥活也沒乾,就等著服部大人過來指揮機宜了!

  服部大人倒真的是一副指揮機宜的架勢。

  長崎既然設兩個奉行,自然就有兩個奉行所,一個是城內的森崎奉行所,一個是海邊的立山奉行所。本來中國先遣營到埠後,為辦差方便,竹內四郎已經從城內的森崎奉行所,搬到了海邊的立山奉行所,但服部常純一到,立即要求竹內四郎搬回森崎奉行所,把立山奉行所讓給他。

  竹內四郎惹不起這位新貴,隻好再搬一次家。

  服部常純入駐立山奉行所之後,擺開陣勢,每天偵騎四出,會議不斷,看樣子,真的是要大動乾戈、“靖肅地方”的意思了,竹內四郎不由在心裡替他也替自己捏了把汗。

  服部常純會議,如果需要和竹內四郎商議的,從來不到森崎奉行所,而總是派人請竹內四郎到他的立山奉行所去。竹內四郎雖然不舒服,可也計較不來這麽多,不然,服部常純向幕府告他一個“失機”,竹內四郎也擔當不起。因此,服部大人一招呼,竹內大人就乖乖地從城裡往海邊奔。

  這不,服部奉行又派人來請竹內奉行了。

  立山奉行所所在之處,叫做立山高地,奉行所因此而得名。從這塊高地看出去,整個海港一覽無余,真正景致絕佳。而打起仗來,居高臨下,便利設防,也算形勢之地。

  長崎奉行算是幕府在九州的代表,和北九州的小倉藩,共同擔負監視九州諸大名之責。“有事”的時候,長崎奉行可以將軍的名義號令九州諸侯。既然地位如此重要,奉行所,特別是這個借了地利的立山奉行所,便修得十分雄偉。

  奉行所正門寬七米,高四米五,頗為壯觀。進入正門之後,左邊是門崗,右邊是候見室和下級官員的房間。玄關廣闊,趕得上薩摩、土佐這類大藩邸的上府邸了。玄關的左邊是年內慶典活動室、公務室,還有我們熟悉的“白沙地”——許多人想不到的是,這個白沙地,不是拿來好看,而是審判和刑處罪犯用的。

  奉行所內,還有大廳、會客室、書院、使者室等大小不一的房間,不熟悉宅院結構的話,初來乍到,迷路也不稀奇。

  服部常純在會客室和竹內四郎見面,在座的還有一位二十來歲的年輕人。

  這個年輕人眉目如畫,極其俊秀,竹內四郎是有龍陽之癖的,見了他,竟是心中蕩漾,不由自主,下身起了“反應”。幸好寬袍大袖,外面看不出來。

  然而對上此人的目光,只見精光閃爍,隱生寒意,竹內四郎心裡面一滯,下面便慢慢地消停了。

  服部常純滿面堆笑,說道:“竹內大人,我給你介紹,這位是內藤隼人先生。”

  竹內四郎恍然大悟,什麽“內藤隼人”,他是土方歲三!我的天照大神,怎麽把這個魔頭給招來了!

  土方歲三,新選組副局長,讓全日本的“倒幕志士”都為之股栗的一個名字。

  說起來,新選組這個幕末最令人膽寒的殺手團,其成立卻是陰差陽錯,完全是一個“歷史的誤會”。

  文久二年,即1862年,德川家茂上洛——即赴京都參見天皇,有一個叫清河八郎的家夥,不在久留米藩的神社裡,老老實實做他的神官,跑來跟將軍提議:募集浪士,充任將軍警衛。

  這是一個好主意,幕府當時正為從日本各地向京都湧來的浪人頭疼,這下子可有個好去處安頓他們了,於是立即批準了清河八郎的計劃。

  幕府萬沒有想到的是,這個清河八郎是個地道的“勤王志士”,他打的算盤是,把這群以“充任將軍警衛名義”召集起來的浪人,變成自己的“守護天皇”的私兵。

  浪人們興衝衝地匯集到了京都,共有兩百多人。然而聽明白清河八郎的神計劃後,大夥兒都傻了眼了:張三和李四打架,王五叫人過來給張三助拳,人來齊了後,王五說,我們幫李四打張三去!

  於是一哄而散。

  不過,一小撥真正想為幕府服務的浪人並沒有離開京都,他們在壬生村安頓下來,成立了“精忠浪士組”,等待時機。其中,就有土方歲三。

  這就是日後威震日本的新選組的前身,也是新選組“壬生之狼”的外號的由來。

  *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