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亂清》第二十五章 紀錄保持者
  入得宮來,關卓凡和幾個軍機大臣先到軍機處,一班軍機章京上來參見,彼此打過招呼,關卓凡就呆在軍機處裡,和幾位大軍機一邊聊天,一邊等候。

  以前等候召見,是在專門的朝房;但這一次並非只是召見他一人,而是要舉行“大將軍奏凱”的典禮,參加的,是滿朝文武:王公親貴、六部九卿、翰詹科道。大夥兒都在自個衙門的班房裡候著。

  舉行典禮的地點,還是養心殿,但不是兩宮皇太后平日聽政的東暖閣——地方太小了,而是養心殿的明殿,即正殿。

  太監們昨天開始就裡裡外外地打掃養心殿,現在已是纖塵不染。

  明殿正中設一張一丈一尺的紫檀禦案,搭著繡有“**同春”花色的卓圍,系著明黃色的緞子。

  禦案後面,擺一張禦榻,鋪著簇新的黃緞皮褥子——這是為小皇帝準備的。

  禦榻後面,一左一右,兩張禦座,上面各懸一幅方眼黃紗,這是兩宮皇太后的座位。

  巳時正,即九點正,文武百官進殿。

  巳時三刻,接太監傳報,鴻臚寺的官員宣布:皇帝已奉兩宮鑾輿,起駕而來。

  於是淨鞭一響,肅然無聲。

  不久,醇王打頭,一班禦前大臣先進殿來,然後兩邊一分,左右成列,後面,小皇帝的明黃軟轎居中而入。

  站好班的文武們一齊跪接。

  接著,兩宮皇太后的軟轎並排而入。

  皇帝和兩宮皇太后升座後,鴻臚寺的讚禮官高聲唱禮。文武百官。三跪九叩。

  大夥兒起身後。一個藍翎太監扯著尖細的嗓子喊道:“有旨意,著恭親王宣旨。”

  恭王出班,另外一個太監雙手捧著黃綾聖旨,躬身遞上,藍翎太監接過,轉身雙手遞給了恭王。

  恭王面向群臣,展開聖旨,輕咳一聲。說道:“關卓凡聽旨。”

  關卓凡出班,重新跪了下來。

  曹毓瑛的手筆,洋洋灑灑,將關卓凡的功勞,從頭到尾鋪敘了一遍,好一篇花團錦簇文章!

  先講祺祥政變,關卓凡“擎天扈駕,剪除凶頑”;再說上海之役,“不以名位為念,獨赴君父之難”;蘇常戰役。“掃蕩妖氛,迭複失地”;炮擊金陵。“群醜喪魄,巨憨就擒”。

  接著到了美國,“不避萬裡波濤之險,提軍入美。荒服異域,百轉功成,乃滌清南逆,訂定中美萬世盟誼”,“天朝兵威揚於海外,聖化恩澤流及荒蠻”。

  回到國內,“人不解甲,馬不卸鞍”,“雷霆掃穴,回匪乃作齏粉”,“霹靂手段,積撚一朝盡蕩”;然後,“梟獍膽碎,苗逆授首”。

  終於到了戲肉。

  “該員謀勇兼備,公忠體國,扶危定頃,雖古之名臣不能過也。朕思爵以勸功之義,豈肯因循?關卓凡著加恩錫賜固山貝子銜,賞用金黃帶,一切仿宗室貝子例,入宗人府玉牒。”

  關卓凡腦子裡輕輕地“嗡”了一聲。

  沒完。

  “固山貝子爵承三世後再行照例降等,至不入八分輔國公,世襲罔替。”

  沒完。

  “賜‘毅勇忠誠’四字佳號。”

  沒完。

  “賜四團龍服,圖形紫光閣。”

  沒完。

  “賞加太子太保銜。”

  總算完了。

  並非沒有一點預感,但事實面前,關卓凡還是覺得,哇!

  清朝的爵位分成兩個體系,一個是宗室體系,即愛新覺羅他們家的;一個是所謂“世爵”,或者稱“世職”,即異姓功臣體系。

  關卓凡原來的公爵,是“世爵”中的“頂封”,對應宗室體系的話,大致相當於奉恩鎮國公,或者低一級的奉恩輔國公。

  奉恩鎮國公之上,是固山貝子,這是為皇子準備的封爵。

  現在,嘿嘿,愛新覺羅認定我是他們家人啦。

  “入宗人府玉牒”,“賞用金黃帶”,“仿宗室貝子例”,這三點加在一起表明,這個“固山貝子”不僅僅是一種榮銜,而是被真正納入了帝系,即努爾哈赤的老爸塔吉克的子孫這一系。

  “玉牒”是皇帝的家譜,分“黃冊”和“紅冊”。

  清製,太祖努爾哈赤之父塔吉克的子孫為“大宗”,稱“宗室”,入玉牒黃冊,用黃色腰帶,即“金黃帶”,俗謂“黃帶子”者也;塔吉克叔伯兄弟之子孫為“小宗”,稱“覺羅”,入玉牒紅冊,用紅色腰帶,俗謂“紅帶子”者也。

  不知道宗人府會拐彎抹角把“關卓凡”安在塔吉克老先生哪位子孫的後面?旗人往上查祖宗八代,大多沾親帶故,說不定也不算生安硬造啦。

  嘿嘿,俺潛伏得夠深的啊。

  還有,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你們幾位,不好意思,見到我,得正兒八經地給我行大禮了,哈哈。

  有清一朝,異姓功臣生前得封貝子銜的,只有福康安一人。但福安康是富察皇后的親侄子,地道的“外戚”。還有,他封貝子時,已經四十多歲。而且,不到半年就掛掉了。

  而且,不曉得他進了“玉牒”沒有?

  總之,我肯定是紀錄保持者了。

  奉恩輔國公之下,是“不入八分鎮國公”,接著就是“不入八分輔國公”。

  所謂“八分”,指的是顯示身份的八種標志:朱輪、紫韁、玉壺、紫墊、寶石、雙眼、皮條、太監。其中,“雙眼”即“雙眼花翎”,“皮條”是車子上用以清道的皮鞭。

  “不入八分”就是不能用這八種家什。級別在“不入八分”之上的,就是可以用這八種家什。不過,“不入八分輔國公”依然算“超品”,大致和“世爵”中的伯爵對應。

  就是說,即便俺從現在就開始混吃等死,俺的後世子孫也代代都是“超品大官”。

  特旨許以四字為爵號的,有清一朝只有四人:阿桂、兆慧、明瑞、福康安。

  “四團龍服”是王爵的服飾,貝子的補服是“兩團行蟒”,就是說,俺這個貝子,可以穿親王、郡王的衣服照相。

  “太子太保”,嘿嘿,這個人臣的極品勳名,在俺現在的一堆銜頭中,居然是最不值錢的一個了。

  關卓凡朗聲道:“臣領旨謝恩。”然後磕下頭去。

  伏在地上,也能感覺到黃紗後面,兩位禦姐壓抑不住的笑意。

  然後是軒軍有功將佐的封賞。

  打頭的是張勇,晉一等子爵,領山東提督事。

  張勇所帶馬隊,打贏無比關鍵的入美第一戰;之後在馬隊基礎上擴編而來的騎兵師,在多個戰役戰鬥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另外,他協助關卓凡和華爾指揮全軍,也算是有板有眼。

  接下來是伊克桑,晉二等子爵,領安徽提督事。

  伊克桑打得也好,但能夠緊隨張勇之後,當然也是佔了他是旗人的便宜。

  華爾,晉三等子爵,賞頭品頂戴,加提督銜。

  福瑞斯特,封三等男爵,賞頭品頂戴、黃馬褂,加提督銜。

  “福鬼子”能夠一躍而入“五等封”,最關鍵是他指揮的第一師擊滅東撚“藍旗”,擊斃任柱。

  薑德,封一等輕車都尉,接任張勇所遺之狼山鎮總兵,加提督銜,賞頭品頂戴、黃馬褂。

  薑德這個一等輕車都尉,最關鍵是他在入美平叛第一次大會戰查塔努加戰役中,“先登”傳教士高地的南逆主陣地。

  吳建瀛,封騎都尉,授豐台大營右提督,賞穿黃馬褂。

  白齊文,封騎都尉,加提督銜,賜“巴圖魯”名號,賞頭品頂戴、黃馬褂。

  鄭國魁,封雲騎尉,記名總兵。

  方濟成,記名副將。

  展東祿,記名副將。

  圖林,封雲騎尉,記名總兵。

  安德森,賜“巴圖魯”名號,賞二品頂戴、黃馬褂。

  伊克桑所遺之蘇松鎮總兵,著由關卓凡稍後保薦。

  這一系列的封賞中,最值得留意的是張勇的“領山東提督事”,伊克桑的“領安徽提督事”。

  *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