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亂清》第九章 三頭六臂
  碼頭上鑼鼓喧天,披紅掛彩,人聲鼎沸。

  前來迎接的是直隸總督劉長佑和三省通商事務大臣崇厚。

  關卓凡下船,兩串萬響鞭炮先燃了起來,劈劈啪啪響個沒玩,震耳欲聾,三個人隻好微笑“靜”候。

  鞭炮聲中,關卓凡想起劉長佑提出過的那個攻伐日本的戰略。一是“起東三省之兵,出松花江以臨庫頁島”,二是“別命一軍出朝鮮,以扼其西”,三是“率舟師趨長崎,以攻其南”。

  在美國打了大半年的仗,關卓凡的眼光已經和一年前不一樣了。如果真要對日本大興征伐,劉長佑說的“出朝鮮”、“趨長崎”都是正辦,但以中國目前的國力,沒有強大的海軍,“出松花江以臨庫頁島”,是做不到的。

  當時,東北開發的程度還很有限,愈往北愈荒涼,到了庫頁島,簡直就是蠻荒之地了。如果陸路進軍,後勤補給的難度可能過於出西域。

  所以說,國力是戰爭之本;所以說,必須擁有強大的海軍。

  不過,現在有了幕府這麽一個大大的帶路黨,事情就簡單多了,一條南路便夠用了。

  正在浮想聯翩,鞭炮終於放完了,關卓凡是欽差,劉長佑和崇厚跪請聖安,關卓凡答“聖躬安”。

  關卓凡想,這真是一個奇怪的制度,我剛剛回國,聖躬安不安,你們應該比我清楚?

  這套官樣文章做完,三個人歡然道敘,“軒帥”“默公”“地翁”叫了一輪。關卓凡乃在劉長佑陪同下。來到總督府小憩。

  一年前見面。關卓凡的官職比劉長佑要低,一年後見面,劉長佑已經成了他的下屬。不知道劉長佑怎麽想,關卓凡心中不能沒有一點感慨。當然,嘴上依舊客氣,一口一個“默公”。

  誰知道到了總督府,劉長佑拿出一份諭旨,變作宣旨的欽差。又輪到關卓凡跪倒磕頭了。

  上諭的內容叫關卓凡微微心驚:西北出事了,多隆阿陣亡。

  朝廷把陝西也劃給了關卓凡,“著該大臣全盤統籌辦理,如何調遣兵馬,並糧草輜重,乃細思詳劃,預為之計,陛見之時,明白回奏。”

  就是說,關卓凡現在“總督陝西、山西、直隸、河南、山東五省軍務”。不但要剿撚,還要剿回。

  北京那位禦姐。您真以為我三頭六臂呀。

  接完旨,劉長佑講起多隆阿陣亡詳細,原來不是打了敗仗,而是,實在倒霉。

  多隆阿入陝,大力振作,本來軍務上已頗有起色。東邊,同州、朝邑一帶,他派手下大將雷正綰、陶茂林北拒回匪,大大緩解了潼關的壓力;西邊,西安一帶的軍務他自己親自主持,隔著渭河,猛轟對岸的回匪巢穴。

  回匪立不住腳,向西退去,多隆阿沿河追擊,追到了周至。於是全軍猛攻周至。多隆阿親登炮台,指揮作戰,不想一顆流彈飛來,正中右目,很快便傷重不治。

  多軍失去主帥,潰回西安;陝東的回匪得訊,士氣大振,反撲雷正綰、陶茂林部,二將接戰不利,苦苦支撐。

  陝西的匪情,幾乎完全回到多隆阿入陝之前、勝保主事時候的局面了。

  朝廷對多隆阿的陣亡深感痛惜,賞雲騎尉世職,並給一等輕車都尉,晉封一等男爵,著其獨子雙全襲之。

  還是那句話:這些都好辦,問題是,接下來的仗,怎麽打?

  竄入山西的西撚愈來愈西,差不多要接近山西、陝西邊境了。一旦西撚西渡黃河,或回匪東渡黃河,就會回、撚合流,西北即全境糜爛,再圖收拾,一定大費周章。

  朝廷手上是真沒有人了,反正山西、陝西接壤,剿撚、剿回相關,於是索性全部扔給了關卓凡。

  關卓凡的頭略略有一點大。

  多隆阿此人,不但能打仗,為官也是清廉自守。其子雙全自黑龍江赴陝西迎喪,居然因為家貧,湊不出足夠的盤纏,幾乎無法成行。後來是在別人的資助下才終於上了路的。

  多隆阿雖然不文,卻沒有什麽滿漢之別的念頭。他到了西安,斥革了許多不合用的旗人,軍心振奮。這也是他能打勝仗的一個原因。

  關卓凡的計劃中,是要把多隆阿收為己用的。多隆阿不但在軍務上會成為一個好幫手,日後改革,他的旗人身份,也會起到特別的作用。

  這下子,鏡花水月了。

  劉長佑說道:“這副擔子,當真極重。不過事權一統,也許更易收功。我想,軒帥也不必親赴陝西,坐鎮中央,調兵遣將即可。畢竟回匪蘚芥之疾,撚匪心腹之患。”

  這個看法,關卓凡並不同意。陝西,恐怕要親自走一遭。

  剿東撚,離最後收功的時候,還有一小段時間,他要抓住這個“時間差”。

  不過,關卓凡知道,這次是劉長佑替軒軍備辦糧台,因此說了不少懇切拜托的話。

  劉長佑卻說道:“為軒帥辦糧台的,其實是恭王抓總,我不過跑腿辦差而已。”

  哦?

  關卓凡反覆請劉長佑叫自己“逸軒”,但劉老頭張開嘴就是“軒帥”。算了,由得他了。

  軍情緊急,所有迎來送往的虛花樣,關卓凡一律推了,就借總督府,又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重新調整了部署。

  第二師和一個炮兵團、一個工兵營先行赴陝;關卓凡帶近衛團和一個騎兵團入京,陛見之後,即從北路赴陝。兩路入陝,都要經過山西,但關卓凡決定,完全不搭理西撚,銜枚疾進,在同州、朝邑以北匯合。

  這一帶的回匪,正盯著黃河以南、以東的官軍。關卓凡要出其不意,拊敵之背,從後面一拳砸碎這股回逆,然後順勢西進,將全陝的回匪趕到甘肅去。

  西撚西竄,根本是為了和回匪搭上頭,如果回匪垮了,西北貧瘠之地,西撚一家子是混不下去的,隻好東返。於是不需官軍“兜剿”,山西的危局自解。

  然後回軍山東,此時壽光一帶,撚匪入彀,大兵雲集,聚殲東撚的“火候”就到了。

  剿清東撚後,再掉頭西向,那時的西撚,孤魂遊魄,不難一舉蕩平。

  軒軍其余各部,次第開拔,分赴山東各地。

  終於到了北京。

  騎兵團和近衛團大部駐扎在城外一處軍營,關卓凡自帶近衛團一部進城。

  一進城先到宮門遞折請安,然後前呼後擁地到了東華門冰盞胡同的賢良寺。入宮之前,就在這裡休息。

  陛見之前,不能回家,這不消說;關卓凡現在的身份,是軍機大臣兼督辦五省軍務的欽差大臣,不是江蘇一省巡撫,也不好再住江蘇會館。

  這賢良寺本是雍正年老怡親王允祥的府邸,怡王生前向佛,舍宅為寺,世宗皇帝賜名“賢良”。這處所在既精致,又清淨,距紫禁城也近,於是自然成為大員述職入覲的歇腳之處。只不過“潛規則”是只有總督或大學士等一品大員才有這個資格入住。

  剛剛坐定,順天府的首縣大興知縣的手本就遞了進來。

  原來大員蒞臨,例由首縣做東,備辦供應,“公款接待”。

  自然擋駕。圖林跟大興知縣說道:“爵帥跟貴縣道乏!再跟貴縣說一句,爵帥一向不擾地方,貴縣什麽都不必預備,一切都是我們自己辦。”

  這都是題中應有之義,早在大興知縣這個老油條料中,因此這家夥表面上點頭哈腰,但實際上什麽也沒有準備。

  關公爺回京了!

  整個北京城轟動起來,賢良寺周圍立即喧鬧起來。無數人探頭探腦,想一睹打敗了洋人的大英雄是何等樣的風采?只是近衛團關防極嚴,外面熱鬧,寺裡面總還算清靜。

  *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