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亂清》第四十章 英雄欺人
  出了江蘇,就是山東。“領山東提督事”的是張勇。名義上提督要受巡撫節製,但誰都知道張提督上面是誰。山東巡撫腦子再鏽,也不至於逗到以為是他自己。所以,山東的軍務,已經事實上從山東巡撫那兒“解放”出來了。

  關卓凡的計劃是以“軍務”的名義,在山東境內架設電報,反對的一律扣上一頂“妨礙軍務,居心叵測”的帽子。

  出了山東,就是軒軍主力駐軍的滄州、天津,更方便用“軍務”的幌子,將電報一路架設過去。

  出了天津,就是北京啦。

  這樣,上海北上北京的電報就架通了。

  上海南下,是浙江。過了年,馬新貽就得調到陝西去當巡撫,給新任陝甘總督的左宗棠打下手,浙江這塊地盤就會落到關卓凡手裡。因此,上海電報總局的線路南下浙江,是不成問題的。

  出了浙江,是福建。左宗棠這個現任閩浙總督,交接差使之前,得幫關卓凡把福建搞掂了。關卓凡已經給左宗棠寫了信,極言電報之利。左宗棠一口答應,還是以“軍務”的名義,上奏朝廷,在福建開辦電報。

  出了福建,是廣東。沿海省份,從北到南,都開通了電報,廣東不可能當最後這個“斷頭路”。廣東南向海外,風氣、思想也是最開通的,應該不會有什麽太大的阻力。

  何況現在的廣東,勉強也算左宗棠的勢力范圍;“左騾子”北上,這塊地盤。關卓凡是要拿過來的。

  這就是關卓凡原先打算和左宗棠做的“交易”。

  最後。廣東架一條電報線到香港。

  於是。從北京到廣東,中國沿海財富淵藪之地串聯起來,中國和世界也聯結了起來。

  還有,總其成的是上海電報總局,關卓凡通過控制通訊線路,進而實現或者加強對通訊線路行經地區的控制。

  這件大事,同治四年,即1865年的上半年。就有望全部辦妥。

  那麽,廣東是怎麽落到了左宗棠的手裡?

  此事和關卓凡今後大有關聯,所以先插一段左宗棠如何“英雄欺人”。

  左宗棠督師入閩,剿汪海洋、李世賢,用的法子不是“圍剿”,不是“兜剿”,而是“壓剿”——從北、西、東三個方面壓迫汪、李,逼他們南竄。

  南邊是哪兒?

  廣東。

  左宗棠的這手極其陰損。

  左宗棠的目的不是早日剿滅發匪——“左騾子”眼裡,汪海洋、李世賢釜底遊魂,早晚是盤中之餐。並不急於競功於一時。他的真實用意,是“驅寇入粵”。然後,他的“督辦浙閩軍務欽差大臣”的頭銜,就可以換成“督辦浙閩粵軍務欽差大臣”了。

  然後,他的手就可以名正言順地伸進廣東。

  踩入廣東的地界,是為了趕走廣東巡撫郭嵩燾,然後叫自己的親信、浙江藩台蔣益灃取而代之。

  左宗棠對郭嵩燾的心結何以如此難釋,誰也說不清楚。恐怕左、郭這對“兒女親家”自己,也未必能百分百說得清楚。

  搶郭嵩燾粵撫的位子,一為修怨,二為開辟餉源,為今後的“西征”做準備。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粵撫的位子,可以成為一個重要的“交易籌碼”。

  一切都在左宗棠算中,汪海洋、李世賢果然被逼入廣東,他的“浙閩軍務欽差大臣”的頭銜,果然換成了“督辦浙閩粵軍務欽差大臣”。

  然後左宗棠就開始對廣東各種指責。

  左宗棠在“陳明廣東兵事餉事”一折中,疾聲厲色:

  “廣東一省兵事實不足觀,而餉事亦不可問。軍興既久,各省兵事或由弱轉強,粵則昔悍而今駑矣!各省餉事或由饋而漸裕,粵則昔饒而今竭矣!”

  說廣東“兵事實不足觀”,是事實。但自洪楊亂起,廣東被禍甚少,稍能打的都調出省去跟發匪見仗了,廣東自個怎麽能夠保持強悍的軍力?換了其余任何省份,處在廣東這個局面,也大致如此的。

  說廣東的餉事“昔饒而今竭”,就是左宗棠睜眼說瞎話了。廣東“餉事亦不可問”,其實是他“左騾子”問不得,人家曾國藩可是大把大把地從廣東藩庫中搬銀子呢。

  總是左宗棠、郭嵩燾兩個死活不對付就是了。

  這幾句話,攻擊的不是某個人,而是廣東一省,自然把責任最大的兩個,一個兩廣總督瑞麟,一個廣東巡撫郭嵩燾,都掃在裡面。

  這是左宗棠故意的。他的算盤是,嚇唬嚇唬朝廷:如果在郭嵩燾的事情上不如我的意,我可就要攻瑞麟了。瑞麟有多少把柄,嘿嘿,我是曉得的;不曉得的是,你們舍不舍得瑞麟?

  攻郭的同時,保蔣。

  左宗棠在奏折裡說道:“兵餉兼籌,任大責重,非明乾開濟之才,不能勝任。浙江布政使蔣益灃,才氣無雙,識略高臣數等,若蒙天恩,調令赴粵督辦軍務,兼籌軍餉,於粵東目前時局,必有所濟。”

  這話說的!

  誰不知道左宗棠目高於頂,一向以諸葛孔明自命?居然稱蔣益灃“才氣無雙,識略高臣數等”,此話之重,真是無以複加了。

  朝廷沒辦法,隻好下旨:“著浙江布政使蔣益灃,馳赴廣東辦理軍務,兼籌糧餉。”

  雖然表面上“準予所請”,但對左宗棠的真正的目的卻裝做聽不懂。因為蔣益灃不論資歷還是能力,都實在難當巡撫廣東這類超級大省之任。

  “左騾子”終於發飆了。

  左宗棠抓住楚軍將領高連升赴任廣東提督一事,對廣東督撫大加撻伐。

  就像關卓凡打平撚匪,把山東、安徽的“提督事”抓了過來一樣,左宗棠打掉汪海洋、李世賢後,把廣東的“提督事”也抓了過來。

  一般說來,提督到任,隻帶本標親兵即可,但左宗棠說“大亂方平,民心未定,粵省安插降卒,搜誅土匪,善後之事方多,正當留扎勁兵,以資鎮壓”,囑高連升帶本部兵馬赴任。

  廣東大起忙頭,仗打完了,廣東卻“永久性”地多出五千客軍,不論財政上還是心理上,都是很大的壓力。

  於是瑞麟谘文左宗棠,表示高連升俺們是歡迎的,至於高部嘛,就別來了。

  可叫我捉到痛腳了!

  左宗棠立即上書,言辭激烈:

  “臣捫心自問,所以為廣東謀者,不為不至,而廣東顧難之!”

  “伏思海疆之患,起於廣東,中原盜賊之患,亦起於廣東,當此軍務甫竣之際,有籌兵籌餉之者,應如何懲前毖後,以圖自強?若仍以庸暗為寬厚,以諉卸為能事,明於小計,暗於大謀,恐未足舒朝廷南顧之憂也。”

  什麽“以庸暗為寬厚,以諉卸為能事”,基本上等於指著瑞麟的鼻子在罵,就差點名道姓了。

  左宗棠的意思非常明白:再裝傻,我就打瑞麟了。

  朝廷確實不能再裝聾作啞了。

  左宗棠“督辦浙閩粵軍務”,雖然比不得關卓凡“督辦五省軍務”時明詔將五省督撫都直接派做了下屬,但畢竟也是欽差大臣一枚,若果左宗棠真的騾子脾氣發作,對瑞麟指名嚴參,朝廷無論如何要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他的意見,不給瑞麟處分是不可以的。

  但瑞麟又是不能動的。一個是他和聖母皇太后的淵源;一個是他幾乎是總督中碩果僅存的旗人;一個是粵海關向來是內務府的重要財源,有一個聽話的“自己人”在兩廣總督的位子上,很多事都比較好辦。

  於是終於遂了左宗棠的願,內閣明發諭旨,“著郭嵩燾來京,以蔣益灃為廣東巡撫”。

  *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