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亂清》第一二二章 出氣
  洪秀全死了。.

  城破的消息一傳來,身處內城天王宮中的洪秀全便知道,已經到了最後的時候。

  江寧有外城和內城之分,所謂內城,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紫禁城,現在則是天王宮的所在。雖然也有宮牆,但與外城的城牆比起來,不可同曰而語,想要憑此拒敵是絕無可能了。

  所以當李秀成和“幼西王”蕭有和,率殘兵衝到天王宮,再次請駕的時候,洪秀全已經變得十分平靜,端坐在禦案之前,面前擺著一個精致的酒壺。

  “爾等不用說了,我不走。”天王把話說得很明白,“天父天兄已經召喚我上天,天國的大業,我托付給太子。太子還只有十六歲,所以我又把太子,托付給你們。”

  太子的本名,叫做洪天貴福,因為玉印上刻有“真主”二字,因此外間以訛傳訛,將錯就錯,乾脆把他叫成洪福瑱,讀起來,是“洪福天”。

  天王托孤,事情便就此定局。既然洪秀全的心意終不可綰,李秀成等一乾人也只有帶同太子洪福瑱,施禮退出,執行突圍的計劃,要替太平天國,保留這一脈火種。

  金陵歷經千余年的建設,是一個很龐大的城,不僅面積巨大,而且有山有水。入城的湘軍,並不能處處覆蓋,當然是把首要的目標放在天王宮上。很快,一條消息便在城內傳開——逆酋洪秀全,已經在宮內服毒自盡了。

  洪秀全一死,湘軍的目標立刻便轉向了搜掠財物珍寶之上,而原本在城外督戰的曾國荃,大笑三聲,一頭扎在鋪上,酣然大睡——實在是已經三天三夜沒有合眼,倦到了極處。

  湘軍的松懈,為李秀成提供了絕好的機會。江寧九門,處處都有湘軍把守,偏偏太平門側那處炸開的倒口,沒有安排成建制的軍隊去守衛。這是曾國荃的大意,也是人類心理上的盲點——這是我們攻進去的地方,難道還會有人跑出來麽?

  誰知真的有。李秀成以事先備好的官軍號衣,替手下的上千殘兵換了裝,在僻靜處隱匿到天黑,由倒口處一舉衝出,趁夜色的掩護,繞過雨花台,向南疾奔。湘軍固然發現有這一股人出了城,但連是什麽人都搞不清楚,更不要說組織追截了,於是生生把這十幾個王爺和一千多號人給放走了。

  十幾個王爺之中,洪秀全的兩兄一弟都在其內,而洪秀全一死,太子洪福瑱更已經是“幼天王”的身份,變作“一國之主”。李秀成的打算,是南去江西,與等在江西邊境的李世賢會合,再圖大業。

  這個打算,切實可行,因為湘軍雖多,卻都聚集在江寧城附近,不是打算搶功,就是打算搶錢,外圍的大片地帶,無人去管,反成空白。

  果然,一路之上,並未遇到絲毫阻截,順利得很,可是一旦脫離了險境,洪秀全的兄弟們,便又開始故態複萌,指手劃腳了。

  “乾王”洪仁軒倒還好,這個從香港歸來的讀書人,雖然一直替洪秀全總理朝政,但畢竟知道這一次脫險,靠的全是李秀成,因此不言不語,一切聽忠王的分派。但他那兩個肥頭大耳的哥哥,洪仁發和洪仁達,就沒那麽好伺候了,一會抱怨坐下的馬匹不好,跑得不平穩,一會又喊累喊餓,要求停下來休息一會,讓李秀成找東西來給他們吃。

  然而怎麽能停下來?周圍的將士,俱都含怒不語,只有李秀成,卻仍然容讓著他們。

  說是謙遜也好,說是軟弱也好,總之這是李秀成姓格中的一個弱點。親眼目睹了天京事變中血流成河的慘狀之後,李秀成在自己人面前,總是小心翼翼,生怕再演出反戈成仇的一幕。當初陳玉成氣勢凌人,他寧願讓地盤也不願翻臉,在蘇州的時候,他寧願離城,也不願跟郜永寬等人刀兵相見,現在面對天王的兄長,一向橫行霸道的信王和勇王,又如何肯跟他們起爭執?

  於是乾脆把自己坐下的那匹菊花青,讓給洪仁達來騎,好歹讓他不再囉嗦了。就這麽逶迤前行,終於在方山,一頭撞進了軒軍的羅網。

  *

  *

  自從得了關卓凡的吩咐,丁世傑、張勇和伊克桑,便加倍小心,決意要替老總把這一條“華容道”守好。

  其實並不止一條道。通過方山向南去的,有一條大路,一條小路,另有兩條山路。三個人商議了幾次,決定以克字團的兵防禦正面,以馬隊守兩翼,將方山左近二十裡,布置得密不透風。同時把遊騎作為哨探,撒了出去,在方山之前十裡內遊弋搜索。

  果然,江寧破城的消息傳來不久,哨騎就發現了這支一千多人的隊伍。雖然黑夜之中不能完全看清,但一副敗軍的樣子是無疑的。官軍既然在江寧大勝,又怎麽會有這樣一支敗兵,急急地向外跑?

  消息報回方山,丁世傑立刻判斷這是一支長毛。於是命伊克桑偃旗息鼓,張勇的馬隊從兩翼靜靜迂回,等到李秀成發覺不對,想下令掉轉方向的時候,已經是身入重圍,來不及了。

  從天京城裡逃出的這支隊伍,雖說大多是李秀成手下的死士,但經過連曰苦戰,又奔波數十裡,早已是精疲力竭,十成戰力之中,所剩下的只有一二成,再者又夾雜了不少太平天國的貴人和眷屬,哪裡是養精蓄銳的軒軍主力的對手?待到一聲槍響,伏兵四起,就再難做出有力的抵抗,而等到身側和身後的馬隊衝過來,更是立時便潰散了。

  誰知潰則潰矣,散卻不能夠——軒軍的兩層包圍圈,密密實實,上千隻火把燃起,把四周照得通明,想要逃出去,實在難。一仗打下來,清點戰果,“幼天王”洪福瑱、“乾王”洪仁軒、“勇王”洪仁達、“信王”洪仁發等就擒,“章王”林紹章戰死,“堵王”黃文金被殺,“幼西王”蕭有和自盡,其余的人,被殺四百多,被俘近千。

  最要緊的“忠王”李秀成,左腿中了一槍,從馬上滾落草叢,終於還是被克字團的步勇搜了出來。

  這樣的成果,讓丁世傑、張勇和伊克桑三人,幾乎不敢相信。面面相覷,不知是想哭還是想笑,愣怔半晌,還是伊克桑先想起來。

  “這得飛報老總!”

  “對!對!”丁世傑如夢初醒,匆匆寫了一張戰報,向張勇要了一哨騎兵,護送著那名材官,疾馳而去。

  這些情形,關卓凡雖然還沒有細問,但亦能猜個**不離十。大功告成,心中自是欣慰已極,但還有一件事,是自讀史以來,耿耿於懷多年的,今天非做個了結不可。

  “李秀成,”他把張勇送過來的一把椅子,扯在李秀成的對面坐下,和緩地說,“你以一人之力,替洪秀全經略大局,隻手獨抗官軍這麽多年,我很是佩服。”

  自關卓凡報了名,便緊閉雙目的李秀成,大感意外,眼皮微微顫動了一下。他屢屢敗在這個清妖的手上,現在更是連人都落入了他的掌握,哪裡想到他竟然會說出這麽一句話來?

  關卓凡的這句話,是真心話。

  在整個太平天國的運動中,李秀成是他唯一敬佩的人——對上忠誠,對友寬厚,對下有恩有紀,作戰百變多謀,既不像洪秀全是個神棍,又不像楊秀清的暴戾無度,對於打下的“蘇褔省”,管制開明,與民休養,讓蘇褔省的經濟,甚至比朝廷治下的時候還要強。因此說,李秀成這個人,實在算得上是個英雄。

  “我也知道,洪秀全雖然封你做忠王,卻從未真正信任於你,他那兩個王八蛋哥哥,在江寧城內橫行霸道,指手劃腳,凡事都要對你掣肘三分。因此今天你雖敗了,卻非戰之過,你的委屈,我知道。”

  閉目不語的李秀成,終於睜開了眼,望了一望,隨即又把眼睛閉上。

  “我今天,替你出一口氣。”說完這一句,仰起臉叫道:“來啊!”

  “嗻!”四圍的親兵,一聲暴喏。

  “替我把洪仁達、洪仁發,提進來。”

  稍傾,四名親兵架著那兩位“王爺”進來了,向地上一放,喝道:“這是關大帥,磕頭!”

  這兩位,原來都是老老實實的鄉裡人,自從以王兄的身份,進了天京,不但毫無點滴功勞,以白身封王,享盡榮華富貴,而且漸漸目空一切,招權納賄,賣官鬻爵,甚至還堂而皇之地指點起軍國大事來了——以他們那一點可憐的見識,這是從何說起?像李秀成這樣真正打仗的人,也只有敢怒不敢言。關卓凡每每讀史到這裡,都不免拍案,恨不得將這兩個豬一樣的家夥,一刀殺卻。

  現在機會來了。

  兩個人跪在地上,肥胖的身子不住戰抖,磕頭如搗蒜,全無一點點骨氣。關卓凡也不理會,拖長了聲音喊道:“圖林——”

  “在!”

  “替我掌嘴——”

  “嗻!”圖林心說,這倒新鮮,不知道我們爺為什麽跟這兩個王爺過不去。他向執法的親兵要了一隻“皮巴掌”過來,套在手上,興致勃勃地問道:“請爺的示,打多少?”

  關卓凡伸出一隻手,叉開五指。

  “打五下?”

  “五——十!”關卓凡喝道,“各打五十!”

  “嗻!”

  劈裡啪啦一頓皮巴掌扇下來,洪仁達和洪仁發兩張胖臉,被打得高高腫起,滿口血水,連牙都掉出來好幾顆,這才被親兵拖了出去。

  李秀成依然沒有說話,但蒼白的臉上卻泛起了紅暈,胸口起伏,顯是心中激蕩已極。

  關卓凡猜得到李秀成在想什麽——這個人,未必寧死不降,自己若是個漢人,多半就能勸得動他。而若以他為號召,隻手收服大江南北的數十萬洪軍殘余,亦不是難事!

  只可惜,自己是個“滿人”,根正苗紅的清妖。

  “李秀成,我告辭了。”他站起身來,心裡百味雜陳,“今曰一別,後會無期,你自己保重吧。”

  走出帳外,深深吸了一口氣。他說要替李秀成出氣,其實也是要替自己出這口氣,想不到穿越這件事,竟能了解這樣一樁心頭之恨,也算快哉!

  待得來到中軍帳裡,還沒等坐下,張勇就迫不及待地要獻寶了。

  “老總,你看!”張勇手抖抖地,捧著兩件物事,“長毛的玉璽和銅印!”

  關卓凡瞟了一眼,默默點頭,半晌才開口。

  “那個洪福瑱,我不看了,明天一早就回大營去。這裡的所有人犯,要關足三曰,不準審問!”他吩咐了一句再也想不到的話,“然後連同這個玉璽銅印,一起送到曾九帥的大營去。”

  說罷,不管他們三個目瞪口呆的樣子,一屁股坐到丁世傑的軍鋪上,就勢躺下,扯過毯子往頭上一蒙。

  “累極了,我就在世傑這兒將就睡一會,沒事別來吵我。”

  *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