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亂清》第七十四章 爵帥的話
  關卓凡放緩了語氣,說道:“這件事情,不是你們想象得那麽難。辦這件‘工程’,關鍵不在‘有力’,而在‘有心’。除了留出專門的時段,請專人教授,有許多法子,可以學習識字,甚至,行軍的時候,也是可以的。”

  他輕啜了一口茶,說道:“比如,走在前面的士兵,在背囊上貼一張大字,後面的士兵不就可以‘念書’了嗎?”

  爵帥此議,大夥兒頗覺匪夷所思,可是……似乎也是可行的。

  關卓凡說道:“我舉這個例子,是要告訴各位,還是剛剛那句話——辦這件‘工程’,關鍵不在‘有力’,而在‘有心’。只要‘有心’,自然可以生發出許多有用的點子。”

  他頓了一頓,說道:“這是‘善政”,說句俗氣點的話,是‘積功德’的事情。你們想想,士兵們學會了識字,他們和他們家裡的人,不都要感激你們一輩子?”

  這倒是實在話,將領們聽得心裡面暖烘烘的。

  關卓凡說道:“這件‘工程’,要由軍團長主辦——華遠誠,我不是叫你做師傅,是叫你‘辦工程’。還有,我相信,你會成為士兵們的最好的表率。”

  將領們都笑了起來。

  關卓凡鄭重說道:“這個‘課本’,我會親自參與編寫。”

  將領們都微微動容,爵帥是真的重視這件“工程”,大夥兒真正要拿出吃奶的力氣了!

  關卓凡確實是重視“掃盲工程”,但他親自參與編寫教材。卻另有不能宣之於口的深意。

  關卓凡要借助“掃盲工程”,完成對軒軍的“再教育”。說的難聽一點,就是“洗腦”——要叫軒軍上下,以關卓凡所思、所想,去思、去想,最終使他對軒軍的控制。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可移替。

  大多數的文盲,對文字和書籍,有天然的敬畏。他們的潛意識中,多認為油印在紙面上的文字,就是“道理”,就是對的。因此。在學習識字的過程中,“學生”們自然而然,會接受教材所揚,反對教材所棄。

  這是一個向士兵們灌輸“正確思想”的絕好機會。

  這些“正確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 477 章 ,每一章都會有一段“爵帥的話”,或者叫“爵帥講話”——都行,叫什麽名字,關卓凡還沒想好。

  這“爵帥的話”,自然都是好話,講大道理的話。只是全書沒有一句“皇上的話”,“太后的話”,通通都是“爵帥的話”,這本書念完了,在“學生”的潛意識中,“金口玉言”的那位,自然就變成了“爵帥”。

  在書裡,關卓凡戴了一位老師的面具,話說的再多,也算導人以善,對此,不會有誰有意見吧?

  而且,中國的政治傳統中,皇帝也不能隨便說話,因為開口就是“君無戲言”,變不了現的話就尷尬了;另外,皇帝高高在上,底層的子民,平民也罷,士兵也好,是“沒有資格”直接聆聽“綸音”的。

  到了近現代,周邊工業化大潮浪濤洶湧,還玩這種農業社會的裝逼路數,關卓凡以為,屬於自動放棄話語權,須怪俺不得。

  還有,軒軍的文書布告,打頭的四個字,一定是“奉爵帥令”,全文極少出現“朝廷”或“聖諭”這種字眼。

  “奉爵帥令”和“爵帥的話”,起到的是相同的作用。時間長了,軒軍上下,自然而然就認為,有權力對自己下命令的,就是“爵帥”了。

  而“奉爵帥令”,在台面上,有非常合理的解釋。

  軒軍“奉旨以西法練兵”,其兵製非朝廷經製。因此,在體制上,朝廷給軒軍的任何敕誥,都是給關卓凡一個人的,然後由他“代表朝廷”實施。

  軒軍的將領,在朝廷經製中有具體職務的,其職務和軒軍並不發生直接關聯。因此,軒軍任何一位將領,都無法單獨接受朝廷的敕誥。

  如薑德的“狼山鎮總兵”,和他的“松江軍團第四師師官”沒有任何關系。只有事關“狼山鎮”的軍務,才能發給薑德本人。呃,江蘇的“狼山鎮”,已經裁得差不多了,能有什麽軍務,非得遠在天津的薑總兵本人來辦呢?

  松江軍團軍團長華爾,“三等子爵,賞戴頭品頂戴,提督銜”,更是只有爵位、榮譽和級別,在朝廷經製中,沒有任何具體職務。

  軒軍種種事務,不僅管理建設完全自主,將領任免和部隊調動,亦百分百操於關卓凡一人之手。朝廷在事實上固然干涉不了,即便在體制上,也很難乾預——什麽“師官”、“團官”,根本就不是朝廷的官。

  這就是關卓凡要采取新建制的第二個原因:將軒軍和朝廷徹底區隔開來。

  新軍裝,新儀注,新建制,新思想,通通都是為了這個目標。

  既為保證軒軍的戰鬥力不下降,也為保證自己對軒軍的絕對控制。

  這個時候,相對於中國其他軍隊,這支軍隊的戰力,佔有壓倒性的優勢。只要軒軍在手,通向大目標的路上,不論有什麽蹉跎起伏,最後的勝利一定是屬於自己的。

  ps:

  明天一更,放在傍晚。

  *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