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初第一太子妃》第八十七章
  第八十七章

  因皇帝駕崩, 積雪覆蓋的北平城,家家戶戶門前都掛起了白布。

  新春佳節也都過得極為平淡,所有人的注意力和重心都放在了即將到來的新皇登基大典。

  大明開國以來的第一位太子登基, 自然隆重非凡,且與前朝不一樣的是,此次大典乃是合二為一。

  合皇帝登基與皇后冊封的大典,兩者一同舉辦,從古至今,沒有前例。

  古往今來的皇后,向來都是皇帝登基之後頒發聖旨冊封。

  有些摳搜的, 還會來個扣押鳳印之類的彰顯他身為丈夫,身為皇帝的存在感。

  只是如此也就罷了,甚至還有忘恩負義,薄情寡性的, 直接臨場換人。

  如今輪到朱標,那絕對是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

  別說什麽扣押鳳印, 換人也是不可能的, 他後院再沒有別人。

  朝臣自然難以理解, 難以接受,紛紛請求朱標收回成命。

  她倒好,笑得齜牙咧嘴,還有閑情關心別人的手酸不酸,該說不說,那心是真大呀。

  那種別人看不慣我,卻偏偏又乾不掉的我,還不得不尊著我敬著我的感覺,屬實有點子爽!
  而且他們現在還不知道,往後坤寧宮也將淪為擺設。

  常樂饒有興致地翻著一本又一本滿是墨跡的奏本,心情愈發暢快。

  每人每天一封八百裡加急的奏本,長篇大論,苦口婆心,那心操的呀。

  他們以為朱標是什麽朝令夕改,瞻前顧後之人麽。

  無論誰來,那第一反應都應該是火冒三丈吧。

  她和朱標會延續在春和宮的生活習慣,將會在乾清宮同吃同住。

  那火藥味衝的,北地的冰天雪地都寒不了他們骨子裡“憂國憂民”的熱血。

  皇帝的登基典禮和皇后冊封典禮一同舉辦,是朱標的第一道聖旨,無論是從事情本身,還是從皇權至尊而言,他都是不可能收回成命的。

  常樂自覺自己的心同別人一樣,不大不小,只是犯不著生氣。

  仿佛常樂一旦在登基大典露面,大明立馬就得滅亡。

  又是一樁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事,也不知道禦案又會收到多少反對的奏本。

  倘若因大多數官員反對,他的第一道聖旨就被作廢,那往後該如何統禦百官?

  毛筆字,還是非常值得欣賞,足以收藏的毛筆字,這洋洋灑灑一封奏本得花多少時間、精力?他們的胳膊是植入了代碼的機械胳膊,不知道累的麽?

  常樂對此非常疑惑,“他們的手都不酸麽?”

  甚至,他還主動提出與太子妃同享登臨帝位的榮耀。

  朱標再次被自家太子妃,不,是自家皇后的腦回路給整笑出了聲。

  真正反應大的是京師舊臣,他們雖一個個都還在趕來北平的途中,但聽聞這一消息時,炸了。

  也因此,稍稍提過一嘴, 被朱標拒絕後,大家夥也就聽之任之,各司其職了。

  北平眾人, 諸王、百官都是識趣的聰明人, 也是利益共同體,且有常樂代批奏本在先, 他們早習慣了太子夫婦的恩愛。

  但沒關系,如今大明人才濟濟,天天對著皇帝後院指手畫腳,不乾正事的人還是盡早告老還鄉的好。

  朱標抽空從堆積如山的奏本裡抬眸,瞅著傻樂呵的妻子,“何事這般開心?”

  常樂眨了眨眼,隨後笑眯眯道,“因為我有一個完美的丈夫。”

  她捧著自個如花似玉的小臉蛋湊到桌案邊,滿臉笑意。

  朱標忍不住翹了翹嘴角,又瞬間抿直,淡聲問道,“何以見得?”

  常樂瞧眼他故作矜持的姿態,言簡意賅,“個高,英俊。”

  朱標:“.”

  他滿臉的無語,常樂笑嘻嘻在他光潔的臉蛋挼來挼去,“完美!”

  朱標默默握住她作亂的雙手,把人拉進懷裡,“樂兒既然如此愛不釋手,那往後每日都得回宮用晚膳。”

  常樂正戳著他喉結的手指一頓,每天回來也太麻煩了吧。

  研究所在北平郊外,每日來回得花費不少的時間,而且她慣來是討厭馬車的。

  從前是沒辦法,有時時刻刻等著抓她小辮子的公公,她不得不來回奔波。

  可如今,從效益角度,周末夫妻才是最佳選擇。

  常樂討好地摟住他脖頸,試圖忽悠道,“距離產生美。”

  朱標垂眸睨她,“謬論。”

  相愛之人恨不得時時刻刻都膩在一起,距離產生美,那絕對是表面夫妻。

  常樂:“.”

  朱標托著人又往自個懷裡靠了靠,“樂兒對我倒是放心。”

  他滿嘴的陰陽怪氣,但常樂不知道在想些什麽,完全沒有體會到,反而不解思索附和,“放心,放心。”

  朱標一口氣噎在喉嚨裡,氣得他面紅耳赤。

  常樂又一把推開摟著自己的胳膊,噔噔噔跑回自己的書桌,扒拉出來一疊子紙和三個小匣子,然後噔噔噔跑回來。

  她非常自然地把自個塞回仍然呈懷抱形狀的胳膊,道,“要致富先修路。”

  朱標楞了楞,“什麽?”
    常樂從三個小匣子裡取出來三個模型,介紹道,“這是自行車,三輪車,還有火車。”

  自行車和三輪車的速度肯定是比不過馬或者馬車的,但舒適度絕對有個質的飛躍。

  馬是動物,同人一樣有五谷輪回,同人不一樣的是它還不能控制五谷輪回,來了感覺隨地就放。

  什麽隻身打馬過長安,那打馬的人是爽了,可經過的長安,那是滿地的馬糞!

  既造成環境汙染,又非常容易滋生細菌,簡直太不衛生了。

  常樂嫌棄地直搖頭,她早想淘汰馬和馬車了,奈何之前有朱元璋,她沒膽子搞事。

  二來自行車輪胎的原料,也就是橡膠,這個時候國內還沒有橡膠樹。

  常樂為此特意組了個船隊出海,引進了橡膠樹,近些年才終於培植成功。

  當然,她更想要的是汽車,但是發動機的製造有些困難,還得花些時間鑽研技術,目前暫時先普及自行車和三輪車更靠譜些。

  朱標用胳膊攏住她,空出兩隻手拿起自行車模型左看右看,“兩個輪子能行?”

  常樂睨他一眼,“當然能行!”

  她從紙堆裡抽出張紙,闡述自己的規劃,“城內算是短途距離,修水泥路,推廣自行車和三輪車。”

  水泥路堅硬又平坦,遇到雨雪天氣也不必擔心一腳一個泥印子了。

  三輪車是經過她改造的三輪車,前座司機,後座改裝成類似馬車車廂,具有載人功能。

  至於城外,長途距離,“修建鐵路,推廣火車,完美。”

  朱標拿著她的手稿,仔仔細細看了一遍,“似乎是項利國利民之舉。”

  常樂:“當然,火車既能載人還能運貨,又快捷又平穩,往後南北來回都很方便。”

  朱標微微挑眉,“那勞太子妃,不,皇后娘娘給我做個預算?”

  常樂:“.”

  她怎麽又給自己攬了個活!

  朱標無聲翹起了嘴角,“那皇后娘娘也能每日回宮用晚膳了吧?”

  常樂無語半晌,“.路還沒修呢!”

  等她規劃北平城的道路,就得好一段時間。

  而且國庫的銀子還在南邊,得等雄英送朱元璋的遺體回去,再順路帶回來,起碼得三月底了。

  朱標想了想,“如今冰天雪地,行路困難,樂兒就先別去研究所了。”

  常樂瞅他,“.你是要做我職業道路上的絆腳石麽?”

  朱標無辜眨眼,“我是勤勤懇懇的墊腳石。”

  常樂:“.”

  墊腳石啥呀,也沒見他真金白銀的支持。

  等等,真金白銀,還有國庫
  常樂想起來個事,明朝壓根沒有國庫,只有內庫。

  朱元璋成立明朝後,隻設內庫,因為他覺得整個國家的財富都是老朱家的,沒有必要劃分為公用、私用兩部分。

  也就是說這些年,皇室開支和朝廷公共開支混為一談,就很難評。

  常樂輕嘖了聲,試探道,“你覺不覺得你的內庫和國庫應當分開運營?”

  朱標一頓,自她的手稿裡抬眸,“願聞其詳。”

  他知道前朝有分國庫和內庫,唯獨他爹將兩者混為一談,其中優劣,從目前而言,他暫時沒看出來有什麽分別。

  常樂輕嘖了聲,“皇帝也是人,也有私心,看著內庫裡白花花的銀子誰能控制住揮霍的心?”

  國庫、內庫分開,好歹再怎麽揮霍,還能保證國家開支不受干擾。

  朱標張了張嘴,欲要反駁,但又沒有找到合適的理由。

  常樂看著他,反問,“父皇有夠節儉了吧?”

  朱標點頭,他爹當然節儉,吃穿用度向來都是最簡單的即可。

  常樂輕應了聲表示讚同,接著道,“可父皇在修建皇陵的時候,不也還是大花特花,一點沒想著節省。”

  朱標一愣,還真是這麽回事。

  常樂戳戳他胸口,“歷史證明,內庫、國庫不分是有很大問題的。”

  史書記載,到了明英宗朱祁鎮,也就是那個著名的土木堡堡宗,瓦剌留學生的時期,朝臣實在受不了皇帝的所作所為,硬逼著成立了獨立的太倉銀,和皇室內庫分開。

  再到後面,揮霍慣了的皇帝,如明憲宗、明孝宗、明武宗等,幾乎每個皇帝都會向國庫借銀子,且隻借沒有還。

  朱標有點傷心,“你我的後人也會出現此等驕奢淫逸的廢物?”

  常樂驚訝看他,滿臉寫著“那不是肯定的麽”。

  他們能把雄英培養好已是萬分不易,難不成還想著子子孫孫都是能人?

  這樣子的美夢,他敢白日就做,她可是萬萬不敢想的。

  別說後人,就他自己,誰知道哪天會不會有行差踏錯的時候。

  朱標:“.扎心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